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色

  陈七凌

  摘要:我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结构布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人们从建筑类型、材料、结构、布局等对古建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建筑的色彩却研究得比较少。建筑的材料、结构、布局固然重要,但树赖皮,人赖衣,建筑也有赖于色彩的装饰才愈发的显出其特色。本文从古建筑的色彩发展历程、典型建筑颜色特色以及成因几方面来表述我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在欣赏的同时也为后世的建筑色彩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建筑 发展历程 紫禁城建筑 色彩 成因

  一、中国古建筑特色发展历程。

  中国原始建筑为“茅茨土阶”,很少人工装饰,其色彩多为草、木、土建筑材料的本色,原始而质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在建筑上使用红土、白土、蚌壳灰等涂料来装饰和防护,后来又出现石绿、朱砂、赭石等颜料。起初人们多是依据色彩喜好、图腾象征、风水等。把红、白、黑、黄颜色涂在建筑上。

  由于阶段的产生,统治者把建筑物上的色彩赋予了阶级内容,在礼记中规定:“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这些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明显地反映在建筑的等级与色彩上。殷商时期的宫殿,柱子多用红色,墙为白色,宫殿的“堂”和前檐多用色彩斑谰的“锦绣被堂”帷幔、壁衣之类的织绣、绘品装饰,使得统治者的建筑高贵、豪华而富丽堂皇。周代还规定青、红、黄、白、黑为正色。宫殿、柱墙、台基多涂以红色。这种以红为高贵色彩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从战国时代出土的瓦当图案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用于东、西、南、北各方,可以推测,当时在建筑上使用黑、白、红、黄代表不同方位。此时建筑的粱架上还出现了彩画,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汉代的宫殿与官署建筑也多用红色。有大量的“丹楹”、“朱阙”、“丹墀”文字记载。汉代除民间一般砖造泥木房的室内比较朴素外,宫殿楼台极为富丽堂皇。天花一般为青绿色调,栋梁为黄、红、金、蓝色调,柱、墙为红色或大红色。盛唐时,佛教影响巨大,竞相攀比华贵之风盛行。色彩比以前更豪华,不但用大红、绿青、黄褐及各层晕染的间色,金银玉器是必用材料。绿色、青色琉璃瓦流行,深青泛红的绀色琉璃瓦开始使用。从汉至唐代,建筑木结构外露部分一律用涂朱红,墙面用百粉,采取赤红与白色组合方式,红白衬托,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感是其特点。

  自汉以后红色在等级上退居黄色之后,还利用青、红、白、黑、黄色彩的组合与对比,出现“彤轩紫柱”、“丹墀缥壁”、“绿柱朱榱”众多变化的建筑色彩组合。在构成建筑彩画的图案上规定:“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彩谓之绣”的理论定义。

  自魏晋南北朝以后,屋顶上琉璃瓦的出现和使用,黄色成为至高无尚的地位。隋唐的宫殿、庙宇、官邸多用红柱、白墙、梁架施以彩画,屋顶为灰瓦、黑瓦与彩色琉璃瓦,还出现了“剪边”屋顶,丰富了屋顶的色彩变化。

  宋代喜欢清淡高雅,重点表现品位,建筑彩作和室内装饰色调追求稳而单纯,是受宋代儒家和禅宗哲理思想影响。这时期,往往将构件进行雕饰,色彩是青绿彩画,朱金装修,白石台基,红墙黄瓦综合运用。

  宋元以后的宫殿使用白石台基,红墙、红柱、门窗,黄、绿色琉璃瓦屋顶、屋檐下施以“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等彩画手段,加强了建筑物阴影中色彩冷暖的对比,这作法一直影响明清。明清时代建筑色彩等级更加严格、分明,琉璃瓦以黄色最高,绿色次之,还有蓝、紫、黑、白各色,用途各异。这些多彩的琉璃瓦构成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柔美曲线,与丰富多姿的屋脊、兽吻,构成中国古建最突出最优美的特点。

  中国古代民居白墙、灰瓦、绿色和栗色的梁架与自然环境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这种对比更显民居的自然、质朴、秀丽、雅淡的格调。

  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白色台基,红墙黄瓦与蓝天,绿树交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原色对比。暖色的建筑与檐下冷色的彩画组成色彩冷暖的对比,构成富丽堂皇的色彩格调。其中紫禁城建筑的色彩运用尤其典型。

  二、紫禁城建筑的色彩特色

  紫禁城建筑采用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屋顶下是绿色调的彩画装饰,屋檐以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红色门窗,整座宫殿坐落在白色的石料台基之上,台下是深灰色的铺砖地面。在色彩上,紫禁城的总体色彩效果就是鲜明和强烈。

  需要说明的是紫禁城的建筑为什么会用大片的黄色屋顶和红色的屋身。黄色是五色之一,《易经》上说“天玄而地黄”,在古代阴阳五行的学说中,将五色与五方和五行相配,土居中,故黄色为中央正色。黄色袍服成了皇帝的专用服装,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带兵在外,诸将乘机拥他为帝,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成了北宋的第一任皇帝,黄色与皇帝联系在一起了。红色也是主色之一,人类认识红色很早,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生活的山洞里发现有用红色染的贝壳和兽牙,判断为人类最早的装饰物。这说明人类把它当作是表现美好的色彩了。红色给人以希望和满足,使人产生美感,所以民间才会将红也当作是喜庆的颜色;明朝规定,凡专送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相似的制度,凡经皇帝批定的本章统由内阁用朱书批发,也称为红本。由此看来,紫禁城根据封建社会的礼制把黄色与红色作为建筑的主要色彩就是必然的了。紫禁城色彩布局科学。皇帝对宫殿建筑的要求自然是整体气魄要大,建筑要华丽,要尽量体现出封建帝王的权势和威严。为了达到这种要求,除了在建筑群的规划布局,空间的组合变化,建筑形象的塑造上下功夫以外,在建筑色彩上应用了对比的手法。在色彩学中,对比是指冷暖对比和补色对比。所谓补色是指凡二种色光混合叠成为白光,二种颜色调和在一起成为灰黑色,这两种色光或者颜色即称为互补色,例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把两种冷暖色或者互补色放在一起可以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使它们显得更加鲜明、活跃,效果更为醒目而突出,而且还因为人视觉本身的调节作用,使两种对比色得到中和与平衡。在紫禁城建筑上就是广泛地应用了这种对比的规律。在蓝天下用一色的黄琉璃瓦顶,用青绿色的彩画和大红的宫墙、柱子与门窗,用白色的石基座和深色的地面,形成了蓝与黄、绿与红、白与灰黑之间的强烈对比,造成了宫殿建筑极其鲜明和富丽堂皇的总体色彩效果。紫禁城色彩不仅有整体的规划,也非常重视细部处理。人们观赏建筑,既要远看有总体效果,也要近观有细部处理。大片的对比颜色放在一起固然鲜明突出,但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细致处理,效果也是有限的,紫禁城建筑的色彩处理在这方面十分注意,它既有大面积的经营,又有细部的推敲。宁寿宫皇极殿是清朝乾隆皇帝准备在退位后当太上皇时使用的一座大殿,所以装饰很豪华,从屋顶到基座都有色彩作装饰。

  皇极殿

  屋顶下的檐部是青绿色调的斗栱和额枋,下面是大红色的立柱和门窗。在这里,檐下阴暗的蓝绿色彩画和明亮的红柱红门窗形成了色彩明暗的对比,这是总体效果;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在檐下多攒斗之间的垫板是红色的,两条额枋之间的垫板也是红色的;在下面的檐柱和金柱上又挂着四块蓝色的楹联。这就是说,在蓝绿色调的檐下彩画中间有红色的色带和色块,在红色的柱子门窗部分也有蓝色的色条,两种对比的主要颜色都向对方渗透,虽然只是很小部分,不会破环整体色调的效果,但却起到一个中和、平衡的作用,在紫禁城的其他许多建筑上都可以见到这种红颜色向着绿彩画中渗透的现象。

  还有一种调和冷暖色调对比的办法,就是运用黑色与白色。物体对自然光全吸收成为黑色,全反射则为白色,黑色具有收缩性,白色具有放射性,它们可以和任何冷暖色彩放在一起非但不显得唐突而且还可以为其他色彩增辉,所以经常在绘画中和服装上被采用。我国古代工匠在建筑上也采用了这种永远沉默的、绝对虚无的黑色。紫禁城宁寿宫花园中的倦勤斋,檐下梁枋是青绿色调为主的彩画,它们和大红柱子与门窗形成了强烈的甚至是使人感到有点生硬的对比。

  紫禁城宁寿宫花园中的倦勤斋

  在这里,除了用绿色的窗格和在梁上彩画的枋心里用了红色的花色以起到相互渗透和调和作用以外,还特别用了黑色。梁上彩画的两端用的是黑色墨线,在檐廊顶头用了黑色的门框。这门框在红柱子中虽然显得比较突出,但它却和上面的梁枋取得了协调,在色调强烈对比的两部分中起到过渡的作用。建造紫禁城的古代匠师们,应用了色彩对人们生理和心理所起的作用,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色彩环境,成功地获得了宫殿建筑所追求的建筑艺术

  紫禁城权清宫

  宁寿宫花园红柱子

  紫禁城文华殿后面的文渊阁

  三、中国古建筑色彩分析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由此可见,我国古建筑的色彩发展与其历史和文化和自然是分不开的,是历史、文化与自然的统一。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雍容华贵——紫禁城建筑的色彩学》

 
 
 
前五篇文章

中国佛教建筑风格概论

中国传统建筑初探

我国佛塔的建筑特色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特色

解读碧云寺佛教文化和古代建筑 感悟禅理

 

后五篇文章

五台山上的古建筑遗存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简介

文物古建筑陈列布展工作探究

神山与仙女 佛教赐予的艺术和建筑

中国古塔的主要建筑类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