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杜对西宁法幢寺参观考察的情况报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对西宁法幢寺参观考察的情况报告

  西宁法幢寺是西宁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座汉传佛教比丘尼寺院。原先座落在西宁市城西区园树庄西旱台。为服从修筑西塔公路用地的需要,于2003年5月搬迁至西宁南山北坡山脚下。出于对再建中的法幢寺的关注,市政协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委员会与老委员联谊会联合组织部分老委员,并邀请省垣的有关专家学者和西宁市城中区政协的负责同志参加,一行30人,在老委员联谊会名誉会长张颖副主席的带领下,于8月26日对法幢寺进行了专题考察。考察中观看了寺貌,听取了寺院主持的情况介绍,召开了座谈会。国家级专家教授、省政府参事谢佐,原西宁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逢春在会上作了重点发言。现将情况整理归纳报告如下:

  一、寺院建设和宗教活动开展的情况

  (一)寺院的建设已经有了一个新局面

  在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市主管部门和城中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寺管会齐心协力,依靠广大信徒的大力支持,积极工作,精打细算,有效的使用了政府拨付给的补偿费、搬迁费(共400万元),建设进度迅速,质量可靠,按照既定规划,截止目前相继完成了平整并基本硬化地面5000多平方米,向南开挖山崖拓宽面积约100平方米;修葺了旧有的九间殿、南大殿;修复了山门护法殿、东大殿;新建了多功能的综合楼(内含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念堂和斋堂)、藏经楼,特别是建成了工程艰巨的寺院主殿——大雄宝殿。形成了递进的三大平台和与之相应的旧殿区、综合区、新殿区的建筑风格,建设耗资总额一千余万元。

  (二)宗教活动的开展规范有序

  寺院搬迁的初期,对宗教活动的开展曾有所影响。随着寺院修建工程不断取得进展,宗教活动即进入正常化,参拜人员越来越多。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和全年七个宗教节日都照例举行佛事活动,佛事活动中也照例向拜佛的群众免费供应斋饭。每次佛事活动参加的人数从过去的二千多人,增至现在的三、四千人,有时达五、六千人,正月初一弥勒菩萨诞辰日、四月初八释迦牟尼圣诞日、七月十五佛欢喜日(民间有释鬼节超度亡灵之习俗),要举行大法会,参加人数多达一万多至两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到法幢寺拜佛、参观游览的人数约有三十万人次。有登记皈依的各民族信徒已有四万余人。法幢寺不仅是佛教信徒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已成为省内外民众旅游观光的景点。

  (三)坚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针不断有新作为、新贡献

  多年来法幢寺一直是先进寺院,曾多次被命名为“青海省宗教先进集体”、“青海省青年三热爱教育先进集体”、“十星寺院”等称号。主持本人被评为“青海省宗教模范教职人员”、“青海省五好青年”。1999年中国佛教协会在上海玉佛寺召开“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研讨会”、主持释慈云应邀在会上发言介绍经验,受到一致好评并获得奖励。法幢寺在城西区园树庄原址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各方面建设完备,为服从重点建设的需要,迅速完成了搬迁,这本身就是爱国的表现。目前寺院正处于重新建设当中,尽管其经费十分困难,却仍能坚持关爱社会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平时的宗教活动中,寺院教职人员通过讲经说法,宣传爱教必须爱国,训戒信徒,远离邪恶,弘扬孝道,乐善好施。潜移默化地在为社会的安定、和谐服务。

  二、寺院厚重的人文内涵

  寺院的人文内涵,关系到寺院的社会知名度。座谈中大家认为法幢寺具有多方面的丰富人文内涵。

  (一)从法幢寺的历史沿革看,它传承了历史悠久的汉传佛教文化。法幢寺属于汉传佛教天台宗(也称“法华宗”)。据史料记载,天台宗是历史悠久的佛教几大教派之一。这一教派是1400多年前陈、隋时期一位名叫智顗的大师创立的,以他住天台山故名。这一佛教派别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长期占着重要地位,并传入日本。法幢寺的始祖心道法师为弘扬天台宗作了毕生的努力。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他来青海塔尔寺学习藏传佛教密宗,学会了藏族语言文字,深谙密宗要旨。九世班禅大师亲自为其授密宗金刚大灌顶,授记为丹巴增贝堪布佛。他融汇天台宗密宗,独创法幢正宗,在我国西北地区佛教界影响较大。我省湟源县波航乡女子祁秉吉皈心道法师,授法号广闻,法名尘空。尘空夭志不渝,在我省各地游化多年,共得善款白洋四千五百多元,1943年,选址在西宁市城西区园树庄西旱台筹建法幢寺,又经其后润灵及慈云三代主持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90年前后建成一座占地一十八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各项设施配套的寺院。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扩大。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法幢寺建寺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其沿革却有深刻的历史渊源,而且具有与内地汉传佛教明显不同的汉藏合璧的特点。

  (二)法幢寺迁建西宁南山这块地方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西宁南山其形如卧凤,相传南凉时风凰飞临山巅,故名凤凰山。那时山坡上建有佛教寺庙,称南禅寺。明代形成寺庙建筑群,藏族高僧舍利卜奏请朝廷,永乐皇帝敕赠匾额曰“华藏寺”。据传曾有孔雀一双栖息寺庙之上,时人遂建一楼名孔雀楼。明夏瓒写《南禅寺孔雀楼》一诗,有“传闻孔雀旧栖游,禅院新修孔雀楼”之句。清末这里的寺庙多毁于兵燹。民国时期,社会人士发动民众捐款,重新修复了寺庙,现存的“小西天萧曹殿”、九间殿、南大殿等,都是民国时的建筑。自明代以来,这里一直是开展宗教活动的地方,也是文人集会、民众游览的场所。民国时这里在重要的民俗节日里都会举行规模宏大的庙会,西宁民众“倾城往游,盛况空前”。现在法幢寺在这里重建,实在是最佳的选址,不仅法幢寺有了一个好归处,而且承袭了这里的人文积淀,保护和提升了这一重要的人文景点,可谓是相得益彰。

  (三)法幢寺自身的突出亮点

  第一、法幢寺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青海全省唯一的一座汉传佛教比丘尼寺院。社会关注度就高。

  第二、寺中供奉的玉卧佛,长7米,重约8吨,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取材于缅甸,由缅甸高级技师雕凿而成。质地和雕刻之精美,在全国是不多见的。

  第三、在大雄宝殿供奉的青铜铸释迦牟尼巨像,是从浙江请来的,高8.8米,重10吨,其特别之处是巨像是一整体,铸造技术高超。而别的地方类似的铜铸像,都是分节(段)组合的。

  第四、寺中供奉有融开大法师和尘空大法师的舍利子,标志着寺院的道行水平很高。犹如一个研究学术部门出了院士、一个地方出了杰出人物一样,是很荣耀的。

  第五、寺院收藏有唐代达摩的画像、绘竹图、乾隆年间的原版大藏经。经国家文物专家鉴定,这些都是极为珍贵的宗教历史文物。过去因担心安全问题不敢对外流露,现已采取可靠的保安措施,所以予以披露。

  第六、寺院新建的大雄宝殿,巍峨壮观,建筑工艺精美。木材来自俄罗斯,由塔尔寺古建筑公司承建,木工作业由200多名工匠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画栋是黄南州吾屯画师的杰作,将唐卡艺术应用于殿堂彩绘上。建筑风格独特,汉、藏式佛教建筑浑然一体。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三、工作建议

  寺院主持在介绍情况时反映,寺院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地域限制无法按步进行其他配殿的修建;二是资金缺乏,希望政府支持。座谈中大家认为对法幢寺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应有更宽的思路。站在全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着眼于西宁与整体科学发展相适应,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对寺院工作的建议。法幢寺作为一个拥有四万多名皈依信徒的寺院,又具有人文、地理十分有利的条件,寺院应该以打造精品寺院作为努力的目标。对此,大家针对发挥寺院社会功能,寺院加强组织管理,特别是完善寺院内防火安全工作,完善制度,提高宗教人员的宗教素养,寺院环境整治和门殿装饰细节等,共提出八条具体建议。这些意见已转告寺院,在此不作赘述。

  二是对政府有关部门的建议。建议政府将法幢寺作为西宁市一个重要的特色旅游景点,纳入整体规划建设之中,列为西宁大南山景观建设的组成部分,从用地、设施配套等多方面给予关怀支持。

  1、审定西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为法幢寺绘制的规划。规划的用地面积为19320平方米,而法幢寺现建筑面积仅为2050平方米,其余的面积都要在规划审定后加以落实。

  2、按照景区设施完善的要求,搞好寺院及周围地区的环境整治和建设。当务之急是考虑为寺院修建一至二处水厕;寺院冬季取暖问题也应提上日程。

  3、加强治安保卫工作。寺院香客、游人拥挤的情况短期不会缓解,特别是举行法会时,人满为患。除注意做好治安工作之外,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制定和落实处置预案。

  4、主管部门加强对法幢寺的领导,落实政府对宗教寺院管理的法律、法规。对法幢寺面临的重大难题,为接受外界建寺资金、开展以寺养寺等,及时给予指导。

  来源:西宁政协网

 
 
 
前五篇文章

大理圣源寺、观音阁、神都,活着的遗迹

大理国时期的鸱吻

大理古代的寺庙建筑,寺寺夜半皆鸣钟

大理传世壁画,色彩中的历史与信仰

鹤壁市浚县古代建筑揽胜之:佛寺建筑

 

后五篇文章

法门寺的历史

梵呗与梵呗寺

佛门清幽 宝刹庄严——白衣古寺风貌

古迹湮没的开化寺

古香松树寺遗址探胜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