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二(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二(三)

  示元赓

  愚鲁恐不精明,伶俐恐不笃挚。道虽从智慧领悟,尤从澄定体合。必向身心切近日用动静间沉细思察,方有真实开豁,当下受用。若于一切行门,不能作助修想,必舍烦取静。方理经典,又于一切经典,不能随文入观,必掩卷趺坐。方理身心,一件事分作三项,不可语至道明矣。从缘荐得相应疾,就体消停得力迟。大乘法门,贵行住坐卧语言施为时荐取,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知法处理会。荐取者荐其本自天成之性真,理会者会其出障圆明之妙体而已。性真妙体,不即一切法,不离一切法。试看只今语言动静者,读经看教,打坐思惟,妄想昏沉,惺惺寂寂者,毕竟是个甚么。咄,切勿认贼为子,切勿拨波求水,切勿作水中盐味色里胶青会。直恁么荐取理会去。

  示绪竺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缘所转。若实达惟心惟识,岂有心识外之境缘哉。且纵不达惟心惟识,境缘决定不离心识。如梦中妄计梦境为实,起欣起怖,而离梦心决定别无梦境。学人先须了达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次推究此心此识,毕竟有何体性相状。若现前心识实无体性相状者,惟心所现三界万法,又岂有少许体性,相状可得也。心识不可得,名心寂三昧。心寂则色自寂,境缘不可得,名色寂三昧。色寂则心亦寂,心色俱寂,则无烦恼亦无菩提,无生死亦无涅槃。无凡无圣,一味平等,是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然后全性成修,企自心本具之佛道,度自心本具之众生。如知水性冰性,同一湿性已。不于水外有冰,不于冰外觅水,而方便融冰成水,则念念常观,即心即佛,而不起上慢,时时上求下化不倦,而总名无作妙德,无功用行矣。若舍此别商方便求工夫,乃至觅玄妙,是演若怖头,醉儿索食也。或初心散乱多者,用数息法,如童蒙止观所明,须了知息出息入,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此息当体全空,举体即假,仍非二边,即是中道。所谓圆人用偏法,偏法亦成圆。又昏盖重者不宜贪坐,须方便调停减杂事,减饮食,令神清气定,则观慧渐渐增明,昏散渐渐退舍。又学道如调琴相似,大缓则无声,大急则弦绝。生死之心常切,求效之心莫生,先难而后获,庶几近之。若欲体达现前心识无体性相状者,不出四性四运二种推法。四性推者,谓现前一念,设自生,不应藉缘生。既藉缘,心无生力。心既无生,缘亦无力。心缘各无,合云何有。合尚叵得,离云何生。故知心识实无生也。四运推者,观此一念未生时潜在何处,欲生时何缘得生,正生时作何体相,为在内外中间邪,为方圆长短青黄赤白邪。生已无间必灭,灭又归于何处。三际觅心皆不可得,奈何于本空寂,妄计内心外境,起惑造业,枉受轮回邪。然毕竟觅一能起惑造业受报者,元不可得。如醉见屋转,屋元不转,但吐却一向妄计无明之酒,惑业苦三,当下永息。设口谈空,无明不吐,如醉见屋转,硬言不转,并此不转,亦醉语耳。且道无明酒作么生吐。咄,要知端的意,北斗面南看。珍重。

  示映竺

  超生脱死法门,不可以聪明凑泊,不可以意气承当,不可以情见夹杂,不可以粗疏领会。先须专求己过,无责人非,见贤思齐,见恶内省,法法消归自心,时时警策自心,将定盘星认得清楚明白,然后看经可,坐禅可,营福可。如眼目未明,存心未笃,则看经必堕口耳活计,坐禅必堕暗证深坑,营福必成魔家伴侣。纵福慧双修,教观并进,而我心未忘,能所日炽,其为修罗眷属无疑,所宜慎思而密察也。

  示镜衷

  履三宝地,具出世仪,皆多劫善种,况闻正法乎。宁国一老者,种福五十余年,求来世作烧火僧不可得,而听经白鸽,转身为戒环禅师,闻法功德超胜如此。人生几何,少壮忽老,老忽乌有。且盛年夭横者无数。一息才断,孤魂无侣,生平恶业,无不随身。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息心达本源,乃号为沙门。不然,堂堂僧相,多劫勤修而得之,一旦藐视而失之,能无憬哉。

  示遥集

  不能顿尽者,尘缘之累。不可暂忘者,出世之心。待无累而修行,何如藉修行而脱累。且尘劳逼迫,正可警悟苦空,磨礲情性。每见人宂中偷闲,吟诗习字,作种种清课,岂不能偷闲玩大乘,息心学定慧邪。彼于诗字得少幻味,未尝于大乘定慧得真法味也。然纵不得味,亦为无上菩提而作种子。且幼时诗字,亦向不得味中来,安知佛法渐熏习,不于现身得受用邪。嗟嗟,人之精神,用之诗字,吾见右军李杜,不出生死,用之佛法,吾见散乱艳喜,愚痴特迦,大事已办。

  示沐苑

  发心应学二事,一智慧,二慈悲方便。欲学智慧,莫若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深解义趣,随文入观,不堕嚼木之讥,不招数宝之诮。又数近明师良友,讨究决择,不可师心自是。欲学慈悲方便,须深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定当作佛,见僧俗造恶者,勿生轻慢,须怜悯爱念,种种善巧而回护接引之。倘恃己修,见不修行,便生忽慢,自持戒,慢破戒者,自读诵大乘,慢无闻者,自解义,慢愚鲁者,自观心,慢口说者,人我山高,胜负情重,毕生勤苦,止成修罗法界,去菩萨道远矣。

  示郭太爵

  位别业殊,有不别不殊者在。君子素其位而行,以富贵贫贱夷狄患难,皆唯心所现。全揽法界为体,全体即是法界。法界横遍竖穷,无少事少理趋过。所以无入而不自得也。佛顶二十五门,无一门非圆通,华严入法界品,无一法非解脱,各可就路还家,不劳取一舍一,故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一尘法界,即无边法界,法界本来无外故也。云抟之法界不大,蜩鸠之法界不小。以此解易,举凡十界十如,权实之要,五时八教,施设之方,总入一卦一爻。卦爻之法界不少,界如权实之法界不多。故孔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传千古圣贤心学,全以内自寡过者,为趋吉避凶之门,所谓无入而不自得也。笺释者,固不必尽殉旧说,亦不必尽废旧说。但虚其心,体其言外之旨,疏其文字之脉,始信宋儒之循行数墨,公辈之索隐立异,皆非孔之所谓学也。晦庵早富著述,晚乃悔,欲追泯之不可得。居士当读韦编,至于三绝,必大有进者,更作一番笔削,不阅而知,其可行远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请三复斯语

 
 
 
前五篇文章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二(二)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二(一)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九)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八)

四阿含暮抄解第八

 

后五篇文章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二(四)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一(一)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一(二)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一(三)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一(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