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八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5/29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四十面倒数第五行当中看起,从第三:

「不淫欲(不邪淫),止前於非妻妾淫欲之恶行,当行恭敬之善。」这是接着念老为我们解释第二类正因里面第一句,修行十善。十善,第一个是不杀生,第二个是不偷盗,第三个是不淫欲,这是身三善。十善业,一般学佛的人都把它轻视了,认为这是小小戒,没有多大的过失,往往疏忽了。殊不知十善业是戒律的根基,十善都做不好,怎么能持戒?今天佛法衰了,衰到极处,社会一般人看佛教都认为它是宗教,宗教的意味就是迷信。那再看看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我们对社会、对大众有什么贡献?实际上,佛教跟一般宗教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了。一般宗教集体在一起祷告,希望能化解天灾人祸。佛门也有许多法会,目的也不例外。可是世间人怎么看法?以为你是迷信,不承认你们这些祈祷的效果。这种看法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也不无道理。为什么?我们没有做出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如果十善业道做到,都能够落实,我相信社会大众对佛门弟子会另眼相看,他佩服你、他尊重你。为什么?他没有做到,你做到了。不杀生是消极,积极的是放生。不偷盗,决定没有意念去占别人的便宜,这属於不偷盗,积极的是尽心尽力帮助社会,这前面讲的「当行布施之善」。不淫欲,十善里面对在家讲得多,它不是对出家人说的,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所以十善业道是普世的教育,在佛门里面认为社会大众每个人都应当要学习,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不是自己妻妾,就不能有邪行的行为,一定要遵守。积极的,当行恭敬之善,人与人之间要有礼节。

今天学佛的同学,在家「十善业」做不到,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这是佛法衰微的真正因缘,第一个因素。那我们要真正学佛,对於戒律不能不重视。要从哪里做起?还是从《弟子规》做起。前面我们学过净业三福,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第一条。世尊告诉我们,净业三福,福是福报,每个人都想求,这第一条是人天福报。要不要?每个人都想要,福报是果,果必有因。祖师大德常常告诉我们,「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初学佛没有什么想求的,可是章嘉大师把这句话告诉我,我才晓得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成佛、求成菩萨都可以做得到,求人天福报这是小事,哪有求不到的道理!经教里为什么这样说法,这个说法是不是夸张,有求必应?十善、五戒里头都有不妄语,那佛的话不是假话,肯定能求得到。佛教我们修因就得到果报,感得果报,求财富得财富,求智慧得聪明智慧,求长寿得健康长寿,没有一样得不到的。老师告诉我,你要如理如法的去求就得到了。如理如法在经教里头,你要去读经,明了经教,依教奉行,你的愿望就会达到,一点都不假。财富从哪里来的?从布施来的。用财物布施,帮助别人、救济别人,这是因,你得财富是果报。无论你经营哪一种行业都赚钱,钱财滚滚而来,那是什么?那是果报。你经营的事业是缘,你有因加上缘,果报就现前。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佛在经上常讲。

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认真去修学,你在这个一生当中,确确实实可以去过诸佛菩萨的生活。诸佛菩萨是什么样的生活?是究竟美满幸福的生活,真做得到。所以,十善业道要能够落实,一定先落实《弟子规》,再落实《感应篇》,然后学十善业道就一点都不难,你真的能做到。这是儒释道的三个根,净业三福的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弟子规》;「慈心不杀」,在《感应篇》;「修十善业」,这是《十善业道经》。这三样东西分量都很少,一般人疏忽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根。在古时候,一百年之前,人人都学,从小就学会了。满清亡国之后到今年是一百年,这一个世纪真的疏忽了,不但没有人学习,最近这五十年说的人都少了,没人讲了,果报也现前了。什么果报?对於我们自身来说,烦恼比从前重,疾病比从前多,这是我们现前身心所感受的报应,我们居住的环境灾难多了,这都是不善心行之感召。

我们在分享里面说得很多,连现代科学家都肯定、都承认,我们起心动念与山河大地、树木花草统统有关系。我们的心善,没有一样不善;我们的心不善,那就没有一样是善的。所以在大乘佛法里面讲,决定没有自然灾害,大自然是健康的,大自然是美好的。灾祸从哪里来的?是我们不善的心行所感召来的,真正叫自作自受。佛到这个世间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用什么方法救?讲经教学,让我们都能明了事实真相,让我们真正明了整个宇宙跟我们自己的心行有密切的关联,决定不能大意。化解灾难在修正我们错误的心行,灾难就化解了,近代科学家也肯定这个说法。所以这三条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这是身业。

下面第四是不妄语,消极的,「止前」,前是从前,在我们没有学佛之前,「虚言诳他之恶行」,说假话、欺骗人,这是错误的,这是不应该的,我们要把它改掉。从今之后,我们跟大众接触,言语要实语,「当行实语之善」,讲老实话。现在这个社会,一般人不敢讲老实话,为什么?别人都骗我,我要说老实话,我不就吃亏了吗?你怕吃亏,他欺骗我,我也欺骗他,这种做法好像很合乎逻辑,那么你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去不成,为什么?极乐世界皆是诸上善人会集的所在,上善,不是中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上善,那我们欺骗别人算是上善吗?所以真正想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十善业道我们一定要认真去做。别人欺骗我,我不欺骗他,我吃了亏上了当,现前吃亏上当,将来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作菩萨,这个便宜可占大了!所以要常常想到,我还是搞六道轮回,我还是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要想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决定不怕吃亏、不怕上当,以真诚心待人接物,这十条一定要认真努力去把它做到。

「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的话很好听,实际上是欺骗人。绮语的范围包括很多,范围很大。现在我想最普遍的,每天打开电视,你听听那些唱歌跳舞,那些什么内容?在佛教都叫绮语,他所表演的,他所有的唱词,引诱你去干杀盗淫妄。所以这个地方讲,这要止、要禁止「前绮侧乖理之恶语行」。绮是美丽的意思,花言巧语,说得很好听、很动听,其实它与性德相违背,侧是偏在一边,它不正。不但现在,在过去半个世纪之前,我们听的流行歌曲都是属於绮语。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心目当中最欢喜的,做为自己偶像的,都是些明星、歌星,为什么?每天没有离开电视、没有离开歌舞场,这些全都叫绮语。所以你得认识它,他所表演出来的,让你看到的、让你听到的,把你带到哪一个方向,你有没有觉悟到?他走的路不是圣贤之路,圣贤反面是什么?《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人弃常则妖兴」。常是什么?仁义礼智信。如果他的言行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那用《礼记》的标准来说,他就不算是人了,他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不是青面獠牙,青面獠牙你早就不会接近他了。你看到他一定非常欢喜,他在引诱你。你自己真正吃亏上当你不知道,到你觉悟到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正面的,「当行有义语饶益之善」,反过来,古人所谓是言之有物,你的言词当中有内容,有什么?有仁义道德。中国古代,用现在的话来说,文艺的演出、表演,它有个共同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孔子说的「思无邪」。演出的节目,你看到、听到、接触到,你不会有邪念。这个标准在中国用了几千年,每一个朝代兴旺的时候一定遵守,这个朝代将要灭亡的时候,大家都疏忽了。只要文艺的演出里面是邪思,邪思邪见,这个社会就有灾难,社会肯定有动乱。今天,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的文艺表演,跟中国古老的标准恰恰相反。古人的话说得没错,全世界社会动乱,全世界的灾难频率不断在上升,与我们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心行之所感,我们就明白了。

所以在早年,台湾提倡复兴中国文化,没搞得起来,只是喊喊口号而已。当时教育部有三个官员,好像是处长阶级的,还有一个是教育部的秘书,向方东美先生请教。那一天正好我在老师家里,我听他们跟老师在谈话。他们向老师提出问题,政府要推动文化复兴运动,应该从什么地方做起?向老师请教。老师听到这个问题,神态非常严肃,沉默了大概五分钟,一句话都不说。五分钟之后,老师说话了,「有」,这就是有方法。什么方法?从哪里下手?老师告诉他们,第一个,台湾当时有三个电视台,这三个电视台关闭,大概还有十几、二十个无线电广播电台也要关闭,报纸、杂志统统要停刊。这三个官员告诉老师,「老师,这做不到!」老师就跟他说,「这些东西天天在破坏中国文化,只要有这个东西在,还能复兴吗?」我听老师这个谈话印象非常深刻。今天不但电视台没有查封,台湾现在恐怕有几十个电视台,不只三个了,我看至少都有三十个,怎么得了!这些用十善来看,全都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全都犯了。那我们要天天看电视,我相信念佛都不能往生。我从那一天听到老师说了这个话之后,这应该有四、五十年了,我再不看电视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我统统拒绝。他们有权利演出,我有权利不看。为什么?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不要再受染污了。所以想到古时候的这些演出,它的内容,你看看中国的平剧,更早的昆曲,诗词歌赋,里面的内容,五伦、五常、八德,都是在宣扬这些。所以社会安定,天下太平,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特别是一些做家长们,你们有子弟,希望子弟将来能做一个好人,这些东西不能不禁止。可是小朋友也喜欢看电视,家里可以有电视,不要有天线,电视节目收不到,自己可以买好一点的这些光碟在家里面播放,教你的儿女子弟。这是一个好办法,让他所看到、接触到是正面的,而不是反面的。正面的光碟有,不多,但是可以重复看,这是教育、这是上课,「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看了让小朋友开智慧,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他对於善他喜欢亲近,不善的他能够排斥,这样才能够收到教学的真实利益。所以当行有义语饶益之善,饶是丰饶,益是利益。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人接触,谈话也要注意这一点,杂心闲话最好不要谈,浪费时间。学佛的人,谚语所谓「三句不离本行」,第三句一定要讲到佛法,自己修学的心得可以与人共享,听经有悟处也可以与大家分享。这些言语是有意义的言语,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这应当学习的。

下面是,「不恶口,止前恶言加人之恶行,行软语之善」。过去处事待人接物言语不善,容易得罪人,得罪人自己还不知道。言语,古人非常重视,孔夫子教学四科,第一个是德行,第二就是言语。言语是祸福之门,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伤害别人的言语,人家会记恨,记恨在心,将来有机会他就来报复你,你不知道祸从哪来的,所以言语是最容易得罪人的。劝善规过都要用软语,要用柔和,否则的话,你的好朋友跟你就疏远了。虽然他有过失,你劝他是好意,但是你的言词态度不行,对方能不能接受?老师教学生都不例外,我跟李老师十年,他老人家教训学生,绝对不是当着大众,学生犯了过失,他把他叫到房间里面去劝导他。劝导,把利害得失分析给他听,学生觉悟了,对老师感恩。如果在大庭广众当中你去喝斥他,不一定会感激你,虽然知道错误,你让他没面子,他就会怀恨在心。

连教学,在现前这个时代都不能得罪学生,现在甚至於父母教子女也不敢得罪他。为什么?他不懂得孝道,所以确实会引起叛逆的行为。现在这个社会,杀父亲、杀母亲已经不算是新闻了,常常有。这个在过去是不可能发生的,现在这个社会常有。我们的言语态度能不谨慎吗?不谨慎,自己惹来的祸害不能怪人。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对一切众生都要恭敬,这个很有道理,学生恭敬老师,老师也恭敬学生。不能像从前老师对学生那么认真教,不行了,找不到这种学生。父母对儿女也不例外,现在是都把他当作朋友看待,尊卑上下之礼没有了,从小没有学过,他也没有看到过,你要用尊卑之礼来待人,你就错了。在古代可以,现代不可以了。这个要不要恢复?要,怎么恢复?现在人真正要留意,好好的学习,总得三代、四代之后才能恢复。道德仁义恢复了,社会安定了,天下太平了,绝对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得到的,要做,如果要不做,这世界会毁灭。我们做得很辛苦,知道果报要在二、三代之后才能看见,我们这一代看不见。这是一桩莫大功德之事,应该做,必须要做,从自己做起就对了,不要期望别人。

第七「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止住以前「构斗两边之恶行」。这两个人关系很好,他在当中挑拨,让彼此发生猜疑,最后变成冤家对头。擅於两舌的这些人,他造的这个罪业,地狱里有拔舌地狱,拔舌地狱就是两舌恶业所感得的。地狱不是有人建造的,你没有这个业,就不会有这个事情发生;你造了这个业,自自然然果报会现前。就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极乐世界是怎么造的,那么样清净庄严?不是阿弥陀佛设计的,阿弥陀佛也没有请一批建筑师去建造,我们在经上都看到了,怎么样造成的?他老人家发愿,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发了之后,长时间的修行,兑现,要把它做到,做了多久?五劫,经上没有说五小劫、五中劫,那肯定就是五个大劫,五大劫修行的这个功德自然形成的。就跟地狱那种情形一样,地狱你是造作恶业自然感得,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是度众生,纯净纯善,五劫修行所感得的。不是哪个去设计,不是哪个去建筑,没有,统统都没有。这个道理,跟恶业感地狱现前完全相同。

我们在经里面读过,欲界天,第五层天叫化乐天,这个天人福报大,真是我们所讲的心想事成。他想什么就现什么,比兜率天还高一层,兜率天还没能做到,化乐天做到。他也无需要画图,也无需要设计,真的心想就事成,善业所感。他化自在天,这是第六层天,这是欲界最高的一层,他的福报就更大,他都不需要变化,他想要什么,第五天就知道了,变化出来供养他,他连变化都不需要。叫他化自在天,他是什么?就是第五天,化乐天人变化供养他。诸位同修听到这个地方,你们有没有体会到,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相当什么?他化自在天人,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心想事成,谁供养的?阿弥陀佛他变化供养我们!连极乐世界都是他变化的,来供养我们,阿弥陀佛是化乐天人,第五天人,我们到那里去就变成第六天,他化自在天,阿弥陀佛来供养,你能体会到,你才晓得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恩德多大。

我们有什么样的福报能够接受他的供养?经上讲得很清楚,就三个字,你具备这三个字你就有资格接受他的供养,信、愿、行;真信,真愿意到极乐世界去,真念佛。你具备这三个字,你就等於是我们这个地方欲界第六天的天人,你有这么大的福报,将来到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供养。你看你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亲自来迎接你,多大的福报!我们今天到外国,到人家国家,那个国家总统、国王会不会迎接我们?我们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迎接我们,你凭什么?就凭信愿行。那你就知道信愿行这个福报多大,能够感动阿弥陀佛来迎接,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供养你。听了这个话,千万不要吓退心了,我哪有这么大的福报,算了,我还是不敢去。那你这个机会就当面错过了。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五七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三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三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三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三四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