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前言代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前言代序

 

  这次学人要跟大家讨论:净土宗的修学理论和方法,课程的主题是《净心与净土》,这个主题特色在哪里?它的宗旨是什么?在上课之前先跟大家作一个说明。

  回顾中国两千年的佛教历史,我们会发觉中国佛教在这两千年当中,出现了很多祖师大德;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大乘思想得以在中国发扬光大,这当中的一个主要理由是什么呢?就是「宗派」的建立。

  祖师们把整个大乘的经典,根据它的内容性质,分成了大乘八个宗派,让一个初学者,能够很快进入佛法内涵,减少很多摸索的时间,因为佛法实在包含太广,不像基督教只有一本圣经;佛教大藏经就有一百多册,用一辈子的时间,也学不懂,学不完。祖师们为了方便众生入门,就把它分成了大乘八宗,让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根性,选择相应的法门,这样修行才容易上路。

  但是宗派的建立,虽然给中国佛教带来很大的力量,却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尤其到了明朝末年,宗派之间成为一种门户之见。也就是说,宗派建立之后,因为门户之见的影响,彼此之间不能够互相学习、互相融通。正如蕅益大师说的:「分河饮水」,同一条河水,虽然水的性质是一样,但是饮东边水的人,跟饮西边水的人,各立门庭,彼此不相往来。因为这种情况,形成整个佛教思想的对立。

  有鉴于此,所以永明延寿大师(净土宗第六祖),提出了「禅净双修」的思考。禅观的主轴是强调「心灵的力量」,透过止观把心力开展出来;净土宗是偏重「佛力」,我们能够往生西方净土,是来自阿弥陀佛本愿的摄受。而在永明大师之前,心力跟佛力是不相为用的,强调心力就不强调佛力,强调佛力就忽略了心灵的力量,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永明大师认为:「心力」跟「佛力」是不可以分开的!

  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不可能主动救拔我们,必须要用心的力量去感应,好比你今天用录音机放佛号,这个录音机放一辈子的佛号,也不可能有灭恶生善、离苦得乐的功能。为什么?因为录音机没有心灵的力量、没有明了性。佛号一定要经过「心」的推动,才能够产生灭恶生善的效果,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心灵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一百多人打佛七,同样一句佛号进入不同人的心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心力不同!

  其实,永明延寿大师所提出的「禅净双修」,它的具体方法,并没有清楚说出来。到了明末的蕅益大师,他的代表著作《阿弥陀经要解》,才把禅净双修的思考,很明确、很清楚的说明白。

  在《阿弥陀经要解》当中,蕅益大师提出了「三力不可思议」。蕅益大师告诉我们:当我们的心跟佛号接触,能念的心跟佛号一接触,即能产生三种力量:第一个、「心力不可思议」,第二个、「法力不可思议」,第三个、「佛力不可思识」,这三种力量同时现前。在《阿弥陀经要解》当中,蕅益大师主要是强调「心力不可思议」;他认为没有心力,就不可能有法力,也就不可能有佛力。

  《阿弥陀经要解》中的「心力」是指什么呢?就是「自性功德力」,也就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力量。为什么我们真如力量,没有办法完全发挥出来?因为我们一直被「妄想」所误导,不断的被过去错误的想像所干扰。所以你应该知道怎样去开显真如的力量,才能把心灵的潜能发挥出来。

  其次,「法力」是指「名号功德」。虽然说我们有心力,但是没有阿弥陀佛的摄受,我们的修行是入道多辛苦;由于心力去启动法力,才感应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力。

  因此,「念佛」有三种力量:自性功德力、名号功德力,跟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力,是以这三力来成就净土的功德。如果你能够明白这三种力量,那么《阿弥陀经要解》的整个修行理念,你大概就清楚了,它的中心思想就是以「心力」为根源。

  以心力来带动法力,以法力来感应佛力!

  我想没有一个人,临终时是颠倒而能往生的。不管你平常念佛念得多好,临命终时,只要你的心力不现前,还活在心中的颠倒想,就不可能往生,因为净土宗强调临终必定要正念分明。

  净土宗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它要求你临终时要保持正念;如果临终的时候心力不现前,法力就不现前,佛力便不现前。当然蕅益大师也强调:临终的正念从什么地方来?是要靠平常的正念而来,所以才说: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因此,我们现在念佛,除了把佛号念得清楚之外,如何保持心中的正念,遇到所缘境-- --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这一点很重要!当你生起颠倒的时候,就算佛号进入你的心中,也很难产生强大的力量,所有的佛号,一定是在正念分明的情况下,进而产生感应的力量。我再说明一次:没有一个人是在颠倒中往生,不可能,这样阿弥陀佛根本没有办法救你。所以:净土宗的感应道交是怎样呢?是我们自己准备好了(确实具足信、愿、行),才能与阿弥陀佛相应。

  好比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太阳根本照不进来,应当先求自己走出来,才能享受到阿弥陀佛的光明,所以要先走出心中的妄想,佛陀才能救拔我们。我们今天修学净土,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佛陀有再大的加持力,都是应机而示现;你有一分的准备,他给你一分的功德;你有三分的准备,他给你三分的功德;你有十分的准备,他就给你十分的功德。所以「能感」的是心,「所应」的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也就是说我们的信、愿、行是能感之机,阿弥陀佛的加持是能应,二者有互相呼应的关系。

  菩萨的心,本是清凉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向内安住于毕竟空,所以外境怎么变动,他心中不动;但是菩萨的他受用,如何救拔我们呢?偈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所以古德云:「则知众生净念,弥陀定放光明;心水不净,菩萨圆通月境亦不现矣…」

  我们要知道:佛教的「他力加被」,是有条件的;是你心垢净,才能感召菩萨影现中。当你在起颠倒的时候,阿弥陀佛不可能跑到你的心中,把你从颠倒妄想中救脱出来;是要你走出颠倒妄想中,才能与阿弥陀佛相应。我们修净土法门,一定要很清楚,自己要有正念,才能够启动佛力、启动法力!

  因此,如何从心灵的净化,进一步能往生净土,需要做一些什么准备工作?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程内容。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一)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二)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三)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四)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五)

 

后五篇文章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三章)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二章)

净界法师:一旦修行,现在的我跟过去的我肯定会互相冲突的

大安法师:每个人都很尊严

星云法师:宽心·人生幸福课 18 人应具备怎样的应变能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