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第十八愿」略解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第十八愿」略解

 

    各位收音机旁边的朋友、学佛莲友们,大家午安,阿弥陀佛!

        这几天有机缘在「九九○人间净土」的节目当中,跟大家结缘有关净土的教理思想。今天在这里有一个钟头的时间要跟大家谈谈净土的核心思想,希望大家能够欢喜、专心的来听讲,如果是学净土法门的人,在这短短的一个钟头,会让我们正确的掌握净土教义的菁华。

净土三经

        每一个法门都有主要依据的经典,如果没有经典依据,这个法门就不是佛教。净土法门所依据的经典,就是「净土三经」。所谓「净土三经」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以及《阿弥陀经》,这是最根本主要所依据的经典,讲净土法门,都不能离开这三部经典。那么这三部经典之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又是那一部呢?就是《无量寿经》。唯有《无量寿经》,才有谈到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四十八大愿,因此以《无量寿经》为正依经典中的根本经典。

第十八愿是根本愿

        这一部根本经典所要讲的,就是阿弥陀佛救度众生往生成佛的愿,也就是所谓的四十八大愿。愿虽然有四十八,但是在这当中,必定有一个根本的大愿,也就是说,虽然其他的愿都是针对众生所需要的,可是其中必定有一个专门为救度众生所发的愿 ── 就是第十八愿,救度十方众生往生的愿。阿弥陀佛其他四十七愿,固然也是为我们十方众生所发,或者是为了庄严净土的,或者是为了成就众生往生之后果位的,但是,如果不能使我们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那么其他的愿岂不是不具意义?因此,能够让十方众生从娑婆世界容易的、简单的往生到极乐世界的那个愿,才是四十八愿中最根本的大愿,如果没有这一个愿,其他的愿即使有了,也不能达到目的。

        譬如说其他的愿通通完成了,可以说阿弥陀佛也成佛了,极乐世界也圆满了,可是众生不能往生,没有众生往生,所建造起来的清净庄严、微妙安乐的极乐世界也没有用。因为阿弥陀佛建设极乐世界,目的是为了救度十方众生,让他们到安乐的极乐世界来成佛,永离六道轮回。因此,能够救度十方众生的愿,才是最重要的、根本的、核心的愿。

        既然是根本的愿,根与枝末是相对待的,有了根,其他的干、枝、叶才能够生长,因此这一个愿对我们来讲,非常的重要。即使其他的愿我们还没了解也没关系,可是这个根本愿,我们必须要正确的了解。凡是讲净土法门,如果不依据这一个愿而谈,往往不会很正确。

第十八愿解析

        第十八愿的文字,总共只有短短三十六个字,内容也很浅显,容易了解。只怕我们信心不够,如果信心够的话,当下这一个愿就为我们所拥有;如果信心不足,那么必然要再深入其他的教理做为辅助,让我们了解这一个愿。如果当下能以一种纯朴的、不加计较筹量的心来信受,那么这个愿就为我们所拥有。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我在这里先读一遍,然后才依次的依文解义,发挥它的道理: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设我得佛

        第一句「设我得佛」是什么意思呢?阿弥陀佛因地修行的时候叫做法藏菩萨,在他还没有成佛时,为十方众生发下四十八大愿,他说他要成佛,但所成的佛,是跟十方诸佛有所不同的。也就是说,他所成就的佛,必须是能够救度十方众生,有救度十方众生的功德和能力;如果没有能力救度十方众生,没有功德赐给十方众生,使十方众生都能顺利、安然的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么法藏菩萨说,他不成佛,宁可舍弃佛的资格、佛的身份。必须是使十方众生,通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并且完成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他才有资格成佛。

        这么说来,法藏菩萨如果要成佛,至少要完成几件功德:第一、要完成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是要让众生往生的净土,也就是十方众生的归宿,如果极乐世界没有完成,那么十方众生要归宿到哪里?同时极乐世界必须是圆圆满满的完成,不可以有缺憾、不周到的地方,不可以还要众生去辅助它、建设它、庄严它。为什么?因为极乐世界是成佛的境界,十方众生是具足贪瞋痴的凡夫,凡夫跟佛毕竟不一样,凡夫所修的功德,不可能完成净土,必须是佛才能完成净土,因此阿弥陀佛必须预先为我们十方众生,建设完成圆满庄严极乐世界,这是第一件。

        第二件必须事先为我们完成的是,十方众生往生净土的功德资粮。为什么?因为如果十方众生能够完成往生净土的功德,那么也就不需要阿弥陀佛的救度,他自己修行成佛就可以了。就是因为十方众生始终都贪瞋痴具足,被贪瞋痴的钢锁锁住,挣脱不出来。每天一早起来,眼睛一打开,心中所想的,就是如何的来为自己,如何的追寻五欲 ── 我们的起心动念,无非都是贪瞋痴,都是跟五欲境界相呼应的,这样的十方众生,怎么能以自己的力量、功德,进入极乐世界那样殊胜高妙的净土呢?所以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阿弥陀佛也必须预先为我们完成。

        再来,当十方众生要离开娑婆世界,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所造的业,譬如杀生、偷盗等等,都必须要偿还。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其他的业也是一样,都必须要一点一点的还清,才能够离开娑婆。好像我们要移民到纽西兰,在本国所欠政府种种的税款,如果不缴清,是不可能离开的;同样的,我们要离开娑婆,移民到极乐世界,我们生生世世所欠的业债,如果阿弥陀佛不能预先为我们偿还,我们怎么能够离开呢?阿弥陀佛又怎么能够救度我们呢?因此,阿弥陀佛的成佛,必须要完成这些条件。

        同时我们十方众生是否能往生极乐世界,不是先问自己功夫达到了吗?资粮累积够了吗?而是要先问,法藏菩萨成佛了没有?如果法藏菩萨还没有成佛,那么肯定没有我们归宿的极乐世界,也没有我们称念的佛号,所以我们要先问阿弥陀佛成佛了没有,如果祂已经成佛,岂不是为我们建设的极乐世界也已经完成了;我们从娑婆到极乐世界的资粮功德,也已经具足了;我们累生累劫以来,所欠人家种种应该偿还的业,阿弥陀佛也先为我们预备好还债的资产了。

        就像有一个儿子,偶而犯错,在外面欠人家非常多的债务,以儿子本身的力量,不可能偿还的,结果儿子被人家关起来了!这个儿子的父亲是一国的长者,所谓长者,就是这个国家当中最富有的,国王的金银财宝都没有他多,同时这个长者虽然不是国王,却很有威德,很受国王敬重。长者只有这一个儿子,将来必须让他继承家业,可是这个从小疼爱到大,视如自己心肝的儿子,竟然被关起来了,长者爸爸当然是日夜挂念,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希望赶快把儿子赎回。如果以一般的家庭,是没有能力赎回来的,但以长者的家境来讲,那就太容易了,这浪子在外面所欠的业债,即使再多,跟长者的财富比起来,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因此,除非长者不知道儿子被关起来,既然知道儿子被关的地方,当下就可以把他赎回来。

        阿弥陀佛也是一样,十方众生就是阿弥陀佛的孤儿,阿弥陀佛就是我们十方众生的父亲 ── 长者。祂所完成的功德,是足足救度十方众生而有余的。为什么?因为经典上告诉我们说:

     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现在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阿弥陀佛成佛,十方诸佛是怎样来看待阿弥陀佛的呢?在这个娑婆世界宣扬佛教的释迦牟尼佛就说:

     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也就是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功德,不可思议的能力,以及阿弥陀佛本身的光明,是十方诸佛当中最尊第一,十方诸佛都是在阿弥陀佛之下,所以说「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同时释迦牟尼佛又说:「诸佛光明,所不能及」,也就是这个大宇宙,十方世界恒河沙诸佛,每一尊佛都有光明,可是每一尊佛的光明,都不能跟阿弥陀佛的光明相比较。所谓比较,是同等性质的才能比较,不同等性质的,根本不能比较。好像要比高低,地面上的东西才可相比,如果是天和地,那根本就不能比了。「诸佛光明,所不能及」,十方恒河沙诸佛的光明,跟阿弥陀佛的光明,是不能比的。光明是表示智慧的外相,智慧是光明的本体;既然诸佛的光明,诸佛的智慧,都及不上阿弥陀佛,都不能推测阿弥陀佛的智慧,可见阿弥陀佛这一尊佛,是如何的高圣伟大。也唯有阿弥陀佛是这样的一尊佛,所以才能够度尽十方众生。

        在《大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更称赞阿弥陀佛说:

     阿弥陀佛,是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是大宇宙中,恒河沙诸佛里面的佛王,王是跟臣相对的。阿弥陀佛的光明如果是极尊的话,表示这个光明是达到最高顶点,为其他诸佛光明所不及。

        我们学净土法门的人,都是以阿弥陀佛为我们的本尊,做为我们所礼拜的唯一对象,同时也以阿弥陀佛为我们称念的唯一行门。我们礼拜 ── 礼拜阿弥陀佛;称念 ── 称念阿弥陀佛;供养赞叹 ── 供养赞叹阿弥陀佛。我们理所当然应该知道,我们的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一尊佛,这样念起佛号来,心中就有一种欢喜,有一种安慰、安心感。

十方众生

        接下来解释「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到底是指那一类的众生?跟我是不是有关系呢?如果跟我没有关系,那么阿弥陀佛再怎样大慈大悲、大能大德、大愿大力,毕竟跟我没有关系,我领受不来,也不能得到祂的利益,这等于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只是一种称扬赞叹,而不具有真实。因为阿弥陀佛都不能救度我了,还是不够大呀!必须是阿弥陀佛能够救度我,才称得上是大慈、大悲。那十方众生是指哪一类的众生呢?我们必须要依经文来解释经文,现在我引用其他的经文来解释。有一部经叫做《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这部经的〈如来会〉内容,也是《无量寿经》的另一种内容。〈如来会〉说:

     余佛剎中,诸有情类。

        也就是说,这个大宇宙当中,国土可说无量无边,有此世界、他世界、十方世界的国土,这十方众生就是指「余佛剎中」,也就是极乐世界以外所有佛土中的诸有情类。「诸有情类」就是所有众生;所有众生就是上至菩萨,下至阿鼻地狱的众生;也就是十法界当中,除了佛法界以外,所有的法界;上至等觉菩萨,中间包含缘觉、声闻这些阿罗汉圣者,下至六种凡夫,就是天界的天人,阿修罗道的阿修罗,人道的人,以及三恶道的地狱、饿鬼、畜生。也就是说,十方众生包含很广,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的众生。这是《无量寿如来会》的经文所解释的。

        另一部经叫做《大阿弥陀经》,里面就说「十方众生」是:

     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

        「诸天」有六欲天、四禅天、四空天;「蜎飞」就是在空中飞的小小细虫;「蠕动」就是在地面爬的,很小很小的虫类,这表示十方众生是指六道众生。所以说:「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这是《大阿弥陀经》所解释的。

        另一部《无量寿庄严经》也说: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牲,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如果以这部《无量寿庄严经》所解释的来讲,这十方众生所指的对象,就更下劣了。最初讲的是指十法界中,除了佛法界以外的九法界有情,包括菩萨跟六种凡夫;接下来《大阿弥陀经》只说六道的众生;现在《无量寿庄严经》就只说三恶道的众生。从它解释的这段经文就显明,所谓的「十方众生」,就是具足贪瞋痴三毒,同时将来可能会堕落三恶道的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可说都是跟三恶道有份的。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贪瞋痴,除非他是乘愿再来,不然都是受业投胎转世。因此释迦牟尼佛才在《阿弥陀经》里面说: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五浊恶世」,世是恶世,人就是五浊恶人。之所以是五浊恶人,因为我们都有见浊、烦恼浊,根本上就是有贪瞋痴慢疑。从《无量寿庄严经》这一段经文所解释的十方众生,正是我们娑婆世界具足三毒的众生。

        同时《无量寿庄严经》又有一段经文说: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剎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这四句其中前两句,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呼唤,阿弥陀佛呼唤六道轮回的众生类,要快快让祂救到极乐世界去受安乐的生活,成就佛的果位,不要继续在六道里面造罪造业、受苦受难了!后两句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阿弥陀佛时常不间断的,以祂大慈大悲的心要救度众生,同时要度尽阿鼻苦众生,阿鼻就是阿鼻地狱、无间地狱的众生。阿鼻众生有两种:一种是已经造了五逆谤法的罪,目前正在阿鼻地狱受大苦的众生;另一种是现在造了五逆谤法的罪,可是寿命未尽,还没有堕落,等到一口气不来,无常一到,就当下堕落阿鼻地狱。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就是要尽快的度尽这些众生,因为佛的慈悲,都是以最苦的众生为最急迫救度的对象。好像救生人员,一旦跳下水中,他所要急迫救度的对象,就是那种不会游泳,在那里喝水,即将灭顶,非常痛苦,呼天喊地求救无门的人。阿弥陀佛的救度也是一样,我们就是在六道苦海当中头出头没的众生,不能在六道苦海里面从此岸游到彼岸,所以我们六道众生、五浊众生,都是在贪瞋痴五欲的苦海中挣扎,必须要有阿弥陀佛的救度。现在阿弥陀佛呼唤我们,要我们赶快往生极乐世界,不要将来堕落阿鼻地狱受苦。从这段经文来讲,表示「十方众生」的定义,就更为低下了,最先是包含菩萨在内,最后就专指受苦的众生。从以上这些经文可以知道,阿弥陀佛主要救度的对象,是为了会堕三恶道的众生。

        主持人:法师讲到这里,我们大家有问题可以打电话进来请教法师。

        问:小孩不听话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教呢?

        答:其实很多聪明的孩子往往比较调皮,只要他心地不坏,不做坏事,调皮倒是没有关系的。不知道你这个孩子现在多大?最好你本身可以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教孩子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方便,可以在家里装一台「南无阿弥陀佛」的念佛机,常常播放佛号,让孩子多听闻熏习。因为善、恶跟每个人过去的业有百分之百的关系,如果这个孩子过去种的善根福德因缘比较多,当然不用你操心;万一孩子过去世的业比较重,如果能够念佛号给他听 ── 最好让他自己念佛,预先消除自己的业障,那么将来孩子就比较不会变坏,也比较具足福德因缘。所以最好让孩子多念佛,你本身也要多念佛。如果孩子已经识字,可以请佛教童话故事书给他看,因为孩子通常比较喜欢看漫画,可塑性也比较高,看了这些书之后,顽劣的根性会渐渐导正过来,心也会因佛法的熏习而纯厚善良。

        问:我想请问法师一个问题,我现在每天晚上念经,但是我并没有皈依,听了法师的开示,感到心里很平静;还有我跟我的孩子关系很差,他年纪也不小了,不晓得是不是前生业障,一见他,我就心里很不开心?

        答:你还没有皈依,在奥克兰有好几个道场,都有三宝住持,皈依很简单、很容易,也没有什么条件,所以你可以先去皈依。

        诵经有诵经的功德,但是「经」是告诉我们一条路走,所以我们诵经、阅经之后,就要去实践,因为佛教是实践的宗教,而不是讲哲学理论而已。诵经最好是诵《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其他的经典有时间再诵、再去研究。诵经之后最好有几十分钟的时间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时间不够,宁愿少诵经,多念佛。

        儿子跟我们的关系不好,有句话说:「父母跟儿女之间,都是一种因缘的关系而来,不是来报恩就是报怨,不是来讨债就是还债的。」不过既然生而为母子,表示缘份不浅,所以应尽量维持这份关系,尽量示以爱心,真诚的爱护他,为他设想。所谓「真诚能感动人」,一旦他感受到你的爱心、关怀跟包容,就会回心转意。当然,儿子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我们也有责任,毕竟儿子是我们带大的,是看着我们的模样长成的,因此我们也必须检讨自己,改进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既然学佛了,就要想想自己的言行举止像个学佛的样子吗?为什么自己最亲近的孩子居然不能认同我们学佛,还对学佛的父母不恭敬呢?这就是我们要检讨的了!最好当我们要发脾气或要计较的时候,就想想:「我是佛教徒,我是学佛想成佛的人,我这样说、这样做可以吗?」这么一想的话,言行举止就会不一样,就会感动自己的儿子,你这样做看看。

        问:还有我想继续请教,我读了佛经,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我想进一步知道,怎样让自己更皈依到净土宗。

        答:这个我等一下会继续说下去,这就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为我们所讲的。

        问:谢谢。

        (以下为上人的继续开示)

        所谓「十方众生」,就是有可能会堕入三恶道的众生,也就是具足贪瞋痴慢疑,追求五欲生活,就像我们这种娑婆世界的众生。这么一解释,我们就晓得十方众生不是指其他的人,而是指我们在座每一位,不管是在家、出家,男众、女众,有修行、没修行,甚至是善人、恶人,通通是十方众生,通通是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因此,我们既然了解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愿心,就不应该自卑说:「唉!我修行不好,恐怕不够格往生极乐世界。」就不应该有这种自卑下劣的心。每位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如果能够了解这一点,那么阿弥陀佛这第十八愿,就是我们最后的希望、光明、安慰了。

        (中途又有电话进来请教问题)

        问:如果一个人平常没有念佛,他往生的时候,是不是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呢?是不是念《阿弥陀经》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

        答:都可以的。刚刚讲十方众生,包括现在还活着的人,包括即将临终的人,包括已经断气在中阴身的人,包括已经堕落到三恶道的人,九法界的众生通通包括在内。临终的众生在生时,不管有没有遇到佛缘,如果能够把握临终时为他开示阿弥陀佛救度的道理,要他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不要执着这个世间,不要执着家人,甚至看到祖先或各种境界来,也不要接近,唯有阿弥陀佛出现,才坐上阿弥陀佛的莲花。告诉他这一点,然后在旁边念佛,也让他念佛,只要他有愿生极乐的心,当下念佛,那个时候必定往生。

        阿弥陀佛救度我们就是那么的容易,所以印光大师说:「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困难。」虽然平生之时没有佛缘来学佛法,倘若临终时告诉他阿弥陀佛的救度,只要他肯往生,就能够往生,非常的容易。而下辈子要当人,如果没有五戒的功德,根本当不成,所以往生反而比下辈子当人还要容易。

        问:谢谢!

        (以下为上人的继续开示)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刚刚解释「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这两句,现在要来解释「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三句,这十二个字可以从阿弥陀佛这边来解释,也可以从我们这边来解释。

        从阿弥陀佛这边来解释,「至心信乐」是阿弥陀佛的至诚心、清净心、智慧心,祂真诚不变要救度我们,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容否定、不容怀疑、永远不变。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悲心愿力,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永恒如此。这是阿弥陀佛的「至心信乐」。

        「欲生我国」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呼唤。阿弥陀佛要我们往生祂的极乐世界,所以阿弥陀佛才说「欲生我国」。「我」就是指阿弥陀佛,「我国」是指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所以「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是阿弥陀佛真诚救度我们,要我们让祂救度到极乐世界的悲心,这是从阿弥陀佛那里来解释。

        「至心」是阿弥陀佛的真诚心。真诚在哪里呢?在于救我们、呼唤我们到祂的国土去,这件事是金刚不变、客观存在的,所以是一种信。所谓「信」,是客观存在的,才能成为信,如果没有客观存在,就没有信可言了。所以祂的客观存在能够使众生获得安乐,有弥陀的救度就乐,没有弥陀的救度就苦了。

        从我们这里来讲,「至心」是我们的愿生心,真实不变;真实的愿生心,就是我们的至心。「欲生我国」是我们愿生极乐的心,真的愿生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信有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信有极乐世界还不够,还要信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我们的,同时要相信阿弥陀佛不是远在十万亿佛土之外,不是高高在上让我们膜拜而已,阿弥陀佛是很亲切的来到这里呼唤我们,拜托、要求我们给祂救度,到祂的极乐世界去。祂说:我为你完成极乐世界,我为你完成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通通容纳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正觉的名号里面,白白的、通通的送给你,我要求你接受,到我的极乐世界吧!

        我们合掌膜拜阿弥陀佛,其实是阿弥陀佛合掌在要求我们;就好像刚刚所讲的那个长者,在要求他的儿子回长者的家一样。所以我们的「信」,不只信有极乐、有弥陀,也要信极乐世界是我的,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我所建设的。所以,「至心」,是我们的真实、真诚心;「欲生」,是我们真心愿生极乐世界;「信乐」,是信有弥陀,有极乐世界,信阿弥陀佛是为了救度我,念佛必定往生,因此有信心就有安慰、有快乐,因此叫做「信乐」。

        (又有电话进来)

        问:如果念阿弥陀佛就能够生极乐世界,那么其他像静坐的禅宗,能不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呢?

        答:能。谢谢你的提醒,我解释不完全。所谓「十方众生」是包含地球上不管是中国人、台湾人、香港人、纽西兰人、美洲、澳洲、欧洲等所有的人类;同时也包含佛教徒、基督教徒、回教徒、天主教徒;当然也包含佛教界学禅宗的、密宗的、天台、华严、三论、唯识……只要他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没有一个人不能被救度,没有一个人不往生的,所有任何众生都可以往生净土。

        问:比如我就要离开世间了,如果是学禅宗的,也去念阿弥陀佛,这样混合起来,可不可以呢?

        答:可以。等于是他虽然学禅,可是他目标在极乐净土,所谓「禅净双修」,所以他也能够往生。就如我刚刚讲的,愿生心真切,就能够往生。

        问:我现在学静坐,有次静坐时,感到小腹下面有一些轻安的感觉,本来是坐完了要起来回向,但是感觉轻安的时候就不想起来,这样子是不是着相,是不是不太好?

        答:这不算着相,觉得时间到了非起来回向不可,那反而是一种着相。纯粹以静坐而论的话,静坐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先要有轻安,好不容易静坐得到轻安,你就在轻安当中培养宁静安详的心境,然后以那份轻安、宁静去处事为人。所以,学禅也会改变我们的心境、我们的气质,展现一位学佛人的风范。

        (主持人:时间还有一点,请师父继续。)

乃至十念

        接下来我继续解释,「乃至十念」就是他愿生的心一生不变,而称念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就能往生。如果说现在愿生,将来不愿生了;或者年纪大、临终的时候不愿生极乐世界了,那也不能够往生。所以「至心」从我们这里来讲,就是真的愿生,一辈子不改变,这是我们的至心,改变就不算了,就只是结个缘。

        「乃至十念」,「乃至」意思是说:上包含一辈子,下包含十念、五念、一念,也就是刚刚所讲的,临终才遇到这个法门,就以临终的时间,能够念十声佛号就念十声,不然念五声、念一声,甚至只是心中念我要让弥陀救度,这个就是「乃至十念」。「乃至十念」不只是十念而已,也包含乃至九念、五念、一念;同时也包含了乃至十一念,乃至百念、千念,乃至一日、七日、七月、七年、七十年,也就是说这个人寿命如果延长了,就乃至十一念、二十念,乃至百念;乃至一日、七日念佛,乃至尽他的一辈子去称念这个名号,这就是「乃至」。

        很遗憾,还没讲完,但时间已到;今天晚上在「九九○人间净土」继续请大家收听,谢谢!

        南无阿弥陀佛!

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讲于纽西兰之奥克兰FM104.6电台「佛法在世间」节目

----------------------------------------------------------------------------------------------------------------

更多慧净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禅宗文集:022 禅关策进(明 袾宏 辑)

不动佛·文集 阿閦佛净土的往生因缘

不动佛·文集 阿閦鞞佛之名号功德

禅宗文集:021 缁门警训(明 如卺 续集)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难易二道判

 

后五篇文章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阿弥陀经》两文解释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念佛之殊胜利益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六字名号的意义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佛教的无常观

禅宗文集:020 禅林宝训(明 净善 重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