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五、修习真实皈依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五、修习真实皈依

  修习真实皈依

  自身犹药生死狱,

  世间天等谁能救,

  故于救度不虚者,

  皈依三宝佛子行。

  五、修习真实皈依

  前行:

  观想在自前虚空,真实明现着极为庄严、宽广之莲座,其上端

  坐着体性是具恩上师,外相现为释迦世尊,世尊相好庄严、身色金澄,身着比丘三衣,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等持印,左手持钵,钵中甘露满盈,在无漏智慧光蕴中结跏趺坐,普放佛光遍照有情,忆念着世尊真实圆满具足佛身、佛语、佛意及利他事业功德。

  观想世尊正以慈眼垂顾着我与众生,并以圆满的身口意功德,在十方刹土度化无量众生;世尊的周遭则环绕着无量无数的菩萨海众,及一切清净传承的具相祖师,为大乘僧宝;在诸佛菩萨及祖师心中,皆具足灭道二谛之大乘法宝。前方真实明现着大乘三皈依境,内心由衷忆念着佛是皈依导师,法是正皈依处、僧是皈依助伴而生起皈依心。

  接着请观想在自己的后方,则有今生、累世的具恩父母、冤亲债主、六亲眷属以及无量无数的轮回有情,有情心中具有无量的苦集二谛,忆念其情况心生不忍,内心由衷生起欲求救拔的慈悲心。现在以上信三宝、下悲有情的意乐,在尊贵的三宝前,至诚发愿:得暇身必须利他,为能圆满利他必须成佛,因此刻意造作修学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为动机,带领众生一起来净除罪障、集聚资粮,学习与修习真实皈依,祈能如理思维,真实修行,得到相应,并成就三士道的功德。

  首先带领众生,至诚向前方三宝皈依发心: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修行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

  自系不净牢狱中,应知有情亦如是,

  缘诸众生起悲悯,勤修无上菩提道。

  胜菩提心珍贵宝,未发起者令发起,

  已发起者不衰退,祈愿辗转得增上。

  正行:

  趣入圣教最殊胜之门在于净修皈依与发心——即由邪道引入正道的最佳方便是皈依,由正道引入胜道的最佳方便是发心:修学任何法门所不可或缺的就是皈依与发心,无论是静态修或是动态修,由皈依、发心摄持才是佛法的修行。

  同时建立佛法,从皈依上说亦极应理,因为是从下士道皈依安立下士道修心,从中士道皈依安立中士道修心,从上士道皈依安立上士道修心,从密乘皈依安立密乘道修心,因此修习皈依愿为重要。

  一、 思维皈依的定义:

  皈依——就是生起认许三宝为真实究竟的皈依境。救护处的净

  信心所;也就是了知佛宝是宣说正法者,法宝是佛所宣说的法要、僧宝是依正法修行的成就者(自身修行,也帮助众生修行)——于此三宝皈依境由见功德而生依赖,由依赖而生敬信,由敬信而认定为究竟皈依处,这样的净信心所,即称之为皈依(也可说是由一心依止三宝的净信心引生的坚定誓愿)。

  二、 思维皈依的种类:

  ⒈ 下士道皈依——因怖畏我的三恶道苦,信三宝能救而皈依

  三宝。

  ⒉ 中士道皈依——因怖畏我的轮回苦,信三宝能救而皈依三

  宝。

  ⒊ 大乘不共皈依——因怖畏我与众生心中二障未断之苦,信三宝能救而皈依三宝。

  ⒋ 密乘皈依——因怖畏我与众生的凡夫相的显现与执着,信本尊、三宝能救而皈依本尊、三宝。

  ⒌ 因皈依——以缘着外在的三宝为皈依境,寻求救护而皈依。

  ⒍ 果皈依——以缘着我未来将成就的三宝果位为皈依境,寻求救护而皈依。

  要之,外在的皈依是信三皈依境,内在的皈依是净信正法,实义的皈依是成就三宝果位。因为皈依属于善心法(有为法),依着相顺因缘而成办,故须了知修学皈依之理,进而生起皈依功德。当下乃是略述下士道皈依。

  三、 思维皈依之因:

  ⒈ 怖畏我与众生的三恶道苦,因为不真实畏苦,难生厌离。

  ⒉ 由怖畏三恶道苦,由衷相信三宝能救,是真正的怙主、是

  究竟的依止、是永不变心的亲眷而寻求救护。真实怖畏痛苦与净信三宝能救即是皈依之因,有说:

  [ 众生的信心如铁环,三宝的悲心如铁钩,两者双运才得加持。]

  四、 明了皈依之境:

  了解皈依之因后,接着思维我所皈依的三宝,以何功德堪能为

  被依止的怙主而救护我呢?原来:

  ⒈ 总的三宝是离垢具德者,为无欺诳的皈依处——因 [ 佛宝 ] 是教证功德圆满者、无欺诳者、如实语者;[ 法宝 ]是佛所宣说的正法与功德、令有情离苦得乐者:[ 僧宝 ] 是如佛教诫、依教奉行者。

  ⒉ 三宝可为皈依的理由,如以佛宝为例,即:

  ① 自离怖畏(得自性法身)―― 若所皈依的对象自未出苦,

  必不能度他出苦;可是,诸佛乃是经由圆满修学菩萨道,断尽了一切过失(没有任何二障怖畏)、圆满了一切功德(完全圆满正觉),故称为自离怖畏。如法称论师说:

  [ 灭除妄结网,甚深广大体,遍放普贤光,敬礼妙法身。]

  ② 于离他怖畏有善巧方便(得智慧法身)―― 若所皈依的对

  象仅是自己解脱,则无力观器说法,纵然皈依也不得救度;可是,佛不但自利圆满,利他能力也圆满。因为佛智遍知众生的根器、种性、业力、心思等,能观机逗教引权归实(契机契理),以诸善巧方便教化饶益,普令众生远离怖畏众苦,因此堪为皈依处。

  ③ 具大悲心,平等饶益(得圆满报身)―― 若所皈依的对象

  即使具有度众方便,但不具大悲,见众生刚强难调或长劫疲厌而退舍不救,则纵然皈依也不摄受;可是,佛的大悲心是平等普施(无亲疏爱憎)、是时无间断的、是究竟圆满的。如云:

  [ 诸佛爱众生,悲心彻骨髓 ]、[ 一切三界,皆我所有;其中

  众生,悉是我子 ]、[ 众生无有不苦,诸佛无有不悲 ]、[ 诸佛菩萨为大悲心所系缚,二乘为我爱执所系缚,众生为烦恼所系缚 ]。

  在在说明了,佛一切时处没有不以众生为念的,因此具大悲心

  的佛堪能皈依。

  ④ 利不利益,皆为救护(得应化身)―― 若所皈依的对象只

  顾财利,心不重法,则纵然皈依也不赐予教诫;可是,佛以清净心,无论是承事诸佛或是毁损佛者,于有无利益者皆以无分别心平等救护,皆不吝法开示一切教授(不为世间八法所染)。譬如佛对罗喉罗与提婆达多二者都等视如亲,平等对待,同时救护。

  由佛具有如上所述的四身果位或四义的功德,或简称 [ 具四义

  教主 ],因此 [ 佛 ] 堪能皈依,由是依佛所教授的 [正法 ] 堪能皈依,依法修行的 [僧伽 ] 也堪能皈依 ―― 所以三宝确是堪能皈依之境。

  五、 思维如何正行修习皈依之理:

  先由如前具足了皈依之因 ―― 怖畏与信心,明了三宝堪能皈

  依的理由,决定三宝是真实皈依处,继而应知如何正行修习皈依,分四:

  (一) 、知三宝不同功德而皈依(知功德而生信心),即:

  ⒈ 佛功德。

  ① 佛身功德 ―― 所谓:

  [ 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

  指佛具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面如满月,万德庄严,令众生观不厌足、目不暂舍;佛身的每一毛孔散发出如日般的无量光芒,皆可映现出一切众生的法行,甚至也尽无余地映现出佛自身的法行;佛的无诤三摩地令众生不起烦恼,反生欢喜,甚至不具信心者见佛也得功德。再者,佛身是无漏的五蕴,是智慧的本体、身心双运合一(凡夫为有漏的身心),于一切方所任运巧现种种化身度无量众生。其实,佛身不可思议的功德是长劫也说之不尽的。

  ② 佛语功德 ―― 所谓:

  [ 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

  指佛语具足六十支妙音,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没有远

  近的差别(一音普答一切问);换句话说,由佛语的利他法门 ――

  即转正*轮,能观机逗教,宣说不同粗细分的见品与行品。世间有佛法流布,是依佛经的传持;若没有佛经的传持,则无明众生必不知离苦得乐的方便,人天眼没长劫沉沦。

  ③ 佛意功德 ―― 所谓:

  [ 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

  指佛的智慧深广,佛的大悲心能任运无间,遍入众生心海;佛

  的大智慧能亲证如所有性(胜义谛)与尽所有性(世俗谛),即一心同时亲证二谛,并以再不起座之理等持空性而利益有情(成熟具善根因缘者);又如具足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力、十八不共法等。此外,佛无量无边的大威神力,易于摄受众生启发信心,经由种、熟、脱、圆的次第度化有缘。《四百论》说:

  [ 能仁观见诸烦恼,但离烦恼不离人。]

  是说,佛只弃舍众生的烦恼,永不弃舍众生,这也是佛的意功德。

  ④ 事业功德 ―― 是指佛的利他事业,主要有两种:一是任

  运,一是无间。佛乃是以身加持放光、语宣说正法(了义,不了义)、意大悲心入众生心海而启发众生的善根,亦即从佛无漏三门而引出任运无间的利他事业,皆以智慧为先导。可说,众生能生起一念善心,造作一切善行,都是佛的事业功德趋入与加持之果。如《四百论》说:

  [ 诸佛所动作,都非无因缘,乃至出入息,亦为利有情。]

  ⒉ 法功德,有二:

  ① 诸佛无边功德从法出生 ――《涅槃经》说:

  [ 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

  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依法而得断证功德圆满,成就佛果(依法

  而成就),所以 [ 法为佛母 ],诸供养中以法养为最上,佛、僧二宝也依法宝而安立,可见正皈依处的法宝多么重要。

  ② 无边众生依法离苦得乐 ―― 即一切众生,也必须依法修

  行相应、圆满五道十地功德而得以究竟离苦得乐。譬如闻思三藏、修证三学,进而证得道谛与灭谛的法宝 ―― 所谓法宝便是指由正对治道断除随一所断品的所离功德,一旦生起法宝即灭除了心垢,即得救护不堕轮回,即得根本安乐。因此,能令众生远离怖畏、究竟离苦得乐,唯是法宝的功德(佛宝是教说法宝者,僧宝是修习法宝者,法宝是真正的救护,任谁心中有法宝,谁即得救)。

  ⒊ 僧功德 ―― 僧宝以演说教法、聪受教法、思维教法、依止教法、作佛法事业为务。同时,僧宝也是众生迈向解脱成佛之道的指引者与助伴,且自身也精勤修行,以其修行经验、体悟作为众生学习与增上的榜样,因此僧宝堪为皈依境。月称菩萨说:

  [ 佛法及僧伽,是求脱者依。]

  祖师也说:

  [ 无上导师是佛宝,无上救怙是法宝,无上指引是僧宝,我今皈依三宝尊。]

  可知,一旦欲求到达彼岸得到解脱,唯依三宝救护而成办;这也就是,由了知三宝不同功德而生皈依心。

  (二)、知三宝差别功德而皈依,分有六点:

  ⒈ 知因相差别:(三宝不同之行相)

  佛宝 ―― 为真实菩提相,断证功德圆满者,也是一切世间众生的大恩田、三界导师、四生慈父、具有四身果位者。

  法宝 ―― 为佛之果相,依佛说法(法乃由佛教说)。

  僧宝 ―― 为依法如理修习成就相,亦即依教奉行,如实相应者。

  由了知三宝不同的行相而皈依三宝。

  ⒉ 知事业差别:

  佛为示教法相 ―― 佛主要以宣说正法的事业为主,为教法的人天导师,以教证经验,具足宣说正法教化众生的事业相。

  法为断烦恼相 ―― 法就是寂静法、涅槃法、是以断烦恼的行相为事业相,故具有断烦恼相。

  僧为于法起欢喜相 ―― 僧为僧宝,喜于精勤修行、少欲知足、乐于修道断障者,故于法起欢喜相。

  由了知佛法僧三宝不同的事业而皈依三宝。

  ⒊ 知信解差别:

  对佛 ―― 应有恭敬、供养的信解。

  对法 ―― 应有真实修证的信解。

  对僧 ―― 应有如对佛、法而信解。

  ⒋ 知修行差别:(如前信解而修行)

  对佛 ―― 应以恭敬、供养的信解而修行。

  对法 ―― 应以真实修证的信解而修行(为修证而学法,非文字游戏或戏论),正法唯有实证才具价值。

  由了知三宝各别对境,生起不同的信解与修行而皈依。

  ⒌ 知随念差别:

  念佛 ―― 即念佛为一切众生师,如云:

  [ 佛、如来是我等至尊、是我等大师、是我等福田、是我等法王、是我等究竟皈依处、是一切众生的人天导师。]

  念法 ―― 念法为有义利事,由于法是令众生离苦得乐的主因,因此正法极为珍贵且具利益。修行的目的,也是在于真正开发慈悲、利他、忍辱、善性等。

  念僧 ―― 念僧为堪皈依积福者,如师长说:

  [ 供佛只有供养功德,供僧不但有供养功德,还有受用功德。]

  ⒍ 知生福差别:(生起福报的差别)

  依佛宝及僧宝乃是依于有情而生福 ―― 譬如依止或供养佛宝与僧宝的补特伽罗可生福报。

  依法乃是依于无情而生福 ―― 譬如助印经书、法宝流通、修习正法等,令众生去除愚痴,开启慧眼而生福报。

  供养僧伽或上师,也是属依于有情而生福报。

  忆念上述六点,了知三宝的差别,至心生起对三宝的皈依心。

  (三)、自誓愿而皈依三宝,即:

  誓以佛为皈依导师 ―― 佛两足尊,已得一切种智,能善巧地

  为众说法,是无上导师(如医师或造伞者)。

  誓以法为正皈依处 ―― 法离欲尊,能对治烦恼,灭除生死,得大涅槃,是无上离欲(如良药或雨伞)。

  誓以僧为皈依助伴 ―― 僧众中尊,自能解脱,亦能度众,是众中最无上(如护士或造伞的因缘)。因此立誓从今以后,直到成佛之际,信解三宝是恒常、不变的究竟皈依处而生起皈依心。当如《菩提道次第甘露藏论》说:

  [ 为此一切诸含识,于胜导师处皈依,于佛说法虔皈依,于修行僧虔皈依。]

  (四)、不说有余皈依处而皈依三宝;

  即由了知内外道三宝的功德差别与胜劣,而执内道三宝确是唯一真实的皈依处;从此以后不再口说,心想外道三宝,不再以不了义,不究竟的外道三宝依止。如《佛子行三十七颂》说:

  [ 自身犹药生死狱,世间天等谁能救,故于救度不虚者,皈依三宝佛子行。]

  六、 思维皈依功德,分有八种:

  ⒈ 入佛子数 ―― 心有皈依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内心会有所

  转动,若不具皈依心,就不是佛弟子了;也不是穿了僧服就有皈依心,应如实修习才能生起。

  ⒉ 诸戒根本 ―― 受持别解脱戒、菩萨戒、密宗戒等一切戒法的根本,主要来自于内心是否如实生起皈依。至诚皈依才可得戒,没有皈依即难正行得戒。

  ⒊ 净尽诸障 ―― 能令清净往昔罪障,现前罪业转轻。如四力忏悔的依止力,就是指依止三宝,发菩提心,依此而净除罪障,这也是皈依的功德。

  ⒋ 集广大福 ―― 《华严经》说:

  [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是指皈依的功德无量无边,如大海水藏,非瓢所能量。

  ⒌ 不堕三涂 ―― 因有皈依,易断恶修善,故不堕三恶道;尤其临终能够忆念皈依而往生,必能蒙受三宝接引护佑,投生善趣。

  ⒍ 人和非人不能危害 ―― 皈依心太弱,易着魔、起幻觉;因此具足皈依心,如法依止,人非人不易危害,免遭灾难。

  ⒎ 随愿皆成 ―― 由于至诚向三宝祈求,易得加持满愿,此为皈依不可思议的功德力。

  ⒏ 速得成佛 ―― 由于皈依三宝,不堕恶趣,续生善趣,常得值遇三宝摄受,听经闻法而修行,由是易于成就佛道。

  接着,在了知皈依功德后,理应奉行皈依学处,如此才堪称皈依圆满。那么,有哪些皈依学处呢?

  七、 思维皈依学处,有二:

  1、 各别学处,内分有二:

  1、遮止学处:

  ① 皈依佛,不再皈依天神外道 ―― 虽就短暂利益或困境,

  也能向外道的神祗请求帮助,但不能因而认许彼为究竟皈依处,如此便成为舍了内道皈依。

  ② 皈依法,不再刻意损害有情 ―― 若不能利他,最起码不

  应伤害众生(必心怀慈悲,不具伤害意乐,否则易成假相的皈依),因为佛是大悲教主,法以大悲为体,若只重视佛,却对于佛较自身更视为珍重的众生加以伤害,就成为虚假的敬信了。

  ① 皈依僧,不再与疑谤三宝者为侣 ―― 但是,这并不意味

  着不慈悲或弃舍,而是担心受其影响,起了颠倒见;同时也是为了不让自己成为他人造恶业之缘(无知而毁谤),所以暂不同行,故应与具足正知正见的善友共学,共住。

  2、 奉行学处:

  ① 皈依三宝后,应恭敬佛像 ―― 即于佛像当真佛想(不作

  物质想),依此而累积资粮;而且,一旦是佛像就没有差别价值,好坏善恶之分;佛只一尊,佛就是佛,佛像代表佛,毁谤或轻蔑佛像有大过失。

  ② 皈依法宝后,应恭敬佛经 ―― 即于佛经不能轻蔑或放置

  不清净处,或依佛经谋生、求得名利,否则违背皈依法宝;由于佛经是诠释阐明如何成就解脱道果、成佛道果的方便与内容,故应恭敬。

  ③ 皈依僧宝后,应恭敬僧伽 ―― 因为僧众,不论认识或不

  认识,一旦披上了诸佛的清净幢相,即应不分党类平等如佛一般的恭敬。甚至无论有否持戒清净或修持如何,都不例外,皆须恭敬。譬如即使是一支破雨伞,总能遮雨,如是,僧虽持戒不清净或说法不全,但是只要自己具足敬信,仍然获益,何况凡夫肉眼虽有识别真伪的能力,故应修清净观。

  2、 共同学处,分有六种:

  1、 随念三宝的差别功德,而数数皈依三宝 ―― 每天忆念三

  宝的差别功德而趋皈依。所谓:

  [ 十方三世一切佛,治病八万四千法,依教奉行三乘僧,如是三宝前敬礼。]

  2、 随念三宝大恩而常勤供养 ―― 由三宝的恩泽而令行者受用

  饮食无缺,故应以报恩意乐,无上福田想而常行供养三宝。

  3、 随念三宝大悲而安立有情于皈依 ―― 以诸方便接引,未皈依者令得皈依,已得皈依者令得增上皈依,让众生的心灵有所依靠,常敬信戴,生前净信安乐,临终不起颠倒,来世增长广大。

  4、 凡有所作,先行启白三宝 ―― 不论所作为何,总以三宝为第一念,并启白、祈求三宝加持相应,易得感应道交(以意念虔诚祈求)。

  5、了知皈依的功德而昼三夜三皈依三宝 ―― 即一天六次皈依三宝,如持诵皈依发心偈,随文作观而生皈依。

  6、下至戏笑乃至命难皆不舍皈依 ―― 因为三宝是究竟皈依处,故永不舍离,永为皈依处。

  总之,从了知修习皈依之因至奉行皈依学处为止,得一一实修,最后生起皈依三宝之量。

  八、 修习皈依三宝的生起之量:

  如云:

  [ 盛衰聚散应细思,除三宝外何可依。]

  又云:

  [ 祈求三宝不灵验,实乃曾未深信佛,恶业利器回报我,今应

  唯一依三宝。]

  又云:

  [ 无边苦海中,无伴独行时,皈处唯上师,三宝饶益法。]

  意即,不论遭受任何的顺逆境界、苦乐感受,皆得自然地引生随念三宝,以三宝为依(好坏、顺逆境都是三宝的功德与恩泽);并能断恶修苦,不损有情;如是殷切行持,精勤于实修皈依,不离三宝。

  后行:

  观想前方明现着大乘三宝皈依境,后方是一切具恩如母有情,以此修习真实皈依的功德,回向自他众生成佛,尤其自他心续得生修习真实皈依的证量,成就三士道功德。并将此学习道次第教法的殊胜功德,以清净动机广大回向:

  回向具恩上师、南传、藏传、汉传的师长都身心安康、常转*轮。

  回向南传、藏传、汉传的圣教,久住世间。

  回向不同道场、团体、寺院法务兴隆,以法摄众。

  回向三宝慈光遍入众生心海中。

  回向在不同道场修学不同法门的佛弟子,皆能依止调心。

  至诚回向遍虚空、尽法界一切有情离苦得乐。

  回向我等能早日发起爱他胜自的菩提心。

  回向我等生生世世依止大乘善知识,圆满大乘佛道,成佛利他没有障碍。

  一切诸佛菩萨的回向,即是我的回向。

  至诚感恩上师、三宝、众生的恩泽。

  观想这一切都是唯名假立,无微尘许的自性。

  惟愿父母众生具安乐 惟愿一切恶趣恒为空

  任彼菩萨于何地安住 惟愿彼等诸愿皆成就

 
 
 
前五篇文章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六、修习深信业果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七、修习共下士道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八、修习苦谛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九、修习集谛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十、修习四谛

 

后五篇文章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四、修习三恶道苦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三、修习念无常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二、修习暇满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一、修习依师之理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作者说明 目录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