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六卷-圆瑛大师(八)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销,成圆明净妙。

  此法合,言六根中性,亦如幻人之诸根是也。一精明,是依真妄和合而起,而为六精之总相,即本经所称,陀那微细识。六根是能依,一精是所依,故曰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依此分为六性,和合根尘,性虽有六,体本是一。合上幻师,幻作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也。《正脉》云:当补两句,虽见六用殊,惟一精明转,合喻中虽见诸根动二句方全。一处成休复:即指耳根反闻照性,合喻中息机。六用皆不成:指见闻嗅尝觉知;一精既转,六用不成,合喻中归寂然。齐此,喻明情界脱缠。末二句,合诸幻成无性;尘垢即指器世间,六尘垢染世界。应念销者:如前经云:山河大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是也。成圆明净妙者:无情器之分曰圆,无无明之蔽曰明,无根尘之污曰净,无结缚之碍而互用变现曰妙,此更喻明,器界超越。

  辰四 结示因果究竟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余尘者:断无明未尽,谓之有余微细之尘;如等觉菩萨,尚有一分生相无明未尽,尚在诸学地。明极即如来者:谓本明证极,无明尽净,即是究竟如来。夫法门既妙,修证又巧,乃至成佛无难,所以惟选于耳门也。

  寅四 普劝修证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此以文殊选定耳根圆通,劝众普修。意谓反闻之功,易而且速,实效如此,故呼大众,勿迷本闻,及汝阿难勿再强记,真实圆通,别无他法,惟在旋转循尘之颠倒闻机,反闻以闻自己之闻性。此性,即是圆湛不生灭性,亦即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实成佛之真因。故判决此性,定成无上之佛道,即究竟极果也。末句谓圆通法门虽多,若克定真实,便于初心,惟修如是闻性而已。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惟观世音。

  此是十方三世,微尘诸佛,到菩提家,入涅槃门,一条妙修行之大路。过去诸如来,已得成佛,是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虽未成佛,今依此各入圆明,圆明,即净极光通之意;未来修学人,必当依此耳根反闻之法,如是而修也。不唯诸佛菩萨,由斯而入,即我文殊,亦从耳根反闻之中,而得修证也,非唯观世音一人为然。则知此法,为三世通修之路,是诸佛共入之门,汝等当从妙耳门而入焉。《正脉》云:盖自不修,惟劝人修,人或不从,先身入,而率众同入,人皆乐与,故文殊明己亦从耳根修证,所以启人之必信从也。

  寅五 结答覆命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此结答。即观世音为最一句覆命,因前佛敕,拣选圆通,今当覆命。诚者真也,如佛言,真真如佛所命,表信从佛旨也。次四句,牒前敕选授意之文。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询我诸方便者:即问我诸二十五圣,方便行门,那一门最当阿难之根机,拣取一门,为通常可修法也。而阿难多闻,一向惯用耳根,此答第一旨。以救诸末劫者:即前兼我灭后,此界众生,而欲令其出离生死;盖此界众生,耳根最利,循声故流转,旋流获无妄也,此答第二旨。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二句:即前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三、四二旨。求出世间人,即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即此令回小向大,得成就究竟涅槃心也。

  观世音为最者:《正脉》云:能于佛之前旨,四义全顺者,惟观音耳门最为第一也。盖耳根圆通,即多闻者之闻根,故能独当阿难之根,即顺第一旨也。人人现具,浅深均修,故能普救诸末劫,即顺第二旨也。先得人空,次脱法执,故能应求出世,即顺第三旨也。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故能成就涅槃心,即顺第四旨也。又前二显契机,后二显契理,机理双契,圣旨全孚,此观之门,所以独超诸门矣!

  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常修学,浅深同说法。

  自观音耳根圆通之外,其余诸二十四圣,所修方便法门,皆佛之威德神力,令其即遇之事,而能舍脱尘劳也。非是二字,双贯下句,非是通常可修之法;若通常可修学,不须仗佛威神加被,但任运进修,自能入圆也。亦非是浅位与深位,同时可以说法,若浅深可同说,不须即事而舍尘劳,但三根普利,无机不收也。 然就诸门中,明佛威加被者,如那律失明,佛示乐见照明;盘特阙诵,佛教调息摄心。明即事舍尘者,如鸟刍多淫,佛教观欲火;难陀心散,佛教观鼻端。人不皆然,岂寻常可以通修乎?且此等,唯对于浅位,深位则不相宜。如普贤之大因,满慈之宿辩,善现之解空,舍利之净见,皆属深心。岂浅智初心,可得入乎?若观音之耳根法门,则是浅深可以同说,久长可以共修,而最初入门方便,更无过于此矣!五结答覆命竟。

  寅六 求加总结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初二句有二解:一敬礼尊法也。以此耳根一门,修证定体;即前佛说,三如来藏自性清净之理体也。所证定用,乃属无漏无为,不思议之事用也。此正如来,真如法身,全体大用也;故顶礼求加。二、敬礼三宝也。如来藏,如来即佛宝也。藏,谓藏心法宝也。无漏不思议,意指圆通诸圣,僧宝也,无漏,指大阿罗汉,已断见思故。不思议,指诸菩萨,神用莫测故。故我顶礼,愿求加被未来学者。于此一门无惑;无惑当作两解:一、无生疑惑,加被众生,于此法门,必信从而无疑惑也。二、无生迷惑,加被众生,于此法门,必解悟而无迷惑也。此正初心方便,不迟而速,容易成就也。何以故?因未修之先,本来现具圆通之相,由是加修,一反闻间,弹指可超无学,乃至入住成佛,不劳多劫,岂不容易成就哉?

  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者:自阿难以至末劫群生,俱是当机。以阿难多闻,耳根偏利故堪教,此即答佛敕选时,嘱云: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娑婆世界,声论得以宣明,虽至末劫沉沦,亦耳门堪教,此即答前兼我灭后,此界众生,何方便门,得易成就也。但以此根修二句;明其但以此耳根,一门修习,而所证圆通,便超其余二十四圣,凡欲修楞严大定者,真实修心要诀,不过如是而已。此文殊奉命拣选,乃至求加总结,唯此耳根反闻,独当其选矣!二如来教示一门深入竟。

  辛三 大众承示开悟证入 分二 壬初 阿难一类开悟 二 登伽一类证入 今初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

  此阿难一类之机,所知障轻;故能顿悟;而烦恼障重,故未能顿证。且圆顿教旨,惟重彻悟,不愁不证。阿难既是大权示现,虽不证亦复何碍?于是,即指文殊偈选之后,于是时也;阿难及诸大众,一类之机,各各身心了然。此与五卷偈后,身心皎然不同。彼以身心,结之次第,与解之次第,皎然明白矣。尚未知所入一门,是何门,当以何修法。此了然者,豁然贯通义。由闻文殊偈选,分明指出,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及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是了知从入之门,独在耳根,而修证唯在旋流。又明得耳根解,而六处之根齐解,是身了然,以根即身也。明得闻性复,以六处之性齐复,是心了然以性即心也。得大开示:因前未知,从入之门,冀佛冥授,于是如来敕令诸圣各说本门,再令文殊,分明拣选,傍敲侧击,借口传言,到此始得豁然贯通,功由得大开示也。

  观佛菩提及大涅槃者:解见在前不覆。今得大开示,观佛智断二果,修证之法,了然不昧,故以喻明之。犹如有人者:喻阿难及诸大众,一念未动以前,安住菩提涅槃家乡;俄而无明不觉,忽动一念,三细勃兴,六粗竞作。背觉合尘,流而忘返,即同因事远游,六道往返,日久月深,不唯未得归还,即家乡之道路,亦几忘失。今者幸遇如来,种种开示,及闻文殊敕选,虽未即得圆通,而相似解发,已知耳根解结次第,旋流即获无妄,即同明了其家所归道路。虽未俶装锦旋,然已了知归家道路,即无上乘,妙修行路矣!

  壬二 登伽一类证入

  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

  此约登伽一类,烦恼障轻,故能顿证。然圆顿行人,悟即彻底,证分浅深。而登伽前闻神咒,不思议力加持,顿证三果,此以闻偈开悟,乘悟顿断残思,故与此等列作一类。凡经叙证,多从深至浅,此中三段,但约圆位:一初住,二七信,三初信也。普会大众,总标在会之机。天龙八部,应是利根凡夫;有学二乘,应是不定初心;发心菩萨,应是圆人初机。此等宿因实深,现位虽浅,皆属烦恼障轻,故得乘悟证入;其数有十恒河沙,可谓机熟者众!皆得本心者:咸皆悟得本有真心;此心即六根门头,圆湛不生灭性也;与第三卷末,阿难等获本妙心,同一心相,但彼悟得,此则证得也。良以圆人,初后二心究竟不别,故初住即证得本有真心矣!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者:《正脉》云:即四卷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也。觉所觉空,则尘远;空所空灭,则垢离矣。得法眼净者:《庄严论》解法眼净,初地见道位,若依圆教,即十住初心也。盖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即法眼净矣。此位是证彻圆通因地心,成果地初步,四卷末云:‘则汝法眼,应时清明’是也。

  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

  性是登伽,华言出家,名比丘尼,尼即女也。闻文殊说偈已,增进成阿罗汉,即圆之七信,借小圣名,称大凡位。按圆通即此根初解,先得人空,而文齐于闻所闻尽也。

  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此初发心菩萨,即圆教初信位。数以无量称者,愈见其不可思议也。《智论》云:阿婆磨,此翻无等等,以佛果菩提乃为无等,谓无有何法可与齐等也。今既皆能发成佛之心,谓于无可等者,今已能等,故曰无等等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合之即一佛字,此名乃超九界以独尊之号。从下释上:三菩提此云正觉,超过六凡众生之不觉;三藐此云正等,超过二乘人自他不能平等,但求己利不肯利他;阿耨多罗此云无上,超过菩萨之有上,虽为等觉菩萨,犹有妙觉,尚称有上士;唯佛一人,独当此称。《宝镜疏》云:当机所求,唯曰路、曰门、乃至赐屋,是尚未知有本家也。今闻耳根圆通之后,经家直叙曰家者,正显当机大众,了明自心,不从人得,义如本家,非赐屋之可比也。然即以此耳根返闻,为还涅槃乡,归菩提家之门路也。初选根直入一大科已竟。

  楞严经讲义第十六卷终

 
 
 
前五篇文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六卷-圆瑛大师(七)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六卷-圆瑛大师(六)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一卷-圆瑛大师(十七)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一卷-圆瑛大师(十六)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一卷-圆瑛大师(十五)

 

后五篇文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七卷-圆瑛大师(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七卷-圆瑛大师(二)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七卷-圆瑛大师(三)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七卷-圆瑛大师(四)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七卷-圆瑛大师(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