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印光大师法要 柒、示伦常道德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印光大师法要》

--柒、示伦常道德

一、敦伦尽分

敦伦尽分,不悖佛教之人乘天乘。

信愿念佛,实行佛教之横超法门。(续编上.覆杨树枝居士书二 民国二十年)

(一)孝敬父母

我爱自身 应孝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

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荣亲。

(三编下.德育启蒙/孝亲)

孝之为道 其大无外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无不弥纶。然有世出世间、大小本迹之异。

世间之孝:服劳奉养以安其身,先意承志以悦其心,乃至立身行道以扬名于后世。虽其大小不同,皆属色身边事。纵令大孝格天,究于亲之心性生死,无所裨益。所谓徒徇其迹而不究其本。况乎杀生以养以祭,俾亲之怨怼固结,永劫酬偿不已者乎?

出世间之孝:其迹亦同世间服劳奉养,以迄立身扬名。而其本则以如来大法,令亲熏修。亲在,则委曲劝谕,冀其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吃素则不造杀业,兼灭宿殃。念佛则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果能深信切愿,求生西方,必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托质九莲也。从兹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娑婆之众苦,常享极乐之诸乐。亲没,则代亲笃修净业,至诚为亲回向。心果真切,亲自蒙益。若未往生,可即往生;若已往生,高增莲品。既能如是发心,则与四宏誓愿相应,菩提觉道相契。岂独亲得蒙益,而己之功德善根,莲台品第,当更高超殊胜矣。而况以身说法,普令同伦发起孝思乎?此其孝方为究竟实义,非若世间只期有益于色身及现世,竟遗弃其心性与未来而不论也。是知佛教,以孝为本。故《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又于杀盗淫各戒中,皆言应生慈悲心、孝顺心。于不行放救戒中,则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由是言之,佛教之孝,遍及四生六道。前至无始,后尽未来,非只知一身一世之可比也。知是而不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者,岂究竟至极无加之孝乎哉?(增广下.循陔小筑发隐记)

释氏之孝 晦而难明

世之所谓孝者,有迹可循者也。释氏之所谓孝者,略于迹而专致力于本也。有迹可循者,显而易见。专致力于本者,晦而难明。何以言之?儒者服劳奉养以安其亲,孝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其亲,大孝也。推极而论,举凡五常百行,无非孝道发挥。故《礼》之祭义云:「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故曰:「孝悌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也。」论孝至此,可谓至矣尽矣,无以复加矣。然其为孝,皆显乎耳目之间,人所易见。唯我释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轮,常住正觉。故曰释氏之孝,晦而难明者也。虽然,儒之孝以奉养父母为先者也。若释氏辞亲出家,岂竟不顾父母之养乎?夫佛制,出家必禀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托,乃得禀请于亲,亲允方可出家,否则不许剃落。其有出家之后,兄弟或故,亲无倚托,亦得减其衣钵之资,以奉二亲。所以长芦有养母之芳踪,宋长芦宗赜禅师,襄阳人,少孤,母陈氏鞠养于舅家。及长,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出家,深明宗要。后住长芦寺,迎母于方丈东室,劝令念佛求生净土。历七年,其母念佛而逝。事见《净土圣贤录》。道丕有葬父之异迹。道丕,唐宗室,长安人。生始周岁,父殁王事。七岁出家,年十九,世乱谷贵,负母入华山,自辟谷,乞食奉母。次年往霍山战场,收聚白骨,虔诵经咒,祈得父骨。数日父骨从骨聚中跃出,直诣丕前,乃掩余骨,负其父骨而归葬焉。事见《宋高僧传》。故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令其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也。推极而论,举凡六度万行,无非孝道扩充。(增广上.佛教以孝为本论)

佛之孝亲 通乎三世

佛法世间法,本来不是两样。或有以佛辞亲割爱,谓为不孝者,此局于现世,不知过去未来之浅见也。佛之孝亲,通乎三世。故《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佛之于一切众生湣念而度脱之,其为孝也,不亦广且远哉!且世间之孝,亲在则服劳奉养,亲没则只于生没之辰,设食祭奠,以尽人子之心。设或父母罪大,堕于异类,谁能知所杀而食之生物中,决非曾为我之父母乎?昧三世无尽之理,而以数十年之孝责人,其所知见之浅小,为可怜也。故佛教人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者,其慈悲救济也大矣。(三编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通局兼修 方名尽孝

孝之一字,局于事亲。通而论之,凡于理于心,能不违悖,均名为孝。否则,均为不孝。学者必须通局兼修,方可名为尽孝。(续编上.覆峄县宋慧湛居士书 民国二十二年)

欲全孝道 当修净业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欲令全备,非世法佛法一肩担荷不可。世法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法必须戒杀护生,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以此自行,复以化他。必使内而家庭,外而社会,一切同人,同修此法,以期现生即了生死。佛法法门无量,所有一切法门,同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烦惑若有丝毫未尽,仍然莫出轮回。唯念佛一法,全仗佛力。若具真信切愿,决定可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较彼一切法门,其难易相差,奚啻天渊悬殊。吾人既无断尽烦惑之道力,若不以念佛求生西方,为自利利他之专注大事。则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六道轮回中。欲全孝道,固当汲汲于修持净业也。(三编上.覆尹全孝居士书一)

夫孝子之于亲,宜先乎本而次乎末,养其体而导其神。倘唯知服劳奉养以安之,立身行道以荣之,而不知以常住无生之道,念佛往生之法,谕令修持。使其生念佛号,死生佛国。辞生死之幻苦,享常住之真乐。承事弥陀,参随海众。闻圆音而三惑净尽,睹妙境而四智圆明。不违安养,遍入十方。上求下化,广作佛事。彻证即心本具之佛性,普作苦海度人之慈航。是所谓见小而忘大,得近而遗远。乃中人之局见,非达士之大观也。若能令慈亲与己,并及家眷,同出娑婆,同生安养,同证无量光寿,同享寂灭法乐,同作弥陀法王子,同为人天大导师。方可尽其孝慈之心,与夫教育之谊。(增广下.绍兴何阆仙家庆图序)

世间之孝 孰与此等

以净土法门利益劝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临命终时,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高预海会,亲炙弥陀,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间之孝,孰能与此等者!(增广上.覆邓伯诚居士书二)

(二)善教儿女

余职好尽 儿女难教

学佛之人,必须各尽其分。所谓尽分者,务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此八种事,一人皆备。上有父母,则是子职。下有儿女,则是父职。自己用人,则是主职。为人作事,则是仆职。余职分均好尽,唯父母之职分难尽。实非难尽,以举世无人提倡。大家只知溺爱而不知教育,以致养成败类,互相残杀。弄得国不成国,民不成民。所言教育者,儿童从初开知识时,即与彼说因果报应,及做人之道理。必使心有畏恶报而慕善报,则不致犯上不肯依教而行。小时如是,习以成性,养成良善天资,是名为育。育者,养也。若不知此,则养成凶恶性质,轻则忤逆不孝,重则杀父杀母。溯其本源,皆由其父母,小时不教所致。吾常曰: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善教儿女。世间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不教儿女。人人善教儿女,天下自然太平。人人不教儿女,天下决定丧乱。故曰:天下不治,匹夫有责。(三编上.覆张佩芬慕兰居士书 民廿八年正月廿八)

善教儿女 敦伦大本

世人多多不知敦伦之义,包括得广。但以能孝亲敬长,遂谓敦伦,是亦甚是,然是小焉者。善教儿女,俾彼悉皆为贤人为淑媛,实为敦伦之大者。以儿女既皆贤善,则兄弟、姊妹、妯娌、儿孙,皆相观而善。从兹贤贤相继,则贤人多而坏人少,坏人亦可化为贤人善人。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之基,皆于教儿女中含之。能孝亲敬长及外面一切都善,而不能善教儿女,此人亦未可直名为能敦伦之君子。如能孝亲敬长与一切通皆如法,又能善教儿女。其人即居家无所作为,其培植国家社会也,大矣。(三编上.覆神晓园居士书 民国十九年九月廿六日)

人未有不愿生好儿女者,然十有八九,将好儿女教坏,后来败家声,荡祖业,作一庸顽之类,或成匪鄙之徒。其根本错点,总因不知爱子之道。从小任性惯,大则事事任意,不受教训,多多狎昵匪类,为社会害。今之天灾人祸,多由此不知为父母之道者所酿成。使彼失教者,最初得贤父母之善教,则为害之人,均是兴利之人;导恶之人,尽是劝善之人。世道不期太平,而自太平。此匹夫匹妇,预培治世之根本要道也。(续编上.覆吴慧济居士书 民国二十年)

教子固要 教女尤甚

教子固要紧,而教女更甚。以女若得其善教,则成就四德,相夫教子。俾有天资者,成就圣贤学问品格。即无天资者,亦必为一循分良民。女若失教,不但不能相夫教子,于义于道,且将诱子为非,教其作恶。凡古今之大奸大恶,皆非贤母所生。欲家之兴,国之治,当从教养子女起,此根本解决之道也。(三编下.覆刘观善居士书二)

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所行所言,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熔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以贤母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此种极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俾为母者,唯知溺爱,为父者,亦无善教。及至入塾读书,为师者,亦由幼时未闻此义,故亦绝不知读书为学圣贤,不教生徒躬行实践圣贤所说之道。但只学其文字,以为谋利禄计。而不知学圣贤有莫大之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谋利禄,谋之善,不过现生得小富贵而已。谋之不善,现生身败名裂,子夭孙绝者,比比皆是。(续编下.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 民国二十七年)

国之荒乱 由乏贤人

国之荒乱,由乏贤人,其源由家无善教而始。而家庭之教,母教更为要紧,故教女比教子关系更大也。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人少有贤母,长有贤妻,欲不为贤人,不可得也,此正本清源图太平之良策也。(增广上.覆江易园居士书)

父母立志 以为模范

汝宜立大志向,学做好人。切不可随顺恶少,胡作非为。凡行一事,说一话,必须要于己于人有益。汝现在已成人娶妻矣,不一二年即为人父矣。汝若无真正志向,则将来汝之儿女,便学汝之随顺庸流,无所成就矣。父母者,儿女之模范也。譬如铸器,模范不好,决不能令所铸之器好。人虽至愚,决无不愿儿女好者。不知儿女之好否,当在自己心行中求。(三编下.覆某居士书 民国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

始于胎教 成于幼时

凡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尤重者必在于胎教,孕妇能茹素念佛,行善去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身不行恶事,口不出恶言。使儿在胎中禀受正气,则天性精纯,生后再加以教化,则无不可成为善人者。(三编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盖童蒙天性未漓,善言易入,幼而习焉,久则成性,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于此。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续编下.示殷德增母子法语二则 民国二十五年)

(三)尊重师长

亲近师友 归于正道

师严道尊,人伦表率,道德学问,是效是则。

养我蒙正,教我嘉谟,不敬其师,何能受益。

(三编下.德育启蒙/敬师)

人生世间,第一要亲近良师善友。有良师善友,便可归于正道。否则,燕朋相聚,便日沦于下流,而疾病亦因之常不愈也。(续编上.覆吴希道居士书)

下人不深 不得其真

学一才一艺,不肯下人,尚不能得,况学无上菩提之道乎?(增广上.覆弘一师书二)

谚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夫世间大而经术文章,小而一才一艺,若欲妙义入神,传薪得髓,艺超侪伍,名传古今,而不专心致志,竭诚尽敬,其可得乎?故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其将通之。」非鬼神之与通,乃精诚之极也。

汉魏昭,见郭林宗。以为经师易遇,人师难逢。因受业,供给洒扫。林宗尝有疾,命昭作粥。粥成进之,林宗大呵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事,使不可食。」昭更为粥复进,又呵之者三,昭容色不变。林宗曰:「吾始见子之面,今而后知子之心矣。」

宋杨时、游酢,师事伊川。一日请益时久,伊川忽瞑目假寐,二子侍立不敢去。良久,伊川忽觉曰:「贤辈尚在此乎,归休矣。」乃退,门外雪深尺余矣。

张九成,十四岁游郡庠,终日闭户,无事不越其限。比舍生隙穴视之,见其敛膝危坐,对诗书若对神明,乃相惊服而师尊之。

此四子者,所学乃世间「明德新民,修齐治平」之法。其尊师重道,尚如此之诚。故得学成德立,致生前没后,令人景仰之不已。……由是观之,学无大小,皆当以诚敬为主。……虽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远,不忘大恩。(增广上.竭诚方获实益论)

昔古灵赞禅师大悟后,欲报剃度师恩,多方启迪。其师异之,令其为伊宣说。彼谓当设法座,令其师迎己升座礼拜,然后可说。其师依之,遂于言下大悟。使古灵不如此重法,其师不如此重得法之人,莫道不说,说亦只得文字知见而已,决不能一言之下,明白本心。语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夫如来灭度,所存者唯经与像。若以土木金彩等像视作真佛,即能灭业障而破烦惑,证三昧而出生死。若以土木金彩视之,则亦土木金彩而已。又土木金彩,亵之则无过。若以亵土木金彩之佛像,则其过弥天矣。读诵佛经祖语,直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能如是者,我说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彻证一真。否则是游戏法门,其利益不过多知多见,说得了了,一丝不得真实受用,乃道听涂说之能事也。古人于三宝分中,皆存实敬,不徒泛泛然口谈已也。今人口尚不肯谈一屈字,况实行乎?(增广上.覆无锡尤惜阴居士书)

非为恭敬 理当如此

1234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法要 捌、述个人行谊

净土法门,既能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佛当日,何以不专谈

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什么是十念法?

远公大师之后净土法门的弘扬情况怎么样?

 

后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法要

印光大师法要 陆、明因果轮回

印光大师法要 壹、判一代圣教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附:提要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