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禅宗宗派源流:第七章 临济法门(二)——黄龙宗派 四、心理基础和师承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禅宗宗派源流:第七章 临济法门(二)——黄龙宗派 四、心理基础和师承

  前面已经说过,慧南的禅法实践是为其禅学思想服务的,更确切地说,慧南的禅学思想,通过其禅法实践总得以体现,并产生实际的影响。所以我们考察了慧南宗法特色之后,对其三合一的文人化禅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不过,慧南禅法特色的形成,还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原因;性格特徵和师承渊源。下面,我们以他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对此加以考察。

  据《禅林僧宝传》卷二十二载,慧南小时候性格沉静,“深沉有大人相,不茹荤,不嬉戏,”看来天资已具佛家种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性格沉静内向的人,从事活动比较严肃、缜密,富于责任感和独创性。这在很大程度上确实与慧南禅法的谨严特色相吻合。元人中峰明本在分析五家宗法渊源时说:“五家宗派者,五家其人,非五其道,”从慧南性格及其宗法特色来看,的确如此,所以蒋维乔先生也说:“性质温者其言和,性质烈者其言峻;因其发言之和峻,禅风因之而变,其禅风之相违,即禅之派别相违;同为禅也,发挥之时,因受人格之影响,禅门宗趣遂致各异,”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大抵高僧名宿,在广为参学之后,便会形成对宗教思想、宗法特色的主观好恶和取舍,形成与自己性格相适应的传法风格、并以此接引机智相契的学者,同时也教育、转化一些性格不尽相同的学者,由此形成一门一派内相对稳定的特色。这是禅门宗派现象的实质所在。慧南禅法谨严、执着,富有社会责任感,其门风壁立,鍜尽凡圣,手法多端,圆融无碍,首先是受其性格制约的结果,这是慧南思想和禅法的心理基础。

  按照慧南思想和禅法特色形成的过程,其一生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从他十一岁出家到得慈明印可并开法同安寺之前,为参学悟教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博览同外经典,广参四方尊宿,吸收各家思想,学习各家禅法。(2)从开法同安寺,后又转住归宗、黄檗积翠,为禅法醖釀定型期。(3)治平二年(1062)入主黄龙寺后听八年,为禅法成熟期。此时四众归趋,法席隆盛,黄龙一派显于天下。显然,影响其思想和禅法特色的关键,是第一个时期。

  慧南初师的怀玉(山名,即今怀玉山,在江西玉山县北)定水庵智銮禅师,事迹已不可考,不能确知他在那里受到怎样的教育和影响。不过据载,慧南出家后,不仅广读佛教经论,而且“并习儒典,博通经史”,由此可见,慧南“三合一”禅学思想的基础是在青年时代即打好了,其内外兼修的学习风气也与他所处的时代风气相吻合。

  天禧四年(1020),慧南落发受具足戒,随后即开始游学参访,他首先来到庐山,接触到的第一位高僧是归宗自宝。据载,他来到归宗寺,正遇上“老宿自宝集众坐”,于是他依止自宝,且“时时询之”。

  归宗自宝事迹不详,从其“集众坐”来看,禅风颇近青原一系,有石霜庆诸“枯木禅”特色。慧南对自宝的禅法颇感兴趣,所以用心参究,“时时询之”。结果,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此“坐必跏趺,行必直视。”

  第二位对慧南禅风构成重要影响的禅师是庐山栖贤寺的澄湜。慧南辞自宝以后,即投其门下,“规模之三年。”

  栖贤澄湜是法眼宗僧人,百丈道常之徒,清凉文益之孙。法眼宗是入宋以来,先于黄龙宗而兴起的一个宗派,真宗以前特别兴盛,当时江西道场多有法眼僧人活动,法眼宗思想对外的倡儒佛融合(如永明延寿著《万善同归集》),对内讲禅净合修,百家并重(如文益《宗门十规论》第一次综合评述沩仰、临济、曹洞、云门四家宗风,论其短长),在禅法上,随机变化,恳切提撕,既不乏云门的箭锋相拄,也具有曹洞的谨严执着,同时法眼宗人的文化气息也很浓,特别喜欢拈提古则公案,澄湜即是一位以禅法精严,“进止有律度”而著称的僧人,他“性高简,律身精严,动不违法度。暮年三冬,藏经以坐阅为未敬,则立诵,”他也喜拈提公案,曾点校《赵州从谂禅师语录》,慧南对澄湜极为推重,曾评价说:“栖贤和尚,定从天人中来,丛林标表也。”当时慧南年方弱冠,又刚为“大僧”不久,正是精力旺盛,求学心切的时候,所以,他在栖贤之年,对法眼宗旨有深入的参究,并深受其影响,纵观慧南禅法,有很多方面与法眼宗相类似(谨严俊利、恳切提断、诸家融合、拈提公案等等),法眼宗接机应化有“箭锋相拄、泯绝有无、就身拈出、随流得妙”的“四机”,慧南宗法也是如此,法眼之祖玄沙师备有《宗纲三句》,总结接化学人经验,慧南三关即深受其影响(后面将详加论述),所以,惠洪说慧南“平生所为,多取法焉,”这是符合事实的。

  慧南离开栖贤澄湜之后,继续到南方各地参访,当他来到湖北蕲水,与当时住三角寺的云门僧怀澄相契合,怀澄认为他已经悟解,“一见器许之”,故慧南从此追随怀澄,并随其移住与祖道场泐潭寺,掌书记之职,代怀澄分座接纳,由于当时怀澄在丛林中很有些影响,慧南受此器重,故“南书记之名,一时籍甚”。

  不过,慧南在禅法上,没有继承怀澄,却改弦易辙,促成他改弦易辙的重要原因则是在泐潭期间,他结识了云峰之悦,文悦(997-1062)是临济宗大愚守之的徒弟,偏参四方尊宿,深得临济、云门爽快凌厉宗风,当时号为“佛法龙象”,文悦认为泐潭怀澄虽是云门之后,但已失去云门宗应有的险绝、凌厉之风,流于故弄虚玄,徒可把玩的文字游戏。所谓“云门如九转丹沙,点铁成金,澄公药汞银,徒可玩,入鍜则流去,”慧南对此论表示不以为然,文悦反诘他说:“云门气宇如王,甘死语下乎?澄公有法授人,死语其能活人乎?”在这样的情况下,慧南将信将疑地接受了文悦建议,准备去见“手段出诸方”的临济名僧石霜慈明。由于对文悦的意见一时未能重视,在前往石霜山的中途,听说慈明“不事事,慢诲丛林”,又改变主意,结伴随来到南岳,投于福岩审承门下做书记。

  福岩审承,号“贤叉手,”是曹洞宗人,当时名气相当大,有“老宿”之誉。慧南投奔福岩,很明显是为曹洞宗法而来,审承是明安大师大阳警玄的著名弟子,警玄善解经律和公案,有“十八般妙语”传世,对曹山“三种堕”(类堕、宝贵堕、随处堕)和偏正五位皆有心得,审承得其家传,宗法以谨严,细密著称,慧南佛法谂熟于曹洞宗旨,应与这段参学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说慧南未采纳文悦的建议从师慈明,使他丧失了一次接受临济正宗佛法鍜炼的机遇,那么审承圆寂,慈明继主福岩,又恰恰顷给慧南挽回了这个机遇。从此,慧南拜倒于慈明门下,皈依于临济佛法,并以振兴临济宗为已任。

  石霜慈明(987-1040)是汾阳善昭的上首弟子,临济七世,俗姓李,号楚圆。他的佛法是经汾阳融汇云门、沩仰特色而传承下来的,以机锋险绝,不容知解分辩,断尽偷情著称于时。当时丛林流行便软之风,慈明禅法可谓独树一帜,领袖禅林,慧南虽参法眼、云门、曹洞,禅风偏于缜密、执着、知解一路,并未断尽生死之根。所以他得慈明为师,是其佛法脱胎换骨的一个契机,由此,他彻悟圆融佛法,洞见五家宗趣,对后来的禅风形成意义深造。

  且看他初步接触慈明佛法时的那种感受:

  慈明既至,公望见之,心容俱肃。闻其论,多贬剥诸方。而件件数为邪解者,皆泐潭密付旨诀,气索而归。

  见称于泐潭怀澄,又以“书记之名籍甚”的慧南,对自己的禅法无疑自以为是,正是这个原因,他未重视文悦的意见而师事慈明,现在,他抱着验证文悦所言的态度,侧面观察慈明所为,不料,自己抱为秘诀的佛法,被慈明“件件数为邪解”,这岂不让他倒吸冷气,惊讶不已?翻思文悦之论,知自己错失良机,故当即痛下决心,“坚请入慈明室。”

  慧南在慈明处获得的最大悟解是断尽知见,消除妄念执着,反省泐潭怀澄玄妙有所寄寓的解说为死语,真正把握临济、云门宗旨和不落生死、鍜尽凡圣的险绝门风,他的解悟经历是这样的:

  慈明曰:“脱如汝会云门意旨,则赵州尝言:‘台山婆子被我勘破’,试指其可勘处。”公面热汗下,不知答,趋出。明日诣之,又遭诟骂,公惭见左右,即曰“政以未解求诀耳,骂岂慈悲法施之式?”慈明笑曰:“是骂耶?”公于是默悟其旨,失声曰:“泐潭果是死语。”厌偈曰:“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没来由。而今四海清如镜,行人莫以路为雠。”慈明以手点“没”字顾公。公即易之,而心服其妙。”

  按照慧南对佛法的体究,他本来可以就赵州勘婆子大讲一番“来由”,解释其“精义玄旨”,但知必定被慈明“数为邪解,”故有话不敢说,窘迫而汗下,第二天,他恭恭敬敬地向慈明讨教,却又遭其辱骂:说也不是,问也不是,慧南陷入无以自适的境地。正怨恨处,慈明给他轻轻的一点:骂果真是骂么?骂亦不是骂,乃是老婆心切,着意提撕。赵州勘婆,本无所谓勘破处。一切只是人情执解知见,何必强为之说,强为之问?这正是慧南当下所领悟,也是他认为“老婆勘破没来由”的根源,慧南一向是以有所得为悟禅的,这里已说“没来由”,是思想上由“有”至“无”的第一次大突破、大飞跃,是脱去凡情俗解有表现,但是,“没来由”也不可执着,否则与“有来由”一样成为执碍。可有可无,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不落两边,纵夺自在,随心任性,方是真佛田地。所以慈明指点一个“没”字而注视慧南,意谓不可死执此字,慧南随即改“没”为“有”,并心服慈明之妙。这个“妙”不是执有执无之妙,而是解空落空之妙,是入道的真实境界,慧南境界实现第二次飞跃而回归自性本来南目——这里的“有”是“本有”,“本来具足”的意思,慧南已得石霜禅法之旨。

  至此,我们可以理解慧南以临济、云门为基调,兼融法眼、曹洞、沩仰之长的禅风,乃是其广为参学,会通各家的结果。

  下面再以黄龙三关为例作进一步的分析。

  三关是慧南在黄龙寺期间藉以支撑门户,建立宗派的重要设施,前面已论述其宗法旨要和所代表的特殊门风。三关是慧南在黄檗时创立的,《林间录》卷上对此有明确记载:

  南禅师居积翠时,以佛手、驴脚、生缘语问学者,答者甚众,南人瞑目如入定,未尝可否之,学者趋出,竟莫知其是非,故天下谓之三关语。

  这说明三关在黄檗时已有一些影响,所以慧南到黄龙寺便把它发挥为主要的门庭设施。这时,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僧人前来参学的很多,“出长沙百里,无托宿所”,参学僧人之多,影响之大,于此可见一斑。

  慧南何以能设立一个鍜尽凡圣,令丛林望而却步的三关?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禅学课题。我们认为,黄龙三关既有充分的禅学思想依据,也明显受其时代学风的影响,虽然独特不二,却也渊源有自。

  首先,三关所采用的三句格式,为佛教教义所常用,是佛家宗师说法的习惯模式。如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戒定慧三学,空假中三谛皆可称为“三句”,《大日经》更有“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三句,且“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种种因缘,随宜演说,无非为此三句法门,”唐代僧无相联系(680-756)说法也有“无意、无念、莫妄”三句宗纲。所以,参三句、透三句、悟三句、超三句,在很早以前即是佛家的流行说法。百丈怀海禅师就曾将“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三句作为参禅的要旨,认为“若透得三句过,不被三段管教家举,喻如鹿三跳出纲,唤作缠外佛。”正是这个原因,惠洪曾引百丈怀海的话来论述慧南三关与古德法式的渊源,他写道:

  大智禅师曰:“夫教语皆是三句相连,初、中、后善;初直须教染发善心;中破善;后始明善,菩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法,非法非非法,”……古大宗师说法,皆依佛祖法式,不知者谓苟然语。

  很清楚,慧南三关在基本形式上,是依“佛祖法式”的,其次第相开,环环紧扣的风格,与大智禅师(即百丈怀海)所说初、中、后三层次的菩萨法相一致。

  不过,黄龙三关又与三法印、三学、三谛及无相三句、百丈之句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用以勘验学者而用心设计的“牢关”,而后者只是解释、体究佛法的三种境界划分,在这一点上,三关风格与禅家重视的所谓“向上一路”“末后一句”紧密相联,三关一过,即透得向上一路。所以洛浦元安所说的“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把断要津,不通凡圣”与慧南的“已过关者,掉臂而去,安知有关吏在”应是同一境界。

  此外,黄龙三关又与当时禅门风紧密相关。当时丛林,普遍关注接化方式,重视宗门旨要,著名禅师往往在接化手段,教育方法上各创新说,各立门户,历考晚唐五代及宋代禅师,当时以三句格式创设宗纲的人很多,较著名的则有临济义玄三句(三要印开朱点侧,未容拟议久宾分;妙解岂容无著问,沤和争负截流机;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都来里有人);岩头全豁三句(咬去啼住;欲去不去,欲住不住;或时一向不去,或时一向不住);云门文偃三句(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万缘);玄沙师备三句(开方便句,转位投机句,慈定问句);德山缘密三句(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巴陵颢鉴三句(佛祖之师句,人天之师句,不可自救句);汾阳善昭三句(着力句,转身句,亲切句)等等。其中全豁、文偃、师备、缘密、颢鉴五人,是德山宣鉴下三代以内的云门、法眼宗师,前后生活年代相去仅百余年(全豁死于公元887年,缘密约死于公元987年左右),可见立三句以显宗旨确是一种风气。

  细考这些宗师的“三句”语,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对“如何是佛”等禅门问话的机锋就答,即所谓转语(如巴陵三句);一类是对自己接化学人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如临济、岩头、玄沙、首山、汾阳之三句;惟有云门、德山师徒的三句,是直接用于勘验学人的活语,相当于看话禅中的“话头”,而恰恰在当时丛林中最有影响的,便是这云门三句。代表云门险绝之风的所谓“云门剑”、“吹云剑”即由此三句而名重天下。

  慧南三关,正是在这种“立三句”的时代风气之下,吸收众家之长而独创出来的,直接的经验,取自云门三句的显然较多,不过,将三句改为三问,使它更具有针对性和威慑性,剑锋直指来参学者,这都是慧南的发展。当然,这种发展出很大程度上可视为汾阳善昭机语设问的延续(善昭有《诘问一百则》),但直接的影响,还可能与沩仰宗仰山慧寂的接引方式有关。《五灯会元》卷九南塔光涌章记载了慧寂二十余年以“和尚何似驴”一问接引学者,“二十年无决了者,”最后遇到南塔光涌,纔应机的事情:

  山曰:“和尚何似驴?”师(指光涌)曰:“某甲见和尚亦不似佛。”山曰:“若不似佛,似个什么?”师曰:“若有所似,与驴何别?”

  无论设问的形式和内容,慧南三关都与仰山做法类似,很清楚地看出慧南三关在形式上受其启迪的迹象。

  临济五世首山省念禅师有著名的“竹蓖子”话,那是一个典型的二律背反问题,慧南三关的后面两关也都是矛盾的背反,由此我们又进一步见出其深层逻辑与思想内容之间的某种联系。黄龙三关对当时禅法的影响是积极的,当时丛林风靡古则公案拈提颂唱,参禅不离灯录典籍,不逾尊宿言句,囿于文字,死于句下,在所难免,慧南三问从参学衲子最常见、最普通的事情(生缘、手、脚)而设立,不关任何经典,却又深含禅机,所以它对于纠正时弊,促进禅家的活参妙解,是有重要意义的,三关一出,丛林顿觉耳目一新,立即引起各方关注和重视,这决不是偶然现象。

  有趣的是,文偃禅师就曾把自己的三句称三关。《五家宗旨纂要》卷下:“云门示众云:‘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万缘,作么生承当’?无无语。自代云:‘一镞破三关’”。此外,天台宗慈云遵式以三问考察学者对于《楞严经》的理解,也叫楞严三关,这些例子似与黄龙三关名称的来历不无关系。

  法眼禅师文偃之祖玄沙师备有“宗纲三句”,总结宗师接引学人、教化来参的三种句子,慧南三关在思想方法和相互关系的设计上,都深受其影响,接照玄沙的思想,“第一句,且自承当,现成自足,”“唤作开方便门。”它的用意是使来参学者“信有一分真常流注,亘古亘今,未有不是,未有不非者,”即去除学者凡心妄念,染发菩提善心,成就正见。它的特点则“只成平等法”,“以言遣言,以理逐理,平常性相,接物利生,”慧南第一关“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正是为了勘验学者有无出格之量,能否“更吃赵州茶”的“开方便门”句,其特色也是以言遣言,以理逐理,随缘设问,就当下实际,平常性相生发开来的“平等法”,没有半点故作玄奥,但实实在在勘验来机。按照玄沙的观点,对于这个第一句,“若如出格之量,不被心魔所使,入到手中便转换,落落地言通大道,不堕平怀之见。”也就是说,不以俗见知解作答,方能自然纵夺,这也如慧南之所言“但见日头东畔上,”便能“更吃赵州茶。”

  玄沙的第二句叫做“转位投机”,其特徵则在“回因就果,不著平常一如之理,”它是“二理双明,二义兼照,不被二边所动”的,所以第二句的用意在使人(或验人)断灭万法差别相,达于生佛不二、万法一如的境界,慧南第二关,“我手何似佛手”将我手(找指众生)与佛手(代指佛)互举,恰好是“回因就果”、“二理双明,二义并照”的。它要求人溟绝生佛差别,在生杀自在、纵夺随宜的解悟之境下,“迥脱色欲爱见之境。”

  玄沙第三句叫“慈定之门”,这里是禅悟最高境界,到此便可“明阴洞阳,廊周沙界,一真体性,大用现前,应化无方,全用全不用,全生全不生,”即达到纵任自由,无可无不可,超四句,绝百非的涅槃境地,慧南第三关“我脚何似驴脚”所要求于学者的也正是这样一个境界,所谓“妙用现前,应化无方,”所谓“通天下之情,尽天下之妙”,都是这一境界的不同表达。

  “三关”与法眼宗旨的密切联系,说明慧南早年在栖贤澄湜处的参学影响之深刻。当然,全面地看待三关,它与慈明的不容分解,甚至泐潭怀澄的某些影响也不可分。所以慧南弟子潜庵清源(1032-1129)说:“先师初事栖贤是(即澄湜)、泐潭澄历二十年,宗门奇奥,经论要妙,莫不贯穿,及因文悦见慈明,则一字无用,遂设三关语,以验天下禅者。”潜庵的这个评价是比较符合三关的实际情况的。

 
 
 
前五篇文章

禅宗宗派源流:第七章 临济法门(二)——黄龙宗派 五、

禅宗宗派源流:第七章 临济法门(二)——黄龙宗派 六、

禅宗宗派源流:第八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禅宗宗派源流:第八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禅宗宗派源流:第八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后五篇文章

圣严法师:圣严说禅 本来无一物

圣严法师:圣严说禅 自家宝藏

圣严法师:圣严说禅 脚跟下

圣严法师:圣严说禅 廓然无圣

圣严法师:圣严说禅 自序 前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