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艾雅·凯玛:世尊的法 |
 
艾雅·凯玛:世尊的法
世尊圆满宣说法,此时此处得见闻, 下论古与今,引领众生见, 以法住心中,智者自得证。 这个偈颂的第一句是要让我们对法能有实信,不是不假思索的相信,而是内在的信任关系。当对某人有信心时,我们会信任那个人,我们会把自己托付给他或她,我们之间会有深层的联系和内在的沟通。当我们对佛陀的教法有信心时,情形也是差不多的。对于不了解的部分,我们会予以保留,但这不会影响到我们对佛法的信心和信任。 法就是真理,是由世尊所宣说的,是我们周遭也是我们内在的自然法则。假如我们觉得法是“圆满的宣说”的话,那真是幸运,因为我们至少在宇宙中找到一个圆满而完美的东西。除此之外,我们找不到任何没有瑕疵的、趋近于完美的东西。假如我们信任和相信佛法,且存有爱意,同时我们也相信佛法的圆满开示,那么我们就已发现了无与伦比的东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的资粮。 “此时此处得见闻”这句话的意思是,法的理解必须取决于个人。虽然佛陀出于悲心,很明白地宣说佛法,但我们还是要亲自去体验它。 “此时此处”是让我们不要忘记佛法,要时时察觉到它的存在。这样的觉知能帮助我们观察自己的反应,避免不当的言词或行为。当我们的心中生起善念时,就应该使它持续,若心中生起不善的念头时,就应以善念来代替。假如我们执著己见,用种种理由来搪塞,就看不到佛法。这里头没有任何借口,只有单纯现象的生起和息灭。 “不论古与今”是说,不是只有佛陀住世,我们才能够修习佛法。有些人认为修行一定要有个圆满的老师或是完美的禅修。然而这都不是真的,因为不论是心法还是色法(dhammas)都是变动不居、不停地改变的。当我们执著于自己的想法,而且认为这是“我”的想法时,我们就会全盘接受想法对自己说的所有故事。事实上,我们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所组成的,根据这五蕴,我们安立了“我”或是“我所”。我们必须退一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整个过程。 “引领众生见,以法住心中”,了解佛法能带领我们到心灵的更深处。佛教不是要引领我们来看禅堂,或者是佛像、佛塔、佛龛,它是要让我们看到心中生起的诸法。烦恼、清净,这都是在我们的心中生起的。我们的老师就是诸法永不停歇的生起和息灭。法不停地在教导我们,只要我们醒着,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我们的意识是非常忙碌的,忙着记忆、计划、希望或是判断。我们可以花一整天的时间,捡起小石头,然后再把它丢到河里,让我们的身体变得非常忙碌。可是我们会觉得这是很愚蠢的浪费力气,所以会把力气花在更有用的事情上面。对于心灵也应如此。与其想东想西,让烦恼生起,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比较有用的地方上,例如观察我们的喜好、厌恶,我们的希求、抗拒,我们的看法和观点。 当我们的心开始观察时,它就不会掉进思考的内容里。因为心灵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做两件事。心灵自我观察的时间愈久,能保持客观的时间就愈长。这也就是为什么佛陀说念住是净化心灵的唯一道路。仔仔细细地观察诸法的生起,最后会发现只有身心现象不断地舒放和卷藏,就像宇宙的运动一样。除非成为非常敏锐的观察者,否则我们不会注意到身心的这个层面,也不会注意到“此时此处”的法,虽然我们曾被“引领”来认识佛法。 “智者自得证”是说,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他人了解佛法。我们可以诵经、读经、讨论和听法,但是除非观察诸法的生起,我们永远不会了解法的真义。我们只能在一个地方了解佛法,那就是我们的心。这一定是个人的经验。禅修当然会有帮助。除非我们观察我们的反应,知道为什么喜欢这个,讨厌那个,否则我们都还没有见到法。这样的修习能让我们体验无常(annica),因为自己的欲望和厌恶不断地在改变。我们也会看到在思考中的意识,在呼吸中的身体,都是有漏的(dukkha)。 当意识无法在提升的、超越的觉知下进行时,它就会产生苦(dukkha)。只有无量、清明的心才能远离苦。身体有各种苦,主要是因为它的变易无常。清楚地见到这些现象,是认识佛法的关键。 智慧来自心中,而且是来自理解的经验,这不是经由知识或者是听闻就能够产生的。智慧也代表着成熟,这和年纪没有关系。有时候生命经验会有所帮助,但并不是绝对的。智慧是一种内在的了知,它能产生自信。我们不需要一味希望别人的肯定和善意,我们要自我肯定。 走在佛道上就像是在走钢索。前面只有一条直线,每当走滑了一步,就会受伤。刚开始走的时候,会有不平衡的现象,我们会左右摇晃,只要是能继续走就好。我们会感觉受到拘束、限制,没有办法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做。就像走在钢索上,我们必须以念住限制自己,这些限制最初可能让人觉得很讨厌,像是枷锁或是脚铐,但是最后都会解脱。 要有这完美的法宝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就需要觉醒和专注。然后我们就可以证明“世尊圆满宣说法”。没有任何世间的珠宝能够媲美佛法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无价珍宝的主人。我们真是有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在早上起床时让我们用这样的想法作为一天的开始:能够修习佛法对我来说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