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梦见么? |
 
台州通玄林野通奇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蔡,四川合州人。通奇禅师生而澄净,不喜肉食,少时投金钟寺,从其叔父道然禅师出家,十七岁落发受戒。通奇禅师性乐禅寂,厌于读诵,十九岁即离四川,游方参学,遍历讲肆。 通奇禅师后于当湖闭关,研读经教。因为患痢疾,濒于死亡,始知经论之学,非究竟法,不能抵挡生死。于是便放弃经教的学习,栖心宗门。一天,通玄禅师偶然阅读天童圆悟禅师的参禅偈,其中有一句,“一念未生前,试看底模样”,当下便疑情顿起。在疑情的推动之下,通玄禅师遂奋志参究,朝夕不怠。一日,通玄禅师于楼上行走,不小心一失足掉了下来。他当即豁然有省,遂口占一偈云: “一念未生前,六户绝消息。 瞥尔扬双眉,大似眼无力。” 于是,通奇禅师便出关,前往苏州清凉,礼谒天童圆悟禅师,请求印证。 初礼圆悟禅师,通奇禅师便问:“学人绝迹而来(偷偷地从关中出来,他人不知道),特为亲近和尚。” 圆悟禅师道:“莫妄想。” [佛法当自证自悟,不从人得。] 通奇禅师道:“未审还有堂头也无?” [丛林中,方丈和尚也称堂头和尚。] 圆悟禅师道:“看脚下。” [通奇禅师的问意是要亲近圆悟禅师,请求指点。而圆悟禅师的答意则是要通奇禅师照顾当下,从自性而而求。] 通奇禅师道:“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圆悟禅师道:“莫错会好。” 通奇禅师于是留在圆悟禅师座下,朝夕请益。 一天,寺院里举行普茶。茶话间,圆悟禅师举洞山与泰首座吃果子之公案,令大众下转语。 [洞山与泰首座吃果子之公案的具体内容是:一天,洞山良价禅师与泰首座吃果子次,洞山禅师问泰首座:“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黑似漆,常在动用中,动用中收不得,且道过在甚么处?”泰首座道:“过在动用中。”洞山禅师一听,便果桌撤走。] 这时,通奇禅师从大众中走出,回答道:“食到口边,被伊夺却。” 圆悟禅师一听,便点头称是。 后圆悟禅师移住育王,通奇禅师亦随往执侍。 佛诞日,圆悟禅师上堂云:“世尊才出母胎,便指天指地,汝等人,犹向山僧拟讨甚么碗?”说完便拽拄杖下座,一时将大众打散。 通奇禅师从此便全身脱落。 开始结夏安居的那一天,通奇禅师从大众走出,问圆悟禅师:“今日四海衲僧云集,各各壁立千仞,还许他诸人悟么?” 圆悟禅师道:“你还梦见么?” 通奇禅师道:“悟尚不悟,梦个甚么?” 圆悟禅师拈起拄杖便打,说道:“你即今是迷是悟?” 通奇禅师道:“学人不在迷悟里。” 圆悟禅师进一步追问道:“且道打你在甚么处?” 通奇禅师一听,便礼拜。 圆悟禅师于是当众为通奇禅师印可。 通奇禅师得法后,初于台州通玄开法接众。后历迁嘉禾、东塔、天童等名刹。 通奇禅师曾有上堂法语云:“第一义谛,迥绝安排。才拟分疏,便成窒碍。所以道,心若不异,万法一如。眼若不寐,诸寐自除。若是英灵汉,闻山僧恁么道,向文彩未彰以前,直截担荷,却较些子。苟若涉于尘思,未免困于途辙。只如不历程一句,作么生道?一气不言含万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又云:“欲识生前面目,切莫前思后算。但能息虑忘缘,触目头头露现。自他不隔一毫,始终不离当念。大众,切莫含元殿里更觅长安,慈氏宫望生内院。” 通奇禅师圆寂于清顺治九年(1652),春秋五十八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