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当你用法时:

  ⑴ 你首先要明白这个法是最殊胜的,是具有一切功德的,在你的自性光明中,在你心灵里面是全部的功德。

  ⑵ 在修法时要攝万念归于一念,不能东想西想,不能再想这个法的功德怎么大,我念到什么光明的境界体会等等,不能作道理理会,所有的理解要全部离开,全部放弃,要攝万念归于这一念当下去念它。而且在念时要包括正见、见地,就是无分别的智慧。发心,当你念时,要知道自己的心就是咒,咒就是心,我的心和观音菩萨都是不二的,这叫发心。

  ⑶ 要明白念这个咒就是无上的供养,因为念这个咒时,自己的心就是全部的光明,全部的功德,供养无上的佛,供养十方菩萨。为什么?因为十方的佛菩萨最欢喜的是众生的心契入他们的境界,契入他们果地的功德,他们不需要你供养什么东西、什么财宝给他们,这仅仅是接引人的一种发心而已。他们是希望你凡夫的心能契入他们的光明的世界,这是他们最欢喜的事,这叫法供养。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那么你就会体悟到你念咒或佛号时已经是无上的供养,都具备了。

  ⑷ 你正念咒、念佛时你的心灵和佛菩萨相应时,凡夫的情感、理念、希望的执着、身上的感觉都脱落了、放弃了,这就是消业障,就是金刚萨埵消一切业障,消得很快。原来你很沉重、很烦,念了就没有了,就是消业,一下子像天上降下来一样,非常轻松,这就叫修得好,是修得相应的象徵:呀,原来的烦恼、胡思乱想都没有了,咒念不出来以后就没念头了,没妄念了,这境界就是无念境界。万念归一念以后再念,放开时就是无念,无念还不是无心。为什么?因为无念时还会想起不起念头,后面的这个念头正是无明。在无念中起想的或不起想的都是无明。无念不是见性,无念是无明,这是要进一步照破的。我们攝万念归于一念之后,再念也不执著,念咒念佛,让它自然、无分别、无取舍、自然任运,这就是一心不乱。

  在无念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事情。

  ㈠ 念头摄不住,老是跟念头跑,那么这个时候你不要把念头当真的,不要去分别念头,也不要压制它。只是如果佛号没有了、咒没有了,拉回来。在佛号、咒上念,不要用太执著的心,要直持、受持它。如果你和妄念产生了对立,老是去感觉有没有妄念,是不是跑掉了,那么你就不能归入一心。就不要管它有没有,不要去照顾妄念,要照顾你的咒和佛号,照顾你的当下,不要去照顾妄念。妄念是浮云,是空的,来来去去总会有的,甚至有的阿罗汉还有细的妄念。如果他注意妄念,他就不空。如果他体会到空,妄念就不知道。譬如说你注意念咒,你妄念就不知道,其实还是有,如果你一注意,它马上就出来很多很多,只是你注意不注意的问题。所以千万不要注意妄念,现在要注意念咒。这是一个问题。

  ㈡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身体打坐能坐多久的问题?痛,一般老年人千万不要去熬这个痛,不要练这个腿上的功夫,腿放开、自然一点,能够坐两小时的,你少坐一点,不要勉强,就坐一个半小时。坐一个半小时的坐一小时,让自己轻松一点,但是可以多坐几次,一天坐2—3次,可以安排,这个是第二个问题。要让身体舒适自然,不要逼它,不要约束它,不要太劳苦它。这和过去年轻的时候出家人不同,年轻的时候如果不苦、不逼他的话,他会欲望很多、念头很多,他根本无法修行。要让他苦行,让他把世界的欲望的心会打死。但是老年人,如果你这样逼他会不适、不适应、不适合,反而修不上去,要随顺。这是第二个问题。

  ㈢ 第三个问题,就是说在你用功中发生的各种的境界,无论是佛光照来了,或者说恐怖的境界,都不能分别,不能取舍,也不能让它走,也不要说是好,不要落在这个上面。这是关于境界的问题。

  ㈣ 第四个问题,不能和别人比较,哎呀,我用的怎么样,你用的怎么样,或者听听别人的体会,啊呀,你怎么样了,打坐的时候能坐多久呀,有没有什么境界呀。绝对是不可以的,你这样一比较,你的功夫就有障碍的。自己的境界也不能说给别人,别人的境界你不要打听。这是第四个问题。

  ㈤ 第五个问题,就是说你上座和下座你的心要一样,不要觉得上座我一心用功,下座就散开了。下座你的体悟、你的那个功夫的觉照还要在那里,不要马上放开,要安养在那个功夫上。这是第五个问题。

  ㈥ 第六个问题,就是说用功的过程当中不要造成违缘。违缘是什么呢?特别动脑筋的事情,特别负担重的问题,要去创业,要去办什么大事。很操劳的很用心的那些事一来,你的功夫会破坏,这个要注意的。修功夫要有福报的,要有一段很平稳的生活、很自然的生活,那才能保得住。事情一来,一兴奋、一激动、一焦虑,功夫就会破坏。

  ㈦ 第七点,就是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买菜、做事,要去培养无分别心,不要过于抉择。但是必须要思想的地方是要用思想,但是不带烦恼心、不计较。带烦恼心就是有计较,计较了呢,会反复思想、思量。要直接一点,思考一个问题直接了,定下来就算了,不要老是反复、老是想,老是想就会颠倒,功夫会破坏。这是第七点。

  ㈧ 第八点,功夫用到一定的时候,他必然要进入一个阶段,什么阶段?如痴如呆,好像人情世故都忘了,自己叫谁都不知道了,如痴如呆一样。人好象对外界反应不灵敏了,自己不知是谁了,自己有时候吃了饭了,不知吃过没有,经常会这样子。这是好消息,绝对不能破坏它,要进入这个如痴如呆的境界一段时间,然后你才能把身心世界全部化空,全部化掉,才能证悟到这个根本,这是第八点,非常重要的。

  那么你注意到这八点方面的问题之后,你再用功呢,肯定会进入无念。无念的时候到了,人就会如痴如呆。无念到了,如果无念保持住的话,人就没有思想了,很简单。外部什么事发生了没有感觉,看电视一点滋味也没有,不想看,不想说话,不想迎合人,不想注意别人的表情怎么样。自己也很难注意到自己,走路啦、说话啦、做事啦,自己好象不存在。进入了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要回光返照。

  回光返照就是功夫的第三层。回光返照,照那个源头,照看它:谁知无念?谁无生?若实无念无不念,若是无生无不生。这是回光返照源头,这个是真正的参究了。像禅宗的功夫,大圆满徹却的功夫,就归到源头上来,这个时候才是真功夫啦。觉照、回光,绵绵密密地去体会源头。这个时候没有人,没有世界,什么都不可得,一直在这里照着,突然之间就打开了。这个时候是真正的开,本性开朗了,这不是一般的悟了,这是通过这个修行的方法,真正地证到了我们的本性,证悟到本性。这个证道在净土宗讲,叫理一心不乱,你证悟到念佛的三昧。这个时候,证道时候佛号是没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没有的,这是叫证道境界,大圆满当中的证量了。证量到了以后,它是不知不觉的,它这里面没有思想的,自己不知道的,但是一出定来自己知道了,噢,这身体世界都不是我的,觉性明明朗朗,一切都是显现,自己知道,自己有一种无分别的智慧,过去所有大脑的思想,好象水冲刷一样,全部化掉了,一片清明,一片朗照,这个是不可说的境界了,一般祖师也不多说这个境界。这时候要印证,就是请过来人印证,印证你是这样子的,就是禅宗讲的“如是如是”。是这样的,悟到这个地方。

  你证到了,那么就好好保护它,不用修了,打不打坐是一个样的,拜佛不拜佛是一个样,不用修。只是不打失它,不覆盖它,不要犹豫,不要受别人的影响,不要听一般人的话。无论是师兄弟也好,或者说社会上你听说哪个人修得很好的,不要随便的去跟别人去讨论这个问题,更不能跟别人争执这个问题。你有了体会,噢,他们说我的体会怎么样,我开悟了,你不要说你不开悟,也不要说你不怎么样,不许开口,不许随便说。除非是以后你的徒弟或者说你指导的人,你才可以说。这个轻易一说就会有障碍,就会覆盖,会破坏掉,因为力量还不够,所以说千万不要轻易地对别人说这些问题。

  当你保养到一定的时候,成片,什么叫成片?动静一如、内外一体、体用不二,任何时候都是这一片当中,都是我们的觉悟的圆明当中朗照不动,这叫成片。成片叫什么呢?成片就是法身正位,证到法身,生死已经没有了,就是说你是出世的圣人,生死了脱,证到这个位置。证到以后,因为因地上有慈悲心、菩提心,有这个种子,所以说这个时候会起慈悲的大用,就是大机大用。这个时候就是说根据众生的因缘来点化他,来接引他,来帮助他,来破他的烦恼。但是这个说出的话叫什么?就是加持力。密宗的师父、禅宗的师父都有加持力呀,他的话是光明,不是一般的话。所以说,反过来看,一个初学的人如果不是遇到这样的师父,是一般的道理,那么他就没有得到加持力,没有得到传承。这个传承入心就是种子,这个加持力就是人心灵的升华的主要的源头、主要的来源。心灵会升华要需要加持力的,这个加持力的作用一段一段时间进步很快的。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说证悟到这里的人就达到了他受用三昧境界。就是说周围接触他的人都得利益的,但是他不一定用神通,你看到他就会得利益,在一起就会得加持的,叫他受用三昧,这是不可思议的。到了这个时候,可能是一世、可能两世,这是不一定的,过去很多世转世做活佛、做禅师,到后来最后才圆满,圆满像佛一样的成就,那么佛的成就叫圆满成就。证到法身的成就其实起大机大用的就是大成就了,大成就境界。

  那么通过这个方法,就是说首先要悟到能够攝持一切法的方法,一定要这样子用法,然后知道这个法具有果地的一切功德。然后呢,用这个法攝万念归于一念,然后呢透过重重的用功过程当中的境界、关口,透出来,一直到了无念、到了空、到了如痴如呆的大忘天下,再进一步回光返照才脱落,那个时候叫真脱落,才证到本性。但是还不能成片,有时候会影响,有时会被世间夺去,还没有成片。一直到保养到成片,再起大机大用,在大机大用过程当中慢慢地圆满,慢慢地透徹,慢慢地在一切境界当中得自在,通达一切法。然后,最后才是大圆满,究竟圆满,圆满成佛的境界。修行就是这么一个过程,这么一个过程来的。懂了这个过程,就知道怎么修了,知道怎么执持自己能够成就。自己没有修成之前,没有到大机大用阶段之前,绝对不是利生的阶段,不可能是利生的。利生是怎么样呢?就是说自己开悟以后,就是徹底开悟、化习气、然后证到圣位,就是法身本位。于法身本位向上,还要通达法、要通达根基,知道怎么用,叫大机大用,懂得用,然后才是真正的利生。不然的话那些利生的那些作用都会染污的,甚至会破人的善根,使人产生很多的颠倒和执著,所以说这个是很难的一个过程。因为修行的本身就是要使人出离这个世界的执著,跳出无明的窠臼,超越五蕴的身心,这个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过程。如果你没有悟性,也不懂得方法,只是东学一点,西学一点,始终在外面找、在外面修,在功课上用,不懂得心地,那么成功的机会是非常少的。甚至很多人会执著,噢,某某师父有神通,某某修行人有什么境界,老是在这里心里面想来想去。在找资料,啊,哪个法好,修了很多年,还在找法,那是很冤枉的。

 
 
 
前五篇文章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二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一

人生解脱与佛教思想 三

人生解脱与佛教思想 二

人生解脱与佛教思想 一

 

后五篇文章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四

《维摩经》与生活禅

《华严经》与生活禅

《法华经》与生活禅

《圆觉经》与生活禅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