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法增比丘: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第一章 烦恼的类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法增比丘: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第一章 烦恼的类型

  我们的烦恼带给我们心灵的波动,身体的痛苦。跟随个人的习气,有的人可能苦恼一段短时间,有的人可能长期受苦。烦恼是因为对人、事、物的错误见解所致,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正确地应用佛法去解除我们的烦恼。

  佛说:「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杂阿含经4经])

  人人都想得到快乐,但是人人却一直是在追求苦,或在制造受苦的因缘。因为我们一直是在错误的思惟,没有如理的思惟,在错误的思惟的前提下,以身口意造作众多恶业,给自己带来苦,所以说是在制造受苦的因缘。我们的苦乃是不能如实明了世间的真相,执着于身体是我,再延伸到其它一切与我的身体有关的事物上,心中缠绵计较,忘怀不了。然后执着于心是我,当接触到可爱或不可爱的境界时,执着感受是我,想念是我(我的想法,我的意见),心中缠绵计较,忘怀不了。这种我慢、我见、我想、我欲。使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被系缚住,产生种种的烦恼、有漏、障碍、炽燃、忧、悲、恼、苦。这就是五阴炽盛苦。

  在[杂阿含133经]里佛说:「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不去(知)本际﹖

  (是什么原因控制,是什么原因生起,是什么缠系住,是什么认为是我,使众生为无明所盖,爱系是它的主因,长期在轮回道上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不知原来的情况?)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哀愍,广说其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色有故,色事起,色系着,色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什么是“色有故,色事起,色系着,色见我”呢?因为有了色身,以及执著外在的色相;所以才有各种的色相的事情生起;产生种种的缠系;错误的认为这些色身及色相是我或我所拥有的。如此的生起执著于苦或乐的感受,并且混淤的把五蕴的色,受,想,行,识都扯在一起,统统的当成是我或我的,纠缠不清。因为对人、事、物的错误见解,我们执持它们是真实的,永恒的,是我或我所拥有的。如此才生起爱和系缚,因此长期的不如理思惟,长期的忧悲苦恼,长期驱驰于生死道,生死流转,招受众苦。

  我们虽然遭受到苦,但是我们却不会因此而认识苦,所以在应用佛法时犹如隔靴抓痒,对学佛者来说将很困难,不能相应。就好比一个通晓经济学的未必会作生意一样。所以一个行者必须有次第地学好佛法,从归依,持戒,到修定,观照。静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世间的苦,才能入道,才会去找苦的原因,才会应用佛法。观察周遭各种的人间忧悲恼苦,病苦,死苦;心里知道这些苦是存在之后,再返回头肯定自己也会得忧悲恼苦,病苦,死苦。等到观察色相的苦肯定普遍之后,再来观察心的苦,这时从自己的心感受到苦楚时去冷静地观察,就会契入正道,学会应用佛法。

  在[杂阿含37经] 里佛说:「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语者,不与世间诤。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云何为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谓色是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受、想、行、识。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是名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比丘!有世间世间法,我亦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非我咎也。

  诸比丘!云何为世间世间法,我自知,我自觉,为人演说,分别显示。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是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世间世间法。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是世间世间法。比丘!此是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我于彼盲无目不知不见者,其如之何? 」

  世间盲的人何其多,这不是眼盲,而是心盲。他们不去认识色、受、想、行、识是无常、苦、变易法。因此仅管佛说世间世间法,历代的祖师法师也传授世间世间法,但是你尽管说你的,他就是不听。因此这不是佛的过咎。

  烦恼的类型

  烦恼(Kilesa)有以下的种类:贪(lobha)、瞋(dosa)、痴(moha)、慢(mana)、邪见(ditthi)、疑(vicikiccha)、昏沉(thina)、掉举(uddhacca)、无惭(ahirika)、无愧(anottappa)等十种,它们使有情内心污染。它和五盖(Nīvarana)有密切关系;五盖是贪欲盖(kamacchanda),瞋恚盖(vyapada),昏沉睡眠盖(thinamiddha),掉举恶作盖(uddhaccakukkucca),疑盖(vicikiccha)和无明盖(avijja)。前五盖是证禅那的障碍,而无明盖是生起智慧的主要障碍。它们也和十结(Samyojanāni)即疑结(vicikiccha)、戒禁取结(silabbataparamasa)、邪见(身见)结(ditthi)、欲贪结(kamaraga)、瞋恚结(patigha)、色贪结(ruparaga)、无色贪结(aruparaga)、我慢结(mana)、掉举结(uddhacca)、无明结(avijja)密切相关。这十结把众有情结缚在邪见网里,结缚在生死轮回中。

  根据[阿毗达摩概要精解](Abhidhammatthasangaha)指出;“烦恼是因为它们折磨心;或因为它们把有情拖下内心污秽与堕落之境而污染了心。”(VII.12)

  以下详细分析:

  1.贪(lobha)--- 贪是第一个不善因,遍指一切不同程度的贪,从极强的贪婪到极微细的喜欢。包括一切自私的欲念、渴求、执著、与执取。它的特相是执著目标,作用是粘著目标,现起是不能舍弃,近因是对目标的喜乐。

  2.瞋(dosa)--- 瞋是第二个不善因,遍指一切不同程度的瞋,从极强的恶念、生气、烦躁、恼怒、与怨恨,到极微细的反感。它的特相是凶恶残暴,作用是怒烧自己的身心,现起是毁坏自他的身心,近因是瞋怒之事。

  3.痴(moha)--- 痴是无明(avijja)的同义词。它的特相是心的盲目或无智(aññana不能透彻地知见究竟法的真实性),作用是覆蔽或不能彻知目标的真实性,现起是没有正见或心昏暗,近因是不如理作意(ayonisa manasikara即作意目标为常、乐、我、净等)。这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源。

  4.慢(mana)--- 慢的特相是骄傲,作用是自称自赞,现起是虚荣,近因是贪。

  5.邪见(ditthi)---这是错误的见解。邪见的特相是不明智的分析事物,作用是错误的认为是常、乐、我、净等,现起是错误的理解或相信,近因是不愿见圣者。

  6.疑(vicikiccha)--- 这是对宗教的疑惑,即不信佛、法、和僧,三学,过去世、未来世,和对缘起的怀疑。它的特相是怀疑,作用是心的动摇,现起是犹豫不决和多种立场,近因是不如理作意。

  7.昏沉(thina)--- 昏沉是心的软弱或沉重。它的特相是缺乏精进,作用是去除精进,现起是心的消沉,近因是不如理作意。

  8.掉举(uddhacca)--- 掉举的特相是散乱与不平静,作用是令心不稳定,现起是混乱,近因是是对散乱心的不如理作意。

  9.无惭(ahirika)--- 无惭的特相是不厌恶身语无耻的恶行,作用是无耻的造恶和无惧的造作恶业,现起是不退避于造恶,近因是不尊重自己与他人。

  10.无愧(anottappa)--- 无愧的特相是害怕恶行,作用是无耻的造恶和无惧的造作恶业,现起是不退避于造恶,近因是不尊重自己与他人。

 

----------------------------------------------------------------------------------------------------------------

更多法增比丘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法增比丘: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第二章 烦恼的生起——攀

法增比丘: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第三章 烦恼的调服

法增比丘: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第四章 第一节 贪的调服

法增比丘: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第四章 第二节 嗔的调服

法增比丘: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第四章 第三节 痴的调服

 

后五篇文章

大安法师:印祖释《禅净四料简》——决行疑以导修(5)

法增比丘:五戒的故事 第五章 戒饮酒的故事

法增比丘:五戒的故事 第四章 戒妄语的故事

法增比丘:五戒的故事 第三章 戒偷盗的故事

法增比丘:五戒的故事 第二章 戒邪YIN的故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