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学佛人的一天(之三十)──发愿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修学净土法门的人,都知道「净土三资粮」──信丶愿丶行。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

得以真信丶切愿之心老实念佛,方能与弥陀接引的宏愿感应道交,了生脱死丶当生成就的人

生终极目标方能达成。「三资粮」中,「愿」尤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谛闲大师曾说:

「须知求生净土,以愿为先,故祖师云:净土生与不生,且看信愿之有无。佛言:若有信者

,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此之谓欤?有志念佛者,幸勿忽诸。」(《谛闲大师语录·净修篇》

)因此,「发愿」在学佛人的一天中,是不可轻忽的功课。

发愿的重要性

吾人每日作早晚功课,末尾於佛前诵念〈回向文〉,其实也是一种发愿,但这比较偏向

於口头的发愿,此处所谓「发愿」,乃特就内心层面而言。

雪公曾说:「愿者,方便说之曰欣丶厌。欣者喜也,厌者不喜,此修道者所必备,初学

者如此,逮功夫再进,始弃去之。」又云:「夫愿者,立志不移,所谓『至死不变强哉矫』

是也。必也发愿:我期往生极乐,极乐之外,一概厌离;此标准确立不易,终必成功汝若无

愿,纵念至一心不乱,亦不往生。」(〈丙辰年雪庐老人慎斋堂新春开示(下)〉,《明伦

》第五十二期)

要求「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必得有强烈的愿心(即「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

心),以此心念佛方能与弥陀愿力接轨。君不见《无量寿经》中记载,弥陀因地为法藏比丘

时,於佛前发四十八大愿,其第十九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

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弥陀早已成

佛,并敞开极乐世界的大门,时时准备接引十方众生入住净土,但众生是否「至心发愿,欲

生彼国」,端视其是否立志不移丶至死不变。

净宗九祖犍益大师曾说,念佛工夫要深厚,关键在於具备真实信心,而真实信心的建立

有三项表徵,其一便是「信娑婆的是苦,安养(极乐)的可归,炽然欣厌」(《灵峰宗论·示法源》)。也就是说,「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心必须像浇不息的大火一样炽烈,才

表示对净土法门丶弥陀愿力有坚定不移的信心。愿心要炽然如火,在於修行工夫点点滴滴的

累积,也在於对生命的归趋是否具备正知见的觉照,而这一切,对学佛人都是重重的考验。

如何坚固愿心

或曰:「发愿看来并不困难,何以说对学佛人是重重的考验呢?」口头发愿当然人人都

会,但若要做到「切愿」就非易事,否则,怎麽会那麽多人念佛,但真正往生的却是少数呢

?净宗十祖截流大师云:「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丶忏罪丶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不保

者,无他,盖爱桩未拔,情缆犹牢固也。若能将娑婆恩爱,视同嚼蜡。不管闲忙动静,苦乐

忧喜,靠着一句佛号,如须弥山相似,一切境缘,无能摇动。」(《净土警语·示丁耕野居士》)由祖师的开示可知,许多修学净土法门的人,最後之所以无法往生极乐,根本的原因

就在於对娑婆世界的种种仍然心存贪爱,因此之故,表面上虽然也念佛丶忏悔丶发愿,但其

实都不是真心。所以,若要让往生西方的愿心坚固一分,至紧要处,就是要对娑婆世界少一

分贪恋。

雪公亦曾对弟子说道:「世之学者,虽知欣厌,而犹耽染五欲六尘,实在娑婆继续生根

,何能期其出离?必俟欲尘不染,方能断根於娑婆,生根於极乐。」(徐醒民〈雪庐述学语

录〉,《明伦》第一期)可见,发愿(欣厌心)不能仅止於口头说说,而必须时时省视自己

的心地,若对五欲六尘尚存纠缠不清的情爱,就表示往生极乐的愿乃是虚发。雪公又说:「

所以呀,《阿弥陀经》总得多看几遍,那儿(极乐)事情无一而不好,所以就喜欢那里,这

是欣。你看见外面盖了洋楼,坐了汽车,比极乐世界差多了,我不要,这是厌。就是存这个

心:讨厌这里,喜欢那里,『欣厌』很要紧,是很大的帮助。」(〈佛七开示──台中灵山

寺六十七年弥陀圣诞〉,《明伦》第一九三期)

或问:「一心发往生极乐的愿而厌离娑婆,是不是与广度众生的菩提心相违背呢?」答

曰:「发愿往生极乐,目的是为了速成佛道丶广度众生,所以虽强调『愿去(极乐)』,背

後实含有『愿来(娑婆)』之意,与菩萨上求下化的菩提心并不相违。」这是补充说明之处

真能发愿 信行具足

既知「发愿」在修学净土法门中的重要性,亦知坚固愿心以保往生的方法,吾人今後念

佛必得常以欣厌心相随,如此方能让句句佛号生根於极乐。清·成时法师曾说道,修持净土

持名念佛法门,要注意三大要点,其一便是:「六字洪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如囚出狱

,奔托王家,步步之间,欣厌具足。」(〈灵峰犍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重刻序〉)唯有策动

欣厌之心,奔向极乐的步履才会踏实丶坚定,声声佛号才能汇入弥陀愿海,临终之时亦方能

感佛现前接引,可见修持念佛法门的成功与否,「发愿」实占有枢纽地位。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曰:「真能发愿,则信在其中。信愿既真,行不期起而自起。是故

信愿行三种资粮,唯一『愿』字尽之矣。」(《彻悟禅师语录》)唯有真正发起「欣求极乐

,厌离娑婆」的愿,才表示对佛的愿力及开示的法门具备真实信心。而若具备真信切愿,自

然就能老实念佛,终身不换题目。净业行人若欲跳脱娑婆生死海,跻身极乐解脱邦,实应於

此再三琢磨丶致意。

第408期 公元2010年10月发行

 
 
 
前五篇文章

净土圣贤:陈道民 杜居士

净土圣贤录:卢智福

净土圣贤:用钦法师 智圆法师

理净法师:何时能归还佛教寺庙这块净土

深信净土大不易

 

后五篇文章

论汉地早期弥陀净土信仰的形态——以《高僧传》为中心

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开示

何玉贞老居士往生记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六 55.复江易园居士书四

净土修学导引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