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必修的课程:四清净明诲【文珠法师】(一) |
 
学佛必修的课程——四清净明诲 文珠法师讲述 第一清净明诲——戒YIN 第二清净明诲——戒杀 第三清净明诲——戒偷 第四清净明诲——戒大妄语 我们学佛,无论目的是想独善其身,作个自了汉;抑或是想兼善天下,实行菩萨道,自利利他;都可以在佛所说的无量法门中,选择一科自己喜欢而又适合个性的,作一门深入的修持。唯独是戒、定、慧三科,是学佛必修的课程,一定要受持,而且是要终身受持。特别是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是出生定慧的父母,也是成就佛道的基层,所以学佛的人,绝对要依教奉行,不可或缺。 戒是甚么?戒是佛为弟子们所制定‘律己修身’的规则,凡是佛弟子,不管是出家在家,开始学佛,首先就要受持佛的禁戒;等如凡是公民,都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一样。 戒有大乘的戒,也有小乘戒;有在家弟子应守的戒,也有出家弟子必须严格受持的戒。小乘将佛所制的戒,分为四级:五戒,八戒(优婆塞、优婆夷戒);十戒,(沙弥、沙弥尼戒);具足戒(比丘、比丘尼戒);大乘还有在家菩萨戒,出家菩萨戒,以及三聚净戒等等。其中以五戒为基本,以三聚净戒为最高层。若然受持五戒不清净,不得进而求受沙弥戒、具足戒、与菩萨戒。 戒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等四科的分别;戒法,是指佛所制定的戒法(戒律、规则);戒体,指求戒时,师资相传,作法受持,而领纳戒法于心,能生防非止恶的功德;戒行,是三业随顺戒法、戒体,一切如法的行动;戒相,是受持大小乘戒,各种差别形式,以及受持戒行时,开、遮、持、犯种种不同的相貌。而于开遮持犯的戒相中,又有遮持作犯,与作持遮犯的分别,例如:三聚净戒中的摄律仪戒,是止持作犯,摄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是作持止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然后受持,以免是非倒置,徒劳无益。 还有,戒可分为有相戒,与无相戒两种。有相的戒是身戒,无相的戒是心戒;身戒是不作恶行,心戒是不动妄念。我们受持佛戒,身虽不犯,而心放逸,不名为戒;必须在持有相戒的同时,还要持无相戒;身固然不犯,心亦不起妄念,身心都清净,方名持戒。 定,是一种止息妄念,破除散乱,集中精神于一境,能启发心智的功能,又名三昧,或三摩地,可分为世间禅,出世间禅,与出世间上上禅等三种。 世间禅,又分根本味禅,与根本净禅两种,色界天所修的四禅,与无色界天所修的四空定,加以四无量心,合名十二门禅,是出生世间一切善法的根本,以其贪恋禅味,故名根本味禅。若然慧性多于定的人,修六妙门禅;定性多于慧的人,修十六特胜;定慧均等的人,修通明禅,净化身心,因名根本净禅;以其只能发有漏智,未得无漏慧,因名世间禅。 出世间禅,有观、练、熏、修四种。观是观照,有九想,八背舍,八胜处,一切处等四种;例如修不净观,而生厌离等名观禅。练是锻炼,于初禅的离生喜乐地,二禅的定生喜乐地,三禅的离喜妙乐地,四禅的舍念清净地,与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以及灭受想定,自浅至深,顺序锻炼,次第进修,于其中间,不杂异念,因名练禅。熏是熏修熟炼,前的练禅,于九次第定,虽然能次第进修,但未能逆序而出;今熏禅能顺逆进退自在,如狮子的奋勇迅速,因名狮子奋迅三昧。修是精进修习,令定境更为精纯深妙;熏禅虽能顺逆进退自在,但未能超越自在出入。今更修练,而得超越远近自在。由此观练熏修四种禅,能引发无漏智,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证圣果,因名出世间禅。 出世间上上禅,是大乘菩萨所修的禅定。即菩萨地持经中所说的九种禅定:一自性禅:是观一切法唯心,心能含摄一切法的禅定;二一切禅:是得一切自行化他功德的禅定;三难禅:是深妙难修的禅定;四一切门禅,一切三昧,皆由此而出的禅定;五善人禅:为大善根众生所共修的禅定;六一切行禅:是含摄大乘一切行法的禅定;七除恼禅:是能灭除一切众生苦恼的禅定;八此世他世乐禅:能令众生得二世之乐的禅定;九清净净禅:惑业断尽,得大菩提的净报,名为清净,连清净之相亦不可得,故名清净净禅。 前面所说的,仅就最初修学禅定,由世间禅进而出世间禅,由小乘禅进而大乘禅,作简单的介绍而已。至于其他大乘经论所说,诸佛菩萨果上所成就的三昧,其数量的众多,其境界的深妙,绝非我们凡夫心之可思,口之可议,亦不是用笔墨可以形容。不过,楞伽经所说,四种禅定中的如来禅,就是楞严经中,佛教阿难所修的首楞严王大定,是一切大定中的大定,属于诸佛所证的最高层次的境界。我们欲想进修此大定,必须从戒定慧三无漏学开始。 慧,是智慧,属于众生心性潜在的理解力,在分析世间事物现象的真相方面言智,在能通达事物本体的真理言慧。智慧不同于世间上的知识,世间人的知识是外来的;智慧是内发的。其种类可分为世间的有漏智慧,出世间二乘圣人的无漏智慧;以及诸佛菩萨甚深微妙的般若智慧。世间人的智慧,是由书本或经验得来的知识,只能观察事物的现象,加以识心的思考与判断而已,始终无法深达事物的本体,即使是修习四禅八定所得的有漏智慧,亦不能了解事物的原理。二乘圣人的智慧,能知事物的总相,亲证缘起性空的真理,引发无漏慧,名一切智。菩萨的智慧,虽同证真谛空理,但由大悲心的驱使,进而上求诸佛无量道法,下知众生种种不同的根机,入俗利生,实行大乘法门,广修诸波罗密,能照俗谛理,名道种智。诸佛的般若智慧,能契证诸法实相的原理,圆明遍照,总括二乘的一切智,与菩萨的道种智,因名一切种智。 我们欲想成就任何一种禅定,与开发智慧,一律都要以戒为基础。圆觉经言:‘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又言:‘无碍清净慧,皆从禅定生。’据此,我们应该知道,唯有持戒清净,始可令人摄心不动,止息攀缘,如是心不取境,境不牵心,心境脱节,内外湛然,犹如风止波停,自然可以成就禅定,启发心智。所以,佛在楞严经中,对阿难言:‘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毗奈耶,译名善治,正诠戒学,兼诠定慧。佛的意思是说:修行人对于戒、定、慧三个法门,是决定必修的课程;而且于此三种必修的课程中,又以戒为根本。因为戒的功能,可以收摄身心,灭恶生善;可以对治烦恼,增长智慧;可以利己利人,速成佛道。学佛的人,若能在持戒清净的基础上,向禅定进军,必然引发无漏智慧,就可以降伏烦恼,解脱生死,超出三界,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同时佛又于三无漏学中,特别提出戒学的杀、盗、YIN、妄等四种根本大戒(四清净明诲),作为教导我们进入三摩地的修学妙门,以戒助定,免招魔障,免生退屈。由是可知四清净明诲,对于我们学佛修行的重要性。如果说:三无漏学是学佛必修的课程,四清净明诲,就应该是学佛必修课程的根本。 第一清净明诲——戒YIN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YIN,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YIN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YIN,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YIN,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四种清净明诲中,第一种就是戒YIN。其他经论,言及根本大戒,皆以不杀生居首,唯独本经,旨在令人速离生死,得证菩提;而YIN欲正是众生,沉溺生死的主要原因,YIN心不除,尘不可出,故佛第一先说YIN戒。‘清净’,是遵守莫犯,终生严谨受持,令身心皆清净;‘明诲’,是十方古今诸佛,明明白白公布世人,令众皆知的教诫与训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