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22章 婆罗门的四个人生阶段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22章 婆罗门的四个人生阶段

  我问,在佛教修炼中,也有行为瑜伽和智慧瑜伽,比如下士道的离恶趋善,无疑也是行为瑜伽的一种;而智慧瑜伽更是佛教修炼的擅长。那么,为什么佛教在尼泊尔和印度的生命力比不上婆罗门教呢?

  司卡史德说,原因很多,一言难尽。不过,我想,婆罗门教的某种文化传统,是原因之一。在婆罗门的一生中,一般有四个阶段:

  婆罗门的第一个人生阶段是梵行期,也就是学习宗教经典和宗教理论阶段。这一阶段以学习各种宗教礼仪和吠陀经文为主。

  婆罗门的第二个人生阶段是家住期,要结婚、生子、承担世俗责任。婆罗门认为,虽然个人的解脱至为重要,但要是一个人不留下子孙,不能定期地祭祀祖先,是不道德的。虽然在家住期里,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有世俗行为,但婆罗门法规规定了许多必须遵守的祭祀礼仪。按照印度传统的说法,每个人的家中有五个容易产生罪恶的地方,因为容易杀生而被称为五个屠场,它们是火炉、磨石、扫帚、水桶和杵臼。为了消除使用五个屠场带来的罪恶,婆罗门每天要进行日常的五种祭祀。给梵天的祭祀便是学习经典和教化众生;给祖先的献祭便是食物和水;献给诸神的祭品便是烧熟的食物;献给善神和邪灵的祭物就是各种巴利供品;献给人类的供品便是对客人的善意。这样,便将日常生活跟宗教礼仪合二为一了。所以,婆罗门教的宗教礼仪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也是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的原因之一。

  婆罗门的第三个人生阶段是林栖期,也即隐居阶段。当一个婆罗门发现自己头发花白,满面皱纹,并抱上了孙子的时候,他便会结束家居期,进入隐居期。这时,他必须放弃对世俗生活的所有贪恋,不再享受优裕的生活。他会把妻子托付给儿子抚养,或是索性带着妻子进入森林。他放弃了所有世俗的用具,伴随他的只有祭祀用物和宗教用品。他不能接受供养,必须穿兽皮和破衣。他的日常生活除了继续进行以前的五大献祭外,还要诵读经典,培养慈悲心,进行各种禅定训练,等等。

  婆罗门的第四个人生阶段是遁世期,即行乞圣僧阶段。当一个婆罗门在隐居阶段里完成了诸多的修炼,真正地远离了世俗,就不再进行那些具相的祭祀礼仪了。此时,他可以熄灭眼前那有形的圣火了,因为真正的圣火已经根植于他的心中了。他也不再诵读经文,因为经文同样早已融入了他的生命,他已摆脱了世俗最后的束缚接近了解脱。这时的一切,都要凭借沉思和冥想。他可能会孤独地云游天下,他不再贪恋哪一片林地,所有的树木都是他栖身的茅屋,他已放下了万缘,已不再有对生的贪恋,也不会再有对死的恐惧。他像等待命运的约定一样,坦然地等待那个非来不可的东西。凭借智慧的修炼,他可能认知了事物永恒的本质,也可能洞悉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对红尘的依恋已化为对梵的依恋,并渐渐跟梵合二为一。

 
 
 
前五篇文章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22章 终极的虔信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22章 在等持的静境中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22章 神性的光芒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23章 魔桶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23章 高原的朔风

 

后五篇文章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22章 证悟本源的智慧

法空恩师讲《广论》64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63讲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22章 遥远的梵歌

法空恩师讲《广论》62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