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班迪达尊者:禅修心钥 四、维持心的平衡(1) |
 
班迪达尊者:禅修心钥 四、维持心的平衡(1) 发展七觉支,净化身心 寻找平衡之道──七觉支 班迪达尊者著作 钟苑文译 「觉支」即指成就觉悟者的因素,或觉悟的因。 如何在自己身上培育七觉支呢?那就必须透过四念处禅修法。 当这些觉支充分发展时,便能引领行者到达涅槃。 成为圣者 人不能只经由凝视天空而觉悟;或经由阅读、研究经典而觉悟;或藉由思考而觉悟;也不会因发愿,心就会突然灵光爆破而觉悟。要让觉悟生起,必须有某些必要或先决的条件,巴利语称为「觉支」(bojjhanga)──觉悟的因素,共有七项。 「觉支」一词是由「觉」(bodhi)与「支」(anga)组成,「觉」意指觉悟或觉悟者,而「支」则指发生的因素,因此,「觉支」即指成就觉悟者的因素,或觉悟的因。「觉支」的第二个意思,是基于其巴利语两个字根的另一种意义。「觉」又指得以理解或领会四圣谛──苦、集(苦的起因)、灭(苦的止息)、道(灭苦之道──八正道)的知识;而「支」又指「部分」。因此,「觉支」的第二个意思是指领会四圣谛的特定知识。 所有的观行者对四圣谛都有某种程度的了解,但要真正地了解它们,则需要一个特别的、意识的转换剎那──道心。这是修观达到极致的一种状态,包含涅槃的经验。一旦行者有此体验,便会彻底地明白四圣谛,人因此认为其内在拥有觉支,而称之为「圣者」,因此,觉支也是圣者所具有的特质。它有时也称为「等觉支」(sambojjhanga),前缀sam意指完整、完全、正确或真实,表示敬意或加强语气,字义上并无差别。 七觉支或圣者的七个特质是:念(sati)、择法(dhammavicaya)、精进(viriya)、喜(pIti)、轻安(passaddhi)、定(samAdhi)、舍(upekkhA)。在修观的所有阶段中,都能找到这七支,但如果我们以观的开展阶段作为标准,那么,七觉支开始变得非常清楚,是在行者初见诸法生灭的生灭随观智的阶段。 如何在自己身上培育七觉支呢?那就必须透过四念处禅修法。佛陀说:「比丘啊!如果持续且再三重复地修习四念处,七觉支就会自动且完整地开展。」 修习四念处不是要去研究、思考它们,或听与它们有关的开示,或讨论它们。我们必须做的是直接且根据经验地觉知四念处──觉知「念」得以建立其上的四个基础。《念处经》(SatipaTThAnaSutta)将之称为:第一、身──身体的感觉;第二、受──感受,存在于每个经验中的苦、乐或不苦不乐的特性;第三、心──心与念头;第四、法──心的所有其它所缘,如见、闻、尝到的东西等。此外,佛陀说觉知的练习,要持续且重复,不应间断。这确实是我们在修观中尝试做的,由马哈希尊者所教导与开展的观禅传统,即是遵循佛陀的指导,专为完整地发展七觉支,以及最终体验圣道心。 发展七觉支,净化身心 当这些觉支充分发展时,便能引领行者到达涅槃。在其中,它们可与强效药匹敌,让心有足够的力量经得起人生的起伏。此外,通常还会治愈身心的疾病。 禅修并不保证可以治愈所有的疾病,但发展觉支很有可能治疗病痛,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无药可医的不治之症。 ﹝净化身心﹞ ◎对治五盖,使心平衡 心病是指贪、瞋、痴、嫉妒、悭吝、我慢等疾病,当这些力量生起时,便使心晦涩且混乱,而制造出反应这种混乱状态的色法。当心被负面思想所笼罩,而不是拥有清楚明亮的「气色」时,你会变得愚钝、不快乐、不健康,就如在污染的空气中呼吸一样。 然而,如果你精力充沛地试图在观察的所缘上,不时地驱策敏锐的念,心自然会停留其上而不散乱。定就会在此刻出现。在一定的时间后,心的五盖与负面的倾向将会清除,智慧开始展现。当观生起,心变得更加纯净,就如从城市的忙乱中归来,再次呼吸清新的空气一样。 念、精进与择法觉支使得连续阶段中的定与观慧生起,每个新的慧,就如呼吸另一口新鲜空气到心中一样。生灭随观智的阶段是良好且深刻禅修的开始,舍觉支开始稳定心,同时念变得愈来愈强,所缘的生灭也会变得十分清楚,且对可以直接经验的真正本质没有怀疑。精进突然上涌,也许会让禅修看起来毫不费力。行者也许会了解,并没有一个「人」在努力,当他直接觉察自己纯净的心时,便会生起喜与乐。同时,实相的秘密就会在每个剎那间展开,喜随着轻安与解脱疑、忧虑的心生起。在这宁静的空间,可能会看得愈来愈清楚。在没有干扰时,定也会加深。 在这深刻的禅修中,行者可以真实地经验平衡的心──即使是极大的喜或乐出现,也不会被乐受所席卷,或因不愉悦的所缘而动摇。行者不厌恶痛苦,也不执着欲乐。 ◎改善循环系统,使身轻盈 七觉支自然会影响身与心,因为两者错综相连。当心真正纯净,且充满觉支时,对循环系统会有很大的影响。新制造出的血液非常纯净,它渗透到不同的器官与感官,净化它们。身体会变得有光泽,知觉力会增强,可见色会变得非常明显清晰。有些行者会察觉到许多光从身体放射出来,在晚间能照亮整个房间,而心也充满光。他会有高度的信心与证信──相信自己对正在发生事物的直接经验,身心变得轻盈而敏捷,有时感觉好像飘浮在空中一样,身体常会变得觉察不到,行者可以如此坐上好几个小时,一点也不会感觉疼痛。 ﹝奇迹般的治疗﹞ 觉支的力量可以影响旧疾与不治之症,特别是在更深的修习中。在仰光的禅修中心,发生奇迹般的治疗是很常见的,光是听到的实例就可写成一本书,在此,我只简单叙述两个明显的例子。 ◎治愈肺结核 曾有位长年为肺结核所苦的人,他找过许多医生与缅甸传统的草药医师,也在仰光综合医院的肺结核病房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但一直都未痊愈。他垂头丧气且自暴自弃,觉得自己唯一的道路就是走向死亡。他申请到中心来禅修,当作是最后的依靠,但他隐瞒了严重的病情,以免中心以危害其它行者健康为由,而拒绝他参加。 在两周的禅修中,他的慢性症状剧烈地显现出来,平常只在练习佛法的某个阶段中出现的疼痛感加剧,令他极为痛苦且烦恼,身心俱疲,以致完全无法入睡,只能整夜清醒地躺着咳嗽。 一晚,我在自己的茅篷里,听到从他住处传来剧烈的咳嗽声。我带着一些缅甸治疗咳嗽的草药去找他,希望帮助他减缓一些最近感染的流行性感冒或伤风。他以大字形的姿势躺在房间内,疲惫得无法言语,痰盂里装满了咳出来的血。我问他是否需要药,当最后可以说话时,他坦承了病情,我第一个念头是,不知自己是否已吸入了他的病菌。 他接着为将传染病带到禅修中心而抱歉,但请求准许能继续禅修,他说:「如果离开,我就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死亡。」这些话感动了我,立即鼓舞并激励他继续禅修。做好避免肺结核病菌散布中心的隔离安排后,我继续指导他。 一个月内,透过禅修快速的进步,他克服了肺结核,当离开中心时,他已完全痊愈。三年后,当他再度出现时,已是位强壮而健康的比丘。我问他现在感觉如何,结核病与咳嗽可有再复发?「没有!」他说:「结核病从未复发。至于咳嗽,有时会感觉喉咙痒,但如果立刻对它保持正念,就不会咳嗽了。佛法真是奥妙且充满奇迹,喝了佛法之药,我便完全痊愈了。」 ◎治愈高血压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二十年前,是位住在中心园区的女士。她是某位成员的亲戚,长期为高血压所苦,也向医生寻求过许多疗法与药物。有时她会来找我,我便鼓励她禅修──即使在禅修的课程中过世,也能在下一世享受许多快乐。但她总是找借口,然后继续去寻找医生的慰藉。 最后我喝斥她:「许多人大老远地来到这里,甚至远从国外而来,在禅修中心品尝佛法的滋味,他们是如此深入地禅修,并体验到许多奇妙的事;而你住在这里,却没有禅修到任何令人满意的程度。你让我想起在佛塔下守卫的凶猛石狮,牠们总是背对着它,所以从未能礼敬佛塔。」 这位女士因为喝斥而相当伤心,并同意试着禅修。在很短的时间内,她到达剧烈痛苦的阶段。疾病的疼痛结合学法的痛苦让她吃尽苦头,几乎不能进食,也无法入睡。最后,住在中心的家人开始担忧她的情况,他们请她回到住处以方便照顾。我反对这点,劝她不要听从而继续禅修。 家人一次次地来找她,我则坚持她继续下去。对她而言,这相当于一场战役,但她坚持继续禅修,不屈不挠,一股新的激励涌现,她决定禅修到最后,即使死亡。 这女士的痛苦剧烈得无法想象,她感觉脑袋好像要裂开,头上的血管怦怦地敲击、搥打。她以耐心忍受所有的痛苦,只是观察着它们,很快地,一大股热气从身体里释放出来,她散发出很大的热度。最后,克服了这些感觉,一切变得安稳平静,她战胜了这场战役。高血压完全治愈,再也不必服药。 ﹝治病别忘了解脱!﹞ 我曾目睹肠道阻塞、子宫纤维囊肿、心脏病、癌症与更多疾病被治愈,虽然我希望这些故事能激励你,但没有人保证一定会出现这个结果。尽管如此,如果行者热切、坚忍不拔、勇猛且勇敢地努力,对因疾病或旧伤而生起的疼痛感保持正念,他将会从这些烦恼中奇迹般地康复。坚忍不拔的精进将带来很大的可能性。 四念处禅修也许对癌症病人特别有用。癌症很可怕,在身心上造成许多痛苦。但不论多么可怕,精通四念处禅修的人,可以借着对疼痛保持正念,来减轻负担。他可以宁静地死亡,只是对痛苦保持完美而无懈可击的正念。这种死亡是可敬且神圣的。愿你培养从念到舍的每个觉支,因而成为完全解脱的人。 (译者按:本期专辑内容译自班迪达尊者(SayadawUPandita)所著《就在此生》(InThisVeryLife:TheLiberationTeachingsoftheBuddha)一书,中译本将由香光书乡出版社出版。专辑中部分标题为编者所加。)
------------------------------------------------------------------------------------------------------- 更多班迪达尊者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