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wǔ)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suí),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句话意蕴深刻,这就告诉我们想做到最好,要向什么样的人学习?要跟最好的人学习,要跟最有威望的人学习。

  【太上,不知有之】太上,是指掌握大道的圣人。他们是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可使天下的老百姓安乐、富饶,民风淳(chún)朴。但是百姓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上边还有首领。因为圣人是遵循自然大道规律行事,让百姓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也是讲的凡圣融为一体了,人们自然感觉不到还有一个圣人在领导了。

  从自性来讲,我们心中的大灵就为圣人,我们的心和宇宙融为一体的时候,大灵遵循宇宙大道自然的法则行事,大灵也是行不言之教的,处无为之事。我们的六根六识四大合和并没有感觉到它存在,凡圣融为一体了,心佛众生融为一体了。

  在日常生活中,它也是在不知不觉中教化我们。比如说虽然没开悟但很多灵感都是大王下达的指令,那个事情不能去干呀,干了就有错就会有危险,我们的灵感就会出来,这也是我们大王在行不言之教。

  【其次,亲之誉之;】比太上逊色一点的人,是贴近大道但还没有证实大道的人,人们愿意亲近他赞美他。虽然不能无为而治,但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百姓生活的更好,使人们安乐,使人们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比如菩萨。

  【其次畏之;】再次一等的人,是被后天意识所主宰离大道的人,自高自傲,刚愎自用,不顾人们的感受武断行事。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人们感到害怕,让人们感到他们的存在是负担。

  【其次侮之。】最差的人,就是远离大道作恶的人,人们轻视他侮辱他。这种人残暴专横,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给人们带来痛苦,使人们仿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四句也是在表明心性分四个档次,开悟的程度层次不一样。比如很多人心开的非常好,能达到八地菩萨,就像太上似的;七地往下五地往上可以称为其次;五地再往下到二地,再其次;最差的叫侮之。你每前进一步就接近于道,每退后一步就背道而驰。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当自己信念不足时,心量无法打开,也就无法求证到自然大道的规律,因为大道的法则不在表面。求证不到,即使大道存在,也不相信大道的存在。“有”在这里是存在的意思。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sùi),百姓皆谓:“我自然”。】这个悠是指宇宙的音流,当自身的音流和宇宙的音流合二为一的时候,所说的话是智慧之言,是符合大道自然法则的。按大道做事,自然心想事成,自己的自性百姓也自然而然的和大道融为一体,遵循大道的法则。

  在修行中,当出现境界的时候,你不思善不思恶去如是的观,这个时候观到的东西都是非常珍贵的东西,而不是随着境界浮动。

  从第十五到第二十章都是讲的我们人道上的事情,从人道上一步步走好,次第而成。

-----------------------------------------------------------------------------------------------------------------

更多法界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十八章 大道

天台宗·经注论疏:1720 法华玄论(隋.吉藏撰)

天台宗·经注论疏:1722 法华游意(隋.吉藏撰)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十九章 少私

天台宗·经注论疏:1721 法华义疏(隋.吉藏撰)

 

后五篇文章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十六章 虚极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十五章 微妙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十四章 无象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十三章 宠辱

天台宗·经注论疏:1719 法华文句记(唐.湛然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