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精神和物质哪个更重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精神和物质哪个更重要?

  圣严法师

  哲学上有所谓的“唯物论”和“唯心论”,但是心和物其实是分不开的。人的心,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人的身体、所处的生活环境,则是属于物质层面的。人在环境的互动,形成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所以人不能够离开物质,无形的“心”如果离开了有形的物质,就不能具体表现;同样的,在物质的环境中,如果没有心做为主宰,就容易为物所迷,失去自我。

  我们不但不能把心和物质分开来看,也不能单只偏重某一方;如果只偏重某一方,生命一定会出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偏重物质的层面。譬如很多人常常将自己的价值等同于外在物质的好坏,以为穿漂亮的衣服、坐豪华的车子,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就会提高一些;银行里存的钱够多,就认为自己的未来更安全、更有保障,这就是完全把自己依托在物质之上。

  事实上,物质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可是我们却常用物质来衡量自己,用物质的价值来判断一个人的高低。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可是很多人都没有察觉到。

  一个人如果太偏重物质,放弃内在“心”的功能,放弃了用“心”去体验,而只知道追求物质、依赖物质,甚至把所拥有的物质当成自己,很容易就会变成物质的奴隶,就成了名符其实的“认贼做父”,偏重钱的就成了守财奴,偏重享受的就养成了虚荣心,对于自己的人格成长或心灵升华毫无助益,这就是所谓的“役于物”。

  虽然我们不能过分追求物质,但也不能完全偏于心理。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对“心”这个问题非常重视。不论是儒家或是道家,都对“心”有很丰富的阐释。佛教从印度传来之后,与“心”有关的观念,也有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我的理解中,儒家是人文主义者,道家是自然主义者,而佛教则是因缘主义者。人文主义的儒家所主张的心,其内涵是“仁”,仁爱的仁;道家的心指的就是“道”,透过心来发挥、发扬道。

  就佛教而言,心也是“因缘”所成,它具备一种实践的力量,称之为“业”。可是如果能转变凡夫的烦恼心为圣人的智慧心,那就不是“业”了,而称之为“道”,又叫作“菩提”。可是佛家的“道”跟道家的道不一样,道家的道是自然,而佛教的道则是“智慧”,是“解脱”。

  儒家、道家和佛教,对于“心”的看法虽然不尽相同,可是他们的目标或出发点,则都是希望能转变人的气质,把人从物性转为人性,然后超越物性与人性的对立。这种超凡入圣的过程,佛教称之为“解脱”,道家叫作“回归于自然”,于儒家就叫作“成圣成仁”。由此看来,各家虽然名称不一,终极目标不同,但对心的重视却是相同的。

 
 
 
前五篇文章

怎样印证是否往生?

什么是菩萨行?

念佛人如何落实止观

如何管理好念佛堂?

如何使菩提心不退转

 

后五篇文章

六道轮回真有其事吗

心中无佛 目中无人

如何看待一些大乘经典中类似神话的成分?

关于出离心的讨论

梦瑜伽做自己的主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