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安和他领导的僧团——中国佛教史话之二十七 |
 
释道安和他领导的僧团——中国佛教史话之二十七 方之 在中国佛教史上,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高僧大德很多,其中东晋时代的释道安, 是比较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释道安(公元314—385年),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境)人,俗家姓卫,出身书箱门第。但他幼 孤,依外兄孔氏成长。年十二,出家为沙弥。因身相不美,不为其师所重视。 道安在出家之前,曾读书。出家之后,从事田间劳作。梁慧皎《高僧传》卷五说他“执勤就 劳,曾无怨色,笃性精进,斋戒不缺”。他向师求《经》阅读,其师给他《辩意经》一卷, 约五千言,他带到田间劳作休息时阅读。晚归,将书还其师,要求新书。其师惊异,又给新 书《成具光明经》,约一万言,道安第二天收工时,又将书归还其师,并说已读完,且能背 诵。由此可见道安少年时代,就聪慧过人。 道发受戒之后,在邺都从师西域高僧佛图澄,澄一见,知其有才学。澄讲经,总是要道安复 讲,有其他听讲者不服气,故意提出一些疑难问题,而道安则以敏锐的智慧一一予以解释, 使刁难提问者不得不心服口服。所以当时就有“涞道人,惊四邻”的说法。①所谓涞道人, 就是说道安皮肤黑,形象丑陋之意。 道安在佛学造诣上趋于成熟时,目睹当时佛教界墨守陈规,不求上进,他叹息道:“宗匠虽 貌(远),玄旨可寻,应穷究幽远,探微奥,令无生之理宣扬季末,使流遁之徒归向有本”② 。如是他就外出参学,游方问道,从竺法济、支昙讲等人受学。后在太行恒山立寺塔,集中 讲学修道。他四十五岁时,回到邺都,住受都寺,常宣法化。其时正值一胡十六国时期,战 争连年不断,他领众数百,到处流动,又逢蝗旱灾害,他向徒众们说:“今天灾旱蝗,寇贼 纵横,聚则不立,散则不可”③。由此可见其处境之艰难。在此情况下,道安只好带领其弟 子们南奔襄阳(今属湖北),行至新野(今河南境内),道安对弟子们说:“今遭凶年,不依国 主,则法事难立。又教化之体,宣令广布”④,乃将部分徒众遣散。命竺法汰带领一部分人 去杨州(今江苏南京),法和带领另一部分人入蜀(今四川),而他自己则带领四百余人去襄阳 。 道安位襄阳十五年,由于环境安定,他专门从事讲学和著述。他初到襄阳时,位白马寺,后 自建檀溪寺。东晋孝武帝仰慕其德,特派专人到襄阳向道安致意。在长安称帝的前秦苻坚亦 仰慕道安的道德和学问,他说:“襄阳有释道安,是神器,方欲致之,以辅朕躬”⑤。后来 ,他派苻丕领兵十万取襄阳,将道安接到长安(今西安),住五重寺,领众数千。苻坚说他“ 以十万之师取襄阳,唯得一人半”⑥,其中所得的一人,就是指释道安。 道安在长安受到苻坚的敬重,他就利用这样的机会,为佛教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公元385 年(东晋太元十年)道安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道安如此有名望,他生前到底为佛教作了哪些贡献?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为僧徒定姓氏。道安以前,出家僧人随师姓或保持原来俗家的姓。道安认为佛徒都是 释迦牟尼的弟子,应当姓“释”。其后他读《增一阿含经》,其中说到印度有四大河流,河 水流入大海,皆称海水,不复有河名。因此四姓⑦出家,皆为释种。所以他认为僧徒姓“释 ”符合经意。从那以后,出家僧人皆以“释”为姓,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第二、为译经编目录。从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到东晋,已近四百年,翻译的经典已不少, 但是未有一本目录。道安有监于此,乃开始收集资料,编辑成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经录,取 名《众经目录》。此书虽已不存。但从僧佑《出三藏记集》中,仍可窥见其梗概。道安以后 ,各种经录的出现,无不是从道安得到的启发。 第三、为经作注释。道安以前的译经,文字晦涩难懂,多数译经重质不重文,基本上是直译 。道安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因而被尊为东晋时代最有名的义学高僧。 第四、热心译经事业。道安从襄阳到长安之后,当时从西域到长安译经的高僧有昙摩持、昙 摩难提、鸠摩罗佛提、僧伽跋澄和僧伽提婆等人,可谓人文荟萃,译经事业兴旺发达。他们 译出的经论,许多都由道安审定。他在审定中总结出翻译有“五失本,三不易”⑧,为后世 译经者指明了方向。 第五、为僧徒定轨范。道安为僧徒定的轨范是:依照僧团组织原则六和,又根据中国的实际 情况作了补充规定,其具体内容是:(一)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二)日常六时行道饮食唱 时法,(三)布萨差使悔过法。他定的这三方面的轨范出台后,天下寺院无不遵行。由此可见 他在当时佛教界的身望之高,是无人可与比拟的。 道安的弘法活动,名闻遐迩,远在西域的鸠摩罗什,称他为“东方圣人”,经常向东方礼拜 ,希望总有一天能够见面。道安亦知道鸠摩罗什,曾多次建议苻坚迎请他到长安来弘法。因 时节因缘不成熟,未能实现。公元401年,鸠摩罗什到长安时,道安已逝世十六年,两位互 相敬重的哲人,只能是隔世相望了。最终未能见面。 注释:①②③④⑤⑥见梁《高僧传》卷五。 ⑦印度社会在古代分人为四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⑧见《出三藏记集》卷八道安著《摩诃钵罗若波罗密经抄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