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八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八集

  海云继梦和上

  好,我们再继续跟各位谈。这个变异念,意识形态有很多种,世间人的意识形态那就数不胜数,多得不得了。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修行的领域,那么都在佛门中。佛门中他有两种,一种叫做内外道。我们是内学内明,是讲内在心性世界的改造,叫做生命的改造。那么虽然人在这里面,可是事实上他是个外道,他不是真正的在佛门中。

  这些人也就是我们讲的,他是佛教语言的习惯者。习惯佛教的语言,佛里佛气的,“轮回、业力、因果、报应啦。”这一种佛里佛气的他很多,可是都不是佛法的东西。他也讲发心,可是他不是发心,他除了发心那两个字以外,什么叫发心,他没有东西。佛菩萨是什么,他也不知道。他中间这一尊叫做佛还可以接受,旁边这一尊叫做佛,说怎么这样?他没见过,他一定要他见过才算,反正他是比佛厉害,佛要经过他鉴定。

  为什么呢,因为他都是意识形态。他只有那个语言,他不知道语言所表达的那个东西,我这句话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语言后面所讲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他不知道,他也不愿意去知道,他就以为他知道了。这个就很麻烦了,都自以为是。“发心,我已经发心了,还要发什么心?”发什么心?你知道你发心以后会有什么现象吗?你知道发心是什么吗?发心的内容在你的生活中所表现的是什么状态吗?他不管这些,就是他已经发心了,那你就完蛋了。

  这个叫做内外道,在里面,虽然在我们这里面的外道。同样的,你虽然是在禅堂里头,你在那边办的是禅堂外面的事,看起来好像坐在里面有板有眼的,很像一回事。心里头呢?都不是里面的东西,这个典型的内外道。

  所以我们一再地要告诉你,你讲的话,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跟我们里面的一样吗?所以为什么跟各位讲,你要一个道场、一个法门、一个善知识。你在这里学禅就是学禅,不是密,因为密还有密的思维模式跟语言模式。你懂什么?你懂一懂到后来就是大锅菜,大锅菜知道吗?剩菜煮在一起叫大锅菜,你就变成那种状况。再混下去,那大锅菜名字就很好听,就叫佛跳墙。你不要以为说你在佛门中混多久,没有用啊,混到最后就是佛跳墙。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因为你一直不入味,不进入佛法的那种法的滋味里头,那就没用了。

  这个不止在这里,我想世间行业都一样。同样是医生,为什么变成郎中?江湖郎中,人家悬壶济世,他也悬壶,他变成悬壶郎中。看起来好像都是,这个药那个药,根本就乱发药,这个就叫郎中了。真的医师,望闻问切,一看,“嗯,你有什么。”然后他接近你就先求证,望、闻,然后要确定就要问,问了以后怕你讲的跟我讲的不一样,再把脉。现在一些神经,你有病,一进来,“手来!”也不望、也不问、也不闻,然后就把脉,那你会不会出问题?所以一摸,糟糕,要再问回去,又不好意思问,你要厉害,一把脉就应该知道了,那再问东问西就表示你外行。问也不敢问,这个时候就乱开药,就变成这种状况,这个就是医学里头的外道。

  你进入内典里头,内道里,你又为什么变成外道呢?所以这一点我们要确定。既然到里面来,我们一定要中规中矩。所以我们一直跟各位讲,你不要脚踏两条船,不要又这里、又那里,那不行。一个道场、一个法门、一个善知识。

  另外一种叫做外内道,他虽然在外面,或者甚至于在外道里头,可是他用的是真正佛法的东西,这个叫做内道。虽然人在外面,也在别的地方混,他也跟基督教、天主教或者是什么教混在一起,看起来是一板一眼那边的。可是你自己仔细地去看,他是个了不起的普贤行者。因为他中规中矩的,符合佛教的标准,用的词虽然不一样,但是他的词后面所指的那个东西,是我们佛法所讲的那个东西,那个就是内道。虽然身相是现外道相,可是那个东西是内道。

  我们讲呼脉,因为这个部分我们下了很大的工夫,我们也请了欧洲人来,也请美国人来教,他们都到图瓦共和国去学了。学回来我们说他都是机械音,就是物理音,没有生命的音,不对。可是那是个基础跟起步,因为他们没抓到要领,因为他不知道生命音是什么,所以他一直发那个音。我们这些会唱歌的也以为很快,到那边“喔…喔…”通通“喔”进去了,那就叫呼脉啊,那叫好笑。反正台湾是经常在出笑话的,所以也有这样的人。

  我们发现真的,人家那个不是用他们这种学习方式,他天生就会的,而且他纵深很长。我们就把它录回来了,给大家看。“那都一样嘛,呼脉都一样。”见鬼!你懂什么?那里面的差异在哪里你都分不出来,也就呼脉所指的那个东西你都不知道,你只有表面上的那个东西,一看当然都一样啊。相片照起来嘴巴都照那个样子,那当然都一样。这个叫什么?这叫慢心。无知又要装万能,那你看你会不会出事。关键就在这里,一定要知道它内容物是什么。

  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搞清楚啊!菩提心在我们的生命里所展现出来的那个样貌,那个样子、那个相貌是什么,你要弄清楚。所以我跟各位讲说光是发菩提心这种东西,我一个人就摸索了六年。我怎么不知道,一发菩提心,第一个就是拜佛,第二个诵经,第三个吃素。发菩提心,怎么不是?我就在想,这样吗?释迦牟尼佛讲了半天,就是要我们诵经、念佛、吃素,到最后还要再去受菩萨戒,这样就结束了吗?

  所以那时候我岳母就跟我讲“又进步了。”我问她“什么进步啊?”“现在穿黑衣了。”受菩萨戒回来,我披缦衣,“喔!又多一件了。”她完全看外相,她不知道内容是什么。跟她讲会气死了,后来说不要理她。自己要去追寻的,因为那个已经五六年了,已经比较进入状况了。我讲的是光是找菩提心就找六年,我开始找的时候是我已经精进学佛五年以后的事。那你有发菩提心吗?

  发菩提心是什么,讲得最清楚的经文——善财五十三参,普贤菩萨讲的菩提心,你去看一看,很短;要讲菩提心最啰嗦的,那五十一参《弥勒菩萨章》;你要讲说发菩提心功德,初发心功德在哪里,那《初发心功德品》。那哪是你想象的,随便画个嘴巴在那里,他在唱歌,不能说一张嘴巴嘴开开的就在唱歌了,那不算,你不知道唱歌是什么。所以我们在讲的这些佛教的名相,你一定要弄清楚。

  所以我跟各位讲说,社会上有很多企业家、运动家、艺术家、探险家、运动员、推销员,甚至于政治家、军事家,都是伟大的修行人。你知道吗,那叫外内道。虽然他在外面,可是他在做的是确确实实修行的那件工作,那种人你可以发现他有一个特质,他是善恶念的人,而且他会把染识给除掉,留下净识来的人。

  世间法你想要成功,你就把染识除掉,不要有很强烈的意识形态就好了。染识除掉剩下净识,运用净识来办世间法,你很快会入初果,到二果,到二果以后来办世间法,无往不利。这一点你不知道了,因为到二果已经不用大脑了。用的大脑是非常浅、非常浅的部分,你要留意到这一点。因为他用的大脑,只用中枢神经,不用末梢神经;我们一用大脑只用末梢神经,不会用中枢神经。因为你已经弄错了,留意到啊。所以外内道里有很多伟大的成就者;内外道里,那有很多的魔王。

  真正在佛门中,学内学、读内典、修内明、证内证,这种人才叫做佛菩萨。你要把它弄清楚啊。学内学、修内明、读内典,典啊,典籍的典,证内证,不是搞外面。这些内是什么内,内是什么?这个内不是“阿娜达内”,不是那个内,搞清楚啊。这个内典的内到底是讲什么?就讲生命,讲心性。你把它弄清楚以后,每发必中。我跟你讲,到净识这边来你就很快了,你假如不弄这个你不知道。

  你不要以为说,我们讲这样一个表,我告诉你,三藏十二部都在里面,这里已经不止是证阿罗汉了。我第一节跟你讲就讲到最后成佛的部分去了,入娑婆若海一句话解决了。那你都不知道法界是什么,法身佛是什么。我们已经把这部分都给你弄清楚了。

  现在从这个地方我们来看,从净识向初果不难,真的不难,你很容易看到识是什么。那么这个识,因为这个已经没有了,我们在看的是看这两张。我们先看这个部分,大约这是果地的,就是佛刹完成的果地境界。那么我们在这里要跟各位谈的是你因地的部分,就是到初果以后,你会产生这样的状况,因为你有很多识,就很多圈圈,识就很多圈圈它会跑出来。你会在这里头一直绕,每一个识的产生,大概这边要跑出五六个十来个,那你要把它降伏住。

  从你开始,从净识开始要训练到初果,这个时候你大概会像这样子,看起来蒙蒙的,但是你进入初果以后,那每个圈圈就很清楚了。因为你的识会很清楚,而你识要发现,要把它制止,就是不被它俘虏,大概那里面你要转个十几个以后。但是你可以掌握得到,就是跑掉的心又抓回来,因为我们置心一处、使心不乱,现在若心他缘,因为识一起,你会跑掉,那摄心令返。那个时候它一跑掉大概就跑了十几个去了。初果刚开始它会跑个一二十个都不一定,因为那个现在我们不会计算。

  佛教徒要会计算到这里,我估计还要用现代的科技来辅导我们的华严教学体系,那我们的子孙要五代以后,也就是在一百年后。我们的子孙要跟我一样厉害,跟你一样厉害没用,要跟我一样厉害,要学理,就世间法的学理也要很通达,佛教的学理也要很通达,结合起来,把我们修行的经验透过世间法的学理运作、统计、分析来做计算,那可以一百五十年左右,这个理论你就可以计算得出来,这是可以数位化的。

  我学经济没有学什么,学到能够把人类行为给量化,就学这么一个东西。经济学是什么可以不管,但是你会发现,它有一个弹性指数,弹性大于一,弹性小于一。为什么价格上升销售量会减少,这叫什么?价格上升销售量又会增加,这又是什么?它把人类的行为给予量化。量化以后,它连弹性大于一、小于一、等于一,都算得出来。现在我们所有的商业行为,国家的统计数字都在计算我们人类的行为。你的行为为什么能量化?

  告诉你,人类的行为既然能量化,我们佛法就能量化。但问题是,经济学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到现在凯因斯的一般理论提出来的时候,已经经过两三百年了,那还是世界精英。我不能算是世界精英,但是学佛你最少要有我以上的程度,还要两百年的时间才有可能。那我们要把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好,然后很清楚地告诉你,走上这一条路来,那佛教复兴还要一百五十年的时间。我相信我们华严宗做得到。

  这个地方我要告诉各位的是,这个部分我们进入到初果以后,你每个念起要把它摄回来,大概会一直在这边绕,你不是一次就完成了,你要记得。因为你一支香下来有几个念,有几个念头起,也就几个识起来,因为这每一个,这是果地的佛刹海,那假如以因地来讲叫做识海。识海知道吗?就是那识像大海那么多,就跟这个一样,你会一直在那边run,一直在那边跑,跑又抓回来定下来的,跑又抓回来又定下来,跑又抓回来又定下来,一支香你要跑几次啊。

  你要注意,你要真用功,从净识到初果,七天就够了,我跟你讲太长了。你要快的人,假如各位你这样摸索,下次我们再打禅七,一个七你就证果,证阿罗汉果。你可以一天一天一直进步,假如你现在已经训练到净识,人格健全,染识、净识能够分得出来,一个七你就可以从净识,一天到初果,第二天到二果,第三天到三果,第四天你就证阿罗汉,你可以做到。

  那问题就在于置心一处那个地方,置心一处不是口号,在这里你就看到,它的关键就在这里,你看使心不乱,若心他缘,那个尘境一来,心跑出去了,你把它抓回来。初果的时候它大概跑个二十圈过去了,就二十个识,二十个世界海跑过去了,你因地的缘已经种了。那么一支香下来你起了几个念?起了几个念,再摄回来,起了几个念,再摄回来,那一支香大概这个世界海你都跑遍了。那么现在以最快一天十一支香来讲的话,当然我们还没有那么精进七,现在各位都是在学禅文化的部分,这个叫禅修训练营。没有那么多,但最少一天有五支香吧,五支香就全部都去过一遍了。

  那个时候你应该会发现,我大概绕个两三圈就可以回来,五支香以后,大概两三圈就可以回来,那你一天就已经从净识到初果;第二天从二、三十个到两三个,就到二果了;第三天我就不要去绕了,我就守住受,第三念那个地方,那它就只有最后一圈。这个念起以后,就是念一起,受想行识绕一圈,“叩”我就把它守住了,不让它出去了,那个叫做三果。因为你那个时候绕一圈受想行识其实就是一个识,最原始的识,三果是守住最原始的识。然后从三果向色走,其实它就是念起,那个念起不给它走入受想行识,那就没有识了。

  还是再回来看,这个地方我们在看的这个是一再地绕,那你现在回来看,我们刚才那个图表里面的,这个地方到三果的时候是念起以后你会在这个地方绕一圈,从受到想,想就是第六分别到末那、到阿赖耶,这个叫想;那么从这个阿赖耶经末那再到第六确认,这样绕一圈,这边叫行,这边叫想,这么绕一圈叫识,也就是第八意识的识。你一确认就入阿赖耶了。那在这个地方叫识,最后这一个最原始的识,那么这个时候你守住的是受,这个绕一圈的时候,受;第六意识到末那、到阿赖耶,这个叫想;从阿赖耶到末那到第六意识,这个叫行;这个时候是确认,这是最原始的一个识。我们的识已经都在这里边绕过好多圈了,那就好多识了。

  现在你就在这个地方守住,它绕一圈就守住,绕一圈就守住,所以它最原始的识,你守得住这绕一圈停住了,这个叫第三果。但是你要知道,你要是进入禅定以后,这个守不住。为什么守不住?你会跟着那个境界,禅定初禅二禅三禅里面的境界,你的心跟着跑了,这叫外道禅知道吗?我们告诉你的是,你进入那个境界要守得住,就是要受。你守不住你跟着跑,若心他缘就跟着缘,这个叫被俘虏了。我们要的是你要守得住。那守得住叫三果,你从三果开始就不绕这一圈了,不绕这一圈就没有识了。

  这个时候从第三念到第二念,这个第二念叫色,只有守住这个尘,六尘境界来就停在那里。你知道雨声、风声,“嗯,卤肉香。”香味,鼻子就闻到香味,香味就香味,就停在那里,其实卤肉香已经绕好几圈了。你知道这是鼻根接触的触尘,这样就好了。你知道香味,就已经到这里来了,不会停在色这里,停在色这里只知道说这是鼻根接触的东西,你知道那是根接触的东西,这样就好了,那就在第二念。

  可是当你的结论说是香味,或者光线、或者声音,那抱歉,到这里来了。你还会说这个叫做灯光、阳光,那你已经到二果来了,倒退了。你“这是狗在生气了。”已经到这里来了,狗会生气,已经到这里来了。你都不知道啊,你看都好像一样嘛,一句话都差不多。因为你用的都是变异念,所以当你来到这里面的时候,那个观念就不一样了。所以当你用变异念的标准来听这个生灭念标准的人讲话,你会觉得很好玩,你会笑翻了,因为他完全出你的大脑之外。你要了解到是这个状况。

  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在训练的是在这里。你不会训练的就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一直去了,你会训练的你就会从这里走过来。初果二果三果要到四果来,这是四果向,二念,这是四果位,第一念。现在关键就在这里啊,修行就看大家了,你要怎么修。

  置心一处,你自己可以看得到,你的孙悟空是翻几个跟斗,那个孙悟空就是识。你这个从受开始翻一个跟斗,受是翻一个跟斗;你二果的话,就两三个跟斗;你在初果大概二十个跟斗以内;再翻出去的话已经到净识来了;大概五六十个、七八十个、一百个那边去了,已经出了净识来到善恶念了,已经出去了。所以翻跟斗翻越远,孙悟空就越厉害,然后越厉害就在这里最厉害,所以他就有七十二变。不过各位孙悟空大概七百二十变,一定比他多很多。

  我们就在这个地方要把它收回来。修行功夫在这里,看清楚这里,我们要进行的,你就已经很简单了。但是你必须把杂质给除掉,变异念的这个部分一定要除掉。除掉变异念,用我们现在世间的话来讲,先把你的情绪抚平,所以在念佛我们叫做心灵频率的稳定训练,那个稳定训练不是训练你在念佛的时候稳定,是那个训练离开念佛以后你也那么稳定。

  同样,各位在禅坐的时候,识性的运作不那么发达,不那么沸腾,那你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是这个样子。假如你在初果是一、二十圈,那你在生活中,打坐的时候一、二十圈,在生活中可能到二、三十圈,不可能太多。太多的话,就表示你在用的功夫不够扎实。尤其是你有每天在做调整,那更不可能太多。你看你的生活、你的人生、你的生命、你的命运都完全改了。初果以后就开始改,到二果就改很多了,到三果差不多全改了,到四果就完全改了。因为完全变了,你进入第二生命了。你自己慢慢地从这个地方一个一个慢慢去看。

  修行,第一个把情绪给抚平,那个情绪里头其实都是意识形态在作用,表相上叫情绪,心理上它就是意识形态,很强烈的意识形态,这里面你的抉择、好恶太强了。这个时候我们要讲的就是世间修养的意志力,你要有那一种控制的能力,那个力意志很重要。这个不行,不行你要能够制止,你假如连这个制止的能力都没有,那你什么都没了,不是修行的问题了,根本就是修养的问题。修养你都做不到,你怎么修行啊?

  好了,这个部分能够达成以后,我们再看清楚染识、净识。染识、净识分清楚,在净识这边,染识全部放下,不要去在意它,那么从净识这边开始做修行。净识、染识的问题我们在起信论,夏安居的时候跟各位讲过了,那从这个地方。

  这个结构知道了,剩下的各位还想要了解什么?净识到初果,初果到二果,二果到三果,三果到四果,这条路已经很清楚了。那你想要了解什么,可以问,现在问,想要知道的,因为很多都是你要做的。你要去做,你现在要做你要注意什么。你想想看你在第几果?你在奇异果?

  问:染识跟净识怎么分辨?

  答:刚才有提到过,染识跟净识,染识就是还有价值判断,净识是不加上价值判断。就是说你知道识起就好了,但是这个识起有价值判断,就是说这个识是好或不好,要或不要,当你有那个抉择的时候,虽然都是善的,那是价值判断,所谓法律道德所容许的。那个纯识加上价值判断,就叫染识。把价值判断给除掉,没有价值判断,只是识起,它没有价值判断,不给它再作定义就对了,那个就叫净识。

  你有办法去掌握到净识是什么,你才有可能修行;假如没有办法,只在价值判断那边争,社会价值中心、社会价值判断,那都是修养的问题。有价值判断都是修养的,要修行必须把价值判断移开,意思就是穿透价值判断,你才能留下净识,纯的,那个才有可能修行。所以修行很高的生命品味就在这里,它不是否认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需要的,因为价值判断就是我们讲的族群公约,维持整个社会运作的标准。但是它是染识,是有为法,要进入净识以后才有可能修行。

  在这个地方我们并不主张说否认社会的价值判断,所以有很多人是否认破坏社会的价值判断,那个基本上不是佛法。真理上的行者,实践者或拥护者、保护者,他不会主张破坏社会秩序,虽然它是有为法。我们修行是在这个价值判断,良好的价值判断的标准上,去穿透它跟超越它,这一点要弄清楚。

  问:这一来一往之间是指单一的意识形态还是全部都要达到这样一来一往?

  答:全部要,意识形态是指变异念的部分,我们基本上是全部放下,因为它价值判断在构思很多,都是末端的东西。意识形态不是全部不好,对于社会的运作,尤其是工商业的效率,它是有其意义的,但是那些东西对于生命来讲是无意义的,那些叫做知识。我们到了概念这边来讲,那就有价值判断在里面,所以要再把价值判断给除掉。价值判断是一个社会稳定的中心,它是族群公约,所以它叫价值判断,它有这种社会共同的价值标准,它是有这样,但是那都通通叫有为法。我们在修行,要把这些全部要超越。

  问:从变异念跳到善恶念,或跳到生灭念是指所有的?

  答:对,指所有的。问:不是单一的?答:不是,所有的。那个生命改造上是全部的,那你在禅修到中,当然是单一、单一来讲的,因为是一个个案。你一定要透过个案的训练,全部的情绪,全部的那个都会开始止息。因为其他部分你已经都停掉了,只剩下单一念、单一识、单一意,概念,你在判断事情的时候也是单一意识形态。那是个案。可是当你没有锁住某一个目标的时候,它是普遍的都在作用,一有状况你才挑选一个。

  问:第二个部分就是情绪的部分,我们因为有惯性在,有一个窟窿在,所以如果没有选择的时候还好,毕竟我们是一来一往,单一,遇到被选择的时候,习性都会带出来,甚至于有出现恐惧、恐慌这些,那也要慢慢地隔离。

  答:那个都可以改进,在你训练的过程里,只要你是真训练,它都会改进,那意识形态、情绪在处理的时候,恐惧、嗔恨、嫉妒通通会有,它意识形态在起作用,你在一取一舍当中,其实就有这些东西。

  问:一直有?只要有取就有?

  答:会一直有。一取以后就有这些情况。看到蛇,你为什么会怕,然后就想说假如世间没蛇多好,对不对?那蛇就遭殃了,你对蛇就有嗔害心,这种东西就起来了。

  问:师父,是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置心一处到所有都是单一的念?

  答:当在置心一处的时候,你所有的识,现在讲的是识,它起来的都是单一的。很简单讲说脚痛,这个识起来了,那你要不要跟着跑。我就把它摄回来,当然是单一。我打坐坐得很好,突然会痒,这就来了。那身体上本身所发生的这些生理现象,都是单一识。问题是这个识一起来,我们就跟着转了,你要转好几圈才会发现。

  问: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我们就是要一直保持,那个念在置心一处,静坐中好像感觉会比较容易,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修行不是只有静坐,一定要到达连日常生活中,都已经达到那样的境界才是完成?

  答:那个你自然就会运用,当你在训练中你会运用的时候,在生活中你也是尝试着用,你当然在尝试过程里,就像你在打坐中要置心一处,有很多困难要去克服一样,你要把它转移,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的时候,也同样会有很多地方你会错用。譬如开车的时候要不要置心一处?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开车我置心的不是在鼻息,我在路况上面,对不对?是一样,你要慢慢去调整。平常我在切菜的时候,我看你去置心鼻息,等一下手指头都炒进去了。

  我在洗衣服的时候无所谓,扫地的时候无所谓,平常譬如说在庭院里头乘凉的时候,那可以置心一处在鼻息。那你说我置心一处在鼻息,我置心一处在风景里可以不可以,也可以,因为我在乘凉,陶冶在那风光里,这没有什么不可以。你会慢慢去调整这些,那你自然会有一套你自己的模式,这个叫心灵方程式。

  就像刚才讲的那个同修,他不知道人生干嘛,岁月那么多,没事,两腿一盘就椅子上一坐,爸爸一回来,不管他怎么,就把他抱起来了,亲一亲又把他放下去,放下去他两只脚又拿起来,又坐在那里。爸爸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反正觉得这孩子不错,很乖,一直坐在那里,不吵,也不要玩具、要洋娃娃,什么都不要。买给他,他抱一抱就丢那里,他自己坐,坐一坐,洋娃娃的脚折一折也跟他坐,那是他的一个模式。我们可能不行,柴米油盐一直追着我跑,三点半又到了,你这样要有你的模式。

  慢慢的,你从拨时间来静坐,从静坐中所得的利益,你感受到了,那你很自然就会在生活中去调适。你在这个静坐中没有获得利益,我想你不可能用到生活中去,你一定在这边获得利益,你感受到有这种喜悦,这个喜悦我希望在生活中也来用,要怎么用,你自己会去调一个你自己适用的方法,那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

  但是你会发现当你开始在用还是单一情境的,但是它全方位展开的方法是都不一样的。刷牙的时候要不要置心一处?你要再置心鼻息,等你出定的时候,牙齿已经被你刷光了,对不对?你就会发现在这个时候,应该怎么置心一处了。一样的,所以在每一个不同的生活领域里,每一个人的适用方法不同。有的这个根本不试,有的会去尝试,在试与不试之间,你所采取的模式会不一样,每一个人所形成的模式不同。

  问:在大乘禅法讲的,能观心跟所观心,那是不是就是都是在生灭念修行的一部分?

  答:对。那个是分解动作的讲法,那些都可以拿到这里来用,你要观那个念的时候,是讲能观心所观心的部分,其实你在运作,还是运作那一套,一样。所以我们说语言是很讨厌的,一讲这边就忘了那边,要讲那边又忘了这边,你只好那边听了拿来这边用,所以《华严经》说讲不完就在这里,一讲到修行里头,那就真的是非常大本的大本华严。

  到这地方大家看看,在行法中你所遇到的,这一个再看一下,大家看到这一张。刚才谈到这个部分,我们看到的是识很多,那么这一个识,这一张的这个部分,它是一个识里面,这个识里面有很多念,这个都是念,这个念的构成成分。大概这个念里头我们分两个部分,第十重以下叫做智慧,十一重以上叫做慈悲。你的念里头大概有一个自、他两个部分,来到这个地方的自己跟他人,对自己来讲叫智慧,对他人来讲叫慈悲。你都缘念他人就慈悲心重,都缘念自己叫智慧心重。

  我们在华藏世界海里,第十三重这里,那就是释迦牟尼佛所在的地方,十三的意思表示慈悲心重,他超过第十层,就利他的多,多一点,不是很多,但是多一点,已经多了三个,那要再更高二十重,那就全部是慈悲,已经完全超越了,在智慧上面只是做基础,智慧是个基础。

  我们这个世界里修行,就是必须要利他。你不利他,那能够出离没错,可是不能究竟。那你舍识用根就摆在那里了,你还要透过舍识用根进展到转识成智,这个根本智才成立,舍识用根是能用根,那就内守悠闲了,不太想出去了,跟尘境相打交道,那很麻烦。当你能够转识成智的时候,那你就有智慧了,但这是根本智,自己自在出入很好。我们看到很多这种人,在社会上很多这种人。

  大学教授,大概你会知道他是种刻板印象的人,这种人讲话就完全按照他的理论讲,这勉强来用形容的话,这种教授叫做舍识用根,他只用他的理论。有些教授为了跟学生能够有良好的沟通,不要让人家讲说那LKK又来了,他开始活泼化,跟同学相处,刚开始试的就不会试。

  我们一个教授刚从美国回来,自己带一包香烟,要上课之前“抽烟抽烟。”大家一看很好笑,抽烟就抽烟嘛,老师拿香烟给我们抽,大家都拿起来,“打火机、打火机。”老师不点我们怎么敢点?他一点打火机就把这眉毛跟这个通通烧掉了,因为他不会用啊。有啊,他想跟学生打成一片,他不见得会打成一片,可见这也是土包子教授,他都土土LKK嘛。他想,想没有用,他不会做,教了一学期就滚蛋了,他没有办法教下去。学问有没有,我们肯定有学问,因为刚得博士回来,所以很想教,可是他会教的那一套只有他懂,学生都不懂。

  一些老教授就不一样,很幽默、很活泼,他的那个部分叫做什么,自受用。他跟家人也很活泼、很好相处。跟学生也很活泼、很好相处。可是他能不能用出去在其他地方呢?那不行了,他还是意识形态很重,这个叫根本智。这根本智他没有办法转成后得智,那不能起广大的作用。他拿出来的还是他的作品很好,他只是学生会觉得这个老师很好,这个教授很好,只是这样子而已。

  一个良好的教授,他从这个根本智转为后得智以后,我们叫做走出专业领域,他能够把他专业的东西很生活化地讲出来。那你看到外面很多那个天下杂志,它出的那些书,它既是专业又你也能看,这个叫做走出专业领域,这个就叫后得智了。同样是个学者,同样是个教授,我们都可以看到舍识用根的人,转识成智的人,得根本智的人跟得后得智的教授就不一样。我们看到那些伟大的教授,都是用后得智来讲的。用根本智来讲的顶多写到教科书而已,教科书叫经典,就变成这样子。所以我们同样的,自己在这运作上,也是一样要看。

  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说,你在这样一个识里头,识里面这里讲二十圈,一个识大概二十圈,这个是讲纵深的部分,看你的念在哪里,要在这里找一个念。在初果的时候他是这样子找,二十个、二十个去找,那是横的,会变,一个圈找过一个圈。现在你到了二果的时候就要在这里去找,找一个你的位置,守住你的位置以后就变三果了。你在哪个地方都可以,这个地方绕一圈。那一圈就是我们这里讲的东南西北,东方西方的问题,就是指识当中去找一个念。你在那个念上面,你从第三念可以走到第二念,就三果到四果向,第二念,四果向要走入四果位,就从第二念走到第一念,那就舍识用根了,再来呢,转识成智,这个时候得根本智。再从根本智向后得智,再从后得智里头向自受用法乐智、他受用法乐智发展,所以这个第二生命里头的建设跟奋斗还很长的路。华严真正讲是后面这一段,可是前面这一段你不完成,后面那一段不能进行,没办法进行。

  所以我们还是跟各位强调,前面这一段要怎么做。怎么样子把情绪、意识形态这边除掉,不要讲你第一念、第二念,你根本那个就是几百万念以后的事。把变异念除掉,进入到善恶念,你才有可能做一个良好的人,品性端正、身心健康的人。这个时候再把染识,价值判断这部分给除掉,留下净识,从净识开始才能讲修行,初果向向初果位走,这个时候我们来打七就有效了。你现在打七是很好笑,不是有效没效的问题,是很好笑,因为大家都还在禅修训练营里玩游戏。

  那我们这样一个活动下来,你应该找到这样的一个规模,你生命的架构应该起来了,这个架构有了,这个就是戒律,生命的蓝图。透过这个蓝图,你就开始要突飞猛进,飞跃地成长。这里面会有很大的变化、冲击,每一个阶段跟一个阶段之间,你的生命都大死一番、大死一番,一直超越。

  从善恶念到净识,染识除掉到净识,这个地方你就会发现,你的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你发现真理了;然后从净识到初果,你的生命能量会爆发一次;初果、二果,你的生命就像电梯一样“呼!”浮起来了;那二果到三果的时候,你人生那个信心,那个真理就像太阳一样照耀在眼前;从三果向四果前进的时候,那你就像那个歌在唱的一样,“我现在要出征、我现在要出征。”那很雄壮威武地向前迈进;当你破无明过去的时候,你会发现,“啊!这世界不一样了,这世界真美啊!”那你已经到另外一个世界了,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修行使我们灿烂,修行使我们发觉人生真美丽,生命真有味道、真有价值,这是修行迷人的地方。修到愁眉苦脸,你在修什么我搞不懂,这里又不是叫你学特异功能的,学杂耍,杂技团的、马戏团那些,不是,我们不是学那个东西。我们是让我们的生命更灿烂,让我们的生命更芬芳,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大的生命花园一样,他每一朵都很灿烂。

  现在问题是一个没有智慧的人,这个就很麻烦,他一直在他的意识形态里,那叫没智慧的,假如按照婆罗门教的讲法那叫低等动物,自以为他的科技、哲学、文明是很了不起的,那叫低等动物,可是这些人偏偏以为他是最聪明的,没有用啊。所以我们跟各位讲,智慧跟知识不一样,知识越多的人大概是越没有智慧,自以为了不起,知识越多的人一定非常以为了不起的,有智慧的人他才会谦虚,他才会去反省自己。当你常常讲说“我又没有错,我为什么要拜忏?”那个人叫一世人卷角,他已经卷了好几次了。

  人不会没有错的,只是你不知道错,因为你的傲慢,所以你就不知道错。你一直想在找你自己的位置,找你自己的出路,一直在找面具,遮遮掩掩自己,那是不行的。即使一个凡夫都不可以这样,在善恶念里面的人,更何况我们是个修行人,发大心、行大愿、立大志、修大行,结果是大傲慢,那不对,那没有这回事。记得啊,即使在善恶念的人,他的修养都必须要谦虚。

  所以文殊菩萨给我们三个条件,第一个无骄慢心,骄傲、傲慢的心不能有,你要记得这一点,这个是修行的起步,经常反省,经常检讨,我们才能确认我们这样子对吗?人生这样子有意义吗?我这样做,做对了吗?各位,想想,好好修行吧。

  耳根圆通章圆满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宋智明:空谷的回音 目录 序

宋智明:空谷的回音 空谷的回音

宋智明:空谷的回音 与苏州居士对话录

宋智明:空谷的回音 与无锡居士对话

宋智明:空谷的回音 禅宗宗范段落讲解--如何成道的问题

 

后五篇文章

宋智明:《大乘入楞伽经》讲要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七集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六集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五集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四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