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普巴扎西活佛:为什么说调心为根本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普巴扎西活佛:为什么说调心为根本

 

  从小直到现在,我们一直觉得只要吃好穿好,一切就很圆满了,但如今已经知道,仅凭这些想要成办快乐还是远远不够的。

  与往昔相比,我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富足,可是我们内心的烦恼似乎并没有相应地减少,反而还是那么炽盛。这也充分地告诫我们,想要获得快乐,光凭物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伏自己的内心。因为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因此在知道心乃根源之后,我们就要从根本上去用功,要去调伏自己的内心。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演说之词聚亦广大,然若未能修持真实义之精华。胸中虽持十万之多法函,临终之时亦难获得真实利益。”也就是说,修法若不能从根本上用功,仅仅着重于自己口中念诵了多少遍佛号和咒语,今生磕了多少个大头,乃至已经朝拜了多少神山圣地等,虽然行持这些善法不能说没有功德,但想依此而成办解脱,恐怕希望并不是很大。

  有些对佛法不是很理解的人会认为,只要做了善事就应该有功德才对。那请问你所谓的功德安立于何处?如果所谓的功德与自己三门无关,而是有一个单独的存在,那么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了,我们却仍旧在六道轮回当中漂泊,请问他的这个功德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同样,若将过失也安立于自己三门之外的话,那么他人的过失应该对我们也没有损害才对,就如同地狱众生现在正在遭受极大的痛苦,而相对来说,我们正在享受一些快乐,我们的内心也不应该因他人的过失而有所起伏,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所以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善法是否具有功德与过失,就应该体现在自己的身口意三门之中,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意,也就是自己的心,因为身口是由自己的心在支配。因此我们想知道自己调伏内心是否有进步,从出世间立场之中而言,就观待一下自己内心的贪嗔痴烦恼是否减少,信心和慈悲心是否增长。

  从世间的角度而言,我们修学佛法以后,由于逐渐在调伏自己内心的烦恼,那么我们的性格也应该有一些改善才对。比如子女观察自己的父母以前天天烦恼沉重,对于不悦意的事充满抱怨,现在信仰佛教以后,性格变得越来越平和,他们就会越来越喜欢亲近这样的父母。而作为父母,看见儿女信仰佛教之后,越来越懂事,内心也会非常愉快,一家人相处也会越来越和谐。而这些都是调伏内心烦恼而自然呈现的功德。因此既然我们都认为自己往昔从事过很多善法,功德很大,那么就看看自己的性格有多少改变。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说,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未来趋向于善趣还是堕入恶趣,完全取决于自己。因为我们可以欺骗所有人,但是自己内心永远不会欺骗自己。所以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我们今生是否能成办解脱,就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调伏得如何。

  现前我们已经懂得了调伏内心的功德以后,相信以后大家都会做得越来越好。往昔由于不懂的前提之下,天天去四处求加持,只知道加持有功德,但是功德是如何安立的并不清晰。因此表现出来的行为,有时候看起来也不是很理智。由此也给别人造成一种误解,认为进入佛门就是一种迷信的行为。我想,这样的用词其实也非常恰当,当你对这些理趣不是很了解的话,这就是一种迷信。

  当然我相信,我们现前信仰佛法不是一种迷信,也不是为了凑个热闹或者为了逃避生活中的烦恼而进入佛门。今生我们信仰佛法,一方面是由于宿世的因缘,另一方面也是已经知道信仰佛教的重要性,想要成办解脱。所以在知道这些理趣以后,就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而作调伏,如是行持,相信你们的见解都会逐渐增上的。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普巴扎西活佛:修法需与根机相应

普巴扎西活佛:次第根机者的信心并不坚定

普巴扎西活佛:成办解脱不可轻视方便

普巴扎西活佛:细致理解前行基础扎实的标准

普巴扎西活佛:应时时反观并调整发心

 

后五篇文章

普巴扎西活佛:应细致辨析禅定之修学

普巴扎西活佛:如何理解在修法之中体现窍决

普巴扎西活佛:如何理解气脉明点

普巴扎西活佛:闻思修应踏实一些

普巴扎西活佛:依止上师和观修前行的重要性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