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般若导引净业修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般若是大乘佛法的纲要,开般若正智即是开佛知见。菩萨六波罗蜜,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若离般若,则波罗蜜(到彼岸)。证知菩萨六波罗蜜一以般若波罗蜜为本。经云:“摩诃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母,能生诸佛,摄持菩萨。”(《大般若经》)般若是险恶径中的导师,迷暗室中的明炬,生死海中的智揖,烦恼病中的良医。般若不明,则万行虚设。

  净宗作为大乘圆顿法门,与般若关联甚密。般若乃净业修持之良导,渗透在净业行人情愿持名、求生净土、圆成佛道的全过程,兹略举数端。

  一、般若助成对净宗法门的信解

  净宗作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其最深层的难信,正在于般若。净宗的最高理念是般若。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时,开根本智,称性而发四十八大愿,尔后,经无量劫,住般若正智,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了达诸法缘起性空,以大慈本愿,从空出假,在性空的幻化中,庄严佛土,双照空有二边,妙契中道,体现净宗深旨。西方极乐世界由阿弥陀佛妙明真心所流现,念佛法门举体是般若正智。凡夫以生灭心揣度净宗妙义,每每愈推愈远。所以,凡夫众生难信念佛法门。若有人能信净宗,即是内具的般若善根与净宗的耦合。所以,吾人注重身口意三业的修持,培福开慧,即能助成对净宗念佛法门的信解,透过信关,成办生死大事。

  二、般若助成终极关怀的确立

  无论是修行的道人,还是世间的凡夫,都要面临和解答精神归宿(或曰安心立命)这一人生大问题。儒家将“至善”作为心性的安顿处,基督教将天堂确立为人生的归趣。以般若为先导的净土宗,则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成佛道作为究竟的指归。净业行人获得并认同这一终极关怀,便会专志奉持念佛求生净土的大安乐法门,飘泊的人生便得以安顿。

  心念的安顿对人生的质量与归趣,关联甚密。《金刚经》中,须菩提恭问释尊:“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大乘无量法门,在心性安住与降伏妄心上,各有方法与手段,兹不详述。净宗念佛法门在住心与降心上,直截了当。心安住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上,身寄寓于西方净土七宝池莲华中。净业行人亦应发广大心,普愿法界众生,同生极乐世界。在降伏妄心杂念方面,至心持念弥陀名号,正是降伏妄念的妙法。佛号如清水珠,能令吾人的妄念澄净。念佛不是强行降伏妄念,不是与妄念对峙按捺,而是巧用转移法,转染念为净念(佛念),最后归于无念。诚如古德所云:“忽然起念念弥陀,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

  念佛法门暗合《金刚经》无住生心之旨。都摄六根,至心念佛,不为五欲六尘所动,即是无住。正无住时,一句佛号孤明历历,即是生心。无住生心,生心无住,所以,念佛法门下手便是安住与降伏,便是转识成智、显现般若的妙用。六字洪名是开显吾人如来藏的无上法宝,执持名号即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念佛求生净土即是无极的安心立命。

  三、般若成就厌欣心

  能否往生取决于信愿,信愿的本质内涵即是厌离娑婆欣慕极乐。而没有般若观照,厌离娑婆欣慕极乐之心则难以真实生起来。没有般若的扶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地念佛也难以持久。

  净业修持的前提是出离心,出离心的生起与巩固,应恒常辅之以“六如”的般若观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凡夫之所以六道轮转,就在于背觉合尘,向外驰求,分别幻相,贪著幻相,起惑造业,不得出离业网。所以,净业修持,先须深观一切有为之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无非虚假。六如的智观,行之久久,能于一切境相如如不动,对娑婆世界的五欲六尘,不存留恋。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爱恋即是我执,六如的金刚慧剑即能摧破我执,荡遣欲情,成就出离心。以般若慧光观照极乐世界,能催生对西方净土常乐我净的欣慕心。出离心成就万缘放下,欣慕心促成一念单提。净宗行人如是用功,易获念佛往生的法益。

  净业行人成就往生者,无不以般若为前导,以真实的厌欣心执持名号。临终往生净土。兹略举二例。宋代王日休居士,国学进士,博通经史,闻净宗法门后,悉皆捐弃先前之业,曰:“是皆业习,非究竟法,吾其为西方之归。”(《龙舒净土文》,王日休撰)从此一意精修念佛,每日礼佛千拜,临终站着往生。清代彭绍升居士,弱冠及第,信奉念佛法门后云:“从今以后,愿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房灶下安隐过日,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 《一行居集》,彭绍升撰)如是专修念佛法门,临终预知时至,往生净土。纵观今日世界,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其病根正在于般若的匮乏。爱桩不拔,情揽牢系,拖泥带水,净业难成。纵有阿弥陀佛大愿接引,临终一念情恋因循,便随业受报。古今史籍,多载此类事例,净业行人不可不慎。

  净业行人常起般若观照,便如鸭鹅入水,不受粘滞。

  若生恩爱时,当念西方净土眷属无有情爱,我是将生净土之人,宜应远离情爱;

  若生瞋恚心,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愿生净土的人应舍瞋恚心;

  若遭苦逆时,应当系念西方净土没有众苦,但受诸乐;

  若遇乐境时,应当系念西方净土的快乐,纯一无杂,无量无边。

  凡对境历缘,皆起般若观照,则一切时一切处,无一不是净业助行。

  四、般若的有无关涉净业的成败

  《无量寿经》中,释尊开示娑婆世界有四类众生,接触净宗念佛法门,或信或不信,或修持或不修持,或成就往生或未能往生,种种因行事相,悉与般若的有无与浅深相关。

  第一类众生,接触佛法,也行善积德,但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分别西方净土不如天界快乐。对天界的微妙五欲生向往心,认为极乐世界无有女人,缺乏丰富的爱情生活,单调乏味。此类众生缺乏般若智慧,不知天福享尽,还会堕落,终不能出三界牢狱。以净宗理念来看,天道亦是苦趣,亟须超越。世尊针砭此类众生:“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 《大乘无量寿经》)这类迷恋天人之福、不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人数甚众。

  第二类众生,不念佛求生净土,无求无上菩提之心,反恃世智聪辩,贡高我慢,邪见颠倒,好为人师。如是之人,焉能出离生死苦海。这类众生中以知识分子居多。凭着宿世的些许慧根,博览群书,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以生灭心测度如来性觉圆海,不自觉地造了许多谤佛谤法的言论,诸如:西方极乐世界是理想国的神话,西方净土是太阳神崇拜的变种,一真法界是虚映折射,等等。净业行人对此类言论要加以智慧的辨析。

  第三类众生发心念佛,广作众善,然而取相分别,情执深重,诸如:我念佛怎么还没有到一心不乱呀,怎么还没有见到佛光呀,我念佛怎么身体还不见健康呀,等等。修善也互相攀比,你供养了多少钱,我供养了多少钱等,如是心有取舍,情有执着,不合无住生心的般若正智,所以,虽也精进念佛,难以与阿弥陀佛愿力感应道交,最终不能成就往生。净业行人对此应深加警诫。

  第四类众生,以无相智慧,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不求人天福报,志趣无上菩提。这类众生是净宗正修行人,炽然修行诸善,而不取相,转有为善行成无为的净业正因,如是念佛能与阿弥陀佛愿力感应道交,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净土,圆成佛道。

  上述四类众生的因行果报昭示:净业的成败与般若的有无呈正相关。净业行人宜应注重般若的开显,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在现生随缘修菩萨道,住无为之理体,作有为之佛事,普度众生而无度生相,上成佛道不著成佛相;虽炽然求往生,生而无生,无生而生,不落两边,从容中道。处理好佛法与世间法的关系,佛法不离世间法,先做世间正人君子,以此为基点,模铸圣格,凡家庭与社会的一应责任,亦尽心尽力地完成。当相离相,即事而真,尘劳即道场,转烦恼为菩提。心系佛号,注想西方,随缘度日,理事圆融。净宗法门提供我们究竟的安心立命与终极关怀,吾人宜应遵从佛语,信愿持名,仰赖阿弥陀佛大悲愿力,出离生死苦海,稳达涅槃彼岸。

 
 
 
前五篇文章

如何处理好净土修行和生活的关系?

佛弟子有三样东西需要永远保密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往生五念门

什么叫做“执持名号”?

 

后五篇文章

念佛三昧的三种意义

念佛有哪些规矩和注意事项?

往生极乐世界是第一桩大事

人间佛教中净土思想的实质及其现代价值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宝瓶的来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