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镰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二、赞佛之歌——世间净眼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镰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二、赞佛之歌——世间净眼品

 

  天兵与阿修罗之战

  大弋壁沙漠之绿洲都市——和田(于阗),有一出家不久之沙漠,其名为般若弥伽薄(以下略称「般若」)。般若颇能严守戒律,且时时读诵《华严经》。据称於于阗藏有不少经藏,如《华严经》之原本,若非至于阗则无法获得。

  般若亦於于阗之一寺内所藏经藏中获得《华严经》,且于读诵颇有心得。《华严经》经文冗长,自始至终详细读诵,亦煞费周折。般若费时多年,一心读诵,常感灵验事迹。

  一日,有不明之异形者二人,出现于般若面前,合掌、礼拜后,于般若之前就坐。般若直觉此二人并非人类,讶异地寻问来自何处,二异形者以手指天,答道:「我两本居天上,欲带法师至寂静之天界。」

  稍事停顿后,又道:「事实乃天帝遣我两前来迎接法师。」

  因事出突然,且不可思议,因此,般若甚感惊怖,忘然自失。时,闻空中有声音道:「不必恐怖,请闭上双眼。」

  般若不自由主地如言闭上睛眼。

  一会儿工夫,般若已被带至天上。但见宫殿华丽、楼阁连立,天帝端坐于宝座上。

  天帝见般若至,随即趋前跪下,说道:「今,天众与阿罗战门,却屡败于阿修罗,故想请法师诵读《华严经》,引导天兵,以法力打败阿修罗。」

  于是,般若乘天车,手持天之幢幡,心中默念华严经典,天兵等皆勇猛地向强敌进攻。阿修罗众见此情况,皆退散而去。

  天众见阿修罗败退,大喜。对般若道:「此皆汝之功劳,为表示谢意,若有所需请直言无妨。」

  般若道:「我并不需他物,仅想要『无上之觉悟』。」

  天众道:「汝之所言,非吾等薄力能及,有何吾等能达到之需求?」

  般若仍言,除「无上之觉悟。」外,并列所求。

  不久,般若自天上返回人间之于阗国。所穿之衣服,因染有开上之香,故散发出馥郁之香气。直至般若死亡,其香气仍未消失。

  般若自天上返归人间后,经过数年,与佛同样,右胁而卧,无疾而终,临终时曾言:「我将转生于清净之佛国土。」

  永昌元年(公元六八九年)二月四日,于阗国三藏法师因陀罗波若至长安,止于魏国东寺。时魏国东寺有华严宗之大成者贤者大师法藏,三藏法师向法藏提及般若至天上之事,此为距今三十五年前实际发生於于阗之事迹。(《华严经传记》)

  上述之中,天之兵众与阿修罗战门,因读诵《华严经》而击退阿修罗之事,即显不《华严经》有击败恶魔之力。此虽为于阗国所发之事件,由此可获知《华严经》与于阗国并系之密切。

  此外,在韩国,有关《华严》之文献(高丽均如之《释华严教分记圆通钞》、《法界图圆通记》、《法界图记业髓录》)中,有五重之海印三昧,此皆为帝释天与阿修罗战门之说。发生於于阗国之天兵众与阿修罗对战之事,系住于中国长安之法藏所传述;五重之海印所说帝释天与阿修罗对战之事,系华严宗第二组智俨所说,而流传于朝鲜半岛。有关天帝与阿修罗相诤之事,亦载于《正法念处经》(卷十八);然却未言及五重海印之事。此实为不可思议之事。

  杂华庄饰

  六十《华严经》为三十四品所成,第一品为〈世间净眼品〉。即叙述以净眼普照世间之佛陀出现于世,即于摩竭陀国尼连禅河畔,佛陀成道处之聚会。

  经文首先描述佛成道之处——寂灭道场之大地、菩萨树、佛座等情况。

  其地金刚,具足严净。众宝杂华,以为庄饰;上妙宝轮,圆满清净;无量妙色,种种庄严,犹如大海……

  诚为绚烂世界之描写。此外,「以杂华为庄饰」即华严之意。华严之梵语Gamdavyuha,汉译为「杂华严饰」。据日照三藏云:vyuha即西国所用以供养之佛具。其形状有六重,下宽广,上窄狭,饰以华宝,一一重内皆安置佛像。(《探玄记》卷一以杂华庄饰,即华严之意。所谓杂华,即一切花之意。不论艳丽如牡丹,或令人怜爱之野菊等,皆属杂华。即以一世花饰佛陀觉悟之道场。

  此道场,不仅以众宝、杂华庄严,且有无尽如雨般纷纷而下,更有光明遍照一切处。佛座背后之菩提树,亦放出毫光普照十方世界。其树杆为清净之琉璃(青玉)所成,一切树枝、树叶、花等皆由宝石严饰。佛所坐之师子座,广如大海,以宝华庄严,亦散放着光明。

  于阗国般若于天上所见之宫殿楼阁,相信定与此经文中所述之庄严世界全然相同。即由宝华、宝轮、妙色、幢、香鬘、宝网、雨宝、华树、佛力、奇特等十种之严净装饰而成。不论天上界之庄严,或地上界之庄严,实际上仅为一种。

  其国土之地下,以风轮、香海、莲华等装饰;地上则以妙宝、光明、香河、树网等装饰。昔时之绿洲都市于阗,自河中可出产宝石,绿洲之树木苍翠,为旅人眼睛休憩之所。又出产宝石之香河中,时时可见太阳光灿然发亮。于阗之国土,或者的确如经文中所述之情况。

  开净眼

  佛于上述极其庄严之寂灭道场菩提树下开悟。菩提树之树杆,由清净之琉璃(青玉)所成,树枝由妙宝所成,树叶如云般垂下,果实为摩尼宝珠,自树上放出亮光,普照十万世界。

  佛今坐于师子座。佛为人中之师子,不论坐于林中,或坐于地面上,其宝座皆称师子座。佛坐此宝座,毫无所畏,如师子吼般宣示教法。

  「不可思议之师之座,犹如大海」,此师子座之不可思议,即能包含一切人类及十万一切诸佛,

  佛于此师子座成等正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声响遍十方世界;其智慧遍于虚空,平等救护一切众生;智慧之光普照暗夜,充满着无限光明;大开方便门,普化一切众生

  净眼之明珠

  佛之四周,此时有菩萨、金刚力士、龙神、地神、树神、药草神、谷神、河神、海神、火神、风神、虚空神、主方神、主夜神、主昼神、阿修罗神等天地诸神,及夜摩天王等世界诸王聚集一处。时,众皆交相赞佛,吟唱赞歌。

  首先,有善光海大自在天王赞道:

  佛难思议无伦匹,相好光明照十方;

  大圣世尊正教道,犹如净眼观明珠。

  天王之赞歌相续不断,现仅举其中较重要者列于后。首先,净智天王之赞歌:

  众生愚凝瞽心目,无限轮回生死中;

  如来导以清净道,开示无上最胜门。

  众生因愚凝之故,心眼被蒙蔽,而至于轮回中转生不已;佛对此类众生,特开示清净之道。

  日月天子之赞歌:

  凝冥众生盲无目,为斯苦类开净眼;

  为彼示现智慧灯,得见如来清净身。

  如前项所述赞歌,佛为迷盲愚凝之众生开净眼,令其能见如来之清净身。本品名为〈世间净眼品〉,乃佛为普照世间而以净眼示之。

  自古以来,有「眼如镜」之说,若见其眼,即能知其人品,故目光清澈颇为重要。此处所谓之净眼,即指普照世间,救度众生迷盲之佛。若不以宗教之意义言,即目光清净者,其心亦清净;相反地,心地清净者,其目光自亦清净。于阗国般若之眼能见来自天上二位使者,足见般若之眼确为净眼无疑。

  法雨之雨

  其次为月天子之赞歌:

  大慈悲云靡不覆,佛身难思等众生;

  普雨法雨润一切,是佛第一上方便。

  佛身之应现与众生之数相等,因此,不论对何等众生,佛皆能为之应现。佛身非众生之眼直接能见,但不论于何处,凡众生所在之处,佛皆能应现。此与观音菩萨之应现三十三身完全相同。

  何谓法雨?即喻佛之教法如雨。雨,能滋润众生及大地,能令草木生长;佛之教法亦然,为利益众生之法雨。普降法雨,滋润一切众生,乃佛之最上方便。「法雨」之名词,中国亦用来作为寺院之名称,如观音菩萨之道场普陀山,有法雨寺。

  其次,持国乾闼婆王之赞歌:

  众生无量忧苦海,佛能除灭悉无余;

  佛以大慈多方便,能开众生清净眼。

  所谓乾闼,为gandharva之音译,佛教天龙八部众之一,即侍于帝释天侧,司奏音乐之乐人。此王亦说佛为众生开清净眼。

  接着金刚眼照力士之赞歌:

  如来大圣自在力,充满一切诸法界;

  法身示现无涯际,悉现一切众生前。

  佛之自在力充满于法界,法界更遍于无限世界,且示现于一切众生面前。在〈世间净眼品〉中,相续不断之赞歌,至普贤菩萨始结束。金刚眼照力士之赞歌终了时,普贤菩萨环视位于佛四周之菩萨、天地诸神、诸天等一切大众,然后咏唱赞歌。其赞歌之内容谓,清净之佛国土,聚满清净之大众。所有国内之佛弟子,常可听闻微妙之佛法,瞻仰师子座上之佛陀。佛坐于师子座上,更遍于一切处,以无限方便,示现菩萨行。并以法性之眼,普视世间;佛身亦充满十方法界。能护十方诸国土,能除一切灾厄难;现自在之身,以清净音声说诸菩萨行。见永劫之时于瞬间,观变化之世相为真实法性。佛法虚空,清净无执;化现于世,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以一音声,尽一切地;一一教法,亦悉无余。

  普贤菩萨赞叹后,从装饰师子座之妙华、摩尼、宝轮、楼观等诸庄严具中出现海慧超越菩萨等无数诸大菩萨,皆设诸供养。

  时,有一切海慧自在智明王菩萨以偈言供养。当此菩萨之赞叹结束后,莲华藏世界发生震动。此震动乃佛说法前之瑞相。以之令恶魔怖畏,令听法大众心安,并为众多众生示知说法场所。

  于〈世间净眼品〉中,乃净眼之出现,即佛出现后,诸菩萨及大众欢喜相迎,并赞叹佛之伟大德行。

  佛未出世时,一切众生无所依怙;皆如众盲,于暗夜中行步。佛绐出现,如现净眼,故本品名为〈世间净眼品〉。佛入涅盘,则言「世间眼灭」。

  佛之赞歌

  於于阗国,般若至天上界,因诵《华严经》而令阿修罗退散之事,可详知《华严经》之威力;然而,究竟以何因缘而有此经之成立?例如《华严经》,叙述如来以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为开示佛之知见,为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而说《华严经》。至于《华严经》,系以何因缘而示现?有关此事,法藏于《探玄记》(卷一)中,叙说十种缘由,要约如下:

  (一)法尔之故:一切诸佛法尔皆于无尽世界转无尽法轮,非待因缘而说。法尔者,即于自然之情况下说法。诸佛法尔常说,此即《华严经》。

  (二)愿力之故;因如来之本愿力,此教法适应众生之机故说。如〈卢遮那品〉:「十方国土中一切世界海,佛愿力自在普现转法轮。」

  (三)机感之故:佛为应众生之机,故现身说教。如「佛身充满诸法界,善现一切众生前。」

  (四)为本之故:佛为初说此经法,是后再说其他经典,以《华严经》为根本法轮。

  (五)显德之故:为显示佛果殊胜之德,令菩萨生信而得悟。

  (六)显位之故:为显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至佛地阶位;又显示一一阶位,若皆能满,则能至佛地。

  (七)开发之故:为开发众生心中所具之佛性功德,而依此修学。

  (八)见闻之故:为令众生能见闻无尽之法门。

  (九)成行之故:为令完成普贤之行,为说一行一切行;若能彻悟一行即能至究极。

  (十)得果之故:为令除障而得佛果,故说此经。

  法藏以上述十种缘由,为佛说《华严经》之原因。无尽圆满之法门,非极位之大菩萨不能理解;如吾等程度低劣,又不修行者,当然无法理解,因此,佛为说《华严经》,令众生能理解无尽圆融之教法,此为《华严经》成立之因缘。然而,不能受持《华严经》。不能信奉华严教示者亦不乏其人。法藏之《探玄记》(卷一)说有五种人:

  (一)违真非器:不发菩提心,不求出离,依傍此经,求名求利,自我庄饰者,非受持《华严经》之器,为名利而说法者为魔业。

  (二)背正非器:诈现大心,伪修邪善,求死后感人天果报;恐堕阿鼻地狱,如提婆达多者,皆非受持此经之器。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根者是为魔业。

  (三)乘实非器:依自我之见,以取经文之意,实无法理解高深之教法,此类人等,非受持此经之器。

  (四)狭劣非器:不持广大心,仅求自我之觉悟者,非受持此经之器。如声闻、缘觉等二乘人,不闻此经之教法,何况受持!

  (五)守仅非器:未完成长远之修持,即未入初地之菩萨,非真正之菩萨,此种人亦非受持此经之器。

  听闻《华严经》之教法,且能付诸实行者,无有不信奉此经者。

  虽在于在海,及劫尽火中;

  决定信无疑,必得闻此经。(《十地经论》卷二)

  如此,虽处于大海与劫火之中,而能信奉无疑者,方能听闻此经之教法。

  于阗国之般若,实为《华严经》之「器」。般若能一心诵此经文,以其读诵力而感应天上,以至帝释天派遣二位使者至般若处。即使处于大海与劫火中,般若对此经之信心绝不退失。因此能至天上,令阿修罗败退。又般若所求者乃无上之觉悟,于其他则一无所求。

  此经第一品〈世间净眼品〉中亦出现有阿修罗。虽身为恶鬼,但对以世间之净眼而示现之佛陀所具之智慧,亦不免要表示赞叹。以「恶魔身而赞叹佛陀」之形态出现者,即本品之所说。

  从大菩萨、一切诸神,以及诸大王等之聚集,共为赞叹佛陀智慧而开始之《华严经》,其构成之规模,堪称庞大。

  世间之一切森罗万象,不论树木、森林、河川、大海,聚集所有一切能生或所生而成之一大曼茶罗之世界,即此〈世间净眼品〉。其中,以佛陀为中心,相续不断之赞佛歌声,形成一庞大合唱团,《华严经》之序幕亦由此而揭开。

 
 
 
前五篇文章

镰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三、世界之庄严——卢舍那佛品

镰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四、无边之光明——如来名号品、四

简述中国佛教的涅槃思想(方立天)

为善最乐(李焯芬教授)

疑问解答(于晓非教授)

 

后五篇文章

镰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一、沙漠绿洲中盛开之花——华严经

镰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译者序

镰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原著序

镰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总序 编序

水野弘元:譬喻师与《成实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