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旅行游览活动的历史考察(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旅行游览活动的历史考察(上)

  陈肖静 侯 兵

  摘要:本文通过对6~19世纪扬州旅行游览活动的考证,探索这一时期旅行游览活动的类型与活动特点,分析近代以前旅游活动的历史价值。扬州的个案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近代旅游业产生以前旅游活动的基本业态。

  关键词:旅行游览;6~19世纪;扬州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0)01-31(6)

  作者简介:陈肖静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扬州大学旅游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侯兵 南京师范大学旅游系博士研究生

  近年来,学界对古代旅行游览活动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中国旅游史》(章必功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旅游史(古代部分)》(王淑良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旅游发展史》(郑焱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等著作中,这些著作通常偏重于研究全国的旅行游览活动,对各行政区域的研究几乎空白。本文力图克服“泛区域”研究的局限,将研究视角下移,研究扬州这一行政区域的旅行游览活动,并对这些活动的类型、特点及其历史价值进行探究。

  6-19世纪扬州的旅行游览活动,主要有皇帝巡游、商业旅行、宗教旅行、民众游览四种类型,尤以皇帝巡游、商业旅行与宗教旅行影响较大,且更具典型意义。这些旅行游览活动,一方面推动了扬州的城市与园林建设,提高了扬州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促进了扬州经济发展与文化的交流。

  一、旅行游览活动的类型

  (一)皇帝巡游

  皇帝巡游指帝王离开京城外出巡视与游览,一般具有政治和游乐双重目的,即一方面为了加强统治,颂扬自己的功绩,炫耀武力,震慑群臣和百姓;另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游览享乐的欲望。在巡游活动中,皇帝自然少不了游山玩水,瞻仰前代帝王或名人遗迹。6-19世纪,隋炀帝曾巡幸江都,康熙与乾隆南巡均驾临扬州。

  隋炀帝杨广自605年继位,迄617年死于江都,先后于605年、610年、616年三次巡幸江都。炀帝第一次巡幸江都,起于大业元年(605年)八月,迄于大业二年(606年)三月,历时半年多,正值隋王朝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之时。大业元年(605年)八月,杨广登临皇帝宝座后,带着大批宫女、歌伎、僧尼、乐工、文武百官等乘龙舟南下首次巡幸江都,这次巡幸仪仗空前盛大:

  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为内侍(处理宫廷事务)处之。皇后(萧皇后)乘翔螭舟,形制差小而装饰无异。别有浮景九艘,三重,皆水殿也。又有漾彩、朱乌、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陵波、五楼、道场、玄坛、楼船、板舱、黄篾等数千艘,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乘之,及载内外百司供奉之物,共有挽船士八万余人,其挽漾彩以上者九千余人,谓之殿脚,皆以锦彩为袍…。

  从驾行列中有大批北方文士与宗教界人士,这次巡幸具有大型官方文化访巡的含意,客观上有利于南北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隋炀帝第二次巡幸江都,起于大业六年(610年),迄于大业七年(611年),历时近一年。大业六年(610年)三月,隋炀帝第二次巡幸江都,此次南下正是江都宫建成之时。江都宫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宫殿建筑,内有归雁宫、回流宫、九里官、松林宫、大雷宫、小雷宫、春草宫、九华宫、光汾宫、枫林宫等宫室。在芳林门与玄武门之间,还有成象殿、水精殿、流珠堂等建筑。除了炀帝在江都的宫殿,还有建在扬子津口的临江宫和建于城东五里的新官。此次炀帝巡幸江都近一年。

  612年,隋炀帝大举征讨高丽,败绩而还。613年,再次进军。大业九年(613年)六月,礼部尚书杨玄感集丁壮士于洛阳反隋,后乃撤军。616年,中原板荡“他日贼据长白山,今者近在荥阳、汜水。”此时各种反隋力量“蜩毛而起,大则跨州连郡,称帝称王,小则千百为群,攻城剽邑”。由于农民起义烽火遍地,而江淮较洛阳平静,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带了禁卫军十万多人,船千艘,又重返江都。

  《资治通鉴·唐纪一》对隋炀帝第三次下江都的生活作了这样的描述:

  隋炀帝至江都,荒YIN益甚,宫中为百余房,各盛供张,实以美人,日令一房为主人。江都郡丞赵元楷掌供酒馔,帝与萧后及幸姬历就宴饮,酒卮不离口,从姬千余人,亦常醉。然帝见天下危乱,意亦扰扰不自安。退朝则幅巾短衣,策杖步游,遍历台馆,非夜不止,汲汲顾影,唯恐不足。……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后惊问故,帝笑曰:“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隋炀帝第三次巡幸江都,起于大业十二年(616年),迄于大业十三年(617年),不到一年。江都兵变提前结束了他残守半壁的幻梦,结束了他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江都巡幸。

  隋炀帝三次巡幸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目的,它们是与大业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一次巡幸主要是文化性质的巡幸,目的是通过文化的联络巩固政治的统一,作用是巩固隋文帝以来对南方政治统一的历史,客观上顺应了南北朝以来文化区域发展必然融合的大势。第二次巡幸是南北朝以来文化融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扩大和延展。第三次巡幸是隋政权土崩瓦解最后一幕的一个场景。

  康熙在位期间,六下江南,即所谓“南巡”。康熙在其六十余年的统治时期内,平“三藩”,统一台湾,保卫边疆,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文化,政绩卓著。在平定三藩以后,为体察民情、整饬吏治、实地考察河务运道,康熙分别于1684、1689、1699、1703、1705、1707六次南巡,南巡成为他显赫政绩的重要一环。每次于年初从京师出发,经河北、山东,自清河县渡黄河,然后沿运河乘船南下江苏、浙江,最远到达浙江绍兴。其间,每次都要到东南大郡扬州及治河重地高邮、宝应、江都等州县。

  乾隆“法祖省方”,一面治理黄河、修筑海塘,一面游山玩水,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从1751年至1784年三十余年他先后六次南巡,时间分别为1751年、1757年、1762年、1765年、1780年、1784年。他在《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日西师,一日南巡。”他巡幸江南的原因是:“江南地广人稠,素所廑念。其官方戎政,河防海防,与凡间阎疾苦,无非事者。第程途稍远,十余年来未遑举行。屡尝敬读圣祖实录,备载前后南巡,恭侍皇太后銮舆,群黎扶老携幼,夹道欢迎,交颂天家孝德,心甚慕焉。联巡幸所至,悉奉圣母皇太后游赏。江南名胜甲天下,诚亲掖安舆,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良足以娱畅慈怀”。

  乾隆南巡一般都于正月十五日前后从北京出发,陆路经直隶、山东到江苏的清口渡黄河。然后乘船沿运河南下,经扬州、镇江、苏州入浙江境内,再由嘉兴抵杭州。乾隆六下江南,扬州是他每次必经、每次必游的重要城市。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一载乾隆第一次巡幸:“此即至上方寺过运河东岸香阜寺,复过运河西岸高桥、梅花岭、天宁门、天宁街、彩衣街、司前三铺、教场、辕门桥、多子街、埂子上。出钞关、花觉行至钞关马头御道也。道旁或搭彩棚,或陈水嬉,共达呼嵩诚

  悃,所过皆然。乾隆乙酉,游上方寺。万民随马足趋瞻,或有践踏麦苗者……蹂躏惟惜麦苗亡。”

  为迎接乾隆御驾,扬州官商早就做了充分准备,铺石砌砖,立亭设景,建起了长长的御道。其间,由香阜寺八天宁门出钞关马头为旱路,即北桥御道。乾隆“至此策马由御道临幸上方寺。其马头例铺棕毯,奉旨不准红黄等毡,御道用文砖”。

  由高桥到迎恩亭,河渠两岸,排满了由三十家盐业总商包办的档子。档子是一种速成的房屋,有屋,有楼,有亭,有台,有假山。屋上覆盖的是琉璃竹瓦,或是孔雀翎;地上铺了棕毯,毯上再加垫五色绒毡。花、草、树、果,全是绸绮制成,档子中安设了戏台,由孩童扮演各种戏剧,外加金、鼓、丝、竹,粗达细吹。面对这种华丽热闹的场面,乾隆写了两句诗:“夹岸排当实厌闹,殷勤难却众诚殚。

  为了皇室及其随从人员购买物品的需要,从天宁门至北门,沿河北岸建河房。仿北京长连、短连、廊下房及前门荷包、帽子棚的式样,砌造了上、下两排房屋,招募商贾,开店营业,名为上下买卖街,“令四方商人辇运珍异,随营为市,题其景日‘丰市层楼’”。为了使官吏有办事和憩息的地方,在杏园和买卖街上建了许多房屋,作为军机、内阁、六部等临时衙署和各级官员宿舍。北部广阔的区域,用以屯驻大量兵马。新盖起的黄木棚内屯驻了四千匹营马。所有随护官兵和办事仆役,都安置在买卖街北面的官房之中。各级官员的膳食取自地方,皇室的御膳,由地方官员承办所需各物,烹调则由御厨房办理。

  此后,乾隆又五次南巡。每次到扬州,都要尽兴游历各处名胜景点。当时扬州由盐商出资,建有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等二十四处景点,以备乾隆临幸。乾隆每次南下,必参礼佛事,延见僧人。临幸之时,往往题词题字,书写匾额、楹联诗文,并赠送宫廷物品。此外,乾隆南巡时,都要对地方重要人物进行加恩褒赏。扬州的一些地方官吏,因接驾有功,受到奖励,如伊龄阿由两淮盐政升为总管内务府大臣。

  清代扬州为文化名城,土人云集,学术繁荣。乾隆时,于天宁寺御花园侧仿宁波天一阁规制建楼一楹,赐名“文汇阁”,并颁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后又降旨,令地方官员允许士子借书,广为传写。这一措施,推动了扬州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商业旅行

  商业旅行主要指商人以经商为目的来往于异地与家乡之间的活动。6—19世纪,扬州经济的发达与文化的繁荣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商客来此寻找商机。这些商客来往于扬州与家乡之间,通过交换商品买卖赚取利润。

  唐代扬州商业繁荣,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和亚洲最大的商贸大港。据载:“时四方无事,广陵为歌钟之地,富商大贾,动遍百数”,扬州成为官绅、富商大贾的“乐园”。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有诗曰:“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米贵残,老夫乘兴欲东游”。李白《江夏行》中描述了扬州商人之家眷的思念: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为言嫁夫婿,得免常相思。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清代扬州商人按照地域组成不同的团体。以盐商为例,它由多个地域性商帮组成的群体,有陕西、山西、微州、湖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商人。各地商人将家乡的原料、土特产源源不断地输入扬州,又将扬州的产品运销到全国各地。外地商人居扬者日益增多,南北货交易日益频繁,为了便于同乡之间的商贸洽谈、联络乡谊与商业合作,各地商人纷纷在扬州建立商业性会馆(表1),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运河会馆文化与商帮文化。这些会馆均有自身的商业特色,浙绍会馆主要经营绸布业,湖南会馆主要经营湘绣,湖北会馆主要经营木业,江西会馆经营瓷器,岭南会馆主要经营南糖等南货,安徽会馆主要经营盐业,山西会馆主要是经营钱庄。商人在扬州的经营,加强了南北货的交流,拓展了扬州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

  商业旅行也使扬州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唐代,往来于扬州的外国商人很多,扬州出土文物中就有胡人形象的“胡俑”。当时所说的胡人,主要指来自波斯(今伊朗)和大食(今阿拉伯)的商人。《旧唐书·田神功传》说:“神功至扬州,大掠百姓商人资产,郡内比屋发掘略遍,商胡波斯被杀者数千人。””可见胡人在扬州人数之多。当时的胡商,既有泛舟于运河之上的行商,又有在城内寄迹设店、坐市买卖的商贾。活跃在扬州的波斯和大食商人经营珠宝、贩卖香药,开设邸店,有的还在扬州长期居留。日本与扬州有直达航线,除遣唐使团经常在扬州登陆外,日本商人还结伙来扬贸易,仅贞元十五年就有日商g人“浮海至扬州交易而还”。

  (三)宗教旅行

  宗教旅行指为朝圣、求法、传法、修行等目的展开的旅行活动。6-19世纪,扬州不仅山水秀丽,而且以园林古刹和名胜古迹驰名中外。

  以唐代扬州为例,唐代扬州为佛教圣地,城内有大明寺、既济寺、开元寺、龙兴寺、崇福寺、延先寺、禅智寺、山光寺、梵寺、大云寺、白塔寺等三四十所之多。新兴的宗派在扬州十分活跃,天台宗、三论宗、密宗、净土宗、禅宗、律宗都有流传。特别是律宗,因唐代僧人都将律宗看作入道正传,所以一时大兴。东渡日本传法的鉴真和尚是律宗大师。他主持的大明寺因建于南朝大明年间(457-864年)而命名。这些可观的宫殿梵刹,吸引了大批佛门信徒和海内外游客前去光顾。

  唐代扬州是东亚和西亚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港,文化交流频繁。特别是一衣带水的日本,正进入历史上有名的“奈良时代”,日本不断派遣使节、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大量吸收中国唐代文化,形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高潮。日本大化革新后,自630年A894年先后派出遣唐使19次,第8次开始取道南路,直接从日本横渡东海到扬州登陆,或经明州北上到扬州,再往长安。来华使团人员第7次后每次500人左右,最多两次达557和594人。他们有通晓经史、擅长文墨和精通唐朝情况的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四等级官,以及很多学问僧、留学生等。扬州寺院众多,大明寺鉴真和尚是东南地区佛教首领,故不少学问僧散居扬州各寺院读经修行,有的长达数十年。留学生广泛接触唐朝的政治、文化、技术等,尤对汉学有较深的研究,归国后用在中国所学的成果去丰富日本的政治与文化生活。这一时期,留学僧人荣睿、普照数次来到扬州。继他们之后,和扬州关系较深的还有日本僧人圆仁、常晓、园行等人。

  中国也有僧人应邀去日本传授戒律,交流文化。扬州高僧鉴真成为宗教旅行的杰出代表。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江都江阳县人(今扬州人),14岁出家当和尚,24岁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他在佛学、文学、医学、艺术、建筑等方面均有深湛的素养和造诣,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高僧。743年,日本来华留学的僧人荣睿普照,奉日本政府旨意专程来到扬州,邀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教。鉴真和尚欣然接受邀请,先后五次从扬州出海东渡,均为海上风浪所阻而未能成功,以致双目失明。753年,鉴真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地到达日本,此时他已66岁高龄。759年,鉴真率弟子普照、思托等在奈良建成唐招提寺,遂由东大寺移居于此,传布律宗,唐招提寺遂成日本律宗之祖庭,鉴真亦有扶桑律宗太祖之称。鉴真东渡,带去了大量佛教经典、雕刻、绘画、医药、书法等文化艺术珍品。随行人员中还有建筑师、画家等能工巧匠,把中国的建筑、雕塑艺术等传到了日本,对促进日本佛教的发展,促进日本医学、建筑、绘画、汉文学及印刷术的进步,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赵朴初在《鉴真颂》中说:

  其施教也,体大规宏,纲目毕具,建戒坛以立僧本,启台学以开义门,伽蓝营构、雕绘工巧之外,兼及于艺文医药,此皆盛唐文化之菁华,中土砣千年涵育之所成就。大师孜孜砣砭,尽其行寿,——以传播于彼邦。魏晋以来,中日人民互助友好之夙愿,乃得以圆满实现。自是厥后,两国文明互注交流,繁荣自大,如双星并耀于东亚之太空者,垂千余年。

  (四)民众游览

  民众游览是指人们在喜庆佳节或传统节日,举行各种仪式进行欢度,或至风景名胜地,它是一种群众性的游赏活动。扬州民众出游的主要节庆有:新春佳节、元宵灯会、清明扫墓、五月竞渡、六月荷花生日、七月七夕、八月中秋、九月重阳、十一月冬至。对应这些节日产生的游览活动主要有:春节游城看戏、元宵赏灯游船、清明踏青游园、端午竞渡水戏、中秋赏月、重阳插菊登高、冬至团聚等等。

  自古扬州为佳丽地,竹西歌吹,琼观烟月,“民生其间,冶游成性”。胡善鳞有《小秦淮赋》日

  当夫春风初暖,冬冰未馓,暑雨乍收,秋云正洁,相与呼俦命侣,络绎纷纶,乘画舫,出重罔,随轻飙,泛清沦。丝管竞奏,肴核杂陈。或赏静于蒙密,或乐旷于空明,或观奇而暂止,或趋势而径行,或孤游而自得,或骈进而纷争,或鱼贯而委蛇,或娟集而纵横。游倏匿影,啼鸟藏声。齐姜宋子,厌深闺之寂寞;越女吴姬,爱风物而流连。……既而晚烟渐起,明霞已没。华灯张,兰膏发,火树炫嫫,银花蓬勃。倒海之觞频催,遏云之曲靡歇”。

  这些描述为扬州民众一年四季不断出游做了最好的注释。扬州民众的出游以节庆出游为主,从清明节的情形可窥见一斑。

  (未完待续)

  出自: 《中国名城 》 2010年1期

 
 
 
前五篇文章

灵峰古寺问白茶

空王古佛道场 汉人成佛圣地——绵山抱腹寺

考古学所见西藏文明的历史轨迹

凤起云兮——苏州高新区兰凤禅寺参访记

朝圣与旅游的文化人类学探析

 

后五篇文章

略谈绵山古式建筑的风格

论耶律楚材多民族文化融合思想及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美学视界里的麦积山艺术

绵山彩塑记

绵山佛教文化及其景观介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