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原始佛教(二)佛陀及其教团(圣严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原始佛教(二)佛陀及其教团(圣严法师)

 

  (一)出家以前的菩萨

  我们现在所讲的佛陀,就是距今二千五、六百年前生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陀是由行了菩萨道而完成的。尚未成佛的佛,通常称为菩萨,此处是指释迦佛的最后身菩萨。

  出家之前的菩萨,乃是一般人格(凡夫)的榜样。身为太子享尽人间一切富贵尊荣,这是人间福报的模范;自幼好学深思、博闻广识,文艺武功的造诣为当时之极致,这是人间智者的模范;对上事父母以孝敬,对下蓄妻生子一如常人,这是人间伦理的榜样。由此可见,成佛的基础,先要具备一般人格的条件。

  (二)由苦行至成佛

  这一阶段的释尊,是从一般宗教的信仰和实践,而转为独创思想的过程。他由二十九岁出家,苦行六年,至三十五岁成道。最初修学印度神教的法门,信仰梵天,修禅定,习苦行,由信起修,修禅定而达到最高禅境的非想非非想处定。继之,修苦行(持外道戒)六年,日食一麻,以维生命,形销骨立,而不退心。这确是一般宗教徒的最佳榜样了。修禅定,乃是印度传统的宗教行持法;修苦行(戒),则为印度当时反传统的新兴宗教行持法。释尊的学习过程是沿著历史的轨迹,进入新的天地。最后,他却体认到了:光靠定和戒的方法,不能真的达到解脱的目的。于是主张以智慧的观照,来冲破生死苦海的藩篱;戒、定、慧三学具足,才是求取解脱的唯一法门。

  低级的宗教,止于盲目的信仰;高级的宗教,则在信仰之后,必进而修行。释尊是由一般的高级宗教之中信行而来,并非否定了一般的宗教而独创佛教,乃是透过一般宗教的信仰和实践而另设佛教。佛教的尊贵和崇高,即在于此。既能肯定一般宗教的价值,又需以智慧的抉择,对之作理性的考察。不像一般的宗教,仅鼓舞人们去服从「神」的「权威」,而不许用历史的方法及科学的角度,对他们的「神」作理性的考察。

  因此,一般宗教的实践,止于戒和定;佛教的实践,则于戒定之上,增加智慧。所以,释尊是一般宗教徒的最佳榜样,他是超越了一般宗教而始创了佛教。

  (三)佛陀的一生

  佛陀成道之后,直到八十岁时进入涅盘,他是作为一个佛教徒的最佳榜样。福慧两足,悲智双运。空我执而断除一切的烦恼──自求解脱;空法执而广度一切的众生──使入解脱。佛是由于行了菩萨道的自度度人而来。成佛之后的释尊,虽已功圆果满,但仍不弃任何一个说法度人的机会。他以深邃的智慧,配合和平中道的态度,发挥利益众生的精神。他没有作为领袖的希望,由弟子们自然形成的僧团,却在无形中以佛陀作为最高的中心;他不主张以神异怪诞之术作为弘化的手段,佛的神通境界也非任何一人所能企及;他从来不会以权威者自居,佛的言行却为千年万世之所仰则。

  在佛的一生之中,并非没有不如意事,但他总是以慈祥温和的态度,处之泰然。他的悲心愿力之伟大坚强,却又不是任何一位宗教家所能比拟,和平中正而刚毅不屈。成了佛的释尊,绝不是以此而想求得什么,乃是以身示范,作为弟子们的榜样而已!人若能与释尊一样之时,他也必已成佛了。

  (四)佛陀的教团

  释尊成佛之后,席不暇暖地游化于恒河南北的两岸。

  游化度众的结果:由于弟子们的追随和聚居,佛教的教团便自然形成。教团份子,分为七等,称为七众:

  一、比丘:出家的男性弟子二、比丘尼:出家的女性弟子三、式叉摩那:由沙弥尼进入比丘尼阶段中的女性出家弟子四、沙弥:出家的少年弟子五、沙弥尼:出家的少女弟子六、优婆塞:在家的男性弟子七、优婆夷:在家的女性弟子

  以上七众,总名之为僧团。他们是以所受戒法的多少而分等次。故在原则上虽然七众均属于僧的范围,真正负起住持佛法及领导僧团之责任的,则以出家僧为主,尤其是以比丘及比丘尼僧为主体。
 

 
 
 
前五篇文章

原始佛教(三)原始佛教的教团生活(圣严法师)

原始佛教(四)原始佛教的教理思想(圣严法师)

普贤之美(晓祝)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普贤菩萨圆通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普贤三昧品第三

 

后五篇文章

原始佛教(一)原始佛教的定义(圣严法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大德昭千古——赵州柏林寺人物录(刘连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空”与人的生命价值感(黄总舜)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说克服习气(陈音如)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劝君常存“不动心”(黄总舜)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