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避暑山庄文津阁琉璃建筑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关键词】避暑山庄;文津阁;皇家藏书楼;琉璃建筑;样式

  【摘要】本文依据文献记载,考证了避暑山庄文津阁内琉璃建筑的历史变迁情况,同时依据历史照片和现存的琉璃构件,在与现存同时期的建筑文渊阁、文溯阁和文澜阁的琉璃样式作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文津阁藏书阁、碑亭、趣亭和叠落花台等四处建筑的琉璃样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文津阁与清代皇家藏书阁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六月,乾隆皇帝命江宁织造曹寅详细勘查宁波天一阁,“烫成准样,开明丈尺呈揽”。随即命人模仿天一阁建筑样式,在北京紫禁城建文渊阁,沈阳建文溯阁,圆明园建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建文津阁,用于珍藏《古今图书集成》和正在编纂的《四库全书》,此四座藏书阁被称作“北四阁”或“内廷四阁”。 此后,乾隆又命令增抄三部《四库全书》,珍藏于在江南修建的“南三阁”,即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西湖圣因寺的文澜阁。这南北七座藏书阁虽然环境和规模有所不同,但主体建筑藏书阁的样式均以天一阁为范本,即阁的外观两层,内部实为三层。其底层为古代建筑中不常见的六间分隔,谓之“地六”,中层用来藏书,顶层六间相通,意为“天一”,暗合西汉学者郑玄注解《易经》的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取以水克火之意。此外,七座藏书阁与天一阁的青砖布瓦不同,都采用了黑琉璃瓦绿剪边的屋顶。黑色在五行中属水,这种设计也是暗合以水克火之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避暑山庄文津阁前有水池,池南叠砌假山,假山之上筑月台和趣亭,这样的布置手法和假山形象除了借鉴天一阁外,又兼具了宋代米芾宝晋斋的建园特点,比处于深宫的文渊阁和文溯阁多了几分园林氛围,所以乾隆在御制诗中称赞文津阁“米家范氏两兼奇,而今御园所见少”。此外,文津阁除了藏书阁和碑亭是琉璃建筑外,趣亭和花台也是琉璃建筑,这不仅在七座皇家藏书阁中别具一格(文源阁有趣亭而没有琉璃花台),而且在避暑山庄建筑群中也极为特殊。

  二、文津阁与避暑山庄琉璃建筑

  避暑山庄在康熙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康熙皇帝一直将避暑山庄的园林风格定位在自然古朴的山水园林上,“茅茨土阶,不彩不画”,园林建筑的规制、体量、色彩追求自然朴素,所以没有建造琉璃建筑。到了乾隆时期,国力昌盛,建筑装饰也日趋华美和繁琐,避暑山庄里很多改建、新建的园林建筑都背离了康熙的规划思想,斗拱、高等级彩画和琉璃建筑层出不穷,形成了避暑山庄乾隆时期的园林风格。

  在避暑山庄120多组园林建筑中,乾隆皇帝共建造了5处具有琉璃建筑的“园中园”(除削割瓦建筑外,目前避暑山庄中有充分依据的琉璃建筑只有5处),分别是永佑寺六和塔、广元宫、珠源寺主体建筑、文园狮子林和文津阁。其中永佑寺、广元宫和珠源寺为寺庙建筑,使用琉璃是合宜的;作为园林庭院的文园狮子林,只在后面院落点缀了琉璃建筑枕烟亭和吐秀亭,也不为过;但在文津阁的四个主要建筑上都使用了琉璃,这似乎在园林造景上不合体宜。乾隆在《文津阁记》中解释道:“盖渊即源也,有源必有流,支派于是乎分焉。欲从支派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弗知津则蹑迷途而失正路,断港之讥有弗免矣。故析木之次丽乎天,龙门之名标乎地,是知津为要矣。”这说明乾隆皇帝对《四库全书》和文津阁极为重视,所以才在避暑山庄中营建了一处精美、华丽的园林式藏书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文津阁琉璃建筑的历史变迁

  从清宫档案可知,自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建文津阁后,历年均有岁修保养。

  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热河总管奉命勘查文津阁状况:当时文津阁“阁顶尚无渗漏痕迹,地脚山墙也很坚固,只前后廊及第一层偏厦部分渗漏,椽飞望板糟朽,只要稍加粘修即可存用”。总管松桂那扬阿认为“自行妥为保护即可收存”,以后情形若再严重,再行查核办理。此次维修工程将文津阁第二层前后廊、第一层偏厦廊、上下层檐部用木架支撑,棚顶搭荆笆苇席,起到加固保护作用。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文津阁棚顶所覆荆芭苇席已糟朽不堪,奏请用新荆芭苇席苫盖阁顶。”

  咸丰九年(1859年),“查看热河园庭各处,殿座楼阁均有渗漏倾圮情形,惟文津阁六间存放书籍情形较重,请旨办理。”谕旨批准:“会同该总管等详细查看所藏书卷有无损坏、短少,勤加抖晾。其琉璃头停瓦片脱节及椽望糟朽之处著设法变通、保护、修理,毋稍拘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同治元年(1861年),慈禧下旨“停止一切山庄未竟工程”,此后避暑山庄很少进行修缮。但是因为文津阁内藏贮有《四库全书》,意义非同一般,所以同治五年(1866年)六月,热河都统麒庆、热河总管锡奎忠广提出:“文津阁渗漏情形愈加严重,势难再缓,拟请勘估筹修。”据当时掌管旷观的苑副锡元所述:“文津阁藏书楼六间,檐头渗漏,琉璃瓦片脱落,间有破碎,椽望糟朽,上下层檐头坍塌,山墙歪闪,于本年五月间迭经大雨淋坍大脊二丈,于渗漏情形较前尤重,诚恐再遇雨水损湿书籍等情,呈请核办前来。”同年八月奏折又称:“避暑山庄内文津阁渗漏情形较重,势难再缓……重檐硬山,下层三面仙楼,现在头停渗漏,花脊倾陷……琉璃瓦片破碎不齐……惟旧琉璃瓦破碎太多,不堪选用,应请满换布瓦,将花脊改为排山脊。”

  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开工修复文津阁,至九月竣工。将文津阁顶所覆黑琉璃瓦全部更换为布瓦,将花脊改为排山脊。

  四、文津阁琉璃建筑样式考证

  文津阁已知有四处琉璃建筑,除了黑琉璃绿剪边式屋顶的藏书阁外,阁东有黄琉璃顶的碑亭,阁南假山上有黄琉璃顶的趣亭,阁北有五色琉璃的叠落花台。据乾隆四十年《奏销档》的记载,“热河园内新建文津阁一座”,仅“琉璃脊瓦料银”就耗费了白银6125两。但如今的文津阁琉璃建筑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变了模样:藏书阁被换成了卷棚布瓦顶,碑亭、趣亭和花台也早已塌毁,只有通过研究和考证才能了解其本来的面目。

  与文津阁建筑样式相似的其他六座皇家藏书阁可以作为文津阁琉璃样式研究的依据。但是,在太平天国起义中,镇江文宗阁与扬州文汇阁毁于兵火,荡然无存。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文源阁也化为灰烬。杭州文澜阁在1861年毁于战争,于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所以,现存于世的清代皇家藏书阁,除了文津阁外仅剩下文渊阁、文溯阁和文澜阁(清末重建的文澜阁改成布瓦顶,但近年发现了重要的琉璃构件)。通过对这四座皇家藏书阁的研究发现,他们琉璃样式的题材和总体风格是相同的,但是琉璃纹饰的细节却各不相同,说明在其琉璃件烧制时并不是使用同一套图纸和模具,而是对纹样进行了单独的设计(表1)。所以这几处文津阁的“姊妹篇”只能作为文津阁琉璃样式研究的参考依据,而不是直接依据。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由于历史文献的记载过于简略,所以记录原有琉璃样式的历史照片和残存的琉璃构件才是文津阁琉璃样式研究的直接依据。在日本学者五十岚牧太撰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热河古迹与西藏艺术》一书中,刊载有文津阁残存琉璃构件的照片,近年来在清理文津阁假山、水系时亦出土了部分琉璃构件,这些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将这些构件测量、绘图、拍照并整理如下(表2)。

  1、文津阁藏书阁

  文津阁藏书阁面南而建,现为卷棚硬山式建筑,通高14米,建筑面积756平方米。面阔六间,通面阔26.2米,西稍间为楼梯间;进深五间,通进深14.62米,前后设廊和腰檐,前廊东、西设廊筒子门,东廊筒子门外设琉璃门罩。根据文献记载,文津阁藏书阁屋顶为黑琉璃瓦绿剪边,正脊、垂脊和围脊是“花脊”,但具体样式未见记载。

  (1)琉璃罩

  文津阁藏书阁琉璃门罩是仿垂花门的琉璃装饰物,施琉璃三踩斗拱,设琉璃垂柱和雀替,琉璃纹饰仿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样式。在深入研究文溯阁和文渊阁的琉璃屋顶设计规律时发现:藏书阁花脊、吻兽的设计样式与廊筒子门上的琉璃罩花脊样式存在十分明显的相关性,设计的主题、内容与纹样是一致的,只是由于琉璃罩体量较小,对纹样线条进行了简化。所以在研究藏书阁花脊样式前,必须首先研究琉璃门罩的原有样式。目前的文津阁藏书阁的琉璃罩经过近代维修,更换了正脊、正吻和勾头、滴水,并用油漆进行了油饰,已经不是清代的原貌。根据《热河古迹与西藏艺术》一书中刊载的未经过近代修缮的琉璃罩可知:文津阁藏书阁琉璃门罩与文溯阁琉璃门罩以及须弥福寿之庙琉璃窗罩的样式都十分相似,但又有所区别,其花脊的样式为海水祥云,江崖坐中,海浪朝向江崖;正吻为祥云;勾头、滴水为龙纹。

  (2)屋脊

  文津阁藏书阁的正脊、垂脊、围脊均为琉璃花脊,纹饰与文溯阁和文澜阁相似,为海水祥云纹饰,藏书阁采用这种纹饰应与厌胜有关。文津阁藏书阁屋脊的海水祥云纹饰灵巧而富于变化,与文澜阁接近;而文溯阁位于禁宫,祥云纹样较为端正、平直。文津阁藏书阁花脊脊高30厘米,厚18厘米;海浪位于祥云之下,约占总高的三分之一;海浪外缘和浪花为黄色琉璃,其余为绿琉璃。花脊通面阔中线以江崖坐中,海水祥云纹饰左右对称,海浪朝向中线(图九)。

  文溯阁藏书阁的花脊每三朵海浪组成一块琉璃砖,各块琉璃砖的纹饰是相同的,首尾相连、循环反复拼成花脊。而文津阁藏书阁花脊每四朵海浪组成一块琉璃砖,每块长48厘米,各块琉璃砖首尾相连拼成花脊,且目前发现的文津阁藏书阁花脊琉璃砖纹样均不相同,说明是使用不同的模具制作,这样可以避免重复,使图案更富于变化。

  (3)吻兽

  依据文渊阁现存实例和乾隆年间《样式雷文渊阁地盘立面图》可知,文渊阁藏书阁虽为花脊,但正吻和吻兽却没有做变形设计,仍然沿用了清代官式的标准做法。但是,目前发现的文津阁藏书阁吻兽的绿琉璃龙睛和龙鼻均非清代官式的标准做法,应该属于单独设计的花脊吻兽。根据文津阁藏书阁与琉璃罩花脊样式的相关性推断,文津阁藏书阁的花脊吻兽有可能是祥云状象鼻子龙。在承德外八庙中,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的山门、安远庙的普渡殿、普乐寺的宗印殿等建筑都采用了花脊吻兽,但这几处吻兽也各不相同,都是经过了样式房的专门设计。文津阁藏书阁吻兽龙睛的造型接近于安远庙普渡殿和普乐寺宗印殿的样式,而吻兽的龙上唇向上卷起,嘴角装饰鱼鳍纹,外形类似于明代的象鼻子吻兽,接近于文渊阁碑亭的垂兽样式。

  2、碑亭

  文津阁碑亭通面阔5.87米,与文溯阁、文渊阁、文澜阁的碑亭大小各异,但建筑样式基本相同,并且都位于藏书阁之东,屋顶样式仿照了中国南方建筑中的驼峰式(俗称盔顶),翼角起翘也高于清代官式做法。各藏书阁碑亭屋面均覆黄琉璃瓦,琉璃构件上纹饰的题材虽然相同,但设计风格却差别很大:

  文津阁、文溯阁与文渊阁碑亭戗脊都是黄琉璃的花脊,纹饰也都是“r”型卷草纹饰组成的二方连续图形,但纹饰风格却大相径庭。文津阁碑亭花脊纹饰与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山门垂脊纹饰最为接近,较文渊阁简洁,而文溯阁碑亭卷草纹饰最为繁缛。

  文渊阁与文溯阁碑亭宝顶的外形和比例是相同的,但表面纹饰与须弥座造型有所差别,目前未曾发现文津阁碑亭宝顶构件。

  3、趣亭

  趣亭位于文津阁西南侧的假山上,是一座开间仅2.4米的四角亭,台明见方3.8米。1979年维修文津阁假山时,趣亭的琉璃构件大部分散失,2004年承德市文物局规划设计室勘查时,仅发现了9种黄琉璃筒瓦、板瓦和滴水。目前原址重建的趣亭采用了黄琉璃屋顶,其中瓦当和滴水是完全按照残存构件制作的。

  4、叠落花台

  乾隆四十年《热河园内新建文津阁工程奏销黄册》记载:“热河园内新建文津阁一座。……叠落花台一座。”根据现存构件可知,此花台为琉璃花台,南北共两层,高下错落,故称作叠落花台。花台与文津阁藏书阁主轴线相对,位于阁北5.5米处,东西长9.05米,第一层花台宽2.05米,第二层花台宽2.95米。花台北侧叠砌假山,并栽植一排油松作掩映(现仅存东侧两株古松)。此琉璃花台与北京故宫御花园和《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所绘方壶胜境中的琉璃花台的风格、样式基本相同,属于清代官式琉璃花台的常见做法。

  文津阁琉璃花台是勾栏须弥座样式,高度超过1米。第二层花台建在两层黄梅花绿地琉璃砖上,比第一层花台高0.41米。花台须弥座最下层是青砂岩圭角(现存完好),绿琉璃的上、下枭装饰八达码。须弥座上设琉璃栏杆,望柱为素面海棠池子纹饰,栏板为孔雀蓝色镂空如意头纹样(图一○)。遗憾的是五十岚牧太拍摄的琉璃望柱为黑白照片,不能确定琉璃的颜色,而北京故宫绛雪轩和颐和轩的琉璃花台望柱都为深蓝色。目前文津阁花台的琉璃望柱头、束腰构件仍未发现,有待进一步考证。

  清代的园林著作《花镜》认为:“牡丹、芍药之姿艳,宜玉砌雕台,佐以嶙峋怪石。”清代的花台一般也都主栽牡丹和芍药,配以奇石,杂以各色花卉,承德滦平县兴洲行宫大殿两侧的石质花台,清代即栽植了4株牡丹。文津阁琉璃花台是避暑山庄内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处花台,且五色琉璃,光彩夺目,等级高贵,非牡丹、芍药无以匹配,但具体到当时配植的花卉种类,还需要今后深入研究。

  文津阁花台黄梅花绿地琉璃砖与原存于承德五窑沟山神庙前墙上的琉璃构件完全一致,所以,文津阁的琉璃构件很有可能就是在五窑沟烧制的。

  五、结语

  许多古建筑虽然已无存,但其残存的琉璃构件、砖、瓦、石雕等仍是十分重要的文物,它们对于古建筑历史原貌与艺术风格的考证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由于文津阁部分建筑构件的缺失,还不能对其琉璃样式做完整、全面的复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琉璃构件和文献资料,来逐渐弥补这一遗憾。

  本文得到李林俐、王艳秋、牛伯忱、兰义和等专家、学者和承德市古建处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

  主要参考文献:

  1、清乾隆《清高宗实录》。

  2、《钦定热河志(校点本)》,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

  3、承德市文物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热河档案》,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

  4、刘榕:《从实测谈文渊阁结构与艺术特点》,《故宫博物院院刊》1993年3期。

  5、刘敦桢、梁思成:《清文渊阁实测图说》,载《梁思成文集》第3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

  6、杨天在:《“收将大段天一范,兼取小斋京口米”——文津阁的造园艺术》,《河北学刊》1984年2期。

  7、李全庆、刘建业:《中国古建筑琉璃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

  〔责任编辑:许潞梅〕

  来源:文物春秋 2008年第5期

 
 
 
前五篇文章

从碑刻看净觉寺的盛衰

永清县支各庄北魏太和十一年石造像

百年影像:讲述金凤古刹传奇

看木雅人晒唐卡

摩崖造像千佛山

 

后五篇文章

邯郸市马头镇出土的一批石造像

正定洪济寺、舍利寺相关文物综述

河北迁安发现辽代石刻

略谈《邯郸古代石刻艺术》的陈列特色

介绍两件正定馆藏文物珍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