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鼓山涌泉寺高僧虚云和尚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鼓山涌泉寺高僧虚云和尚

  □陈名实

  虚云和尚是中国近现代传奇式人物,他寿达119岁,为僧101年,一身兼祧禅宗五家法脉,接传曹洞宗、兼嗣临济宗、中兴云门宗、扶持法眼宗、延续沩仰宗,是福州鼓山涌泉寺曹洞宗47代、临济宗43代祖师。他生长于福建泉州,出家于福州鼓山涌泉寺,是禅宗的一代高僧。

  一、生于泉州,立志出家

  虚云和尚俗姓萧,乳名灵球,谱名富民,出家后法名德清,字古岩,法号演彻,后改名虚云。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七月二十日拂晓生于泉州府衙后院内宅。他的父亲萧玉堂,湖南湘乡横浦人,自幼研习儒学,20多岁考中举人,但会试屡试不中。为谋生计,到福建官府为幕僚。道光十九年时在永春县衙为幕僚,因夫妇二人都40多岁了,尚无子嗣,一天到永春城外观音寺求子。夜间,萧玉堂与夫人颜氏同梦一个长须穿青袍的人,头顶观音像骑虎而入,跃登卧榻。二人惊起互告,颜氏即有娠。不久,萧玉堂被泉州知府聘为幕僚,迁往泉州府台后院居住。第二年,颜氏产下一男婴,却见胎衣缠身,形如肉球。颜氏见状大惊,昏死过去,不久即去世。

  萧玉堂将男婴交由庶母王氏抚养,为之取乳名为“灵球”,三朝后按萧氏辈份为其取谱名为“富民”。富民自幼不喜荤腥食物,且喜静厌动。四五岁时开始随庶母王氏到泉州开元寺等寺庙上香,均表现出浓厚兴趣,学王氏模样向菩萨顶礼膜拜。萧玉堂中年得子,盼望他研习儒学,走科举道路,光宗耀祖,在富民5岁时就亲自教他学习儒家经书。

  富民10岁时,祖母周氏年老多病,她有3个儿子,萧玉堂为长子,二子却早夭折,因此想要富民兼祧其二叔一房。于是由萧玉堂作主,为富民聘下湘人游宦于泉的田、谭两家小姐。当年,周氏去世。咸丰二年(1852年),富民随父送祖母、生母灵柩返湖南老家安葬。家中作佛事,他随僧众诵经礼拜,如痴如醉,全神贯注,深信自己与佛有缘,遂萌出家之念。同年八月,富民随三叔萧蒲堂到南岳衡山进香还愿,南岳的秀丽景色和名刹庙宇深深吸引了他,竟不愿离去。从此,他在家中无心研读儒书,一心想出家为僧。16岁时,同堂弟富国一起离家,要到衡山出家,由于道路不熟,被家人追回。三叔怕他再次离家出走,即送他回泉州,交于玉堂管教。富民到泉州后不久,即由父亲作主,与田、谭二小姐完婚。他虽不情愿,但迫于父命难违,只得屈从。然而他虽与二女同居一室,始终无染,常以禅理劝说妻子,共同研习佛事,三人相处,竟成净侣。

  清咸丰八年六月,田、谭二氏遵湘乡习俗各自回娘家过“六月六”,萧玉堂有事外出公干。富民见机会难得,留下《皮袋歌》给家人,离家出走。因担心在泉州被父亲找回,即赴福州鼓山涌泉寺,拜常开和尚为师。他在《皮袋歌》中写道:“皮袋歌,皮袋歌,有形若不为形累,幻质假名成对待……不贪名,不贪利,割亲割爱游方外。不恋妻,不恋子,投入佛门受佛戒”。萧玉堂到佛门寻找,富民就要求上山砍柴,早去晚归,避开父亲就这样过了一年。

  第二年,妙莲和尚见富民决意向佛,即收他为徒,受具足戒,剃度出家,列于临济宗门下,取法名德清,字古岩,法号演彻。这时,父萧玉堂数度到涌泉寺寻找。德清为避父,隐居于后山岩洞中不敢露面。他在洞中苦修不辍,一住三年。同治元年(1862)春,听说父亲已告老归乡,才回到寺内修行。第二年,萧玉堂在湖南老家病逝,不久庶母王氏领田、谭二氏于湘乡观音山削发为尼。王氏法名妙净,田氏法名真洁,谭氏法名清节。德清听到消息,悲喜交集,从此再无牵挂。

  二、涌泉苦修,龙泉悟道

  德清回到涌泉寺后,先后担任负责全寺僧众用水的水头、种菜的园头、为僧众加饭添菜的行堂、烧火做饭的典座、打扫厕所的净厕等职事,一干4年。在此期间,他习规矩,学礼仪,练唱念,参禅打坐,修性习定。他严守戒律,过午不食,每日只进一餐。虽如此苦修,但他还认为寺中僧众人杂,无法清静修为,于是他在4年后辞去职事,尽散衣物,仅留一衲衣、一衲裤、一双芒鞋、一只蒲团,带一把方便铲,到后山岩洞中苦修。

  德清在岩洞中修习苦行,居住岩穴,渴饮山泉,饥则以松果为食,与世人隔绝。每日参禅打坐,以证菩提。一过三年,他的衲衣芒鞋皆烂,仅留一衲裤遮体,头发覆肩,他把它挽成金钢圈,胡须也有盈尺长。可修行并不如意,只是偶尔在禅定中看到朦胧的佛国境界,对于声、色、香、味、触、法六尘也难以尽除。然而他的身心已得到极好锻炼,可以五六天不进食,二三天不饮水,一日步行80多里,越悬崖,涉溪涧,身轻如雁。为求更深禅理,他决定走出鼓山,到外地云游。

  德清自小即向往浙江普陀山,于是在同治九年秋朝浙江走去,一路上风餐露宿。一天,他到达温州朱龙山,栖身于观音洞修禅。遇一游方僧人开示,一句话就把德清问住了。这时他方知禅理高深,非苦修难成正果,赶忙向僧人求教。僧人见状,指点他到附近天台山华顶龙泉庵,向融镜法师求教,当有受益。于是,德清急忙朝天台山而去。

  德清到龙泉庵参谒融镜老法师。融镜见他蓬首垢面,衣不蔽体,讯问所以,德清将以前在岩洞中苦修情形告知。融镜听后斥责说:你的这种行为,近于外道,而非正路,枉费了十年功夫。就算你修行有成,证到初果,亦不过是个外了汉。发菩提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才是修行的正途。

  德清听师父一席话,如“痛处一锥,直透到底”,愰然悟道。从此,他剃去须发,沐浴穿衣,逐步恢复食粥食素,随众日劳夜息,参禅悟道,学习天台宗教义。二年后,老法师命他到天台山国清寺参学禅制,又到方广寺诵念《法华经》,他时常回龙泉庵向老法师讨探求教禅理大进。光绪元年(1875),德清到高明寺听敏曦法师讲《法华经》后,回龙泉庵向融镜老法师辞别下山,云游四海,参禅学道。

  德清首先渡海到向往已久的普陀山,遍参各名刹;继到宁波阿育王寺拜佛舍利;再到杭州礼天朗和尚,到天宁寺礼清光和尚,到焦山礼大水和尚,到金山寺礼观心、新林、大定等和尚,到扬州高旻寺礼朗辉和尚。在焦山时,清名将彭玉麟督水师驻焦山,曾数度与他论法,对他深表敬意。德清在杭州雷峰塔听到白娘子的故事,深为其子拜塔尽孝的故事所感动。回想自己一生未见生母,父亲及家人,因而为自己出家肝肠欲断,深感自己罪孽深重。于是发下宏愿:从浙江普陀山起香,三步一拜,一直跪拜到山西五台山,以报父母之恩,超渡他们的亡灵早日脱离苦海,往生净土。

  三、为报亲恩,跪拜二年

  光绪八年(1882)七月初一日,德清在普陀山法华庵起香,肩背朝山袋,手端拜凳,三步一拜,朝五台山进发。当时有年青比丘遍真、秋凝、山遐、觉乘4人附香同行。5人渡海来到宁波,行经苏州,到达常州。这时天气渐冷,4人渐次退出,只有德清发愿一定要坚持到五台山,以践心愿。他历尽艰辛,无论酷暑盛夏,还是数九寒天,不管膝破流血,饮食无着,始终摒弃杂念,一心诵佛,三步一拜朝五台山前进。他在南京渡过长江,到达浦口,在狮子山寺挂单过年。春节过后,再由狮子山寺起香,经苏北进入河南,经嵩山少林寺,到洛阳白马寺,到了腊月,拜到黄河边的铁卸渡。从这里渡过黄河后,大雪纷飞,同渡行人劝他赶快随众而行,而他却依然三步一拜。不久道路被雪掩盖,他只好在一间空无人烟的茅棚中过夜。这时他已断粮,在茅棚中饥寒交迫,过了六天,昏死过去。幸得一个叫文吉的乞丐相救,灌以黄米粥,才得以起死回生。继续前行到怀庆府,在洪福寺挂单过年。

  光绪十年正月初二,德清又起香前行,但第二天竟得了痢疾,肚痛腹泻。他坚持前行,到了初八,因高烧而昏迷倒下,他坚持爬行,在山神庙边昏死过去。到初十,又是文吉救了他,喂食施药,才得以恢复。身体稍微恢复后,德清继续前行,在光绪十年五月终于到达五台山显通寺。在显通寺住下后,德清到金山诸寺逐一进香。他来到台怀镇杨林街西南的殊像寺,在高近十米的文殊菩萨圣像前默祷道:“弟子德清,历尽千辛万苦,三步一拜,行程数千里,念诵菩萨本愿品与佛号三千六百万遍,今日方得瞻仰圣颜。祈求菩萨垂怜弟子一片愚诚,大发慈悲,超渡弟子已故父母早日出苦海,往生西方乐土。

  四、西方朝圣,落杯顿悟

  德清了却报答父母心愿后,决心遍访各地名刹,修成正果。他于同年七月从五台山进发、向北礼北岳恒山庙,然后向西进入陕西,礼西岳华山庙。光绪十一年春到达西安,礼慈恩寺大雁塔、对玄奘法师赴西天取经事迹感动不已,立志效法继而礼华严寺杜顺和尚塔、清凉国师塔,及兴国寺玄奘法师塔,然后入终南山,在南五台结茅修行,与众法师参究禅理,历时二年。光绪十三年三月,德清决心向西远游朝圣,他礼道宣祖师塔、鸠摩罗什道场,然后越秦岭,入剑门到四川成都。光绪十四年正月,由宝光寺起程,上峨嵋山金顶进香,当晚夜宿金顶,第二天拂晓见到难得一见的佛光。德清十分兴奋,吟诗道:“石壑云清高际天,深囵还是太初元。坡前犊子迷归路,引入春风蹴白莲”。

  下峨嵋山后,德清继续西行,过大渡河铁索桥,渡金沙江,在过怒江时差点被洪水卷走。他随入藏商队从山谷中走出贡噶山,越过唐古拉山,多次遇险,跋涉数月,到达拉萨。他礼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并拜谒十三世达赖喇嘛。又往日喀则,礼扎什伦布寺并参拜九世班禅,再返回拉萨过年。

  光绪十五年春,德清南行越喜马拉雅山,他为眼前这座白色山峰所倾倒,不禁赋诗道:“何物横天际,晴空入望中。这般银世界,无异玉玲珑”。他经过不丹国时,因体力不支而昏倒,幸得不丹人救助,才继续前行到达印度。朝拜圣迹后,他渡海到锡兰,然后到缅甸。同年七月启程回国,发愿朝鸡足山,礼迦叶尊者道场。他经云南大理到鸡足山时,见山寺破败,且不许外地僧人挂单,只好叹息离去。此后两年,德清到过衡阳岐山寺、武昌宝通寺、庐山海会寺以及九华山、宝华山、宜兴等地,与高僧参研佛理。光绪十七年,到南京净成寺,后到九华山结茅修行。光绪十八年,德清受临济衣钵于妙莲和尚,为临济宗四十三世;接曹洞衣钵于耀成和尚,为曹洞宗四十七世。当时曹洞、临济二宗并传,德清成为鼓山涌泉寺的传人。光绪二十一年到扬州高旻寺时渡江落水,为渔者所救。他在高旻寺参加禅七法会,由赤山法忍和尚主七,一连12个禅七,共计80多天。德清在此期间,精神倍增,以悟为期。20余天后,工夫落堂,万念顿息,昼夜如一,行动如飞。某日夜晚放香时,顿觉眼前大亮,如同白昼,上下远近皆悉了然,心知参禅工夫已至纯熟境界。至第八七的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师倒开水冲到手上,茶杯落地,一声破碎。德清如梦初醒,疑根顿断。从此悟透禅关,因述二偈以记悟境:

  其一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其二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五、云游各地,讲经传法

  光绪二十二年,德清自认已明佛理,在镇江金山寺过戒期后,到扬州重宁寺当道明和尚助理。智通法师在焦山讲《楞严经》,请他讲偏座。光绪二十三年,他重到宁波阿育王寺礼舍利,烧指供佛,超渡慈亲。宁波七塔寺请默庵法师讲《法华经》,请他担任附讲。随后他到丹阳,助结森、宝林二法师重修仙台观。事毕,到赤山与法忍和尚结茅共修。

  光绪二十六年,德清辞别法忍和尚再次朝五台山远游。他先到扬州朝云台山,再到山东朝东岳泰山,再到牢山礼海印寺,又到曲阜礼孔庙、孔陵,再西行北上到五台山。到五台山行香后,原想到终南山,因行旅不便,向东折向北京,居城南龙泉寺。这时德清已颇著声誉,肃亲王善耆的太福晋对他执弟子礼,一些王公大臣也来参拜。然而,这时北京的义和团运动日益发展,社会动荡,八国联军乘机侵略。七月北京沦陷,西太后与光绪帝匆匆西逃,德清在王公大臣的劝说下,也随众西行,到达西安。他应护驾大臣岑春煊之请,在卧龙寺建息灾法会,事毕于十月间离开西安,到终南山结茅修行,与戒尘法师结为同参。当年岁暮,大雪封山。一日,德清居茅棚中,煮芋头待熟,他结跏跌坐,不觉入定。新年到来,邻棚的复成和尚前来贺岁,只见棚外到处虎迹,棚中德清仍在定中。复成以磬开静,问他吃饭否。德清回答:尚未,釜中芋头大约已熟了。开釜一看,釜中坚冰如石,原来他入定已半月之久。自此,他改名为虚云。在终南山修行期间,与戒尘法师相互扶持,情同手足,二人作一联袂偈云:“孤身游世兄弟无,暗悲独自向外驰(虚云句);禅兄若欲有此念,相结莲友睹吾师(戒尘句)”。

  光绪二十九年夏,虚云与戒尘结伴远游。他们先到四川峨嵋山,再到云南鸡足山,年底到达昆明。虚云在福兴寺闭关,戒尘为之守关。年余后出关,在归化寺讲《圆觉经》、《四十二章经》,皈依者3000多人。秋季在筇竹寺传戒,后应大理官绅之请,到大理三塔崇圣寺讲《法华经》,皈依者数千人。他希望能在鸡足山恢复迦叶道场,宾川知县把山中破院钵盂庵交由虚云,完成他的宿愿。

  虚云在钵盂庵开单接众,为重修庙宇,他留戒尘料理寺务,自己前往南洋募捐。先后在南甸、仰光、槟榔屿、马六甲、吉隆坡等地讲经,皈依弟子万余人。这时接国内僧众来电,说政府要征用寺产,催他速回,因此他于光绪三十二年春回到上海。回国后,虚云与全国各地佛教代表齐上北京,向朝廷请愿,经肃亲王大力支持,光绪帝下旨各地不许勒捐寺产,并于当年七月,下旨把鸡足山的钵盂寺改为护国祝圣禅寺,钦赐《龙藏》一部,銮驾全副护送《龙藏》到山,赐虚云紫衣、玉印,赐号为“佛慈洪法大师”。

  事后,虚云再次赴南洋弘法,为祝圣寺募款,皈依者数千人。宣统元年(1909年),由仰光回到云南。这年,虚云继母妙净在湖南观音山留偈西逝,虚云为之树碑于云南昆明华亭寺。宣统三年,武昌起义,云南响应,革命军协统李根源排斥佛教,率兵进鸡足山,欲拆寺逐僧。虚云同李根源反复辩论,竟使李根源皈依佛门,从此以保卫佛教为己任。

  六、团结教会,爱国为民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当时佛教界筹备成立中华佛教总会,虚云赴上海参与其事,回云南后成立云南分会。1913年为保护庙产,到北京向内阁总理熊希龄申诉,事后回昆明,把会务委托他人,自己回鸡足山主持寺务。1918年自南洋迎请玉佛回祝圣寺供奉,同年年底应督军唐继尧之请到昆明圆通寺讲经说法。1919年在昆明忠烈祠建水陆道场,深受欢迎。1920年,祝圣寺兴建工程结束,受唐继尧之请,担负重建昆明华亭寺重任,改名云栖寺。1922年动工,历时三年才初具规模,虚云即在寺中开单接众,传戒讲经。

  1928年,虚云为云栖寺筹圣像款赴香港,转道厦门回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并在寺中讲经。后经宁波、普陀山到上海过年。

  1929年,福建省政府主席杨树庄邀请虚云回福州主持鼓山涌泉寺。虚云因是该寺传人,义不容辞,遂接任住持。以后数年,他在寺中讲经传戒,修缮寺院,整顿寺规,整理经版文物,恢复禅堂规则,创办戒律学院,请慈舟法师主持院务,使鼓山涌泉寺声名大振。

  1934年,虚云应广东绥靖主任李汉魂之请,到粤北曹溪主持重修禅宗六世祖慧能道场南华寺。他搭盖竹屋以居众,然后筹募款项,重建庙宇。1936年,林森、蒋介石、居正等巡礼南华,虚云提议僧众为抗日官兵每日礼忏2小时,祈福消灾,并节省粮食,赈济灾民。1941年,曲江县严重缺粮,虚云捐出20多万元,供政府赈济灾民。

  1942年冬,虚云应林森之请,赴重庆主持“护国息灾大悲法会”,历时49天,至1943年1月26日圆满。其间,蒋介石亲自设斋宴,招待虚云。1944年,南华寺工程竣工,虚云撰《重兴曹溪南华寺记》以纪其事。粤北乳源县云门山大觉寺为云门宗创始人文偃禅师道场,以前虚云经过此地,见寺院破败,仅存祖殿,亦岌岌可危。虚云重建南华寺后,又受广东省政府要员之请,担负重修云门寺的重任。由于他的名望,各地信众纷纷捐款,以助修建。1946年秋,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寺庙诵经追荐抗日阵亡将士,虚云应请往广州主持水陆法事,设坛于六榕寺,随者一万多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虚云所建云门大觉寺工程大体完成,至1950年全部结束。

  1951年春,云门大觉寺在虚云主持下准备传戒,各地颇多闻者前来。时有湖南反革命分子借机混入,以求躲避镇反运动,被湖南公安部门追至,捉拿归案。这事引起乳源地方政府对云门僧众的怀疑,调查、搜查历时3个月,虚云的著作在这次搜查中大部分散佚无存。直到6月事件平息后,虚云才抱病为前来求戒者授三坛大戒,为云门宗中兴后的第一次传戒。

  1952年春,虚云由政府派人护送至北京,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9月26日至10月2日,佛教界在广济寺举行祝愿世界和平法会,恭请虚云为主坛,圆瑛、巨赞为副主坛。10月1日国庆节,虚云代表中国佛教徒接受锡兰代表团团长马拉塔纳法师所献佛舍利、贝叶经和菩提树等三件礼物。10月15日,虚云代表中国佛教徒向参加和平会议的各国佛教代表赠送礼品。11月5日,虚云在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被推为首席发起人。同年冬,上海佛教界发起举办祝愿世界和平法会,虚云应请赴沪主法,历时49天。1953年5月,虚云赴京参加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大会,被推为会长。虚云以年事已高坚辞,被推为名誉会长。会议期间,虚云发表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说:

  此次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会议,是开国后佛教界一件大事,是我国各地区、各宗派、各民族佛教徒的大团结。若不是在毛主席和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是不可能办到的。当然,不是开个会便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但至少藉此机会我们可以努力扫除以往的障碍,矫正以往的缺失,建立将来开展佛教的基础。就此,我提出一些希望:

  一、加强团结和学习,发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以尽人民的责任。佛法本来是积极的、前进的,不是落后的、庸俗的。我们在这革命的新时代,应该以大无畏的精神,努力学习,补充各项知识技能,配合时代的政策,以便分担各项工作任务,与大众一同向社会主义社会前进。

  二、清除外道迷信,恪守戒律清规,以增大众的信仰。

  三、阐发各宗精义,以明佛法真相,藏传密乘及南传小乘应兼收并蓄。

  四、在现有经济基础上自力更生,以维护佛门根本。

  会议结束后,虚云前往山西大同参礼云冈石窟后离开北京,经武汉赴江西庐山养病,暂憩大林寺。时江西云居山有数位僧人前来拜谒,言及建于唐代的云居山真如寺殿堂毁于日本侵略者炮火,明代铜铸毗卢佛像弃于荒草之中。虚云得知后伤感不已,遂发愿重修。他以113岁高龄率二三弟子前往云居山,结茅而居,以图重建。同年,他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各地僧众听说虚云在云居山,纷纷前来依止。虚云组织僧众一边开荒种地,生产自给,一面筹集资金,建造庙宇。1954年夏,即新建法堂一座,楼上藏经,楼下安禅,新垦农田60亩,僧众达100多人。

  1955年8月,中国佛教协会在京召开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虚云因故未能参加,但他写成《云居管见》,“以极其愉快的心情,期待这次会议通过成立中国佛学院的决议……佛学院一成立,就可根据这次会议所通过的决议,精研教理,努力修持,以造就弘法人才……我认为:佛弟子的日常生活、衣食住等是可以权变的,惟三学思想,即戒、定、慧等理论不能改动……谈到教义,则‘佛佛道齐,宛尔东西,释迦弥勒,如印印泥’。是以‘同行不妨同人,同见必须同佛’”(见《现代佛学》1955年第9期)。

  1956年,虚云督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及钟楼,各殿堂布局规划,多仿照南华、云门殿堂图式。山中弟子有近200人,开水田180余亩,旱地70余亩,收稻谷4万多斤,杂粮2万多斤,粮食自给有余。至1959年,云居山真如寺修建工程竣工,虚云以清康熙时所修《云居山志》寄往香港重印,附录《重建云居山真如寺事略》以纪其事。这时虚云自觉老病不断,来日无多,对众人每作嘱托语。

  1959年10月13日,虚云在真如寺圆寂,生前留下遗嘱:“死后化身毕,将骨灰碾成细末,以油、糖、面粉共骨灰和好,做成丸果,请送往河中,以供水族结缘”。他的这种彻底献身精神令佛教界人士感叹不已。后骨灰奉安于云居山海会塔中,海内外佛教界闻讯纷纷召开悼念法会。

  虚云曾著有《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遗教经注释》、《圆觉经玄义》、《心经解》等,均在云门事件中散佚。他对禅宗理论作进一步阐扬,认为参禅的目的在于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参禅的先决条件是达摩祖师教导的“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个个可以立地成佛。参禅的途径是“看话头”,看话头就是看念头,就是观心,心即性,即觉,即佛。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一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直到五蕴皆空,身心俱寂。昼夜六时,行住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深,见性成佛,苦厄度尽。平时教导弟子多以诗偈代禅机,著有诗偈数百首。教导弟子注重行持,勿尚空话。后人将此辑为《虚云和尚法汇》及《虚云和尚语录》行世。香港、云居山等地都建立“虚云和尚纪念堂”,以纪念这位把一生都奉献给佛教事业的高僧。

  参考资料:

  (1)何明栋:《虚云和尚传》,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2)《近代传奇高僧虚云和尚》,江南都市报,2003.11.27。

  (3)净慧:《虚云和尚开示录》,海外中文图书,1997。

  (4)于凌波:《中国近现代佛教人物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9。

  (5)岑学吕:《虚云和尚年谱》,海外中文图书,1957。

  (6)蓝吉富:《禅宗全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7)妙宗:《虚云和尚语录》,佛学研究,1989.1。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前五篇文章

古涿州佛教刻石——在历史的尘埃中寻觅

古涿州佛教刻石——佛教刻石 再现湮没的历史辉煌

古塔历史与发展

古风古韵羚羊寺

高台寺塔淡忘的历史背影

 

后五篇文章

关于“唐标铁柱”遗址在漾濞竹林寺的探讨

佛教胜地杨岐山普通寺

官渡妙湛寺金刚塔从佛界融入人间

广西古迹总述

韩国王子与资中德纯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