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空观(17)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傅味琴

  世间法只能作引导,不能与佛法混淆

  提要:

  ·只会讲,不会修,只能受人恭敬,却度不了众生

  ·有为法是泡影,无漏法要去悟

  ·以我见来作评判,本身就是我执

  ·世间法只能作引导,不能与佛法混淆

  ·修行人没时间学世间法,不要把佛学院办成世间大学

  只会讲,不会修,

  只能受人恭敬,却度不了众生

  智慧要根据你有没有烦恼说话,不是根据你看过多少书,会讲多少法。那样的人在世间上可以被称为老师,真正修行可不是那么回事情。你即使会讲菩提心,你把佛学词典上所有解说全部抄下来,你也只是会讲菩提心,你可没有修出菩提心的力量来,你只会受人恭敬,因为你会讲法,可是你度不了众生。度众生了生死,首先自己要断烦恼,度众生成佛,首先自己要圆满菩提心。

  有为法是泡影,无漏法要去悟

  佛法的智慧是出世的无漏慧,世间上的智慧称为有漏慧。《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有漏法,就是梦幻泡影,你怎么可能在这里边成就,在这里边圆满?“如露亦如电”,刹那就要变。“应做如是观”,叫你做这样观想。其实每部佛经全有叫你作观想,你们唸《药师经》,看不出里面有修定的观想方法,可是我教的药师观就是从《药师经》里来的。佛经里面的智慧、修持的方法丰富得很,要你自己去悟。

  例如:药师佛的第二大愿说将来成佛时,要内外明澈,光明广大,这个有点文化的人都懂。内,是自己,外是外面,明澈,光非常亮。可是你再想想呢,里边有极好的修法。

  以我见来作评判,本身就是我执

  末法时期众生,一定要善知识教你怎么修怎么修,给你讲明白了你才懂。其实佛法包罗万象,修证全在里边。你不悟,不能解如来真实义,仅仅是听到了。听了你还要评论,“太深了”,“太浅了”。以我见来作评判本身就是我执。对于正法,最好自己好好去思考,如果他讲错了,对于偏见邪见,你倒可以评论:这个错了。错在哪里,要根据佛经怎么说的。

  世间法只能作引导,不能与佛法混淆

  根本智有别于世间智。世间上的智慧,我们讲经说法的人也经常在讲,那是举举例子,打打比方,启发启发。可不要把世间智说成是出世法。

  现在法师讲法已经出现了一种危险的情況,他把佛法跟世间法混淆了,合起来了。好比欧洲人跟亚洲人结婚,生下来的孩子,既不像欧洲人,也不像亚洲人。世间法跟佛法合起来,既不像佛法,也不像世间法。我们要用出世法去引导世间法,可不能用世间法来引导出世法。如果请我办学,一切世俗的东西,我要全部排除掉,至于你请不请我,随便你。我不准把世俗的东西跟佛法混淆起来。搞佛教文学、佛教美术、佛教摄影、佛教舞蹈、佛教歌曲、佛教唱念,那可不是修行。从来也没听见过一个阿罗汉是唱啊唱啊唱出来的。要使心清净,要使自己能出世,要度众生到彼岸,不断烦恼是做不到的。

  出世的智慧有别于世间智慧。咱们讲一些世间上的智慧是可以的,可不要搞颠倒了。佛教、道教、儒教是三家,不是一家。如果是一家,比如头上戴一顶道冠,身上披一件袈裟,脚上穿一双从前做官的高靴,一看就把人吓坏了。用世间法举例子也要把佛法讲清楚,一个是出世的无漏智慧,一个是有漏智慧,有跟无怎么能够合得起来呢?油跟水能合在一起吗?合不起来的。

  修行人没时间学世间法,

  不要把佛学院办成世间大学

  我们不能把佛法这种高尚的、清净的、伟大的智慧去附和世间上的教育。千万不能把佛学院办成世间大学,你出世的无漏智慧都来不及学,还有时间去学世间上的东西?你们要问了:那你怎么开英语课开医学课?这是佛讲的,所以我开。佛讲四缘生活,其中就有医药,我们学一些医术,免得出家人到医院去看病不方便。比丘尼看见男医生来了说:“别碰我。”那你怎么看病?比丘去看病,护士全是女的,“你走开点,打针别碰着我身体。”“不碰着你,咋打针啊?”这种事情可麻烦了。咱们学一点医药,小毛小病自己也好看看。

  如来当年游化诸国,你们将来也要游化诸国,我们没有这么多时间学多国语言,只学一门英语就可以了。所以医药在生活中需要,英语在度众生上需要,但是不要太多了。怎么叫太多了?历史地理,几何代数,还学唱歌舞蹈,如何打乒乓,这个佛学院太不像样了。今天就讲到这儿。(2001.4.12 第五讲完)

 
 
 
前五篇文章

空观(16)

空观(15)

空观(14)

空观(13)

空观(12)

 

后五篇文章

禅悟学为什么注重“研”、“证”、“行”

用一颗欢喜的心来对待生活

浅说禅修

浅说布施

禅能离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