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法增比丘: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第四章 第二节 嗔的调服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法增比丘: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第四章 第二节 嗔的调服

  若将自己与他人相比,我们应该知道,每一个众生皆要求快乐,因此,应以慈爱对待一切众生。我们应如是思惟,愿我安乐,无有苦恼。愿那些爱护我的,中立者及讨厌我的,愿他们都安乐。愿那些住在邻近的或在他方世界国土的众生,愿他们都安乐。愿三千大千世界国土的所有众生,和每一种类的众生,愿他们都安乐并得到最大的幸福。愿一切人类、男人、女人、高贵者、下贱者、天神、恶道众生及十方的所有众生,愿他们都安乐。

  我们要知道自己内心的瞋恚的烦恼,但第一步要做的工作是要先能觉察自己内心的瞋恚。知道瞋恚存在后,才去追寻瞋恚生起的原因,知道瞋恚生起的原因之后才能用方法消灭它,消灭了瞋恚之后,将来遇到生起瞋恚的原因时,还有可能忍耐不住,又再生起,所以还要再对治它。成功对治瞋恚的行者知道心中已灭尽的瞋恚于未来永不生起。

  佛陀在[慈爱经]里教导我们如此的修慈爱:

  “应常散发慈爱心,惟愿众生得福安。

  普愿一切诸众生,心常喜悦住安乐。

  凡有生命强或弱,高壮中等矮粗细,

  可见或是不可见,居于邻近或远方,

  已生或是将生者,一切众生常安乐。

  愿彼恒于一切处,不鄙视亦不欺瞒,

  假使忿怒怨恨时,心亦不念彼得苦。

  犹如母亲以生命,护卫自己独生子,

  愿能如此于众生,施放无限慈爱心。

  慈爱遍及全世界,上下地平四维处,

  遍满十方无障碍,无有仇恨或敌意。

  无论行住或坐卧,若是心中觉醒时,

  应常培育此正念,此乃最高之德行。”

  在[杂阿含]715经的经文:“何等为瞋恚盖食(产生原因)?谓障碍相(指可憎相),于彼不正思惟,未起瞋恚盖令起,已起瞋恚能令增广,是名瞋恚盖食。(瞋恚生起之因) ……

  何等为瞋恚盖不食? 彼慈心思惟,未起瞋恚盖不起,已生瞋恚盖令灭;是名瞋恚盖不食。”

  灭除瞋恚的第一方法就是要正思惟 (如理作意) ,要正思惟瞋恚对自己的害处如下:

  (i)我起瞋恚后,将因瞋业在将来受苦;

  (ii)若起瞋恚将自毁戒,并且损害他人,两相无利;

  (iii)我现在要面对的可憎相,虽然是苦,但比起地狱,饿鬼,畜生道之苦为轻;

  (iv)我现在遇到的可憎之相,乃是宿业所带来的,所以更应力行制止现在的瞋念,以免造未来受苦的因。

  (v)思惟一切皆是因缘生,因缘灭,是空而无我,所以要忍耐。

  (vi)思惟自己是业的主人,业是自己的财产。

  (vii)对别人起瞋心,就有如用赤手去抓烧红的铁条或火炭或是粪便等有害之物来打击别人,别人还未受到伤害 ,自己已经先受害。

  (viii)起瞋恚将损毁长久以来所积聚的诸善功德。

  然后才正思惟他人起瞋恚的害处如下:

  (i)他现在起瞋心会伤害自己,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可能会消化不良,损害他的肝脏(起肝火),便秘甚至失眠等。

  (ii)他因过去宿业与习气的影响,又起了瞋心,不知道如何去对治它。

  (iii)他的瞋恨就像是不被接受的礼物,将会退回给他,就像是逆风扬尘,灰尘只会飞回他身上。

  (iv)他是他自己业的主人,业是他自己的财产。他造恶业将来会继承他的恶业的财产。

  (v)他已被瞋恨的魔所降服,不能控制自己。

  只有在明确地知道瞋恚的害处之后,才会决定去断除它。一个行者知道了瞋恚的害处后才会忍耐不发脾气,关于忍辱的功德,这里稍为提一下,初学的人不善思择,故先学持戒忍让,若是恶缘常现前,迟早忍耐不住要起瞋念,故要思惟忍辱的功德:(i)无有怨敌;(ii)亲友不离;(iii)心常喜乐;(iv)临终不悔;(v)身坏生天。

  (i)个别慈

  慈心观的修习的次第:(1)应先对自己散播慈爱,(2)接下来是亲爱者,(3)无关者,(4)以及怨敌者。

  虽然[慈爱经]未说对自己修慈,但这是绝对必要的,因此在[自说经]中佛说:“以心遍察一切方所,不见有(人)更甚于爱己,他人都是爱他自己,爱自己的不要害人。” 这是常理,只有爱自己的才会爱别人。

  修时以下列四种愿望修习:

  (1)愿我脱离危难和仇敌,(2)愿我脱离内心的痛苦,(3)愿我脱离身体的痛苦, (4)愿我每天生活安乐,无有困扰。

  如是散播慈爱两三遍。然后对可爱者修慈,这是指比如自己的父母,师父,恭敬的阿阇黎或与他相等的人,随念他们的可敬可爱处,这样就容易修到安止定。修时也以前面的四种情况来散播慈爱,入初禅时审查五禅支(五支禅定的要素:寻、伺、喜、乐、一心),和五自在(入定、住定、出定、转向、审察),然后再入第二、第三禅等。接下来是对无关者修慈,若不能,应从自己重新开始,令心柔软,适合于修慈,然后再对无关中立者修慈。修时也是以上述的四种方式修习慈爱到入禅定为止。

  最后是对怨敌者修慈,若心生瞋恨时,应重新对以上的自己,可爱者,无关者再修习慈心,以去除瞋恨,直修到对怨敌者慈心生起为止,或思惟瞋恨的害处,或读佛本生的故事。然后再回来修慈心和慈心定。

  若是心中还是有分别心,则要思惟菩萨在修忍辱和慈波罗蜜时的多种例子,比如具戒王(Silava)的本生故事([中阿含][长寿王本起经]),忍辱修行者(khantivadi [金刚经]忍辱仙人为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本生故事,小护法(Cūladhammapāla) 的本生故事等等都是。

 

  若心中对怨敌者还有瞋念时,应以正思惟想在久远的轮回里,所有的众生都曾经是我的父母、子女、兄弟或姐妹等,没有任何人不曾和我没有过关系,因此他或她现在虽然可憎,但在过去世,他或她可能是我的父母、子女、兄弟或姐妹等。这样子心中就会放下憎心。再思惟我们都一样尚未脱离老、病、死苦,尚未脱离恶道的危险,所以应怜愍他。应想他的优点,以及他曾经帮助过我等,或想办法对他作布施,把自己喜爱的东西布施于他,这样做的话,则有助于熄灭对他之瞋恨,而他人对己的怀恨也会消灭。

  若再不行,可以修习分别诸界,那即是:我是在生气他的那一个部分?他的头吗?还是手、脚、身体?还是皮肤?肉?骨等等。若再不行,可以修习分别四界。直到破除瞋恨心,生起慈心为止。

  (ii)平等慈

  修了以后,再修平等慈以破人我之间的界限。这是对上述的人再修慈,直到慈心遍满一切平等,而破除了人际间的界限。证得初禅后,心与慈俱(具有慈),再对第二、第三、第四方,四维、上、下、一切处,一切看作自己,具一切(有情),世间,广大,无量,无怨,无憎,心与慈俱遍满而住。这些可以初禅、二禅、三禅的任何一种安止定修慈。

  (iii)遍满( vippara)慈

  根据[无碍解道]中说,遍满慈有三种:有限遍满慈心解脱(七种)﹔无限遍满慈心解脱(五种)﹔十方遍满慈心解脱(十种)。这些差别是心证安止而得的成就。

  有限遍满慈心解脱是依七种行相即:

  (1)一切女人;(2)一切男子;(3)一切圣者;(4)一切非圣者(凡夫);(5)一切天神;(6)一切人;(7)一切恶道众生。在修习时,也对每一行相的众生愿他们无怨;无憎;无恼,和自己安乐。如此依七行相共有廿八种安止定。

  无限遍满慈心解脱是依五种行相即:

  (1)一切有情(sattva);(2)一切有息(pañā);(3)一切生物(bhūtā);(4)一切个人(puggalā);(5)一切有五蕴身(attabhāvapariyāpanna)。在修习时,普愿每一行相的众生都脱离危难和仇敌 (无怨);脱离内心的痛苦(无憎);脱离身体的痛苦(无恼);生活安乐无有困扰(自己安乐)。因此依四种情况和五行相共有廿种安止定。

  十方遍满慈心解脱是依十种行相即 :

  (1)东方;(2)西方;(3)北方;(4)南方;(5)东南隅;(6)西北隅;(7)东北隅;(8)西南隅;(9)下方;(10)上方。这是佛陀在[阿含经]中常教配合修慈的方法。

 

----------------------------------------------------------------------------------------------------------------

更多法增比丘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法增比丘: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第四章 第三节 痴的调服

法增比丘: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第五章 烦恼的灭尽

法增比丘:南传法句经新译 序文

法增比丘:南传法句经 第一品 双品

星云法师: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39.美满的生活(一)

 

后五篇文章

法增比丘: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第四章 第一节 贪的调服

法增比丘: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第三章 烦恼的调服

法增比丘: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第二章 烦恼的生起——攀

法增比丘: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第一章 烦恼的类型

大安法师:印祖释《禅净四料简》——决行疑以导修(5)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