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八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八集) 2012/10/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5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0八一页,第七行:

「无著者,无执着之念。如《金刚经》曰: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这一段文给我们解释『无著』,经文上「十力无畏,无碍无著」。在无碍,我们学过《华严经》四种无碍法界,接着我们看无著。无著是没有执着的念头,着重在念头,念头里头有执着就错了,这个不在事。如果没有执着,没有执着的念头,就能做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现在是处事都有障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有障碍,障碍从哪里来的?意念里头有分别、有执着,有这个东西就造业,业就系缚苦果、苦报。

无执着之念,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这一段经文,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完全是梵文,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翻作无,翻成中国是无的意思,耨多罗是上,这无上;三,这是梵音,翻成中国是正,藐翻作等;三这又是正,菩提是觉,所以整个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可以翻,为什么不翻?这个不翻是属于尊重不翻。为什么?佛法终极的目标,我们想求的是什么?就是求的这个,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得到的是正觉,三菩提;菩萨得到的是三藐三菩提,就是正等正觉;佛所证得的叫无上正等正觉。你看这一句话里头,三个阶位,三个阶级、三种地位,高下不同。说学佛,学佛求什么?就求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对于这一句,这是我们学佛的目标,对它尊重,完全用梵语音译,没有把它译成中国文字,经典上都用这个。

无上正等正觉没有定法,什么方法都可以证得,所以它没有定法,只要你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就证得了。我们内心里头要把执着放下,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着,没有执着这个念头,你就证阿罗汉果。如果更进一步,不但没有执着,连分别的念头都没有,这个人就是菩萨。不但没有分别的念头,连起心动念都没有,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是佛陀,无上正等正觉。八万四千法门,这是佛说的方法,每一个方法都能证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八万四千法门,这佛说,除这个之外还有一句,叫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之外,无量法门包括遍法界虚空界,用我们的话来讲,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派全都包括了,只要你能放下。金刚般若会上,佛说真话!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根本就没有法可说,无有法可说,说了四十九年,一天也没休息;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已经说了十劫,永远说不完。说得再多,也是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所说的这个法,完全是众生有感,佛自然有应,是从感应当中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没有意思。要说佛有意思,佛是凡夫。凡夫有意思,圣人没有意思,他不起心、不动念,哪来的意思!这在大乘教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都不会起心动念,眼见色,耳闻声,眼耳鼻舌身接触外面境界,没有起心动念,他哪来的意思?有意思就是凡人,没有意思才叫圣人,所以圣人的标准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也就是成佛了。

这以下,那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最高的佛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有起心动念,所以他还有意思;他把起心动念放下,十法界就没有了,他就超越了。所以四圣法界从哪里来的,我们就明白了,四圣法界上面的两层,佛、菩萨是起心动念来的;下面两个位次,声闻、缘觉是分别来的,他还有分别。六道从哪里来的?六道从执着来的,这是讲执着。你心里头有执着,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无论修什么法门。心里没有执着,轮回就不见了,不用除,它没有了,好像睡觉醒过来了,这一场梦。

四圣法界里面的佛,如果把起心动念放下,那也是(又是)一场梦,醒了,从他那里看六道,梦中之梦,真醒过来,醒过来的境界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究竟的,不过它没有变化,因为它那里头没有阿赖耶识,就是没有意思。相宗里面讲,转八识成四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得到平等,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所以八识没有了,与八识相应的五十一心所当然也没有了。心所法是依靠心法,心法没有了,心所法就没有了。这是圣人,佛家讲凡圣,这是标准。我们称三贤菩萨,称声闻、缘觉也叫圣人,那叫小圣,不是真正圣人。真正圣人的标准是转识成智,《华严经》上称的法身菩萨,天台大师称的分证即佛,这是真佛,不是假佛。

那为什么这样说法,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没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这为什么?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这个意思深!如来心地清净,不着相,没有起心动念,他说什么?所以如来所说法,各人听,各人感受不一样,有人听懂了,有人觉悟了,有人得三昧了,有人只得一点知识。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说法的人无心,听法的人有心,有心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我们看一部经,你看多少种注解。《金刚经》的注解最多,有五百家。那么多人注解,每个人注的都不一样,这什么原因?每个人接受、尝到的味道不相同。

而佛说出来是一味,为什么听经的人得到的法味不一样?是每个人的心不一样。印光大师说,每个人诚敬程度不一样。说法的人不管是什么人,纵然是邪师说法,如果是心地真诚恭敬的人,他得正法,他不得邪法。为什么?他心正,他得到的是正。他要是佛心,他得的是佛法;他是菩萨心,得菩萨法;他是小乘心,他得到小乘法,因人而异。不是佛不平等,是人不平等。佛跟佛在一起不说法,无法可说,为什么?没有感,那边也没有应。菩萨有感,菩萨的感是纯正的,声闻、缘觉里面就不是纯正了,那人天更不必说,还夹杂着许多邪念在里头。这也就是佛法难说、难懂的意思。说法的人多多少少要契入一点境界,就是什么?你才能尝到法味,才说得出来。如果没有稍稍契入一点,完全是自己的知见,就是凡夫知见,你不是佛知见、不是菩萨知见,这就是大经上常常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绝顶聪明智慧的人他不懂,他看佛经是他一套的解释,那不是佛的意思。所以开经偈上说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不要把如来意思解错了。

那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学经教,找不到真正善知识。真正开悟的人、真正证果的人,到哪去找?你要听他们的东西才管用,没开悟的人决定不可靠。所以老师教我们,读经看注解,要看古人的注解。为什么?古人有修有证。佛的经文自性流出来的,他们的注解也从自性流出来的。古人没有见性不敢讲经,更不敢著作,为什么?他要对读的人负责任,如果把读的人引入邪法,他要受地狱果报,所以他不敢。现在人不怕,他不相信有地狱,用自己的意思来解经,也说得天花乱坠,也让人生欢喜心跟他学习。不是没有,有,像少正卯这一流的人物,孔子对他都无可奈何,只有把他杀掉。如果在今天,孔子是犯法的,你没有理由杀人。他的杀人罪名就是妖言惑众,旁门左道,让社会大众扰乱了视听,如此而已。少正卯要生在今天,那是大行其道,没人干涉,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他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所以皆不可取,皆不可说,这是说的什么?不着言说相、不着文字相、不着心缘相,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教给我们的,你用什么心学佛。你必须有这样的心态,读经不着文字相,听经不着言说相。不但文字、言语不着,因为文字是言语的符号,都不应该执着,不执著名字相,名词术语。像无著、法界、无上菩提,这都是名字相,名字相是假设的,假名,你喜欢起个什么名字都可以,为了教学方便起见,起这么多名相。佛教教学的专有名词不能执着,它是假的,它是方便法,它不是真实。不执着心缘相,心缘相就是我想这个是什么意思、这一段什么意思、这一句什么意思,这是你的心缘相。统统都不着,那听经、读经,这是干什么?给诸位说,听经、看经都是修定,让你的心在文字上、在言语上,你不缘其他的,其他的妄念、杂念都入不进来,这是修定。定能开慧,到智慧一开的时候,这经的意思全部都明白了,而且一点都不错,你悟出的意思就是佛当时讲的意思,你契入境界了。如果你着三种相的话,这就是凡夫,用现在话,佛学,不是学佛,是佛学,完全用自己的意思来解释。这是佛法真正的难处。

佛法的修学就是戒定慧,修戒定慧的方法也无有定法。戒定慧本身不是定法,修学戒定慧亦无定法。你要理解戒定慧的精神是什么,精神就是制心一处,没有别的。你的心到处乱跑,胡思乱想,如何把它收起来集中在一处,这就是精神之所在。戒是止恶防非,怕你起恶念、起恶言、做恶事,防止,这是戒律的真实义。定是收心,像前面我们常说的,放下执着是阿罗汉的定,比世间定高。世间定只到四禅八定,他还是有执着。阿罗汉把执着放下了,定功就超过非想非非想处天,就超越了,他就出了六道轮回,所以是小乘定。虽然是小乘,跟世间法一比,它高太多了,世间法比不上。大乘的定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一般说这成佛了。在什么时候?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他样样清楚,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无有定法,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功夫!大成就!跟诸佛如来走一条路,一个方向。所以一切不可取、不可说,非法也非非法,不准你起心动念,用这个态度跟佛学,听佛讲经说法,遵守佛的教诫去修行,成就快!

「《破空论》释云」,《破空论》是明朝末年蕅益大师的著作,这是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他有《金刚经破空论》。《破空论》上解释这一段话说,「无上菩提,超情离见,即是究竟彼岸」。无上菩提这个名,名词术语。超情离见,你看这当中有一个情、有一个见。情是什么?情的根就是起心动念,那是情的根。从起心动念里面,生起分别、生起执着,叫情执。我们今天执着里头,最麻烦的就是情执,别的还好放下,这个东西太难!为什么太难?这个东西不是真的,假的,他以假当真,已经养成习惯。佛讲假的,他也点头,但是就是放不下。我们讲亲情,亲情就是爱。那这样学佛是不是无情?不是的,学佛给你说的,学了佛之后那个情、情爱变成了真情,那不是假的,为什么?从自性流出来的。今天凡夫这个情爱,是从阿赖耶流出来的,不是自性。自性的真爱叫慈悲,你看慈悲上头加了两个字,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同体就是无上菩提。无缘是没有因缘,用现在话说没有条件,就是一片真心、一片真爱,没有理由的。同体说得更清楚,一切众生跟我是同一个体,同一个自性流出来的,能不爱吗?哪有这个道理!

我们这个身体很复杂,不是单纯的,单单讲细胞,这科学家告诉我们,人这个身体大约是有五十兆个细胞组成各种不同器官,每一个细胞都是自己,你能不爱吗?你能喜欢这个细胞带的有病毒?发现细胞带病毒,你赶快想办法把它治好,原因是什么?一体!治不好,将来它要扩张了就变成死亡,赶快把它治好。佛知道,什么是我身?整个宇宙是我身,叫法身。法身是遍法界虚空界,佛学名词,用现在一般的话就是全宇宙。全宇宙跟自己是一体,他能不爱吗?外国宗教讲真神,宇宙间有个造物主,唯一的真神,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跟佛讲慈悲是一个意思。他们说的神、说的上帝,实际上跟佛法里面讲的佛完全相同,这是个明心见性的人,是个真正觉悟的人、究竟圆满觉悟的人。所以立无上菩提这个名号,此地讲的无上菩提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超情离见,超越了,超越了情、超越了见。超越了情,情是执着,见是分别、是起心动念,全超越了。即是究竟彼岸,彼岸是跟这边相对来讲的,此岸是迷惑颠倒,这是个岸,彼岸是大觉、彻悟,彻底的觉悟了那叫彼岸,圆满的觉悟,转迷为悟。

「不但无非法相,亦无法相可得」,非法非非法。法,为什么说非法?法是假的,不是真的。法的体是自性,自性虽然是真的,它里头什么都没有,所以性空。我们常讲三种现象都没有,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自然现象,性是空寂的,所以非法。但是它能现相,什么时候现相?迷了就现相。觉了不现相,迷了就现相。觉悟的时候,一片常寂光。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见到了,那就像佛所说的「我知我见」,惠能大师可以这样说法,我知道,我见到了,真如本性是清净的,一片清净,一丝毫染污都没有叫清净,不生不灭。阿赖耶是生灭相,一切万法都是生灭相,我们讲整个宇宙,物质现象是生灭相,精神叫起心动念也是生灭相。起心动念,大乘经上说得很详细,把它分作四桩事情,受、想、行、识,这都是生灭相。自然现象也是生灭相,都离不开受想行识。

所以有很多物质现象,肉眼看不见的,科学家称为暗物质,佛法里面称为无表色,承认有这些色相,色就是物质现象。无表色,我们看不见、摸不到,它真存在。哪些是无表色?我们作梦,梦中境界有没有色相?睡在我旁边,他作梦,我看不到他的梦境,他在梦境当中看得清清楚楚,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摸不着,但这些真有,就是这一类的,确实存在。可是有功夫的人,你作梦,他全看到了,这有禅定功夫的人他能见到,你梦中在干什么,等你醒过来我告诉你,他真看到了。所以这无表色,有定功的人看到,阿罗汉、菩萨都能看到,都有这个能力。但是都没有离开阿赖耶。阿赖耶能生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阿赖耶变现的,但是它的体真的是一真法界,心现心生,识把它搞成这个样子,搞得这么复杂。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不但无非法相,非法相没有,法相?法相也没有,亦无法相可得,它只是波动现象,在高频率的波动,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频率之下产生的幻相,不是真的。念头本身也是个生灭相,念头有善有恶,变现出国土,像我们这个世界秽土、极乐世界净土,都是从念头变的,不能执着。「故云无有定法名无上菩提」,这就是告诉你名词术语别执着,最重要是懂得它表什么意思,名词术语是假的。

「所证既超情离见,所说亦超情离见。故云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蕅益大师这解释得好! 如来是怎么说的法?叫应机而说,完全是众生的感,众生有感,佛就应。众生一心想出离苦海,这六道轮回太苦了,佛就给你讲净土念佛法门,他自然应的。净土法门,阿弥陀佛自性本有,如果自性没有,怎么说得出来?所以经上讲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是净土宗理论的依据。回到六祖大师那个话里头就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本自具足,是法藏比丘把它显示出来了。自性要没有,它怎么能显示出来?所以性德不可思议。所证、所说统统超情离见,我们如果也能超情离见,一接触全明白了。我们的情跟见不能离,情是烦恼障,见是所知障,二障断了就圆满成佛,所以佛无有定法可说。

「何以故?实相彼岸」,这里头两桩事情,一个是实相,一个是彼岸。这两个意思可以说是一个意思,也能把它分成两个意思,实相是真相,彼岸就是真相,真相就是彼岸,从事上讲。从理上讲,实相无相,彼岸也是无相,但是实相是体,彼岸是作用。凡是理跟事都有体相用,彼岸说的是相用。此岸有生死,彼岸没有生死,此岸有烦恼、有业习,彼岸没有烦恼,没有业也没有余习,残余的习气没有。实相彼岸,「虽复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取说」,实相不可说,彼岸也不可说,言语达不到,言语有界限、有范围,它超越了我们的言语界限。不但超越言语,超越我们的思惟,我们第六意识缘不到。第六意识攀缘的能力最大,没有比它更大的,对外能缘到全宇宙,对内能缘到阿赖耶,这么大的能量,就是缘不到自性。也就是实相彼岸它缘不到,所以讲心行处灭,心行是想,想不出来。言语道断是说不出,心行处灭是想不到,想也有范围、也有局限,它超越了,所以不可取、不可说。

要知道一切法没有一法是例外的,于是我们这才明白,佛菩萨包括阿罗汉,他们对一切法为什么不取。这个取是什么?取是现在讲的占有、控制、支配,这都是取的意思。觉悟的人不取,他统统放下了,他得大自在,他没有得失,一切随缘,有,很好,没有也好,不会去作意。想怎样怎样,那是凡夫,自找烦恼。随缘而不攀缘,得大自在!那里头有大的、真的喜乐,法喜充满,用智慧不用烦恼,以清净平等觉随缘,没有业障,不造业。具体为我们说明的,可以说《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表演的,表演什么?表演净业,不造业,善恶都没有因,也没有善恶果报。因为善财童子在文殊会上证得了根本智,根本智就是不起心、不动念,所以他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没有起心动念,样样明了,样样放下,样样随缘,样样自在,这妙在这里。五十三参是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演的一场戏,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是属于正知正见,与性德圆满的相应。不可取说。

「而如来以四悉檀因缘故,亦可得说。但所说法,由其随顺四悉檀故,所以一文一句,罔不超情离见,离过绝非,而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这个地方讲到「四悉檀」,我看我们资料里头有没有?好像没有,这个地方没有。四悉檀,这个名词是梵华合译,悉是中国字,檀是檀那,是梵语,合起来,檀是布施,悉施,就是普遍的布施。四种法,四种法普遍布施给一切众生,包括实报庄严土里头的分证佛位,这是妙觉如来的布施。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二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0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