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历代高僧】净土初祖 庐山慧远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远公大师像赞

远公大师像赞

缅维远公,乘愿再来。创立莲宗,畅佛本怀。

俾诸凡夫,忆念佛名。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已断惑者,即证无生。证无生者,速圆佛乘。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感应道交,利益甚深。

未见涅槃,即宣常住。未见行愿,普导西去。

其所立法,暗与经合。护法菩萨,表自大觉。

罗什举经,深如赞叹。西僧景仰,心香辄献。

千余年来,不闻圆音。幸有遗教,尚可遵循。

伏愿我公,又复示生。普引群伦,同登五清。

印公遗文,模公道貌。庶几来哲,是则是效。

——常惭愧僧释印光和南敬撰

慧远大师(公元334—416年),俗姓贾,出生于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世代书香之家。远公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游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儒学,旁通老庄。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于是悟彻真谛,感叹地说:“儒道九流学说,皆如糠秕。”于是发心舍俗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修行。

远公大师出家后,卓尔不群,发心广大,“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精进为道,无时或懈,道念日纯。道安大师常常赞叹说:“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于此可见远公的器识超出常伦。师精于般若性空之学,年二十四即登讲席,时引《庄子》一书以说明佛教之实相义,使惑者晓然领解,自是,道安乃听其不废俗书之议。东晋太元四年(公元379年),道安大师为前秦苻坚所执,往长安,其徒众星散,远公率领弟子数十人,打算去广东罗浮山,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见到庐山清净,足可以息心敛影办道,于是驻锡庐山的龙泉精舍。时有远公的道友慧永,对刺史桓伊说:“远公方当弘道,今徒属已广,而来者方多,贫道所栖,褊狭不足相处,如何?”桓伊听了这话,发心建造东林寺。远公自此以东林为道场,修身弘道,着书立说,三十余年迹不入俗,影不出山。

师致力于经典之研究,常慨叹江东之地,经典未备,禅法不闻,律藏残缺,遂命弟子法净、法领等,远寻众经以传译之。每逢西域三藏,辄恳恻咨访。太元十六年,迎请罽宾沙门僧伽提婆译出《阿毗昙心论》、《三法度论》等。闻鸠摩罗什入关中,即遣弟子道生、慧观、道温、昙翼等赴长安师事之,学龙树系之大乘空观;又常以书信,与罗什往返研讨义理。昙摩流支来华时,师曾遣弟子昙邕参与译出《十诵律》。又自长安迎请佛陀跋陀罗至庐山译出《达磨多罗禅经》。于宣扬大乘般若学之同时,亦提倡小乘禅数之学。对改革中国佛教问题,更有其深远之见地;有关此一问题之各种问答、译经序文等,今皆残存。

元兴二年,桓玄下令沙汰沙门,令沙门尽敬王者,师乃着《沙门不敬王者论》,阐论出家众对王权并无屈服之必要,针对当时王权统治下之佛教,主张保有佛教之传统性。

远公一生德业隆盛,饮誉遐迩。许多外国僧人都说震旦有菩萨大士应化,经常焚香礼拜,钦仰庐山。远公本迹,吾人难以测度(鸠摩罗什大师赞称为东方护法菩萨),然其威神妙用之事相,亦足以感发人心。

师内通佛理,外善群书,为当代所宗,亦受国外僧众所钦敬。庐山之东林寺为当时南地佛教中心,与罗什所居止之长安中分天下。

元兴元年(402),远公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百余同道创立白莲社,专以净土念佛为修行法门,共期往生西方净土。凿池种莲花,在水中立十二品莲叶,随波旋转,分刻昼夜作为行道的节制,称为莲漏。由于修行的理论与方法正确,莲社123人,均有往生净土的瑞相。远公临终预知时至,将一生三次见佛的事实告知弟子,制订遗嘱,依古礼露其形骸于松林,与鸟兽结缘。至期果然安坐而化,上品往生。享寿八十三岁。后由唐、宋诸帝赐赠谥号“辨觉大师”、“正觉大师”、“圆悟大师”、“等遍正觉圆悟大师”。着有庐山集十卷、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大乘大义章)三卷、明报应论、释三报论、辩心识论、沙门袒服论各一卷及大智度论抄序等。

白莲社图(局部)

白莲社图(局部)

北宋元丰三年,北宋大画家李伯时来东林寺,特绘成《十八高贤图》。其后李伯之、晁补之、叶梦得各作《白莲社图记》,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中央电视台“国宝挡案”节目报道称,此画为北宋画家张激所作。

本画卷以长短兰叶法描画东晋慧远法师于庐山东林寺白莲结社的故事。构图疏密有致,人物组合随意自然;笔法飘逸中蕴含凝重,流畅而不失刚劲;墨分五色,淡墨须眉,浓墨点睛。全卷绘十二僧、七士共十九贤,另有僮奴十二人。

《虎溪三笑图》(南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虎溪三笑图》(南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大师在寺院深居简出, “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老虎就会吼叫起来。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访,与慧远大师谈得投机。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直到后山的老虎发出警告的吼叫,三人才恍然大悟,相视大笑而别。这个“虎溪三笑”的故事,反映了儒、释、道三家相互交融的一面,为历代名士所欣赏。李白在《别东林寺僧》一诗中就写道:“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此画也源自于此千古佳话。

 
 
 
前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用惭愧心来消融自我

印光大师:用惭愧心来消融自我

纯粹的净土法门

弥陀的呼唤 二、愿生弥陀净土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净土宗善导流宗风」略讲

 

后五篇文章

【历代高僧】净土初祖 庐山慧远

净土法门不仅利益身后且益生前

净土法门不仅利益身后且益生前

净土三经对告众探微

继承印祖遗风 振兴净土道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