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洛本仁波切文集:五道概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洛本仁波切文集:五道概述

 

  五道概述。何谓道?道者通达耶!通达依道之立宗而异,在此我们所要谈的是佛教五道。道有二义,通达是一,指的是通达解脱成就之方法。另一是实际修持的修。指授的文字般若并无法令人成就,但可令人明白。五道简言之即是通达成就的五个次第。文字「般若」譬如药理,若人生病依此药理煎服即可得愈,若只知药方却不顺口岂可能解脱病情?五道就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以及无修道。

  如是,佛教亦依行者发心及果位,分为三乘:声闻乘、独觉乘、大乘。三乘各有五道,总共十五道。声闻与独觉皆属小乘,大乘有显密二宗。佛云:三乘、四部。何谓四部?有部、经部、唯识、中观名为四部。四部即是佛教哲理所依,有部(说一切有部)与经部属于小乘,唯识与中观是大乘立论所依。用以自修则需详研其中一部,小乘行者当学有部与经部,大乘行者当学唯识或中观,不可混淆。若学有所得,弟子劝请为人开示时,则当依弟子根基教导,称为方便法,不可将大乘密法说予小乘行者听,以免坏了小乘行者之信心。然小乘若能接受大乘「空」之见地,当下即转为大乘菩萨道。

  〖声闻五道〗

  声闻与独觉发心无异,声闻者依佛所说称声闻,独觉依大自然为师,因独觉时代佛法不传世。两者并无太大差异。声闻行者如何成就五道中的第一次第资粮道,小乘行者修行以解脱自我痛苦为发心,一旦见到三界唯苦,不执三界,了悟到色界无色界亦受无常之苦,对三界生出真实厌离心,无任何造作。如是成就资粮道。厌离三界唯一是苦,当知无常至理,非是凡夫于娑婆之中依缘造作而生厌离,以为此心即是则有误耶。凡生出真实厌离心者,不生怠惰,自然精进。

  〖资粮道分上中下三品〗

  下品资粮道修不净观:因为是自了汉,故观女人不净。如此方能持戒不漏。心常执色身故有染污。中品资粮道修数息观:观出入息,思惟息住何处?因为心与息本不可分,上资粮道修观身、心、对境感受,四种观照的本性。因为四境观是无常是染污之根源。藉由观照四境皆无自性时,得知我亦不实有,明白无我之空,然非大乘之「空」。凡人痛苦皆因「我执」而起,我执源自对身体的特别执取,以为身体是实有的,所以烦恼痛苦倍增。若能体会痛苦非绝由身体而生,如是方为了解无我之真义。我执有二种,一为外道之见地我是永恒实有,二是五蕴的我(内在的我执)。譬如头痛,有人说我的头在痛,亦有人会说我头痛,如是就是将我与痛视为一体,头是我仰或痛是我?各位无妨想之!

  独觉乘在上品资粮道观身心对境感受之本性是无常,认即境不实有,但不取心亦不实有;这是与大乘观点最大不同处,但独觉仍属偏唯识,是比声闻更进一步的,故独觉在资粮道上精进需一百劫。

  〖加行道〗

  声闻独觉行者圆满资粮道之时期并无所谓解脱,因为解脱要依空性但资粮道只是积聚解脱资粮尚在观想阶段。然圆满资粮道后进入加行道才是真正准备趋入解脱,故加行可说就是准备进入「见道」复加准备的。加行道有暖、顶、忍、以及世第一法四位名四顺抉择分。「抉择分」决定也,没有疑问的意思,本意是说对于「空性」已没有任何疑问,逐渐接近「见道」了。「见道」必须依空性,故修观想空性。加行道,五道之一。凡欲趋解脱历程之证得顺抉择分善根者,行谛现观,以修所生慧观境无自性,修五根五力制伏断除一切遍计所执,能证等持、总持、神通功德之道。

  云何加行道暖位?最初生起见道智火之预兆,犹如生火前之温暖象徵智火就是见道智慧,加行道顶位?善根已超出动摇之顶名顶位到达顶位五根五力已经成就不再退转。忍位,从新证得能忍甚深空性法义,不生畏布,名忍位。世第一法是加行道第四,为有漏智之最上,世俗法中之第一,证得者已是世间第一人,再上就罗汉了。

  〖小乘之见道与修道〗

  小乘见道以七觉支为能知,知四谛十六行相,通达四谛十六行相后于禅定中进入修见阶段。见道就是见到实相。见道譬如新月,修道令月渐盈,见道后便进入修道,修道圆满证预流果,之后七世证罗汉果。

  独觉乘修三十七道品成就独觉果,与声闻乘基本上并不相异。大小二乘最大差别在于发心之不同,大乘需发菩提心,行道为众生。大乘之资粮道自受菩萨戒开始。

  〖大乘资粮道〗

  大乘资粮道分三品,下品资粮道修「四念住」观情器性。四念住又名四念处,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中品资粮道修四正勤,己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己生善令增长。此四正勤就精进,精进勤劳修习四种道法,令身口意不生恶能增善。主要依止菩提心愿文,菩提心妙宝,未生者愿生,已生者增长。上品资粮道修四神足,又名四如意足,就是用四种定力摄心,令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欲神足是希慕欲乐,勤神足是精进无间,心神足是一心正念,观神足是心不驰散。四神足就是五根力的四足,如修止息心能专一不乱即得止息力量。

  〖大乘加行道〗

  加行道依五力。五力是五根坚固所发五种力量:信力、勤力、念力、定力、慧力。五力就就是信心、精进、记忆、禅定、智慧。信力是信根增长,能破诸邪信。精进力是精进根增长,能破诸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长,能破诸散乱。慧力是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诸疑惑。大乘之五力对治空性,小乘之五力只对四圣谛之无我产生见地。五力亦可分为五力与五力根。五力根相应在暖位与顶位,五力根则应用在忍位及世第一法之中。五力根之所以特别称根是因为主要用在对治,尤其是在未达到顶位之前,对空性尚存疑惑,皆需克服消灭,故以信力根等对治之。

  〖大乘之见道〗

  行者依五力得证见到空性即名见道。能知空性唯依禅定,后定中广修布施。何以后定中修布施?因见道之行者对空性认知已渐稳定,此时方可谓真正布施,因已可达三轮体空之境界。

  〖修道〗

  对见道所见加以修持名修道。修道依十地,初地名欢喜地,何名欢喜?因现前所见是未曾见之法性,故知自利之最胜菩提已近,利他之广大利生事业将成,心极愉悦。初地菩萨是见道,依十度修,定中观修无二空性,后定修十度。如是至十地名法云地。十地之后则为无修道,亦可名无碍道。证得十地菩萨,所证禅定与佛说一切种智,遍一切处。从佛所得无量法门,犹如密云遍满虚空。此时上生「奥明天」得佛灌顶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诸法因缘生也对,诸法本自无生也对!

大安法师:超度、立牌位及杀生受戒

南怀瑾:禅海蠡测

星云法师: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52 单身贵族

星云法师: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53 大地的生命

 

后五篇文章

洛本仁波切文集:万法唯心

洛本仁波切文集:释疑问答

洛本仁波切文集:四共加行

洛本仁波切文集:上师的特质

洛本仁波切文集:大手印的前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