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于韶关丹霞山锦石岩寺 【贰、实修篇 】 三、诸事用心 21. 取舍 参禅一法,则取舍皆非。 念佛一法,则取舍皆是。 禅宗的法门,讲自性平等,无取无舍,无是无非,平等如是。你如果有分别,有取舍,这就错了。因为这是禅宗,「取舍皆非」,不取不舍。 「念佛一法,取舍皆是」:取什么?舍什么?舍娑婆取极乐,舍自力取佛力,舍难行取易行,舍杂行取专念,舍轮回取佛果。所以,净土法门取和舍都对! 为什么呢?因为: 一属专究自心, 一属兼仗佛力。 参禅是专门要体究自心的平等之理。自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你到哪里取、到哪里舍呢?舍也没法舍,取也没法取,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嘛! 念佛固然不违自性平等之理,但必须外仗佛力以显发。你要靠佛力,必须要取佛力,这是两种不同的法门。 所以,我们学净土法门的人,宁愿执着一些,不是执着世间的事──「执持名号」,执取名号。 经常听到有人用禅理妄破念佛,说念佛是执着,佛法讲不执着,而我们一些念佛人,自己也不明理,也跟在后面附和,搞到后来因药成病,甚至连生活中的小事都不会处理了。所以说,参禅一法,很不适合一般人的根机。念佛法门,巧顺凡夫分别执取的心性特点,你凡夫就过凡夫的日子,老老实实来念佛就好,不要好说半通不通的佛理,以及做不到的大话。 22. 念死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 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 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着。 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我们为什么这句佛号提不起来?就是不知道自己要死,老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能活几百年的样子。 想到「随时无常会到,我有三恶道的罪业,我要堕落!」这样你的心自然就很恳切。想到「我已经死了,儿孙等一切盘算心思,都用不着了。」这样自然就放得下,当下心里就很清凉,就一句句念佛。 23. 发心 念佛人要发心,发什么心呢? 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 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 其力甚大,而且迅速。 其消业障、增福慧, 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的心。这个心一旦发起来,非常勇猛,非常有力量。增福慧、消业障,不是平常一般善根、一般修行所能比的。 好像什么呢?像电灯一通电,立即就亮了。像炸药,如果不加硫磺,就没有爆炸效果;加了硫磺,马上就起作用。现在讲就是原子核裂变。有了菩提心,就有这样的作用和效果。 那我们凡夫怎么发得起菩提心呢? 菩提心有两种: 一个是圣道菩提心,要靠自己,菩萨才能发得起这个心。 一个是净土菩提心,人人都能发。我们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自己得到这个法门的好处,「念佛这么好,不费钱,不费时,不费力,是男是女,出家在家,若智若愚,上圣下贤,你都可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好的法门!」内心被这个法门所感动,就希望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有缘的人,先告诉我的父母、妻子、儿女,同学、朋友、同事,然后再告诉一切有缘的人,这样发心就叫做菩提心。 如果你这个心真的发起来,真正是为了利益众生,任何打骂,你都不会退堕。因为佛恩实在很浩大,众生实在很苦恼,这个法门利益实在很殊胜。真的发这样的心,你就不会说「贪图名利了」,宁愿自己饿死,都没有关系! 这样,心很真实,依佛的加持力,你消业障、增福慧,就不是说「我在那里磕几个头、诵一卷经所增加的福慧」,──那个不能相比的。因为我们心心念念所想到的就是这个法门,所想到的就是苦恼的众生,所想到的是怎样让人家念佛,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心虽然是凡夫心,其实就是佛心了。依我们凡夫自己,发不出这个心。 若正念重, 则余一切皆轻矣。 「正念」就是为法门、为众生,愿往生的念头。如果你果然很重的话,其它的私心杂念就轻了。 比如说你在家里面,老公如果对你不好,或者是别人亏欠你什么,你都不会在那里颠三倒四,你都会很轻地看待这些事情。 24. 操持 被境所转,系操持力浅。 则喜怒动于中,好恶形于面矣。 操持者,即涵养之谓也。 「被境所转」:好了、坏了,马上心里就被它转动了,喜怒上心,好恶就在脸上表现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我们操持力很浅,涵养不够。这个需要磨练。 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 能放下此心,则当体清凉矣。 真修行人,于尘劳中磨练。 烦恼习气,必使渐渐消灭, 方为实在功夫。 就说是在事务当中来磨练自己,烦恼习气,不随着它转,这个才叫真实功夫。这个不容易,但是我们不管怎样,按这个方向去努力。 这一段话,虽说和念佛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对我们都还是很有受用的。 25. 静闹 念佛极愿寂静,颇不合宜。 有此厌喧之病,现已发现病相。 若仍如此,久后则无可救药矣。 当静闹一如,在静亦不怕有闹来, 在闹时我心仍静,而不生憎恶, 则无惊厌魔事发生。 有人念佛极愿寂静,有一点声音就心里烦燥不安,不能适应,只想跑安静的地方躲起来,从好的一方面来说是他念佛上了路子,只愿意念佛,不愿意受一切干扰,但是过于厌喧求静,而不懂得随遇而安,本身就已是病相,久久不改,将来无可救药。应当静闹一如,随缘念佛。 26. 境界 修净业人, 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故亦无甚境界发生。 若心中专欲见境界, 则境界便多。 当以至诚念佛为事, 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修净土的人,只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我们的目标,也不贪神通,也不贪感应、境界,所以反而很稳当,没有什么境界。如果你天天想见境界,你就会见层出不穷的境界,甚至睡都睡不着,老是让你看见,苦恼得要命。所以,大家这方面要知道,不要追求这些。 越分欲得, 为堕落魔外之本。 什么叫「越分欲得」呢?不是你的根机、你的本份能得到的,比如想成圣,想马上得到神通,想之过切,累世冤家就会乘虚而入,变做种种境界现前,让你一见欢喜,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就入了魔,一旦入魔,佛祖现前也拉不回头,因为他受魔摄持,自以为得道得通,全体邪知邪见,偏在佛法正道之外,对佛祖诚言绝不信受。这也是因为我们器量不够。果然是法器,对这些不贪图,稳稳当当,只求往生成佛,这个人就有大器量,就有大定力,就是大根机,他不会东看西看,随风倒浪,东西飘摇。他内心很稳定,「我就求生西方成佛,你千万事情都不能动摇我。你说得再好听、再美妙,我不被你动摇!」这个就是有根机,这个就是有定力。 常有境界, 当是未曾真实摄心, 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 这也是因为有人写信说:「我总是见到境界,感到很苦恼。」大师就回信说:这个是因为你没有真实摄心,只是念佛做场面的功夫,所以这样稍微一静下来,内心就有杂念,现出种种妄境。如果你真实摄心,像刚才我们念佛,一句一句,踏踏实实,稳稳当当念,这个必然能够消业障、增福慧,不可能有过多的妄念、过多的妄境来显现。 恐是魔现,正宜认真恳切念佛, 彼魔自无容身之地。 如明来暗自无存,正来邪自消灭。 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 譬如恐强盗来,自己先将家中护兵,移之远方,令勿在家, 则是替强盗作保护,令其了无所畏,肆行劫夺净尽耳。 何愚痴一至于此! 有人偶见境界,又不能分别,怕是魔所现,所以吓得不敢再念佛。大师开导说这时更要认真恳切念佛。 怎样辨识魔境 魔境胜境之分别, 在于经教合不合上分。 说见到境界了,到底是入魔的境界,还是念佛相应的境界呢?怎么分别呢?有的人就不能分别了,往往把魔境当作是好的境界,「我见到佛了,佛在我耳朵边跟我讲话,天天给我讲啊,佛告诉我应该怎么怎么做。」其实都是入魔境。师父跟他讲再多,搬经典他都不听,他说「我们家的佛讲的,你讲的不对」。 是魔境还是胜境呢?就看他和经教所讲的吻合还是不吻合。 果是圣境, 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 了无躁妄取着之心。 果然是那种很殊胜的圣地的境界,你心里面当下清净,没有躁妄心,没有执着心,没有贪图欢喜,觉得了不得那样的心,没有!当下心里面清凉清净,这个就是善境界。 若是魔境, 则见之心便不清净, 便生取着躁妄等心。 或者贪图欢喜,或者起躁妄心,或者起取着心,这样就不是圣境界,是魔境界。 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 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 佛现, 则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来勘, 则愈显。 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 此是勘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 见到境界,如果真的是佛菩萨,光虽然非常明亮,但是不刺眼,而且没有影子;如果是魔所幻现的,光会刺眼,也会有影子。同时,用经中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来对照,你如果把这个正念提起来,果然是佛,会越来越清晰,你的心也会越来越安静,越来越清凉。如果是魔的境界,你正念思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魔相就消失了,就没有了。 是真佛,还是假佛,这样来分辨。一、看是否合乎经教。二、看是否引起心境躁妄。三、看光是否耀眼。四、看能否经得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凡修行人,心要有主宰。 见好境界,不生欢喜, 见不好境界,不生畏惧。 能如是, 则所见境界,皆能作助道之缘, 否则皆作障道之缘。 修行人心里要稳定,要有主张,见好的境界,不贪图欢喜;见坏的境界,不生恐怖、忧惧,这样的话,你不管见好境界、见坏境界,都会成为助缘,为什么?我见好的,我不贪图,说明我可以更有进步;见坏的,不害怕,自然魔退,魔退我就道业增长。如果不是这样,见好的,你就贪图欢喜,狂,这个时候,你反而退堕下来,你只能如此;见了坏的,你害怕,你给他吓住了,所以,都成为障道之缘。是助道之缘,还是障道之缘,在于你的心是不是稳定。我们只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好坏不生忧喜,这样自然很平淡、很平常、很平实,实实在在,都有进步。 27. 遇病 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祷鬼,徒增业障,有损无益。痴痴然唯求速愈,不唯不能速愈,反更添病。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求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 念佛人遇病苦,有三要、四不可。 三要:一、要放下万缘。二、要一心念佛。三、要速求往生。 四不可:一、不可怨天尤人。二、不可求神祷鬼。三、不可求病速好。四、不可怕死。 这样决定业障速消,如寿不该终,病也能速好;寿命当终,也能顺利安然往生,生死两全。不然的话,只能增加业障,病更加重,寿尽也不得往生,两头落空。 28. 任业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 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 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 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较。 我们这一生的寿命长短,是贫穷,还是富贵,是健康,还是多病,这个都是过去的业力。我们不妄生计较分别,只是念这句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病也念,无病也念,长寿也念,短命也念。活一百二十岁也好,也不觉得说嫌多了;明天就死了,也更好,明天就往生。这样,心里很实在,往生西方全凭阿弥陀佛,佛什么时候来,我什么时候走。 有人生病了,「阿弥陀佛,你快点来呀」;身体一好,「阿弥陀佛,你慢点来呀」。不实在。 你就很实在,阿弥陀佛都会知道,祂会不早不晚地来,你就等着阿弥陀佛接你就好了,不要自己在那里喊。 我等但老实念佛, 只求临终往生即已。 至于现生之如何若何, 一任其水到渠成、春来花放。 倘先设一想念, 便反成障碍。 如断其水源而欲渠成, 正在严冬而欲花放, 若能得者,便属怪事。 大师讲得非常的生动啊! 他说我们只管老实念佛求生西方,这一辈子我是贫穷、富贵,是通达、还是多有障碍,这个都不管。世间的事情都随缘,随缘过。像什么呢? 「水到渠成」:水流过来了,自然形成一条渠了。 「春来花放」:一切都随缘,你看这个多自在!春天来了,花就开了;春天没有到,严冬之时,你希望百花怒放,这个能开花才是怪事;断了水源,还希望能够成为一条渠,这也是怪事。 比如我们要建寺院,我们要规划道场,我们要办什么事,缘份没有到,你干着急,你是自己拿自己过不去。缘份到了,不用你着急,自然就成了。所以,我们只是观察因缘,我们念着佛,等着缘份成熟。当然,等也不是坐在家里等,积极的施为和随缘的办事,这两点也不矛盾,尽到我们的心力,尽到我们的本份,剩下的事情自有阿弥陀佛安排和我们个人的福报及业力。你没这个福报,你想再多也没用。 所以就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只管念佛,世间这一切事情,就随因缘去走。如果事先做一个想念,事先自己定了一个标准,这样就在心里构成障碍,就过得不安乐;过得不安乐,是自己找的麻烦。 踮脚走路喻:不要做样子 像我们走路一样,走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不要踮着脚跟走,踮着脚跟走路走不长远,走得很累。矮一点就矮一点,也不错啊!瘦就瘦一点,也挺好啊!胖就胖一点,也挺庄严哪!都不错嘛!你的本份就挺好的,阿弥陀佛说:「你这样就可以了,你是标准的念佛人,就好了。」不要做样子给别人看,累死你,这样不实在。 念佛之人, 当存「即得往生」之心, 若未到报满, 亦只可任缘。 我们念佛的人,随时准备往生,「今天死就今天往生」——「即得往生」。但是,如果我们的业报还没有满,也只好任缘了。 其往生之期, 任缘迟早, 不可预作一「即得往生」之心。 我们什么时候往生,任我们过去的业缘,任阿弥陀佛来接引。不能自己就定了说:我什么时候立即就要走了。 念佛不想增寿 也有莲友问:「我念佛是想早一点往生,但是听说念佛能够增寿,这个不是矛盾吗?我不想增寿啊!」 我说:「这个你不要担心,你念佛想早一点往生,阿弥陀佛也会满你的愿;但如果是念佛赚来的寿命,那个寿命是很安乐的,不会多病多灾的,你会很安乐、很祥和、很稳当的,走的时候很潇洒自在地往生。」 29. 戒偏 尽报投诚, 乃吾人所应遵之道。 灭寿取证, 实戒经所深呵之言。 「尽报投诚」,尽我们的寿命,尽我们的业报;一心归投阿弥陀佛,诚心诚意。业报一到,自然往生,毫不耽搁。这样是我们应当遵守的。 「灭寿取证」:你本来寿命没有到,还有二十年,你非要拿一根绳子给它断掉了,想提早结束自己的生命,早点往生。这样是戒律所不允许的。 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 不当刻期定欲即生。 尽我们的恭敬诚意,可以求快点往生,不愿意活七老八十了。但是,不能自己就预先刻期定一个时间,说「我在某一个时间一定要往生」,这样一定会发生障碍。 学道之人,心不可偏执。 偏执或致丧心病狂, 则不惟无益, 而又害之矣。 像那样的心,就是不够柔顺。我们念佛的人,心要柔顺。所谓柔顺,一个是随顺业缘,一个是随顺阿弥陀佛的迟早来迎接,什么时候接,我什么时候走,不要过于偏执,偏执往往会起毛病。 劝止定期往生 大约半月之前,有莲友告诉我说,一位老菩萨,今年八十三岁,说她再过七天就要过生日了,她准备在她过生日之前往生极乐世界。现在开始不吃不喝,问我行不行? 我说:「看年纪,八十三岁也可以走了,但是,准备七天不吃不喝,她有什么特别的往生征相吗?」 「没有。」 「身体好吗?」 「身体还好呢!」 「子女孝顺吗?」 「子女对她也不错!」 弄得周围的人都知道了,人家都劝她:「你不要这样啊!」 她说:「我不能听你的,我就听法师的。」 莲友说:「师父,你讲一句就行了。」 这个事关重大,不能不讲啊,我就跟她说:「念佛之人,心要柔顺,往生净土一任阿弥陀佛,寿命长短一任过去业缘。你既没有特殊的事缘,提前敲锣打鼓地让人家都知道,你过七天就要往生,就开始不吃不喝,到时候必然发生障碍,不要这样。你只管任缘念佛,等佛来接引就好了。」 后来莲友说:「师父!可欢喜了!也同意了!你讲这句话管用了!」 30. 瑞相 我们很多人希望临终有瑞相,大师说得也很恳切。 临终之瑞相,不必预为期冀。 但平时念佛相应, 临终自得随佛往生即已。 因为往往有这样的心,就要做样子,心就不柔顺,不是随缘。他自己说:「我一定要站着走,我一定要坐着走。」这就不是完全靠倒阿弥陀佛,他就有一个心要怎么怎么样,这样就会分叉,就会有障碍。 我们有没有到那个境界呢?如果有这个功夫,你不用这样讲,自己心里就知道,也不必提前吆喝;如果没有,到时候要硬撑,这就起麻烦了! 所以说不要预期,只贵平时相续念佛、信愿念佛,顺应阿弥陀佛的誓愿,到时候自自然然地随佛去往生就好了。 谁知道我们临终是什么样的走法呢?说不定在半路上,说不定在厕所里脑溢血了,说不定遇车难空难。这些事情我们都不能预期,只是我们现在好好念佛就可以。 傅闪老居士老实念佛走着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