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释从信法师:咒语非佛说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释从信法师:咒语非佛说

——摘自《我从迷信出走》

  --------------------------------------------------------------------------------

  不论是从「阿含经」或「律部」里,皆处处可见佛陀明白地诃斥咒语,由此可知佛陀从未教授他的学生持咒!

  事实上,如果以佛陀的教义去检验,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咒语根本与四圣谛「苦」、「集」、「灭」、「道」的宗旨背道而驰,是「戒禁取」,是「邪见」。

  现今大乘经典里处处宣扬咒语的功德,密宗更将持咒视为基本修持方法。面对如此矛盾现象,令人无所适从,这时更需要理性及冷静的思考,如果我们相信佛陀是宇宙中的实语者,是谛语者,是不妄语者,那么佛陀说话便不可能自相矛盾,或自打嘴巴,对同一件事情于甲处说A,于乙处却说非A,犯下如此严重的谬误。

  经典的流传及演绎过程中或有可能失真,更有可能是后人或外道恶意灭佛而伪造,但戒律的规定却不容有太大的出入。许多法友对于佛陀是否教诵咒语一事仍心存疑惑,因相关资料繁多,仅就「北传阿含经」、「比丘与比丘尼戒律」中节录选译例示部分证据于下,供诸位有智法友们自行斟酌,本单元绝不强迫各位相信「咒语非佛所说」,只是事证既已明确,就留待各位看倌们自由心证。

  咒语非佛说(一)

  --------------------------------------------------------------------------------

  不论是害人的邪恶咒语,或有利众生的善咒,管他是大悲咒、或楞严咒、或什么什么咒,都是非佛所说。举凡持咒、看相、算命、甚至医疗行为,都是佛陀所呵斥的邪命。

  选译自北传《长阿含经》第十四卷

  译于公元2005/11/25

  佛陀说:「就像世间其它外道沙门、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譬如替世间男女瞻卜看相,断言吉、凶、好、丑,甚至以畜生占卜吉凶,以此博取名利,但沙门瞿昙(佛陀)绝不会作这种事。

  又世间有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他们可能或以咒术召唤鬼神,或以咒术驱遣鬼神,种种祈祷厌咒,无数方术,令人产生恐惧烦恼,或可能使役鬼神聚合显相,也能使役鬼神消失散灭,能令众生苦,也能令众生乐;他们又能以此为人安胎,也能以咒术使人像驴、马般被奴役,也能使人聋盲瘖哑;或展现各种法术,譬如叉手指向日月,作出各种苦行以博取名利。但沙门瞿昙(佛陀)绝不会去作以上的事。

  又有些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他们可能以咒术为人治病;或可能持诵邪恶(害人)咒语,或可能持诵良善(对人有利)的咒语;或者从事医疗、针炙、药石等行为,以此替人疗治各种病痛,但沙门瞿昙(佛陀)绝不会去作这些事情。

  又有些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他们或可能持诵水火咒,或可能持诵鬼咒,或持诵剎利咒,或持诵能使役大象的咒语,或持诵支节咒,或持诵或手绘安宅符咒,或持诵能灭除火烧、解除鼠患的解灾咒,或解读能预知死生奥秘的书,或解读能解析梦境的书,或替人看手相或面相,或解读天文书,或诵读通晓世间一切音韵的书。但沙门瞿昙(佛陀)绝不会去作这些事。」

  长阿含第十四卷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

  邪命自活。瞻相男女。吉凶好丑。及相畜生。

  以求利养。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

  召唤鬼神。或复驱遣。种种[袖-由+厌]祷。无数方道。

  恐热于人。能聚能散。能苦能乐。

  又能为人安胎出衣。亦能咒人使作驴马。

  亦能使人聋盲瘖哑。现诸技术。叉手向日月。

  作诸苦行以求利养。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

  或为人咒病。或诵恶咒。或诵善咒。或为医方.

  针炙.药石。疗治众病。

  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

  邪命自活。或咒水火。或为鬼咒。

  或诵剎利咒。或诵象咒。或支节咒。或安宅符咒。

  或火烧.鼠囓能为解咒。或诵知死生书。

  或诵梦书。或相手面。或诵天文书。或诵一切音书。

  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瞻相天时。

  言雨不雨。谷贵谷贱。多病少病。恐怖安隐。

  或说地动.彗星.月蚀.日蚀。或言星蚀。

  或言不蚀。方面所在。皆能记之。

  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

  邪命自活。或言此国当胜。彼国不如。

  或言彼国当胜。此国不如。瞻相吉凶。说其盛衰。

  沙门瞿昙无如是事。

  咒语非佛说(二)

  --------------------------------------------------------------------------------

  摩纳是古印度的一位高种姓婆罗门,祖宗七代无一混杂其它阶级,以当时社会标准来看可谓血统优良,本经是佛陀与他的一段对话,因全文过长,故仅节录选译有关佛陀驳斥咒语的内容,本经内容与北传长阿含第十四卷内容雷同,如各位法友对全文有兴趣,可自行利用佛经检索参阅。

  节录选译自北传《长阿含经》第十三卷

  公元2005/11/26

  佛陀对摩纳婆罗门说:「 摩纳,就像世间其它外道沙门、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譬如替世间男女占卜看相,断言吉、凶、好、丑,甚至以畜生占卜吉凶,以此博取名利,但只要入我教法中修行者,就绝不会再去从事以上的行为。

  又世间有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他们可能或以咒术召唤鬼神,或以咒术驱遣鬼神,种种祈祷厌咒,无数方术,令人产生恐惧烦恼,或可能使役鬼神聚合显相,也能使役鬼神消失散灭,能令众生苦,也能令众生乐;他们又能以此为人安胎,也能以咒术使人像驴、马般被奴役,也能使人聋盲瘖哑;或展现各种法术,譬如叉手指向日月,作出各种苦行以博取名利。但只要入我教法中修行者,就绝不会再去从事以上的行为。

  又有些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他们可能以咒术为人治病;或可能持诵邪恶(害人)咒语,或可能持诵善良(对人有利)的咒语;或者从事医疗、针炙、药石,以此疗治各种病痛,但只要入我教法中修行者,就绝不会再去从事以上的行为。

  又有些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他们或可能水火咒,或可能持诵鬼咒,或持诵剎利咒,或持诵能使役大象的咒语,或持诵支节咒,或持诵或手绘安宅符咒,或持诵能灭除火烧、解除鼠患的解灾咒,或解读能预知死生奥秘的书,或解读能解析梦境的书,或替人看手相或面相,或解读天文书,或诵读通晓世间一切音韵的书。但只要入我教法中修行者,就绝不会再去从事以上的行为。」

  长阿含第十三卷

  摩纳。如余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瞻相男女。

  吉凶好丑。及相畜生。以求利养。入我法者。

  无如此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

  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

  或能令住。种种[袖-由+厌]祷。无数方道。

  恐吓于人。能聚能散。能苦能乐。

  又能为人安胎出衣。亦能咒人使作驴马。

  亦能使人盲聋瘖哑。现诸技术。叉手向日月。

  作诸苦行以求利养。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

  邪命自活。为人咒病。或诵恶术。或为善咒。

  或为医方.针灸.药石。疗治众病。入我法者。

  无如是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

  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咒水火。或为鬼咒。

  或诵剎利咒。或诵鸟咒。或支节咒。

  或是安宅符咒。或火烧.鼠啮能为解咒。或诵别死生书。

  或读梦书。或相手面。或诵天文书。

  或诵一切音书。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

  瞻相天时。言雨不雨。谷贵谷贱。多病少病。

  恐怖安隐。或说地动.彗星.日月薄蚀。

  或言星蚀。或言不蚀。如是善瑞。如是恶征。

  入我法者。无如是事。

  咒语非佛说(三)

  --------------------------------------------------------------------------------

  什么是畜生咒?就是持咒的行径即愚如畜生一般不具正见。又什么是邪命,凡沙门以持咒的方式为人消灾解厄,以此为生,即是邪命。

  选译节录自北传《中阿含心品多界经第十》

  公元2005/11/26

  佛陀说:「什么是邪命?凡对于生活资具无法获得满足,而以一些愚如畜生之咒语为人消灾解厄,以此为生,就是邪命。这些人不以正当方式乞求衣被,反以非法方式为之,不以正当方式乞求饮食、床榻、汤药、各种生活用具,就是非法,即谓邪命。

  什么是正命?凡事一切知足,不以一些愚如畜生之咒语乞求民生用具,就是不邪命。他们能以正当方式乞求衣被,就是符合正法;他们能如法求饮食、床榻、汤药、各种生活用具,就是正法,这就是正命。」

  (一八九)中阿含双品圣道经第三 (第五后诵)

  云何邪命。若有求无满意。以若干种畜生之咒。

  邪命存命。彼不如法求衣被。以非法也。

  不如法求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具。

  以非法也。是谓邪命。云何正命。若不求无满意。

  不以若干种畜生之咒。不邪命存命。

  彼如法求衣被。则以法也。如法求饮食.床榻.汤药.

  诸生活具。则以法也。是谓正命。

  是为见邪命是邪命者。是谓正命。

  咒语非佛说(四)

  --------------------------------------------------------------------------------

  佛陀在本经中明白的表示咒语与四圣谛背道而驰,只有凡夫才会企图以持咒来灭除烦恼,而初果(见谛【真理、正法、入流】者,得法眼净者)以上的如来圣弟子绝不会如此。

  选译节录自北传《中阿含心品多界经第十》

  公元2005/11/26

  佛陀对阿难尊者说:「阿难,凡已亲见正法者还会再去相信卜卦、问事吉、凶者,绝无可能;但凡夫相信卜卦、问事吉、凶者,这是一定会有的现象。

  阿难,凡已亲见正法者还会因心中的痛苦或烦恼再去询问沙门、梵志卜问吉凶相应,以此为真者,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但凡夫就很有可能如此。

  阿难,凡已亲见正法者产生极重的痛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甚至因此断送性命,如果还会舍离从内心去探求灭苦之道,反而向心外求法,去学习外道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语,以此祈求令我脱离痛苦,这种行径反而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已亲见正法者绝不可能如此;但凡夫就有可能会这么做。」

  (一八一)中阿含心品多界经第十 (第四分别诵)

  阿难。

  若见谛人信卜问吉凶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信卜问吉凶者。

  必有是处。阿难。若见谛人从余沙门.

  梵志卜问吉凶相应。见有苦有烦。见是真者。

  终无是处。若凡夫人从余沙门.

  梵志卜问吉凶相应。见有苦有烦。见是真者。必有是处

  阿难。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

  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

  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

  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

  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

  若凡夫人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

  梵志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

  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必有是处。

  咒语非佛说(五)

  --------------------------------------------------------------------------------

  选译节录自北传《中阿含舍梨子相应品》第三十一篇

  公元2005/11/26。

  佛陀说:「诸位贤者,什么是正命?就是圣弟子念苦是苦时,念习(集,苦之因)是习(集),念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自身一切举止,或学习念诸行,或正见诸行所导致的灾患,或正见涅盘止息,或无执着正念现观善心解脱时,在此过程中不以非理乞求,不心怀多欲,不贪无厌足,不以种种法术、咒语谋生,只以正法求取衣服,不以非法(种种法术、咒语谋生),只以正法乞求饮食、床座,这就是名正命。」

  (三一)中阿含舍梨子相应品 分别圣谛经第十一(初一日诵)

  诸贤。云何正命。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

  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

  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盘止息。

  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非无理求。不以多欲无厌足。

  不为种种伎术咒说邪命活。但以法求衣。

  不以非法。亦以法求食.床座。不以非法。

  是名正命。

  咒语非佛说(六)

  --------------------------------------------------------------------------------

  本篇是佛陀在比丘戒律里明白告诫比丘持咒就是邪命。

  选译自北传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

  公元2005/11/26

  佛陀说:「就如同世间外道沙门、婆罗门接受他人供养,却奉行妨碍解脱道的邪法维生,他们召唤鬼神,或驱遣鬼神,种种祈祷诅咒,都是妨碍解脱道的邪法。

  就如同世间外道沙门、婆罗门接受他人供养,却奉行妨碍解脱道的邪法维生,他们可能以咒语为人治病,或持诵邪恶咒术,或持诵可助人的善咒,或替人治背病令其出汗,或以针灸治病,或治鼻病,或治下半身病痛,这些都是妨碍解脱道的邪法。

  就如同世间外道沙门、婆罗门接受他人供养,却奉行妨碍解脱道的邪法维生,他们可能从事医疗行为,以药物疗治病人,或令其嗺吐,或治男人或女人下半身疾病等等,这些都是妨碍解脱道的邪法。

  就如同世间外道沙门、婆罗门接受他人供养,却奉行妨碍解脱道的邪法维生,或持咒生火,或持咒祈求吉利,或持诵剎利咒,或持诵鸟咒,或持诵枝节咒。,或持诵安置舍宅符咒,或持诵能灭火烧、避鼠啮物的解灾咒,或诵读能判别死生书,或诵读解梦书,或替人看手相或肩相,或诵读天人问(注:类似签诗),或诵读能通晓鸟兽音声的书。这些都是妨碍解脱道的邪法。」

  北传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

  行妨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种种厌祷。

  除断如是妨道法。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妨道法邪命自活。或为人咒病。

  或诵恶术。或诵好咒。或治背病若为出汗。

  或行针治病。或治鼻或治下部病。

  除断如是邪命妨道法。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妨道法邪命自活。

  行药疗治人病或吐或下治男治女。除断如是妨道法。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妨道法邪命自活或咒火。或咒行来令吉利。

  或诵剎利咒。或诵鸟咒。或诵枝节咒。

  或诵安置舍宅符咒。若火烧鼠啮物能为解咒。

  或诵别死生书。或诵别梦书。或相手相肩。或诵天人问。

  或诵别鸟兽音声书。除断如是妨道法。

  咒语非佛说(七)

  --------------------------------------------------------------------------------

  有法友曾质疑佛陀究竟有无教诵咒语?如果没有,有何证据可以证明?本篇是选译自北传四分律的经文,佛在比丘戒律中明白地制戒不可持咒!然现今大乘经典里却处处宣扬咒语的功德,密宗更将持咒视为基本修持方法。面对如此矛盾现象,颇令人有无所适从之茫然,这时更需要理性及冷静的思考,佛陀如果真是宇宙中绝对不妄语者,是谛语者,那么他说话便不可能颠三倒四,对同一件事于甲处说A,于乙处便说非A,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嘴巴。

  经典的演绎或有可能失真,更有可能是后人或外道为灭佛而伪造,但戒律的规定却不应有太大的出入。证据既已摆在眼前,聪明的法友们,您愿意选择相信什么呢?

  选译节录自北传《四分律》

  公元2005/11/26

  有一次,僧团中的六个顽皮比丘替人画符及持诵安宅、趋吉避凶的咒语,种类包括枝节咒、剎利咒、尸婆罗咒、及预知他人生死吉凶的咒语等,这群六个顽皮比丘皆能通晓所有咒语的音律。

  其它比丘知道后,便告诉佛陀,佛陀很明白地说:「不应如此!你们去告诉这六群比丘说:『佛说不可持咒!!也不可以此替人消灾解厄,赚取生活费!!』」

  《四分律》

  时六群比丘。

  诵外道安置舍宅吉凶符书咒。枝节咒。剎利咒。尸婆罗咒。

  知人生死吉凶咒。解诸音声咒。诸比丘白佛。

  佛言不应尔。彼教他。佛言不应尔。彼以此活命。佛言不应尔。

  咒语非佛说(八)

  --------------------------------------------------------------------------------

  佛陀在比丘尼戒律里也明白制订出家人持咒,便犯下波逸底迦(注:中可悔罪,程度较突吉罗轻罪重,但重不及于失去出家人身份被逐出僧团【注:波罗夷罪,犯此罪者已失去出家人身份,无法再以发露忏悔使受到亏损的戒律恢复清净【不通忏悔】,不可再接受在家人供养,一定要被逐出僧团,若仍混迹僧团,就叫做贼住,死后必堕地狱,没得商量!】。),以此检验现今台湾出家人,有多少是合法、合律、合格的出家人呢?唉…..!

  选译自北传《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卷第十九》

  公元2005/11/26

  从俗人受咒学处第一百五十条戒律

  有一次偷罗难陀比丘尼从一位通晓咒语的在家人那里学习咒语,这个咒语的念法是:「呬里呬里普(破忽反)莎诃。」

  她一度学习后,竟产生兴趣,又去跟随这位在家人学咒语。

  比丘尼们告劝说:「圣者啊,我原本听说上人您聪明绝顶,见多识广,博达强记,讽诵三藏。又为何频频向此人学习小咒呢?」

  偷罗比丘尼回答:「因为我喜欢这个人,我想要跟他说话。」

  比丘尼们便将此事告知比丘,比丘又转告世尊。

  佛陀便询问偷罗比丘尼有无此事,经查属实,便诃责偷罗比丘尼的行为,于是便制下比丘尼第一百五十条戒律:「如果有比丘尼,跟随俗人学习咒法者,犯波逸底迦!」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卷第十九

  从俗人受咒学处第一百五十

  缘处同前。时吐罗难陀尼。

  从解咒俗人学其咒法。咒曰。呬里呬里普(破忽反)莎诃。

  一度受已更复受。诸尼告言。圣者。

  我本闻上人聪明广识博达强记讽诵三藏。

  何故频向此人令授小咒。吐罗尼曰。非不记忆。

  我爱其人欲得共语。尼白苾刍。苾刍白佛。佛问实诃责。

  广说乃至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从俗人受学咒法者。波逸底迦

  尼谓吐罗难陀等。从俗人受学咒法者。

  谓从在家人求受咒法。释罪相等广说如前

  咒语非佛说(九)

  --------------------------------------------------------------------------------

  富贵荣华、妻妾成群、子孙满堂、父母双全.....等等,都是世间凡夫所冀求的喜乐,但事实上一般人总有缺陷,就算所有好事都落在身上,也终有一天会成过去,因为缘聚缘灭,此有故彼有,只要是因缘聚合,就不脱离无常、苦、空,就如同《红楼梦》里描述贾家盛衰的经典名言:「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本经的婆罗门原本享有世间荣华富贵,但不幸遇上无常,转眼成空,婆罗门精通所有咒语、方术,用尽一切法力欲挽留他所拥有的一切,最后他终于发现咒语、方术改变不了宇宙的生、灭定律。

  本经是咒语非佛说最佳的案例。

  选译自北传《增一阿含经》第四十一卷之二

  公元2003年12月21日八关斋戒日译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尊者那伽波罗驻锡在鹿野城中。当时有一位年迈的婆罗门,与尊者小时候是旧识,来到尊者驻锡的地方,与尊者互相问候过,便坐在一旁。

  老婆罗门感叹地说:「你现在的喜乐是所有的喜乐中最高的喜乐。」

  尊者问:「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老婆罗门难过地说:「在过去的七天中,我的七个儿子都死掉了,他们个个勇猛健壮,聪明智慧无人能及。

  接着,在过去的六天里,我的十二名员工遭遇无常,他们平时努力工作,从不偷懒。

  最近这五天,我的四名兄弟也相继过世,他们生前对各种技能,无不精通。

  最近四天,我的双亲也往生了,他们已高达百岁,舍我离开人间。

  近三日,我的两名妻妾也去逝了,他们天生丽质,世间稀有。

  还有家中八窖所珍藏的珍宝,在昨天竟然也不知去向。

  像我今天所遭受的苦恼,根本无法计量。而尊者您今天能够远离这些忧患,以正法自娱,所以我才会说你现在的喜乐是所有的喜乐中最高的喜乐。」

  尊者听后便问:「你是婆罗门,为什么不以法术使他们远离死亡呢?」

  老婆罗门说:「其实我早已用尽各种方法,求愿他们不死,使我免于丧财。我不但行善布施,作种种功德,回向求愿。此外,我还祭祀诸天,供养诸长老梵志,拥护诸神,诵遍各种咒术,还瞻视星宿,和合药草,又以种种美食布施救济穷困,反正我能做的、该做的,都已尽力去做了,但还是不能使他们免于一死。」

  尊者说:「就算是和合药草,又以种种美食布施救济穷困,再以各种咒术加持,只要无常一到,仍然不能使人免于一死。

  就算你斋戒沐浴,以香花供养诸天,祈祷他们免于一死,一样是不能如愿。

  就算供养诸长老梵志,努力修持梵行,以此回向使他们免于一死,无常一到,一样还是不能如愿。」

  老婆罗门便问:「既然如此,我该怎么做才能够解脱我现在的苦恼?」

  尊者回答:「无明、贪爱、执取就是你痛苦的来源,它们会使你产生各种苦恼忧患,只有灭除渴爱,达到无余涅盘,便能够从此不再承受这些苦恼的煎熬与逼迫。」【注:苦→集→灭→道】

  老婆罗门说:「我年纪虽大,但在解脱道上尚属幼稚,我愿意听你的建议,出家学习解脱之道,使我今后不再承受这些痛苦。」

  这时尊者便授与老婆罗门三衣,使他出家,求取灭苦之道。尊者对老婆罗门说:「比丘,你应当从头到脚开始,先学习四念处的第一项【身身观念处】,去观察思惟发、毛、爪、齿、身体、皮肉、骨髓、肠胃等这些身上的东西是从何而来,它们又将归向何处?

  比丘啊,就是这样去正思惟,不要再浪费时间去忧念世间的苦恼。你应当在观察思惟毛孔的缘起缘灭时,去领悟四圣谛,没多久你就能证得法眼净【注:初果】。

  当你一一观察思惟毛孔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是缘生缘灭,这就是世间的实相,既然无常像闪电一般,那么世间的恩爱及荣华富贵就不值得我们去贪恋,所以在布施时,应该行解脱施,求愿趋向涅盘。」

  老比丘剃除了须发,坚定解脱的信念,听从尊者的教导,在悠闲安静的地方,以身念处为业处,如理思惟。由于老比丘努力修持,再加上清净的梵行,没多久他便能如实地自知自证:「我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这时,老比丘已是一位阿罗汉。

  有一位天神,前世是老比丘的旧识,知道老比丘已经成为阿罗汉,便来到尊者的地方,在虚空中随喜赞叹:「老比丘获得具足戒后,能在悠闲安静的地方修行灭苦之道,使内心不再有任何的染着,已灭除了导致忧悲苦恼的罪恶渊薮。」

  接着便洒下天上的花朵作为礼敬供养那伽婆罗尊者及老比丘,随后便消失在空中。

  (二)闻如是。一时。

  尊者那伽波罗在鹿野城中。是时。有一婆罗门年垂朽迈。

  昔与尊者那伽婆罗少小旧款。是时。

  婆罗门往至那伽婆罗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尔时。

  梵志语那伽婆罗曰。汝今于乐之中。

  最为快乐。那伽婆罗曰。汝观何等义。而作是说。

  于乐之中。最为快乐。婆罗门报曰。

  我频七日中。七男儿死。皆勇猛高才。智慧难及。

  近六日之中。十二作使人无常。能堪作使。

  无有懈怠。近五日已来。四兄弟无常。多诸妓术。

  无事不闲。近四日已来。父母命终。

  年向百岁。舍我去世。近三日已来。二妇复死。

  颜貌端政。世之希有。又复家中有八窖珍宝。

  昨日求之而不知处。如我今日遭此苦恼。

  不可称计。然。尊者。今日永离彼患。

  无复愁忧。正以道法而自娱乐。我观此义已。

  故作是说。于乐之中。最为快乐。是时。

  尊者那伽婆罗告彼梵志曰。汝何为不作方便。

  使彼尔许之人而不命终乎。梵志对曰。

  我亦多作方便。欲令不死。又不失财。

  亦复随时布施。作诸功德。祠祀诸天。

  供养诸长老梵志。拥护诸神。诵诸咒术。

  亦能瞻视星宿。亦复能和合药草。

  亦以甘馔饮食施彼穷厄。如此之比不可称也。

  然复不能济彼命根。是时。尊者那伽婆罗便说此偈

  药草诸咒术  衣被饮餐具

  虽施而无益  犹抱身苦行

  正使祭神祠  香花及沐浴

  计挍此原本  无能疗治者

  假使施诸物  精进持梵行

  计挍此原本  无能疗治者

  是时。梵志问曰。当行何法。

  使无此苦恼之患。是时。尊者那伽婆罗便说此偈

  恩爱无明本  兴诸苦恼患

  彼灭而无余  便无复有苦

  是时。彼梵志正闻语已。实时便说此偈

  虽老不极老  所行如弟子

  愿听出家学  使得离此灾

  是时。尊者那伽婆罗即授彼三衣。

  使出家学。又告之曰。汝今。比丘。

  当观此身从头至足。此发.毛.爪.齿为从何来。形体.皮肉.

  骨髓.肠胃悉从何来。设从此去。当至何所。

  是故。比丘。勿多忧念世间苦恼。

  又当观此毛孔之中。求方便成四谛。是时。

  尊者那伽婆罗便说此偈

  除想勿多忧  不久成法眼

  无常行如电  不遇此大幸

  一一观毛孔  生者灭者原

  无常行如电  施心向涅盘

  是时。彼长老比丘受如是言教。

  在闲静之处。思惟此业。所以然族姓子。剃除须发。

  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者。欲修无上梵行。

  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

  如实知之。是时。彼比丘便成阿罗汉。是时。

  有天是彼比丘旧知识。

  见彼比丘成阿罗汉已。便往至那伽婆罗所。

  在虚空中而说此偈

  以得具足戒  在彼闲静处

  得道心无着  除诸原恶本

  是时。彼天复以天华散尊者上。

  即于空中没不现。尔时。

  彼比丘及天闻尊者那伽婆罗所说。欢喜奉行

  咒语非佛说(十)

  --------------------------------------------------------------------------------

  /释从信

  阿含经也有咒语,可是它不是佛说,也不是佛法,它是插播的外道语。为什么学者不知咒语非佛说,还虔诚朝暮诵读呢?这是因为我们对佛法只有宗教热诚,缺少宗教智慧,无法辨别法非法义非义所致。如果我们熟谙佛法便可毫不迟疑的舍弃外道语,毕竟我们标榜学佛,怎么还不信受佛法反而诵读外道语呢?譬如我们熟谙国歌,若有人于国歌插播情话,实时而知有非法语,绝不把情话当国歌唱诵,毫不迟疑的剔除出去。

  学佛而不知法非法义非义,如同国民不识国歌一样,是有不如之处,如同国民不识国家文化一样,是有缺憾,如同国民不知自己是何国人氏,是很不应该。

  有说佛法浩瀚如海,难知难学,更难入佛知见,遑论知法非法义非义,此说不如理说。为什么呢?周利盘陀伽不知不识,单背诵「扫帚」二字就背诵了好几天,居然自证阿罗汉果;在没有佛法的时代,有人目睹花开花落而证独觉佛;而释迦牟尼佛更于菩提树下不做学术研究,自知自证等正觉,成佛。无论世间法出世间法,最易学者莫过于佛法,不必背负高深知识学问,也不是不立文字,如周利盘陀伽尊者依「扫帚」二字之意趣扫除了身心烦恼,一下下就自证阿罗汉果。由此而可知,学佛简易不难。世间流行浩瀚的佛法是──学者自述学佛心得,各别循业所见,有曲解有不曲解,后来者不能跨越葛藤直截了当向佛学,反而喜欢研究葛藤,以致遗失了佛法,我们就都误会佛法难知难学。

  追源溯本,如来所说一切佛法流自于苦集灭道四圣谛,我们若盯住苦集灭道四圣谛,熟透苦集灭道四圣谛,如同住在圆心,任它周围扰乱,任它团团转圈圈扩大,圆心如如不动,凡是与圆心不符合的弧线,都非圆心所出。

  此一圆心,苦集灭道四圣谛极简要明白,一则苦谛,二则集谛,三则灭谛,四则道谛,捉住此四圣谛,一切佛法尽在此四圣谛中。

  一则苦谛,所谓苦谛是说宇宙人生只有三种受,就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固然是苦自不在话下,乐受其实也是苦受,为什么呢?因为宇宙人生无常,我们无法令乐受常住不变易,我们喜贪乐受,乐受一旦变易,便在苦受或不苦不乐受中,而我们又不能稍离贪嗔痴,耐不住不苦不乐受的寂寞,所以说不苦不乐受也是苦受。一切有情众就在苦中作乐,以苦为乐,是名苦谛。

  二则集谛,所谓集谛就是喜贪苦受。我们为喜贪乐受,不得不忍受苦受及不苦不乐受,以苦为乐,实际上就是乐于苦受而不厌倦。也就是说,所谓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是我们自己招集种种贪嗔痴而来。苦受是我们所不喜不愿,但苦受是我们为不善而所应受之不善报,如同欠债无法逃避,不然,谁愿意受苦受呢?若是如此,又谁愿意为不善而招集苦受呢?因为爱喜贪嗔痴,舍不得不贪欲不嗔恨不愚痴,为了发泄贪嗔痴,禁不住非行不善不可。若是如此,受苦受只好承担下来,无法推给别人,无法要求他人替代我受苦。若说乐受,乐受是我们所追逐,为什么有人受乐,有人不受乐呢?荣华富贵,博学多智,健康快乐,这是为善行所应受之善报,如同工作报酬一样,做什么工作便得什么酬劳,我们想要拒绝酬劳都不可得,善有善报是大家共同的意愿。若是如此,谁不愿多做善行呢?很难啊!我们爱喜贪嗔痴,难割难舍贪嗔痴,所以为善者少,为不善者多。若我乐少苦多,应当警惕自己,莫非为不善者多为善者少?至于不苦不乐受,就是所作所为不善不恶,譬如不工作,游手好闲便无所得,不做也不错,一无所成,然而又耐不住无成就感,此种行为不是善不是不善,便受不苦不乐报。如是种种无非都是喜贪这世间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贪嗔痴所招集。是名集谛。

  三则灭谛,所谓灭谛就是说,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我们喜贪心不舍离贪嗔痴诸烦恼,循善不善业而受苦报、乐报及不苦不乐报,若厌离喜贪心,永尽贪嗔痴,则寂静涅盘,心解脱慧解脱,不受苦报,不受乐报,不受不苦不乐报,不受后有。厌、离欲、灭尽、涅盘,是名灭谛。灭谛别无商量的余地,不灭尽苦因贪嗔痴,必定在苦果中尝受苦、乐、不苦不乐。若说不离欲而得解脱者,灭谛便失其真谛之意义,四圣谛实时坏失。究其实际,从来没有人不离欲而得解脱,所以四圣谛是一切学佛者所应当知,应当学。

  四则道谛,所谓道谛就是完成「厌、离欲、灭尽、涅盘」,自知自证解脱的方法。周利盘陀伽参「扫帚」而涤除心身垢秽,灭尽贪嗔痴自证阿罗汉,虽一下下,其过程有八个步骤,依次是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就叫做八正道。是名道谛。

  如是所说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义趣,简明易知Z。杂阿含四一九经:「若于佛不惑者,则于苦圣谛不疑惑,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疑惑。」学佛人若于苦集灭道不疑惑,凡是学佛行履中,任何行为知见违背了四圣谛,即知非法非义,即应不迟疑与予剔除。

  咒语是外道语非佛说,不论善咒不善咒都非佛说,为什么呢?若为祈福得乐,集谛之理说,行善行得善报,与人同乐必也得乐,而今我们不行善行不与人乐,于诸不善行不稍舍离,但勤于持诵咒语欲得福得乐,若有是事,苦谛苦集谛便一无是处,四谛就应叫做四妄语谛。以其四谛是圣谛,是故可知持咒若干遍便得如何善果,便得所求如愿,如同画饼充饥,我们若看到有人拚命画饼欲充饥,怎不摇头叹息呢?中阿含一八九经(大正一册七三六页上):「若有求无满意,以若干种畜生之咒,邪命存命,彼不如法求衣被,以非法也,不如法求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具,以非法也,是谓邪命。」学佛而邪命,怎么可能于佛法中获得法喜呢?

  若为趋吉避凶,理应舍诸不善行,不招集苦因得苦果,勤于布施持戒发慈悲心,与一切善行界共鸣,不趋吉也难,自然远离凶厄。而今我们不勤于行善舍诸不善行,反而不稍舍离恶行,恶报临头不能承担,但勤于诵读咒语,以用消除恶报,若有是事,苦集灭道实时坏失,如来便是大妄语者不实语者。毕竟从来无如此事,只是逃债人暴露窘态的行为,我们若看到逃债人不求承担债务,而一味逃避喃喃诵念咒语以求免债,怎不令人轻贱学佛者呢?增一阿含经卷十八(大正二册六三八页下):「当知有此四大恐怖来至,此身不可障护,亦不可以言语、咒术、药草、符书所可除去,云何为四?一者名为老,坏败少壮使无颜色,二者名病,尽坏败无病,三者名为死,尽坏败命根,四者有常之物归于无常。」

  更有甚者,不离五欲诸不善行,不稍舍离贪嗔痴诸烦恼,拚命诵读咒语欲求解脱,如同用秽水洗澡而欲求身心清洁无染,若有是事,灭谛道谛实时坏失,四圣谛无法自圆其说,如来便是不如语者。毕竟如来是实话者,不异语者,惟有厌、离欲、灭尽、涅盘,实践八正道才有心解脱慧解脱之可能,中阿含(八一经(大正一册七二四页上):「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集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

  流行于世间之种种咒语,如楞严咒、大悲咒、往生咒、准提咒、大明咒、十小咒等等,无不与四圣谛相违背,咒语若是佛说,如来便是一面推销矛,一面推销盾,若肯定咒语是佛说,岂非意谓如来是不肖之徒?若不是如此,何以我们不信受佛说,反而听信外道语呢?

  杂阿含三九八经:

  「如小绵丸,小劫贝华丸,置四衢道头,四方风吹则随风去向于一方。如是若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不如实知,于苦集圣谛、于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当知,彼沙门婆罗门,常观他面,常随他说,以不如实知故,闻彼所说,趣说而受,当知此人不宿习智慧。」

  文中小绵丸就是小绵球,小劫贝华丸就小棉花球,随风飘摇,没有智慧不知四圣谛是如来慧,所以放诸经典中,若有外道插播咒语不知剔除,反而丢弃经文专诵咒语,不只自诵还教他诵,若是在家居士只叫做没智慧,若是出家比丘比丘尼就都犯了戒,若不舍持咒,可于僧众中举不舍邪见罪,可是中国僧众都自顾不及此。因为大乘经典传诵地区的学者不知四谛是如来根如来慧,不知戒,不知咒语非佛说,不知持咒是邪命活,此等持咒者尚有可原谅处,若研读阿含经而不知经文中所插播之咒语非佛说,这是智不及此,也有可原谅处,若更撷取阿含经中之咒语广为流传,用资证明咒语是佛说,就如同国民不知自己是何国人氏一样。

  杂阿含二五二经:

  尊者优波先那住王舍城寒林中,冢间蛇头岩下石屋静坐,时有毒蛇于石梁上堕优波先那身上,即呼唤舍利弗:「毒蛇堕我身上,我身中毒,你们赶紧过来,扶持我身出石室外,以免毒发身亡时污染室内。」

  舍利弗及附近诸比丘闻声都赶过来:「优波先那,我观你脸色不异平常,你真被毒蛇所咬伤吗?」

  优波先那说:「我观色受想行识五阴非我我所,离欲,灭尽,解脱,我不介意中毒身将亡死,是故毒不即发作,然,有生不免老病死,稍后将不免毒发身亡。」

  舍利弗赞叹说:「如是如是,优婆先那。」

  时舍利弗即扶持优波先那身出于石屋外,优波先那身中毒碎坏而死。时舍利弗即说偈言:

  久植诸梵行  善修八圣道 欢喜而舍寿  犹如弃毒钵

  久植诸梵行  善修八圣道 欢喜而舍寿  如人重病愈

  久植诸梵行  善修八圣道 如出火烧宅  临死无忧悔

  久植诸梵行  善修八圣道 以慧观世间  犹如秽草木

  不复更求余  余亦不相续

  此偈说是赞叹优波先那比丘善修八圣道,梵行清净,永尽无余,不受后有,临死无忧悔。

  随后舍利弗往诣佛所,佛告舍利弗:「若优波先那诵此偈者,则不中毒,身亦不坏如聚糟糠。」佛即为舍利弗而说偈言:

  常慈念于彼 坚固赖咤罗 慈伊罗盘那 尸婆弗多罗

  钦婆罗上马 亦慈迦拘咤 及彼黑瞿昙 难陀跋难陀

  慈悲于无足 及以二足者 四足与多足 亦悉起慈悲

  慈悲于诸龙 依于水陆者 慈一切众生 有量及无量

  安乐于一切 亦离烦恼生 欲令一切贤 一切莫生恶

  常住蛇头岩 众恶不来集 凶害恶毒蛇 能害众生命

  如此真谛言 无上大师说 我今诵习此 大师真实语

  一切诸恶毒 无能害我身 贪欲嗔恚痴 世间之三毒

  如此三毒恶 永除名佛宝 法宝灭众毒 僧宝亦无余

  破坏凶恶毒 摄受护善人 佛破一切毒 汝蛇毒今破

  文中「坚固赖咤罗,慈伊罗盘那,尸婆弗多罗,钦婆罗上马,迦拘咤,黑瞿昙,难陀跋难陀」是诸龙蛇之名。此偈是说,若于一切有情众生起慈悲喜舍心,常久慈爱一切有情,纵然居住在毒蛇出入的蛇头岩,众恶也不来加害。如来所说四真谛若依教奉行,一切众毒以贪嗔痴三毒为最毒,三毒都不能害我身心何况毒蛇之毒。如来三毒永尽是第一佛宝,而佛宝所传法宝得灭众毒,一切僧宝依法奉行也都永尽无余,破除凶恶诸毒,如来说法为摄受诸善人破一切毒,区区蛇毒自也被破除。

  这是称赞优波先那尊者依教奉行,已永尽三毒,所以不畏蛇毒,虽被毒蛇咬而无忧畏。假使有情众生害怕毒蛇之害,应当先慈愍一切有情,不害众生命,自也不受他众生毒害,若更依如来所传授法宝,实践八正道,永尽贪嗔痴三毒,何畏于蛇毒呢?经文之旨趣在于此,并非教授诵读咒术章句以用避免因果报应。当知经文后所附之咒文是后人插播之外道语,不如理说。

  经文中佛告舍利弗,若优波先那诵此偈者,则不中毒,身亦不坏如聚慷糟。这是揭示优波先那与毒蛇之间有宿仇(详见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六,大正二十三册六五四页下至六五八页中),若于招集仇恨前先闻此偈,得免于毒害。

  原来优波先那在未出家证阿罗汉之前,兄长远出经商多年回家后,误会叔嫂通奸,兄为报夺妻之恨,远途追杀已出家逃难之弟弟,不想反而被猎人杀害,临死加深误会及仇恨,投身为毒蛇一心要报仇,却一连几次意外死于优波先那无心之害。这无心之害就是于一切众生,慈不及畜生类,胡里胡涂害死畜生都不自知。虽然是无心之过,「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优波先那被毒蛇咬死乃不可逃避之宿报,如来岂教授弟子诵咒逃避罪报耶?此种认知与四圣谛理不合,与本经文之理趣也不合,是故此经文所附诵之咒文不如理说。

  虽然此一经句在多种经律中都有相同之记载,仍得以四圣谛破除其虚伪,当知咒语非佛说。信受杂阿含经为原始教说者,万勿以杂阿含经中有咒语而肯定咒语是佛说。

  一切咒语皆非佛说,是故说。

  (按:本文作者从信法师为汐止「阿含精舍」已改名「广善精舍」住持)

  咒语非佛说(十一)

  --------------------------------------------------------------------------------

  (摘自我从迷信出走一书)

  作者:释从信法师

  一时佛在舍卫国,和五百比丘来到阿荼脾邑,当地的住民认为世尊难得来此,随后离去再见遥遥无期,纷纷要求诸比丘教授诵读经偈,以便世尊离去后,日日诵习玩索其义趣意味。

  时诸比丘由各国来追随世尊,语音语法各国有别,各别随其所用语法教授当地人诵读经偈,竟遭受讥呵:「为什么比丘昼夜亲近如来,不知我们男女所用语法不同,语音也不正!」诸比丘受讥嫌各各羞耻,以是白佛,佛责诸居士:「在家人怎么可以讥呵异国诵经音句不正。」(见五分律大正二二册三九页下)

  于是世尊制戒,告诸比丘:「若比丘教未受具戒人诵经波逸提。」所谓具戒就是使此身清净无漏的戒,未受具戒人就是未依法承受比丘戒比丘尼戒的人,除在家男人女人未受具戒,沙弥沙弥尼和式叉摩那也都是未受具戒人。

  从此诸比丘比丘尼依教奉行,不再教授在家人诵经,也不再教授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诵经。因为在家人讥呵比丘比丘尼将折福吃大亏,为免在家人受不善报,是故世尊如是制戒。然在家人实有记诵经偈之需求,频频要求受诵经偈,诸比丘说:「在家人嫌我们音句不正,不从我受,世尊已戒我们出家人教授在家人诵经。」有未曾讥呵比丘的人就说:「大德,我不毁佛法,岂可以他人有过而不教我耶?」

  又由于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要学习经偈,于是世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教未受具戒人经,并诵者波逸提。』四分律比丘戒本波逸提法(六):「若比丘与未受戒人共诵者波逸提。」

  所谓并诵就是共诵,比丘或比丘尼诵经时,未受具戒人只可旁听或默诵,不可同步出声一起诵。在家人若和比丘比丘尼同声诵经,比丘比丘尼即得波逸提罪,若在家人和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同声诵经,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即得突吉罗罪,而在家人没有戒罪,但使出家人得罪,自身必也不善。若比丘比丘尼教授未受具戒人诵经,应先行告之,只可比丘比丘尼诵一句,声尽随后才学诵一句,若有一音未便出声同诵即得罪,不可同声诵自也不可抄越先诵。若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教授在家人诵经,也应先行告之。

  由于学习历程必须日日诵习所知所学,早晚诵读经竭于世尊初转法轮度五比丘已开始。但世尊时代学者早晚诵经的方式内容,和我们中国佛法不同。世尊时代,学者早晚诵经和现代人学习一般知识学问一样,只为求得学问用为解除烦恼。而我们中国佛法,早晚诵经只为求功德,所以,中国人诵经自古以来便不如法,其不如法有四,一者共诵不如法,二者歌咏声不如法,三者无义语不如法,四者求功德不如法,依次说明如下:

  一者共诵不如法,诵经不可出家人和在家人共诵,这是彰显出家和在家有别,出家人是福田,是良田,在家人在福田上稻则得稻,种秽草则得秽草。在家人不尊重出家人时才有共诵之现象,也才有在家人讥呵出家人之事。

  在中国,早晚课诵,往往出家人和在家人都同步一起诵经,出家人不知戒,不知告诉在家人不可共诵,彼此只知诵经求功德。因此,诵经共诵,竟然连穿着也同一海青,吃饭也共碗共桌。学者若信佛相信有因果报应,当回避不如法,从此不再同声共诵,如前文中说。不再同一色海青,假使海青是出家人法衣,在家人便不可穿着,若海青是在家人法衣,出家人便不可穿着,假使出家人和在家人都非穿海青不可,出家人所穿海青应割截应染坏色,不可穿正色衣,不可和在家人同色同式样。从此也不再共碗共桌同时吃饭,应有所分别,若马马虎虎,出家人就不必出家,因果报应可是丝毫不爽,分别得一清二楚。

  二者歌咏声不如法,诵经是为了温故知新,为了知善义善味,为了传递佛法教授后来者,佛听诵经合呗,只是单调的音节,不是歌唱,而今中国人诵经宛若歌咏,四分律卷第三十五大正二二册八一七页上:「诸比丘,若过差歌咏声说法,有五过失,何等五?若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便自生贪着,爱乐音声,是谓第一过失。复次,若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其有闻者生贪着,爱乐其声,是谓比丘第二过失。复次,若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其有闻者令其习学,是谓比丘第三过失。

  复次,若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诸长者闻皆共讥嫌言:『我等所习歌咏声,比为亦如是说法。』便生慢心不恭敬,是谓比丘第四过失。复次,若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若在寂静之处思惟,但缘忆音声以乱禅定,是谓比丘第五过失。」

  果如世尊说,中国人以歌咏声诵经,在家人不尊重出家人,不知求经文中之善义善味,只爱乐音声,不信佛法者则讥嫌吵闹迷信。

  如果我们知道早晚诵经只为了温故知新,便可理解,从来没有学生用唱歌方式早晚温习功课,若有,不但吵死人,也不得好成绩。

  三者无义语不如法,诵经是为了温故知新,温故之前应先求经文的善义善味,由于不知不解,早晚诵习要求领悟其善义善味,是故应有玩习千遍不厌倦的精进力,若已知已解则应依法奉行,只停留在反复诵读的阶段,多诵无益事,应如现代学生读书,每天所温习的功课,视其所须每天都不一样。

  但我们中国人早晚课诵是万年本,不求温故知新,也不求善义善味,课诵内容大部份是无义的外道语,若有义有文却日日诵读如算牛头数,亦如无义语。增一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大正2册六七三页中:「尔时世尊便说此偈『多诵无益事,此法非为妙,犹算牛头数,此非沙门要,若少多诵习,于法而行法,此法极为上,可谓沙门法。虽诵千章,不义何益,不如一句,闻可得道,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以忍者上。』」

  外道为灭佛,夹杂无义咒语令佛教徒日日课诵,犹如算牛头数,佛教徒竟然乖乖就范,不求善义善味,只求千遍万遍亿万遍,不义不益的功德,事实上,不但没有一丝丝功德,入三恶趣如射箭啊!

  四者求功德不如法,诵经的最大利益,是令诵者温故知新,使诵者经由闻思修而趣向解脱趣向涅盘,是故说,其功德无量无边不可算数,非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所能比。并非诵经的行为本身有何功德,诵出的经文若未经闻思修的实践,只是经文,光只是诵经偈而不去闻思修,不会灭罪,也不得任何功德,更不会令亡者超度,否则,实时毁坏因果法,为善没有善报,为恶不必受恶报,只须花些钱请人诵经。

  而中国佛教徒早晚课诵以求功德为目的,竟然以诵经功德消磨一生的生命,寺院竟然以诵经为营收的工具,用诵经所得建立佛法僧戒事业,其功过不待言说,自有业报为其算帐。

  由前文中说,中国佛教诵经行为一无是处,学者若学佛应知非即舍,早晚课诵之经偈应诵习所应知所应学之佛法,如同现代学生温习功课,每个学者的诵本可以不同他人,每个寺院的诵本也应各别不一。应如佛说:「虽诵千章不义何益,不如一句闻可得道,虽诵千言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可得道。犹算牛头数此非沙门要。」

  (完)

  咒愿不能扭转善恶趣

  《相应部五》第八 聚落主相应(六)

  --------------------------------------------------------------------------------

  有一日,耆那教的聪慧弟子刀师氏村长来到那烂陀拜访佛陀。刀师氏恭敬问讯佛陀后,问说:「大德!西部地方的婆罗门拿着水瓶,佩带着百合花环,以水净身,以火祭祀,他们宣称做这样的宗教祭拜仪式,能使亡者迅速离苦得乐,超生到天界。大德!你是世尊、阿罗汉、正等觉者,你能否把全世界的亡者超渡到天界?」

  佛陀回答说:「村长!我要问你,你若有适当的想法,你就回答。假如有人一直杀生、偷窃、邪YIN、说谎、两舌、恶口、绮语、坏心眼、邪恶见,在他死后,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他祭杞、析祷、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愿此人死后生到天界!』你认为怎样?这个人能生到天界吗?」

  「大德!不能。」

  「譬如有人把大石头投进很深的水中,然后,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它祭祀、祈梼、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大石头啊!浮上来!浮上来!浮到岸上来!』你认为怎样?大石头能浮上来吗?」

  「大德!不能。」

  「村长!同样的,造杀业乃至怀邪恶见的死者,虽有人为他祈愿,但他仍然生在恶趣中。村长!假如有人一直禁止杀生、偷窃、邪YIN、说谎、两舌、恶口、绮语,没有坏心眼,具有正见,在他死后,若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他祭祀、祈祷、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愿此人死后生到恶趣!』你认为怎样?这个人能生到恶趣吗?」

  「大德!不能。」

  「譬如有人将油瓶沈入深水中而打破之,瓶子的碎片将沈入水底,而油将浮于水上。而若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祭祀、祈梼、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油啊!沈下去!沈下去!』你认为怎样?油能沈下去吗?」

  「大德!不能。」

  「村长!同样的,有禁止杀生乃至具有正见的死者,虽对他做恶意的祈愿,他仍然生在善趣、天界。」

  刀师氏村长听闻佛陀所说的法之后,解除心中的疑惑,欢喜信受。

 
 
 
前五篇文章

释从信法师:吃素的是与非

南怀瑾:楞严大义今释 第五章 修习佛法实验的原理

玛欣德尊者:《应作慈爱经》之一

玛欣德尊者:《应作慈爱经》之二

玛欣德尊者:《应作慈爱经》之三

 

后五篇文章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维摩诘 不思议品第六 第二十六章 菩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维摩诘 不思议品第六 第二十五章 如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维摩诘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第二十四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维摩诘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第二十三

苏济瓦尊者:内观禅入门(下载)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