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留给心灵一片净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今天上E了吗?”这是现今最流行的一句“问候语”!网络科技时代,使得世界越变越小了,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地球成了一个村子,把一切变得简单化了。可是随着上网速度的不断加速,人们的生活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反倒愈加紧张和匆忙了。

忙着去搜集信息,忙着去学习知识,恨不得用最快的速度把一切的一切都装进脑子里。因此,大脑中也就没有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了。终有一日,我们会发现,网络把人与人之闲的空闲距离缩小了,却增大了人与人的心理距离。我们终日面对机器,却忽略了身边的人。甚至为了自己欲望的满足,不断的向外界追求和索取。同时再也找不回真正的“自我”以及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心灵的净土”了。为什么焦虑与烦恼纷至杳来?为什么不知如何去生活,去摆脱生活中的烦恼?是网络不好,还是烦恼无缘无故的就产生了呢?人们如何去摆脱生活中的烦恼呢?

人们不懂得生活,以至于迷失了自我,都是因为不了解自我的缘故。以自私、功利、欲望等而引起的迷失,固然与在网络信息中迷失有关,但还是应该多多反省自己,不要被外物所奴役。

西方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说过:“禅是洞察人的生命本性的艺术,是从奴役到自由的一条光明大道;它释放我们本然自性的能量;它防止我们变得疯狂和畸形;而且,她还使我们为快乐与博爱而表现自己的天赋。”是啊!这个时代,多少人为了工作而失眠,为生计而烦燥不安;为了无限的物欲追求而迷失了本性;为了生活、爱情、金钱而疯狂和畸形。短短的人生,为什么不多一点反观自省的时间,多一点无私奉献呢?生活应该是非常美好的,但为何只因为“个我”的小利而引起无限的争斗与烦恼呢?如何才能使我们不在无谓的消耗生命的能量,显发心灵的光芒呢?

禅的生命意蕴正是在一瞬间的当下,实现生命的超越,走向生命的适意和心灵的宁静,使人从痛苦与烦恼的生命状态中走出来。

在佛教看来,人类是一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兄弟姐妹的关系。自我与自然万物都有千丝万缕不能分割的关系。这种关系叫“依正不二”,所谓“正”是指我们自己的人生“正报”,而“依”呢?就是我们自己所依靠生存的外境,乃至宇宙空间。所以,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相互“惜缘”。人活在世界上之所以痛苦和焦虑,都是因为人们太执着“自我”了。自我的执着和迷恋。从而产生自私和无止境的欲望,而不惜伤害别人。嫉妒、傲慢随之而起,以破坏外物等自然生态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如此伤害了自然与他人,那么外界对我们的回应又是怎样的呢?战争、核武器、毒品、爱滋病、生态环境的破坏,都不正是人类自私的体现吗?由此可见,痛苦、烦恼的根源来自于“自私”,也就是太执着于“自我”了。执着于自我,从而则造成欲望的澎涨,如此这些都是因为迷失“自我”的原故啊!

是啊!到底“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这个问题。为了这个“我”,人类的苦思冥想,至今解决了没有呢?

佛陀告诉我们,眼前的一切,包括我们自身与宇宙万象,无不是在不断的变化着,无不处于变易当中。的确,世界上又有哪一种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呢?生活中哪有永恒的东西呢?

既然人生宇宙等事物,从时间上看都是在不断变化相似相续的,那么,我们又那样不知辛劳,永无止境的聚集财富,为了什么呢?人生有生、老、病、死,事物有成、住、坏、空,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无常而短暂的人生,我们是否更应该珍惜?更应该相互帮助呢?更应该使心灵多一片净土,多留一点时空给自己思维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呢?

从时间上看,事物不断的迁流变化,而从空间上看,我们照样找不到一个永恒而独立存在的个体。我们是精神与物质组合成的人生,外境的山河大地,凡事物无不是由各种因素条件组合而成的,少了一个条件一件事物即不能产生。找不到一个独立存在的“个我”。我们永远都是条件相待相互依存的存在。既然如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如同兄弟一样呢?其根本原因就是“无知”。也就是对人生宇宙事实真相的“无知”,有的人错认为自己是上帝创造的,有的人以为自己是猴子变来的,“无知”的人们,以为世界以我为中心,“唯我独专”其他动物都是低级的,应该为我所享用。与人接触却从来未曾去“将心比心”,还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多么可怕的一句话,表现了多少众生“无知”的可怕啊!因为,不了解人生宇宙的事实是“无常”和“无我”的,所以引起这些无知,从而自欺、欺人,最后“被人欺”。

要想真正的离苦得乐,让自己在这网络时代的红尘世间有一片真正的净土,就应该要认识到人生宇宙的事实真相才行。这事物的真相就是“诸法实相”也叫“空”,只有“心空”了,心灵才有真正的净土。禅宗里有一首偈:“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那么什么叫空呢?又如何达到“心空”的智慧呢?

“空”是佛教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认识事物以及达到人与人,人与事物和谐相处的一种巧妙的智慧。

一切事物从时间上讲,只是相似相续的变易着,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常一不变的东西,从空间上看,事物永远是相互依存的,根本就没有独立存在的事物。所以从“缘起”的一面讲是存在的“有”,从事实上看,这各种因素条件相组合成的事物,其独立的本体性根本就找不到,所以叫“性空”,藏传佛教中叫“空性”。因此佛教《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精神与物质组合成人身的五种因素条件,离开任何一个条件,人身都不能存在。“照见”即是用智慧的光芒来照破“无知”迷暗,使人们做个真正的明白人。所以从“缘起”的因素条件一面说,色、受、想、行、识五种聚合而成的东西,只是相似相续相互依存。是暂时的,非独立的存在而已,这个“存在”就是“无自性”,没有独立的自主性,所以叫“空”。如果人们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对“因缘”所生的事物就不会太执着了。因此,错认为这个身体是永恒的“自我”,从而我见(认为这个身躯是我)、我慢(自以为了不起)、我爱(我恋)、我痴(无知)什么都来了。如此也就制造了许多的麻烦。让自己无止境的为名、为利、为欲望而奔忙,为利益而争斗。于是,心灵永远找不到安宁的时刻,找不回心灵的净土。

只要明白了“空”的道理,就不会太在意已经成为永远过去的梦幻,也不会太执着于尚未到来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应该反省和总结过去,为面向未来而珍惜、把握“当下”。是的,当下是最真实的,做好当下,回归当下,才是把握一切的关键。不要让时间、感情、才华等人生美好的东西无为的空过和浪费。否则后海、懊恼又有何用?只有面对现实当下的真、善、美,人间心灵的净土的显现才成为可能。

总而言之,只有认识了自己的“无知”,从“自私”的自我,在不断的反省和学习当中,将自己化为无私和爱的化身,这样的心灵才有真正的净土;只有认识到事物与自我无时不在变化的相似相续的无常当中,才知道应该珍惜人生,珍惜人生中的每一个善缘,珍惜人生中的每一分钟,每一份感动!

 
 
 
前五篇文章

憨山大师著:净宗法要

净土法语白话浅译

净土生无生论白话浅译

印光大师论文集白话浅译(二)

印光大师论文集白话浅译(一)

 

后五篇文章

学生手册──小学生与国中生

高雄净宗学会辑录:修行语录(一)

高雄净宗学会辑录:修行语录(二)

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念佛三昧宝王论白话浅译(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