山西古代壁画与泥塑砖雕:悬塑 |
 
山西古代壁画与泥塑砖雕:悬塑 作者:杨晓国 悬塑,又称为壁塑,此为中国古代彩绘泥塑中一种特殊样式。据说起始于唐代雕塑家吴人杨惠之。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的民谚传世。是说大画家僧繇培养了吴道子和杨惠之两个有名的学生,结果吴道子以其绘画,杨惠之以其彩塑在当时一时压过了僧繇的名气。传说唐代中原出于杨惠之手下的壁塑尤多,且多在各地寺院中。他不但工于实践,而且还有理论著述,如《塑诀》即是。唐宋以后各地彩塑受杨惠之的影响很大,悬塑于壁也很快普及。 山西从金元以后在寺院道观壁上作悬塑已经蔚然成风。虽然保存至今的古代寺观不及千分之一二,但遗留有悬塑作品的寺院仍然比比皆是,如太谷阳邑的净信寺,隰县的千佛庵(俗谓"小西天"),五台山的殊像寺、金阁寺,平遥的双林寺,长子县崇庆寺,新绛县福照寺,等等。其中特别以平遥双林寺和隰县"小西天"的悬塑水平为最高。 双林寺位于平遥县城西南7公里桥头村,全寺10所殿堂中聚集了2000余尊从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彩塑作品,其中约半数是悬塑,多集中于千佛殿与菩萨殿中,其雕塑人物数目之多和人物情态变幻之丰富,在国内实为罕见。坐落在中轴线上的释迦殿内,其中央扇面墙后有一组名曰"观音渡海"的悬塑,与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中央坛墙背后的观音倒坐须弥山足以媲美,同被称为华北明代悬塑中的艺术精品。两处悬塑观音的区别在于,正定隆兴寺的倒坐观音处于静态环境之中,显得更为庄严一些;而平遥双林寺的渡海观音则处于动态画面之间,自然、安详与飘逸构成了又一种艺术特色。 隰县"小西天"悬塑分布在这座本名"千佛庵"寺院的上院大雄宝殿之中,雕塑内容主要为一般的佛教故事和释迦牟尼的本生传说。悬塑人物精巧玲珑、异彩纷呈,加上殿内的各种飞天、神鸟、孔雀和仙鹤等祥瑞悬塑点缀其间,更显得金碧辉煌,颇有一派天堂景象。与双林寺悬塑相比,隰县"小西天"的悬塑显得程式化了些,在人物刻画上显然缺少了一些现实主义的个性特色,但仍然掩盖不住其雕塑技艺上的艺术成就。 悬塑艺术的出现,标志了中国古代寺观彩塑在空间拓展上的一次小小的技术革命。而这种技术革命则使得中国古代宗教艺术在唐宋之后逐渐更臻成熟或者说更奢靡起来。一方面它使那些陈旧的宗教内容得以采取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它则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增添了一个新的章节。山西境内目前保存的彩塑及悬塑文化遗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在历史衔接上具有连续性特征,在艺术质量上也颇有代表性。许多人将平遥双林寺和晋城玉皇庙称作中国古代彩塑艺术的宝库。事实上,整个山西又何尝不是一座雕塑艺术的宝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