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周裕锴:禅宗语言研究入门 第三章 第三节 从语言与世界到存在与修辞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周裕锴:禅宗语言研究入门 第三章 第三节 从语言与世界到存在与修辞

  周裕锴《禅宗语言》(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本书虽名为《禅宗语言》,但并非纯粹的语言学著作,而是涵盖了宗教学、哲学、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的内容。尤其是在将禅宗思想研究和禅宗语言研究相结合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在语言学界和佛教学界进行了一次较成功的跨学科探索。

  作者注意到,自80年代以来,尽管禅宗思想和禅宗语言都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热点,并都取得可观的成果,但二者却基本处于相互隔绝、不相往来的状态。研究禅宗思想史的学者不去关注禅宗特有的语言现象,而语言学家则大多只是注意禅宗语言的唐宋口语的活化石性质,不仅漠视禅宗语言中蕴藏的宗教的或哲学的精神,甚至也不理会禅宗语言观念和语言实践的历时性变化。其结果是禅学几方面的研究,都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因为离开语言研究,无法真正理解禅宗宗教革命的意义;避开思想史研究,也无法准确理解禅语语法、词汇、修辞所特有的逻辑、涵义和功能。所以作者力图通过语言学和哲学、宗教学、历史学、文学的合作,把荒诞离奇的禅宗语言的真正意义揭示出来。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对古代禅宗文献语言(文本语言)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多角度的探索。上编 宗门语默 ,作者从语言哲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解读禅宗文献,借助当代西方话语理论,按照 语言与世界 的哲学性思路,考察了禅宗发展各阶段最能表达宗教体验的言说方式的演变过程,揭示出禅宗内部宗教改革实践和外部世俗文化因素两条坐标的影响。

  上编共分六章,第一章 如来禅:禅与教的分途 ,简述了早期禅宗依据的两部经书《楞伽经》和《金刚经》中关于个体心性的非言说性以及语言本体虚无的观点,指出 教外别传 是禅宗与其他佛教宗派争夺话语权力的理论武器。第二章 祖师禅:走下如来圣殿 ,讨论了洪州禅宗教实践的世俗化与语言实践本土化同步出现的现象,即 平常心 出之以 平常语 , 日用事 配之以 日用话 ;借用 存在即此在 的哲学观点合理解释了 普请 实践中禅问答的 直下即是 句型的深刻意义;同时讨论了中晚唐呵佛骂祖、离经慢教思潮造就禅宗语言进一步与佛典语言分离的现象。第三章 分灯禅:禅门宗风的确立 ,考察了晚唐五代禅门五宗各自的语言状况,分析了截断言路的棒喝、应接学人的机锋、指示门径的旨诀、立象尽意的圆相、示道启悟的作势、明心见性的偈颂等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表达形式,并指出各家语言的某种程式化倾向,如 四料简 、 四照用 、 三玄三要 、 五位君臣 等等,参禅类似入夥,俗语渐成行话。第四章 公案禅:阐释时代的开始 ,分别论述了宋代大量出现的记载祖师言行的语录、灯录,评说前辈典刑的代语、别语、拈古、颂古,以及训释机缘颂古的著语评唱等文本形式,并指出在禅宗语言经典化、文本化过程中禅宗队伍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印刷业的进步两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第五章 文字禅:禅宗语言与文化整合 ,讨论了北宋儒释相通、禅教合一、诗禅相融的现象,将 文字禅 看作禅宗内部一次在文化史上颇有意义的 语言学转向 。语言文字不仅仅是运载思想的工具,而其本身就可成为参禅的对象,所谓 一切语言文字皆解脱相 。禅宗语录的口语形态为儒者提供了理想的说教形式,禅宗典籍为诗人提供了全新的语言资源,禅宗话头为批评家提供了全新的概念和术语。第六章 默照禅与看话禅:走向前语言状态 ,认为南宋初出现的默照禅和看话禅虽在修行方式上有很大差异,但在强调宗教实践性、抵制禅的文字形式化方面颇有共同之处,指出默照禅是一种语言虚无主义的禅,看话禅则是一种语言解构主义的禅,都是对文字禅的否定。

  由于采取 顺着讲 (遵循禅宗发展的历史事实来叙述)与 倒着讲 (按照灯录所载祖师语言风格的演化轨迹来阐释)相结合的方式,作者对整个禅宗的语言观和语言实践的演变历程,作出了科学而详尽的说明。

  下编 葛藤闲话 ,则依循 存在与修辞 的思路,从共时性的角度研究了禅宗语言的各种形态,揭示出禅宗语言独特的概念结构和可理解的意义。由于把禅宗语言看作一种特殊存在方式的体现,作者摒弃了禅学研究中 去逻辑化 的神秘倾向,通过 知识的考古 ,破译了不少稀奇古怪而又荒诞玄妙的禅语密码,科学地阐释了禅史中的奇特公案在禅学上的价值。

  下编共分七章,第一章 拈花指月:禅语的象征性 ,探讨了动作语、棒喝语以及特殊场景中动作和语句所包含的意义,指出用暗示象征来代替言说阐释,这正是禅宗 指月 与佛教 话月 的区别之所在。第二章 绕路说禅:禅语的隐晦性 ,分析了禅宗各家所常采用的 遮诠 表达方式以及隐语、玄言、行话等由特殊的修辞手法造成的隐晦语言。第三章 反常合道:禅语的乖谬性 ,讨论了有语言的形式而无语言的指义功能的 活句 、有意乖违现实生活经验常理的 格外句 以及问与答之间矛盾对立的 反语 ,指出这是禅宗有意用背离常规的言句来夸大语言的荒谬性和虚幻性,使参禅者从对语言的迷恋中醒悟过来,从而直契本体。而有些言句则在看似悖谬矛盾的陈述中表现了一种 形而上的真实 。第四章 打诨通禅:禅语的游戏性 ,探讨了佛教 游戏三昧 的解脱法门在言说形式上的表现,即源于洪州禅、形成于北宋的轻松自在、随心所欲的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考察了逢场作戏的禅语与打诨的参军戏之间表现形式的共通性,同时考察了 文字禅 风行后禅宗内部俳谐文字流行的情况。第五章 老婆心切:禅语的通俗性 ,分析了禅宗典籍的俗语言色彩,如口语、谚语、歇后语、白话诗等等,揭示出这种俗语言风格形成的社会原因。第六章 点铁成金:禅语的递创性 ,鉴于禅语作为一种语言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作者探讨了禅师对待约定俗成的 陈言 所采用的几种策略,即用否定语势颠覆前人言句的 翻案法 、改造、翻新、提升凡言和陈言的 点化法 以及引用诗人名句来谈禅说理的 借用法 ,用递创性的语言来表达原创性的思想。第七章 看风使帆:禅语的随机性 ,这其实讨论的是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禅语风格的多元性问题,包括农禅语境下的鄙语粗话、市民文化语境下的艳词绮语以及山居隐逸背景下的清音远韵。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特别揭示出禅宗以粗鄙为本色的话语态势,即解构经典,颠覆权威,面向平民,贴近生活,任情率意,大胆出格。

  在讨论具体的语言现象时,本书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即并不是像传统的语文学研究那样,仅仅局限于语词的阐释,而是将重心放在解释禅宗僧侣们所使用的反常的言说方式上,从而破除了宗教语言和行业语言的神秘性,消融了它们带给读者的文化隔膜。应该说,这是本书的重要贡献之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本书完全抛弃了传统的语言研究方法,如下编第五章关于禅籍俗语言口语、俗谚、歇后语的考证,作者在充分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又作出不少修正,如释 手脚 的本意是 手段 , 掠虚 乃 据实 的反义词,补正于谷《禅宗语言和文献》中所释不确之词,都颇见新意,言之成理,显示出作者在传统语文学方面的造诣。

  针对语言学界把禅籍当作口语化石的倾向,本书特别指出禅籍语言和其他敦煌文书俗语言的区别,认为禅宗语言的价值在于不仅提供了唐宋俗语言资料,更在于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典籍包括佛教典籍的言说方式。对于一个读者来说,即使弄清了每个字词的含义,仍可能对文本的意义一无所知。因为这些障碍不仅来自神秘的禅理佛法、模糊的语言环境,也来自超常的象征譬喻、奇特的句法修辞以及怪异的姿势动作。在貌似日常经验的描述中,可能就已包含着对禅经验的摹写;同时在极为荒诞的对话中,可能又表现了极为浅显的道理。因此,禅宗语言研究的任务,就不只在于俗字、俗词的考证,而在于如何通过论证存在方式与话语选择的方式的关系,以及宗教实践与修辞现象的关系,尽可能破译奇特怪诞的禅语密码,走出禅籍布下的语言迷宫。本书对禅宗公案的解读作出不少有益的尝试,如 俱胝和尚断指 、 南泉斩猫 、 胜光镢断蚯蚓 、 赵州吃茶去 等等,都能发人深省而领悟禅机。

  本书的多角度视野还体现在借用西方理论来阐释禅宗语言现象方面,如论禅宗师徒间问答时,弟子问彼岸世界的终极问题,而禅师答之以此岸世界日常生活中的禅理,作者借用了海德格尔 存在即此在 来作阐释,使人更易领悟。而以此思路来解释禅宗关于 如何是道 的问话与 道在目前 的种种回答,也就颇具说服力,破除了传统的神秘玄虚的说法。又如指出公案机锋问答的循环往复方式暗合狄尔泰所谓 阐释的循环 ;论禅语的乖谬性,指出 格外谈 和 反语形式 分别类似西方古修辞学的 不可能事物喻 和 反讽 ,都有一定见地。

  应该承认,本书虽然试图透过宗门方语的演变,使读者 不仅能得到一部较为完备的中古汉语史,尤其是中古汉语口语史,而且能窥见唐宋时期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史以及文化变迁史 ,但这一目的并未完全达到。本书将汉译佛经语言视为与禅宗语言的 农禅话语系统 相对立的 印度话语系统 ,表述也不够准确严密。本书有些公案的解释也值得商榷,如对 扬眉瞬目 是洪州宗 作用即性 思想的表现,就缺乏应有的认识。此外,本书研究禅宗语言多是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而对具体的句式、词性虽有涉及,却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因此从语言学的要求来看,就显得单薄一些。


 

 
 
 
前五篇文章

周裕锴:禅宗语言研究入门 第三章 第四节 语言的思想史

周裕锴:禅宗语言研究入门 第三章 第五节 从句法修辞中

周裕锴:禅宗语言研究入门 第三章 第六节 循语言逻辑以

大安法师:实修之信愿坚固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 序

 

后五篇文章

周裕锴:禅宗语言研究入门 第三章 第二节 解读禅宗著作

周裕锴:禅宗语言研究入门 第三章 第一节 文化史视野下

周裕锴:禅宗语言研究入门 第三章 禅宗语言研究典范举例

周裕锴:禅宗语言研究入门 第二章 第三节 语用学维度的

周裕锴:禅宗语言研究入门 第二章 第二节 多元化的学术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