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5) |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5)
命终无有后悔之六法:知惭有愧死亦无后悔; 未造恶业死亦无后悔;财用于法死亦无后悔; 净持三戒死亦无后悔;恒勤行善死亦无后悔; 自心无愧死亦无后悔。具备此等无悔极重要。 怎样才能令修行人在临命终时无有后悔呢?此有六法需要注意:一应在修行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熏习知惭有愧的贤善人格,为人和善谦卑,身心稍有放纵,立即检点,生大惭愧心,时时自责而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到死亡来临之时我们就不会有后悔之心。二应于一生中弃恶从善,时时谨慎取舍,绝不刻意造作危害众生的恶业,故于死亡之时亦不会后悔。三应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财物毫不吝惜地用于正法之中,如资印经书、塑造圣像、建修佛塔、供养僧众等,如是当我们面临死亡之时亦无后悔之心。四应于有生之年净持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恒时防护自之根门,谨慎身口意之行为,令一切戒行无有毁损,这样一生慎戒如初,到死亡时亦无后悔之心。五应恒时勤行一切善法,力断一切恶法,慈悲垂念受苦众生,为令彼等离苦得乐而精进闻思修行,倘若无有闻思之智,亦可通过念诵心咒等善法积累资粮,这样一生行持到死亡时即无有后悔。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都应如律如法,不可超越世出世规,亦不可造作有愧于良知的事情,如是心胸坦荡,到死时亦无后悔。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具备此等无怨无悔是极其重要的。 诸中根者所具六欢喜:依三宝离轮回真欢喜; 积资今来安乐真欢喜;守誓空行相迎真欢喜; 本尊中阴引路真欢喜;与师永不分离真欢喜; 修心性现光明真欢喜。此乃死亦欢喜深教言。 我们应当了知诸中根修行人在修法中所具足的六种欢喜:一是了知皈依上师三宝后即播下了远离轮回苦海的种子,并能获得无量功德,故内心真是欢喜。二是断除种种恶行、奉行十善等,如是精勤地修积善根资粮能令今未来世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故内心真是欢喜。三是严守密乘中的一切誓言,如法行持,于命终时即能赢得诸空行母莅空相迎,故内心真是欢喜。四是秘密地精勤观修本尊并诵其心咒,这样在中阴界中本尊自然能现身前来为我们引路,故内心真是欢喜。五是与上师结上了殊胜的法缘,可发愿自此以后,生生世世与师永不分离,乃至未成佛之前恒时依偎在上师的身旁,聆听教言窍诀,故内心真是欢喜。六是我们若依靠上师的窍诀,数数观修心之本性,终将现前心之自性光明,为此内心真是欢喜。这些都是至死亦应生大欢喜之甚深教言。 上等瑜伽无死之六法:自证密意本来无死亡; 自然智慧本来无死亡;光明法性本来无死亡; 觉性离执本来无死亡;因果自净本来无死亡; 无有希忧虚空无死亡。若证此理远离死主魔。 上等瑜伽无死境界之六法:一应了知各别自证之密意本来无有新生,亦决定无有死亡,它是超离生灭的一种无为境界。二是五智本来一味的自然智慧,不管处于轮回还是涅槃,都无毫许增损与变迁,并始终存在于我们的自续中,迷乱时显现为五毒,证悟其本性则自然转为五智,这种智慧本非造作的心所境界,是超离生灭缘起的大无为法,故本来无有死亡。三是心之法性本来光明,如密续中所说:“心无有心,心性即光明。”这种原始本具、远离造作的大无为光明本来无有死亡。四是瑜伽师依修上师介绍直指心要之窍诀而现证觉性本体时,远离了一切边执戏论的境界,犹如大虚空般本来无有死亡。五应了知在胜义中因与果其实也是本自清净、一味平等的,因与果的关系也只有在假立的缘起生条件下才能成立,其本体是本净一味的大法界,故无有死亡。六是对轮回与涅槃无有希忧之念,轮涅本来一体故。当瑜伽师彻底证悟本来的心性以后,不抱希求解脱之心,亦无有担心自己堕落轮回的忧虑,法界本体犹如虚空般本来无有死亡。我们若证悟此等甚深义理,则能彻底远离死主魔军的困扰与畏惧,换句话说,也就是获得了无死的甘露。 未证实执过患之六法:自己本有他处去寻觅; 不知大修实相为相缚;不知境现虚妄执实有; 未证实相一体执各自;不知自证本体转轮回; 未断迷乱贪执为魔欺。观察未证邪过断除之。 尚未证悟诸法本性而颠倒实执之过患有六种:一是每一众生自己本来具有正等觉,却偏于他处苦苦寻觅,这是实执的一种过患,如云:“众生即是佛,然为客尘遮。”六祖亦云:“前念迷即众生,后念悟即佛。”所以说修心修佛是修自身,佛是众生修成的,若无众生就无正等觉。二是修行者应当了达真如实相是空寂离戏的,倘若不知此理,执著种种幻相而求证菩提,则为自相所缚而难达真如实相。三是不了知一切内外境现都是虚妄幻有之性,反倒妄识彼为实有而起我与我所等执著,这也是证悟空性之障碍。四是未能证悟诸法的究竟实相是一味大法界的本体,反于轮回、涅槃各起偏袒执著,认为轮回异于涅槃,轮涅有自相的苦乐差别。五是若不了知各别自证智慧的本体,则于各种境相妄起实执之心,有执著就必定会流转于轮回。六是乃至未能断除迷乱现境与贪执之际,息食起居等一切作为都出自于强烈的主观意识,必定会为烦恼等众魔所欺诳,所以我们应当依上师的教言来观察自己尚未证悟实相而妄起的种种邪见与过患,用智慧的宝剑将它彻底断除。 不复返回窍诀之六法:依止上师世法不复返; 思维境过世法不复返;思维苦乐世法不复返; 思维世过世法不复返;观察迷乱世法不复返; 思维苦沼世法不复返。如是思维摆脱世间法。 我们应当了知六种不复返回三界之窍诀:一应了知决心依止上师者,抛弃了自己的故乡与父母亲友,只身一人远赴异域他乡,勤学苦修出世间正法,如是远离修行的障碍,则永远不会再复返于世间法中。二是仔细思维一切外境的过患,了知一切世间法对修行人皆是有弊无利,为求菩提故誓不再复返于世间法中。三应静心思维一切苦乐的根源,了知是由无明分别心妄执诸法之假有为真有,故苦苦追逐不舍,遇合己意之境则欢喜,遇不合意之境则苦恼,并且一切世法对普通凡夫都充满了诱惑力,了知此理以后,就自然会一心寻求解脱而舍弃世法不再复返。四是经常思维轮回的过失与世法的虚妄无实之义,真切发心修持解脱法,唯以大慈悲心利益一切有情,如是则于世法舍离不再复返。五是观察内在的迷执与外在乱境之自性,了知这一切毫无实义自然能弃离世法不再复返。六是思维轮回的苦性与苦的分类以及苦的来源与结果,就会如同弃离沼泽苦境一般舍弃世间法。我们若能依此窍诀深深思维,逐渐就会摆脱一切世间法的束缚而勤修解脱正法。 对治哨兵守护之六法:昼夜寿贼对治哨兵守; 五毒焚心对治哨兵守;贪不厌足对治哨兵守; 猛烈业力对治哨兵守;无义琐事对治哨兵守; 三门所行对治哨兵守。令惑敌匪无机可乘入。 这里全知无垢光尊者将正知正念等对治法喻如哨兵把守内在修行的阵地,此守护之法归摄为六种:一因我们的寿命自己无法主宰,经常会遭受无常这一盗贼的袭击,随时都可能面临死神的挑战,故当时时警醒如哨兵一般的正知正念来守护自己的心相续,此为我们在有生之年能精进用功修行的必要。二因贪嗔痴等五毒烦恼非常厉害,所喷出的烈焰能焚毁我们的心相续和前所修积的善根,后患无穷,故当时时警醒如哨兵一般的正知正念,采取相应而有效的方法对治烦恼,生则灭除,未生不令生,如是严加把守。三是无始以来受宠于无明烦恼的贪欲心,于财色名等五种欲妙不知厌足,往往纵情恣欢,不择手段地将所欲的财色等占为己有。当知贪欲如渴者饮用盐水越饮越渴般永无满足之机,故当警醒如哨兵一般的正知正念,采取相应而有效的对治法,不令贪欲生起。四是猛烈的业力现前时,其势险恶难挡,能摧毁自他二利,故当警醒如哨兵一般的正知正念,采取相应而有效的对治法,如依四种对治力修念金刚萨埵、百字明来励行忏悔,精勤忏除前所造就的一切罪障,如是方可化险为夷。五是凡所从事之无义琐事无疑将会丧失我们宝贵的时光,以致最终虚生浪死,枉负人身一朝,故当警醒如哨兵一般的正知正念,采取相应而有效的对治法,断除无义琐事,并严加守护。六是我们在轮回中积累的坚固恶习令身口意三门所言、所想、所行极其放逸,为能如法轨正三门,故当警醒如哨兵一般的正知正念,施以相应的对治法来严加防护,谨慎身口意三门不令放逸。我们若能如是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严密把守,则令一切烦恼怨敌无机可乘,诸魔亦只能是仓皇败退,以致彻底消灭。修行人一旦忘失正知正念,烦恼怨敌便会趁虚而入,以致造成痛苦大患,是故我们在修行中时时提持正知正念是至关重要的。 实修不成六种歧途相:无用之人无义耗人生; 求名之人贪图耗人生;贪食之人忙碌为果腹; 愚翁经商牟利耗人生;无信闻思成法油子因; 不闻盲修误入邪道因。不入此六歧途极重要。 我们应当了知实修佛法不得成功之六种歧途相:一应了知世间愚人往往都是在无意义之琐事中空耗了难得的宝贵人生,以致失去实修佛法的机会,百无一用。二应了知逐名求利之人往往在贪图世间暂时的利养中空耗了如珍宝一般难得的人生,故而失去实修佛法的机会。三应了知贪享美食之人整日忙碌于烹制美味佳肴,全身心地投入,而忘却真实有益之殊胜佛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生宝贵的时间就为果腹之事而空耗殆尽。四应了知贪财不厌的愚翁起早摸黑地经商牟利,拼命挣钱,钱多越想钱,却不知“金钱并非万能”的道理,如是空耗了暇满难得的宝贵人生,失去实修佛法的机会。五应了知若对上师三宝既无信心亦无希求解脱轮回的出离心,此等修行人纵然趋入闻思行列,亦将变成佛法油子之因,毫无实义,所以树立信心并生起出离心极为重要。六应了知不依止上师听闻经论法义之人,自行盲修瞎炼,必将成为趋入邪道之因,极其危险。因此我等修行人应当睁开雪亮的双眼,清醒自己的头脑,以理智反复思维观察,慎重抉择,善加取舍,不令自己误入此六种障碍解脱生死之歧途是极其重要的。 出现过失遣除之六法:若失敬信思维德难得; 若随散乱妄念转道用;修无进展依种种方便; 四大不调了悟因缘法;受用殆尽积资供食子; 若失发心再三依对治。依此可除所现诸障碍。 当我们在修行中出现种种障道之过患时,可依六种方法来遣除:一是若对上师三宝失去了恭敬心与信心,则应思维此是障碍获得修行功德之根本因,进而依经论和上师的传记等思维上师三宝的种种功德,如理作意,直到重新生起恭敬与信心。二是如果经常随顺、散乱于外境,膨胀内心的欲望,则应将所生起的妄念转为道用,如观察妄念的本性,或观察其来源、住处、去处等。三是假如自己已历经多年精进修行,但仍未获得明显的进展也不要灰心丧气,应该继续努力,依靠上师的教言、窍诀和种种善巧方便忏悔罪业,祈祷三根本,修上师瑜伽等,这样一如既往地修行,相信不久的将来,您定会获得修行的证相。四是当自身的四大紊乱、不能调顺而疾病缠身之时,切莫为之苦恼,应当了悟因缘缘起的法性,将内身外物都观为如梦如幻而修。五应了知短衣缺食、受用匮乏皆因往昔未修积上供下施等福报,由吝啬之心感得贫穷的果报。逢遇类似困境的道友应数数反省,深思业果不虚,及时依佛法妙力扭转自己的命运,如对一切应供的圣尊供养食子曼茶罗等,以此培养未来的福报。六是倘若我们利他的发心稍有退失,则应依靠种种对治力,如观一切有情往昔皆曾做过自己的母亲,他们都对自己有极大的恩德等,这就能重新生起无上的发心而广利有情。依靠如是方法可以消除暂时现前的诸般障碍。 调伏相续内外六要诀:断除我执之藤内要诀; 外境转为法身外要诀;分别执著道用密要诀; 究竟见解密意上要诀;依教如理行法下要诀; 专心护持正知中要诀。具此等者速诣解脱道。 我们应当了知善能调伏心相续之内外六种窍诀:一应了知断除我执之藤蔓乃为内观心性之要诀。事事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好事谦让于别人,坏事自己纳受,经常安住于如梦如幻的境界中修习无我空性。二应了知将一切外境转为法身而修清净观乃为外窍诀。将诸法观为法身无二自现之修法同于修生起次第,比如在修上师瑜伽时,一切都观为上师的显现,因诸法显而无有自性,如梦幻本体,实为上师的智慧密意自现,或者说是上师的智慧妙用相、游舞力现,故通过修行之力,断除内心对外境的执著,尔时如梦幻之诸法于自己无利无害,本体空性之境界也就自然现前了,这就是外境转为法身道用之窍诀。三应了知当生起分别执著之时,我们应当依教观其本面,尔时分别念自然消失并与修道融为一体,如是转为道用为密窍诀。四应了知通过一定的修证能彻底究竟大中观、大圆满等见解的密意,于此境界如如安住乃为上要诀。五应了知依教如理修行,如取舍因果、严持戒律、奉行善法等为下要诀。六应了知专心护持正知正念,不令忘失为修行之中要诀。修行人一旦散失正知正念,即如行尸走肉般毫无能力,修证功德亦无法生起。凡是具足此等要诀的修行人定能速诣解脱正道。 欲成佛者重要之六法:虽证如幻警因果重要; 虽得定解不轻毁重要;虽现助伴依静处重要; 虽知无修调妄念重要;无入出定不庸俗重要; 虽证实相通教理重要。境界虽高不离此重要。 凡是欲成佛果者皆应行持六种重要之法:一是虽已证悟诸法如梦如幻的本性,似无二取执著之心,然尚应警惕因果之间的细密关系,尔时取舍因果细致入微更为重要。二是虽然通过闻思经论教典而获得了殊胜的定解,但亦不要随意轻毁他宗观点、他人的修行以及某些高僧大德。三是虽然已将一切亲朋好友和显现法作为修行的助伴而转为道用,丝毫不受亲友的干扰,亦不受财色等诸法的诱惑,但还是不可掉以轻心,而应继续于静处修行。四是虽已了知轮涅诸法的本体是本来大清净大平等的,本无任何可修之法,超离能修所修,但尚应调伏无始以来积存于心续中的无明妄念。五是虽然到达了无有出入定差别之一味境界,但亦不可随顺世间人之庸俗行为而空耗人生,此时继续实修内证很重要。六是虽已证悟诸法的究竟实相,但尚应精通显密经续论典之教理。由此可见,就算您修证的境界高如虚空、智慧深如海洋,亦不能离开此等重要的修行窍诀。 宣说边执束缚之六法:若贪纵是本尊亦束缚; 若执纵是高见亦束缚;执著纵是悲心亦束缚; 自诩纵是深意亦束缚;贪执纵是证相亦束缚; 执受纵是无二亦束缚。何况庸俗我执与财物? 故无任何贪执极重要。 在此尊者向我们宣说为边执见所束缚之六法:一是如果您贪执的对象是自己经常观修的本尊,认为能修的自己与所修的本尊是实实在在的有,这其实是一种束缚,故应断除此贪执。二应了知所执著的法纵然是高深的见解,亦是一种束缚,诸如认为自己具足了大中观、大圆满的见解而生起执著傲慢等心。三应了知我们所执著之法,纵然是为利众生的大悲心,但若认为自己具有大悲心很了不起,这亦成为一种束缚。因为六度万行最终也必须以三轮体空的智慧来摄持,才能成为佛果之无漏因。无智慧度摄持的布施、持戒等五度功德,均如盲人般不达究竟彼岸。《入菩萨行论》云:“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四应了知经常自诩之事纵然是自己所了达的经论的甚深意义,亦不出执著的范畴,显然已被束缚,故当警惕。五应了知内心所贪执之法纵然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证相,如面见本尊或得诸佛授记等,对此若生贪执亦是束缚。六应了知若执著修行的觉受,纵然已达明空无二的境界,实际上也未脱离束缚之网。这些善妙的执著尚且都是束缚,庸俗的我执与财物等执著更何堪言,是故在无有任何贪执的基础上修行是极其重要的。 斩断束缚镣铐六窍诀:断贪增财守财之镣铐; 断贪种姓名利之镣铐;断贪散乱愦闹之镣铐; 断贪名言我慢之镣铐;断贪证相慢心之镣铐; 断贪法行对治之镣铐。断此镣铐修行人罕见。 在此,可以凭借尊者宣讲的六种窍诀来斩断如镣铐般束缚我们的种种贪执:一是断除欲获得、增长、守护一切财物的贪执镣铐,切莫为之所缚。世间人谁不希望自己拥有众多资产,然而在获得一定财富时并不会感到满足,为了增上财物马不停蹄地操劳,日夜为之守护,唯恐失去。他们的身心毫无自在,并在无意义中耗尽一切精力。这种镣铐若不以慧剑及时斩断,终将成为修行之大障碍。二是有些人贪执高贵的种姓,如权势、名利、地位等,总是不惜一切地追求,如是在名闻利养堆中打转转,即如被无情的镣铐锁住了手脚的人一般毫无自由,我等修行人应当断除这些无有意义的束缚。三是有些人整日为散乱围绕,时时不离人际交往,在愦闹中恍恍惚惚地虚度时日,这样身心毫无自在,绝对无有修行的机会。《弥勒请问经》中即宣说了二十种愦闹的过失,我等修行人应当斩断这种镣铐。四是有些人相续中实无少许内证功德,仅贪执名言词句之优美,寻章摘句地盗用他人的才华,却自以为了不起,妄起我慢,这无疑是障碍修行之因。五是有些人稍有一点修证的幻相现前,便觉得自己已得文殊菩萨加持等等,沉迷于无明妄心之中,还沾沾自喜,妄起我慢之心,这也是实修的一种束缚。六应了知为贪求某种法而施行坚固、实有的对治法也是一种束缚我们获得解脱的镣铐,故应断除。而今末法时期能彻底断除此等镣铐束缚之修行人是极其罕见的。 诸修行人必定之六法:若离生起贪嗔之对境, 则诸法行善根自然增;若无暴躁易怒计较心, 则定情意长久无争论;若遵上师言教敬行持, 定得摄受加持与悉地;若已不为他人所控制, 则定快乐修行得究竟;若自行为松缓又调柔, 则定相合众人之心意;若无偏袒执著心善良, 定受众人信任与称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诸修行人相应自己所修之法必定会得六种修行功德证相:一是倘若我们弃离了引生贪心与嗔心的对境,无论亲人还是怨敌都不与之交往,则修行与善根将能自然生起并相继增上。二是若行者为人和善谦卑,无有暴躁易怒的恶性,不与人斤斤计较,心量大如太虚无所不容,则彼对任何人的情意定能保持长久,数年相处,甚至终生相伴亦不会产生争论。三是若能谨遵上师的言教,恭敬行持,毫不散失,这样决定能得到上师的慈悲摄受与殊胜加持,最终能获得自己所欲之悉地。因为上师是我们获得一切成就的怙主、最为严厉的对境,故在依止之时应当依教奉行、小心谨慎。四是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不为他人所控制,这样自由自在地修行,将来必定会获得快乐和究竟的大成就。因此修行要有自己的主宰权,切莫像牦牛一般被他人拽住鼻绳,任随役使。五是倘若我们自己的行为松缓又调柔,稳重而不急躁,处处恒顺众生,与任何人相处都显得十分融洽,则必定会相合于众人的心意。六是能一如平等地对待亲友与怨敌,既不偏爱自方,亦不敌对他方,若能断除此执著,而且心地纯洁善良,乐于助人,善待一切可怜众生,彼人必定会受到众人的信任与称赞,熟知之人无不对其倍加爱戴。 断除恶劣奢望之六法:未曾利他奢望自得利; 未经苦行奢望得安乐;未修正法奢望获成就; 未舍世法奢望得正法;自己未修仅说想利他; 稍修佛法奢望得利养。故当断除此等六奢望, 否则如东西海离解脱。 我们应当断除恶劣之六种奢望:一是自私自利,一意孤行,未曾利益过他众,却不时地奢望自己获得所欲的利乐,这种恶劣心境当断除。二是从未经历少许苦行,总是在顺境中晃晃悠悠地虚度光阴,还奢望自己获得永恒的快乐,这种异想天开之徒的恶劣心境亦当断除。三是从未精进修持能得解脱的正法,却奢望自己获得大成就,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所有的成就都是建立在苦行与精进之基础上。四是未能舍弃世间八法,不断地与愦闹者往来交际,却奢望自己获得殊胜的正法,这岂非痴人说梦?五是自己尚未真实修行,仅在口头上说想利益他等众生,这亦只能是如空谷传出的回音般,响声震天却不见降下滋润群生之雨露,随口妄谈而已。六是稍修几日佛法,就奢望自己获得一切利养,如有些人仅来五明佛学院小住过几日,就打着学院的旗号高唱自己是法王的弟子,继而肆无忌惮的骗取信众财富。这些无疑都是令众生不起信心反增邪见,且会毁损自之善根与法身慧命之恶劣行径。是故我们应当断除此六种非理奢望,否则即如同西海与东海之间距般离解脱甚远。 秉性恶劣行为之六法:若分饮食欲得最上等; 倘若经商欲求自得利;若著衣服求自舒适暖; 自求佳品劣物施他人;住一日亦欲求自喜处; 爱恋亲友胜过法上师。如是之人解脱苗干枯。 尊者接着又为我们宣说了秉性恶劣者之六种丑陋嘴脸,敬请见闻者引以为戒:一是有些秉性恶劣之人,往往是好吃懒做,见好就上,见事就躲,在分饮食等物品时,他们可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跃而上、毫无惭愧地欲得上好物品。二是倘若在经商的过程中,秉性恶劣之人总是盲目地追求利润,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如以短斤缺两、偷工减料等面对顾客,更有甚者以劣充优,为普通商品打制华丽的包装后便妄称是进口产品或出口转内销之上等货,总以如是等等不如法的行为来牟取利润。三是倘若在穿着衣服时,秉性恶劣之人便只知道自己应享受舒适与温暖,他们总会将好而柔软的占为己有,色泽稍差、做工粗糙的便毫不犹豫地扔给别人。四是秉性恶劣之人在遇到结缘财物时,喜欢求取最佳物品,破旧残损之劣物就大方地施予他人。五应了知即便只与这种秉性恶劣者共住一日亦难得安宁,他们贪享舒适的住处,一见相合自己之境就强行占为己用,一旦发现自居处有缺陷便会以堂而皇之的妄语再换所欲之处,总之是软硬兼施,不达目的岂肯罢休?这种人自私自利从不会顾忌他人的住处有何不适,绝无丝毫助人为乐之心。六是爱恋自己的亲友已经胜过所求之法与所依止的金刚上师,这也是秉性恶劣者的行为。凡具此等恶行之人,能获解脱种子的苗芽即已干枯,故不会有成就的希望! 无误趋入正道之六法:居于静处勿执我我所; 生活条件勿执我我所;持戒贤智勿执为高位; 行为清净勿护他情面;大悲利他勿混家人财; 无偏布施勿求得回报。 能令修持佛法者无误趋入正道之法有六种:一应辞亲割爱远离故乡,万缘放下居于静处,切不可再执著我与我所之法,亦不要思此虑彼妄想纷杂。二是修行人应粗茶淡饭、清心寡欲,不以邪命资活,当坚信佛陀的教言“真心实意行道之人皆不为衣食之苦逼”,故勿亡命地执著我与我所等法。三是无论谨持清净的戒行还是通过闻思修生起了贤妙的智慧,都不能执著彼为殊胜的功德而以高位自居,妄称自己是法师圣贤,反倒更应该谦卑,默默无闻地精勤用功。四是只要自己如理如法地行持,具足正知正念,一切行为也都清净无有染着,时时秉公办事,问心无愧,这样也无须护念他人的情面,不用在乎他人高兴与否。五是我们应经常以大悲心来利益他等众生,切勿将自己用以修行的财物与家人混用,以免产生无义争执。六是当我们在发放布施时,应无偏袒之心,也不要有抱得回报之心,无论施舍何种物品,皆不着相最为善妙。 独立自主实修之六法:表里如一持戒堪逆缘; 精通窍诀了达实修法;知除违缘病魔障方法; 闻思究竟无需问他人;根除歧途通达大小乘; 具有魔不能害之铠甲。 离开上师以后能够独当一面而自主实修之法有六种:一应表里如一地谨持戒律,外行如法,威仪寂静,内心相续亦极其调顺,开遮持犯了了分明,时时处处堪能周遭的一切逆缘。这样,无论您身处愦闹境地,还是寂静山林,皆能令心意调顺而如如不动,不受任何外境的干扰。二是我们在依止上师期间应精通对治无明烦恼和修习心要的种种窍诀,并了达日常中的实修法,诸如五十万加行、生圆二次第、大圆满等都要精通无碍,这些都是我们独立自修不可缺少之法。三应了知在修行过程中违缘、病魔等诸障是不可避免的,届时采取什么相应有效的对治方法才能彻底遣除,自心当有把握。四是在上师面前闻思佛法不可淡而化之仅求皮毛,一定要求其精髓,力求通达究竟,于经论的所诠义遣除一切疑惑,具足无需询问他人的智慧,自能依文解义,畅通无碍。五应依靠各种善巧方便来根除修行中的一切歧途,并通达大小乘的基本意义和深层的意义,懂得融会贯通之用。六应具有稳固的正知正念和修行的定力,如是即已披上了诸魔不能损害的铠甲。 断除惭愧教言之六法:若积财物资具真惭愧; 若爱妙衣打扮真惭愧;若爱装饰美容真惭愧; 若喜散乱求财真惭愧;若行诸多非法真惭愧; 若具贡高我慢真惭愧。诚心修法之人当断除。 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断除感到惭愧的六种过患:一是倘若整日忙于积累财物和资具等事,则难免与他人发生争执,且会令贪欲之心潜滋暗长,为此我们真应感到惭愧,力行断除积资之患。二是修行人若爱着妙衣、弃旧追新、搽脂抹粉等,则心思、精力、资财便都被此等无义琐事而耗尽,又因过分执著外观的华美而生嫉妒等烦恼,一旦发现自己有此过患,即应感到惭愧而力行断除。三是修行人若热衷于浓妆艳饰、修面美容,则其无疑已失去实修佛法的宝贵时间,再想想就算把自己装扮得美如天仙又有何用?无常到时照样丑陋不堪!四是修行人若沉迷散乱放逸的生活,拉帮结派,不择手段地追求财利,则应生大惭愧心而力行断除。五是修行人若经常纵情妄行非理之事,则连人格贤良的世间人亦不如,又何谈修行?扪心自问真应感到惭愧而力行断除。六是在修法尚未获得任何证悟之时,若贡高我慢、夸夸其谈,乃至未证言证,真可谓罪大恶极,理应感到惭愧而力行断除。凡是诚心诚意修行之人应依上述教言断除此等当生惭愧之陋习。 追循前辈足迹之六法:专念无常死亡为鞭策; 了知轮回痛苦舍弃之;抛弃国政受用如唾液; 以信精进趋入正法门;寻善知识闻思断戏论; 历经苦行不顾惜身命。如是而行必将获成就, 故当坚定不移勤修持。 我等修行人若依靠六种殊胜法门便可紧紧追循前辈高僧大德的足迹:一应以专心意念死亡无常之理来鞭策自己希求解脱的精进心,不仅有情世间是无常的,器世间亦是无常,这是世俗中无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二应了知三界轮回如同火宅般可怖,其间痛苦充满,遍寻不得毫许真实安乐,故当舍弃一切琐事,勤修能得解脱的正法。三是不管自己拥有一官半职,抑或官居显位,贵为朝中重臣,乃至政界首脑,一旦发心修持正法便应抛弃自己的国政、家园以及一切受用,如弃唾液般毫无贪恋,专一修行。四是衡量上中下三种发心的殊胜与差别,我们应以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和力求解脱的精进心而趋入正法之门。五应在茫茫苦海之中寻觅与自己有缘且有一定修证的善知识,将之视如佛陀,虔心依止他精进地闻思显密经续论典,破析诸法本体,断除诸边戏论。六应了知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们都曾历经种种苦行,不顾惜自己的身命而求取正法。我等修行人若能如是追随而行持,必将获得大成就,故当坚定不移地精勤修持。 从中出现利他之六法:大悲究竟慈爱无亲疏; 证悟如量无迷无我执;了知他心通达缘起法; 证悟法性一切现助伴;加持入心能转他人心; 时机成熟摄受诸信众。此时圆满内外诸缘起。 我们若能追随历代高僧大德的足迹断除世间一切戏论,则将从中出现六种利乐他人之法:一是大悲心达到究竟之时,能无分别、平等地慈爱一切亲怨众生。二是通过一定的修行,达到证悟如量,也就是说契证诸法实相本义之时,心无迷乱亦无我与我所等执著。证悟如量虽有不同层次的标准,但证达其本分实相义方为究竟。三是无碍通达甚深的缘起法,且自然具有一定的智慧和测析能力,能无误了知他人的起心动念,一切行为都能契合或随顺他人的意趣。四是修有所证的行者,在彻底证悟诸法本性以后,能将一切显现的内外诸法任运转为道用,善恶诸境无不成为其修行的助伴。五是对上师三宝具有恒固不退的信心,于己所修之法勇猛精进不懈怠,上师三宝与诸佛菩萨的殊胜加持融入自己的心相续后,彼之作为即会有不可思议的带动力,语言相当有份量,具有不可思议的吸引力,故能任运牵转他人之心。具缘众生亦自然会把他作为自己的怙主,一切的一切都毫不犹豫地寄托于他。我们的法王如意宝任运摄受众生的能力就是明显的实例。六是具足无量的福德,利乐有情的时机也已成熟之时,即能广设方便法门,摄受无量信众。因为此时已经圆满了内外自利利他之诸缘起。 善法未入自心六过患:若未实修知亦漂轮回; 靶置身旁箭射向远处;匪于东山西山去追赶; 贼逃林中上沙山追踪;人被水冲却去干地救; 有吠陀经不知禳解术。如是之人远离大乐果。 我们应当了知善法未融入自心相续以致背道而驰之六种过患:一是纵然已了知甚深经论的教义,甚或倒背如流,但若不结合实修,则生死问题仍然难以解决,必定会继续漂泊于轮回的苦海之中。二是善法未入自心者所欲和所行完全背离,如人将靶子放置于身旁,而向自身正前方射箭一样,目标和射箭的方向完全相反,所行必定落空。三应了知善法未入自心之人如愚人剿匪,土匪本来潜伏在东山,他却追往西山,结果可想而知。四应了知善法未入自心者好比愚笨的失主追寻盗贼,盗贼本已逃往林中,他却上沙山去追寻彼之足迹,终是徒劳无果。五如遇难者已被大水冲走,搭救之人却带着救生用具猛冲向干地,就算累得筋疲力尽亦是枉费心机,善法未入自心者亦复如是。六如一个愚不可及的婆罗门虽拥有吠陀经典,但却不去学修,在遇到危难之时,他仍然不知施用禳解术而只能继续受苦,善法未入自心者亦复如是。可见未将殊胜善法融入自心相续而实修之人即是南辕北辙,离解脱的大乐果越来越遥远。 导致困难过患之六法:希求轮回生起正信难; 无有惭愧护持三戒难;未遇上师入解脱道难; 不依方便道则现智难;未离边执证悟见解难; 无有神通利益他众难。因困难故成全者罕见。 不如法行持而导致的困难过患有六种:一是不具出离心而希求轮回安乐者,已被财、色、名、食、睡五种欲妙所迷醉,心随世法所转,故于上师三宝难以生起正信。二是无有少许惭愧之人,过咎满身却不以为患,为得利养又使出浑身解数掩饰自己,如在人前伪装得威仪具足、所行如法、大发悲心等,其实心中却充满恶念,这种人要护持小乘、大乘、密乘三戒中任何一戒都是极其困难的。三是若未值遇具相上师,就得不到正确无误的教诫与窍诀等明示,若自己随心所欲地盲修瞎炼一气,则无论多么精进,也不能真实入于解脱道。如当今以世智辩聪在书本上大做文章的某些学术界人士,虽然讲得头头是道,言辞优美、流畅,但却是分别心的产物,终不能了达因果正理而趋入解脱道。四是若不依修生圆次第、上师瑜伽等殊胜的方便道,则现起真实的智慧极其困难。五是若未破除四边之执著与戏论,那么欲证悟甚深的大中观、大圆满等见解就是缘木求鱼。六是未证得无漏神通之人,要想利益他众极其困难,因为只有具神通才可以无碍知晓他人相续中的起心动念,如是对症施治方能以契合其根基的方便法对众生作饶益。因为修证佛法和弘法利生都有种种困难的缘故,能彻底远离上述六种困难与过患而圆满成办自他诸事者极为罕见。 专心不散实修之六法:忆念暇满舍弃无义事; 专念无常远离懈怠敌;获得悉地精进不间断; 证相增上修法有兴趣;觉性自在散乱现法性; 显密正法融入自相续。 我们应了知能令自心专一不散而实修之六法:一是数数忆念暇满人生较盲龟值遇木轭还难得、轮回中充满了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业果不虚毫厘不爽、如是因必受如是果等义理来生起并增上出离心,这样就能舍弃世间无义之一切琐事。二是专心忆念内有情世间和外器世间之无常本性,诸法缘生缘灭,已生之法必定有灭尽的一天,然何时灭无有定准,同样,自身寿命的无常亦非人力所能改变,是故,我们应抓紧闲暇之机顽强抗战懈怠恶敌而精进修行。三是为获得殊胜悉地故,我们不可间断一切念修之法,即便已得悉地,乃至未证大乐涅槃之前精进心亦不能间断。四是当我们修行的证相有所增上之时,如具足降伏分别心的能力、生起智慧等,善法已入自心故,法喜充满,自然会对修法生起更大的兴趣。五是当我们修证获得觉性自在之时,一切内外散乱都现为法性本体之游舞力。六是若我们能将显密正法圆融、一味地汇入自心相续而专心实修,则极为殊胜。 乃至究竟依止之六法:舍弃亲友依止法道友; 舍弃恶友依止贤智师;舍弃商议依止永乐法; 依止闻思尽力调伏心;舍离城乡依止寂静山; 寻觅教言精进而修持。如是而行迅速得成就。 乃至我们修法获得究竟前应依止之六种法要:一应舍弃引生贪恋的父母亲友,真诚依止于己修行有助益的贤善道友。二应舍弃不怀善意的恶友,诚心依止具有贤智的上师。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们跟随恶友,则纵有贤善的人格也会随之变坏,故当依止具有贤善人格和深广智慧的上师。三应舍弃商议世间法之行径而依止能令我们获得永恒妙乐之殊胜正法。如云:“除事修持佛法外,万事都无好商量。”因为诸世间法唯是助长贪嗔之因、堕落之源。四应依止上师广闻深思显密经续论典,以闻思之智慧尽力调伏自心相续。五应舍弃令身心散乱的城市和故乡,专心依止寂静的山林岩洞而实修佛法。六应寻觅具相上师,依之虔心闻思,待获得甚深教言以后精进实修。我们若能如是行持,必定迅速获得成就。 利益损害相杂之六法:依止不生功德之上师; 摄受不入正轨之弟子;不离世间八法而修行; 邪命养活同时利他众;受持无有护心之戒律; 善恶错乱行持密宗法。利害相混乃修法形象。 宣说利益与损害相杂之六种法:一是若不幸依止了不生功德的上师,也就是说所依止的上师不具足法相和成就相,仅以寻求名闻利养之心去攀缘、摄受弟子,彼对众生没有大悲菩提心,内心相续也没有清净戒行等内证功德,那么对弟子来说有何利益有何害呢?虽然从传法灌顶和信心方面弟子仍能获得些许功德,因为上师所宣说的都是诸佛菩萨的金刚教句,但从上师本人不具法相方面而言,久而久之弟子会生起邪见,诽谤上师,退失对佛法的信心等,将种下堕入金刚地狱之因。二是若不幸摄受了一位不入正法轨道的弟子,彼对上师的教言充耳不闻,更有甚者背道而驰,那么对上师而言有何利益有何害呢?从悲心摄持分而言上师亦有些许功德,因佛法的加持是不可磨灭的。经云:“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方面而言,上师不作观察滥收门徒必有一定的隐患,其将甚深教言传于非法器者,即如将锋利的宝剑交予疯人之手,极其危险,如莲师云:“不察弟子如跳崖。”三是虽欲修持解脱正法,然心却不离世间八法,整日盘算如何才能牟取种种利养,这样利害参半而修行,决定得不到究竟的解脱。阿底峡尊者说:“勤行世间八法者,虽能获得暂时利益,来世必趋三途,受苦无量。”《四十二章经》亦云:“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四是有些人唯以五种邪命养活自身,同时又发心利益他众,这也是利害参半的行为。五是虽于行为上受持了三乘戒律,但却不依教护持内心相续,或者表面上受戒而内在根本无有守持戒律之心。六是不明取舍、善恶错乱、邪迷妄行之人却修持密宗的甚深法要。这样利害相混杂者,只能成为修法的形象,绝无真实修法之功德。 压服邪念如钉之六法:作害怨敌越伏越多故, 压邪调伏我执为要诀;欲妙愈享贪婪愈多故, 压邪强制断贪为要诀;闲言碎语愈说愈多故, 压邪禁语独处为要诀;护持他心愈做愈多故, 压邪自然安住为要诀;紧搓自心疙瘩愈多故, 压邪自心放松为要诀;世间杂事愈做愈多故, 压邪安住自心为要诀。具足此等灭除希忧执。 我们应当了知压服邪念如同被铁钉扣紧之六法:一是对我们作害的外来怨敌,若欲强行灭除,这样怨敌会越降伏愈增多。佛经中说:能灭世间一切怨敌之人不算强者,能够降伏自心之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强者。是故压服邪念,调伏内在的我执乃为最胜要诀。二应了知世间的种种欲妙愈享受愈增强贪欲,就像口渴之人饮盐水一般愈饮愈渴,故当压服邪念,依上师的教言和种种善巧方便强制性地断除各种贪欲,乃为修行的最胜要诀。三应了知无有意义的闲言碎语愈说愈多,就算是昼夜长谈也难以述尽,故当压服邪念,坚定禁语,独自安住,或口诵心咒,或阅读经论,或内观心续。四应了知护持他心的事情会愈做愈多,故应当压服邪念而自然安住,或观修诸法如梦幻般的本性乃为最胜要诀。五是若强制性地紧搓自心,不令散乱,这样摄心愈紧愈会增盛分别心,愈加胡思乱想,故当压服邪念,令自心放松,坦然安住,这就是殊胜的对治要诀。六应了知世间的各种杂事愈做愈会增多,忙了此事,还有彼事,永无终了之时。若能压服邪念,放下万缘,绵绵不断的世间琐事也就自然了结了,故说安住自性、直观本性是最胜要诀。具足此等要诀之境界者,自然能灭除希求与忧虑等执著。 法融自心验相之六法:知妙欲魔不贪轮回相; 所作利众蒙受加持相;觉性自在获胜成就相; 不随他转生起正见相;想见上师具有敬信相; 舍弃今生已得法利相。具此六相乃为真正士。 我们应当了知佛法真正融入自心之六种验相:一应了知一切妙欲都是魔幻变出来诱惑我们的,若能舍弃世间欲妙,则获不贪执轮回之相。二是若我们自己平时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在利益他等众生,则为蒙受上师和诸佛菩萨的加持之相。三应了知若我们修证的觉性已达任运自在的境界,则为获得殊胜成就之相。四应了知当我们能主宰自之修行,不随他人所转,即是生起稳固正见之相。这是非常稀有而难得的,因为末法时代很多修行人就像墙头草般东吹西倒毫无主见。五应了知若我们时时都想见自己依止的上师——修行的怙主,那就是对上师具有恭敬信心之相。六应了知当我们彻底舍弃今生的名闻利养等一切琐事之时,即是已得法利之相。凡是具有此六种验相之人皆可称得上是真正的修行士夫。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