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人间佛教与以戒为师——学习太虚大师关于人间佛教思想的体会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人间佛教与以戒为师——学习太虚大师关于人间佛教思想的体会

 

  关于人间佛教

  释迦世尊降迹人间,生活、修道、成佛均在人间;说法度生,始自鹿苑,终于双林,均以人类众生为主要对象;所说法义,亦以人生现实为依据,以觉悟人群为中心。佛陀屡赞“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自从人间有了佛陀及佛陀的教法,佛教就是属于人间的;佛教的思想必须扎根于现实人生;离开人生的现实,佛教便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土壤和基础。

  人类的优胜,在许多经论中受到赞扬。《立世阿毗昙论》云:

  何故人道名摩沙(译为意)?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

  《大毗婆沙论》认为人道优胜于天道。论云:

  能寂静意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故契经说,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见《法苑珠林》卷五)

  唐代的一位著名长者裴休也说:

  诸天正乐,修罗方瞋,鬼神沉幽囚之苦,畜生怀之悲,其能整心虑、趣菩提者,唯人道为能。(见所撰《圆觉经疏序》)

  六祖惠能大师特别强调佛法不离世间法的道理,指出: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他的这首有名的偈语,非常深刻地揭示了佛法与世间的关系,高树人间佛教的法幢,豁清了笼罩于佛法的种种迷雾。由于以惠能为代表的禅宗的兴起,禅宗的祖师们把人间佛教思想具体化为“平常心是道”、“搬柴运水,俱是佛法”的农禅风规,极大地发展了大乘佛教积极利世的思想,从而把人心与道心、众生与佛融为一体,为人们趋向寂静清凉、圆满究竟的觉悟境界提出了更为直截了当的方法和途径。据此,我们清晰地看到:人间佛教思想具有重视人生和以人为中心两方面的意义,突出地体现了佛法济世利人的积极精神,是全部佛法的精髓之所在。

  人间佛教思想的内容,从广义来说,一切佛法都属人间佛教的内容。但是,既然将人间佛教的思想单独提出来讨论,就有必要指出其重点,揭示其内涵。在这方面,太虚大师有许多论述可以作为我们今天理解、信受、实践人间佛教思想的方便。半个多世纪佛教发展的进程表明,太虚大师不愧是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总结、继承了二千年来中国佛教各宗各派的思想,剖析了佛教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种种流弊,在东西方新旧文化急剧的冲击中,陶古铸今,架构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以人生佛教为特征的太虚佛学思想体系。他的思想,是现代中国佛教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从佛教流行必须契理契机的原则出发,经过全面而深刻的研究,认为以人类的生活和谐、精神净化为宗旨的人间佛教或人生佛教的思想,最能契合现代人类的根机。他的这一深刻的理论概括,把握了中国佛教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在这里,我想对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这两个概念作些解释。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这两种提法,在习惯的用法上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是指修学佛法必须从净化现实人生入手。但严格分析起来两者似乎各有侧重:人生佛教侧重在个体的净化,人间佛教侧重在群体的改善。本文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系根据习惯上的用法处理的,即不作内容上严格的区分,二者都包含人生个体与群体的净化与改善。

  太虚大师在《人生佛教之目的》一文中,把全部佛法的目的与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即人间改善,后世胜进,生死解脱,法界圆明。他说:“是四重为全部佛法所包容之目的。然以言终极,惟法界圆明之佛果始为究竟,亦可谓此乃全部佛教之真正目的,前三层皆为达此目的之方便也。”他语重心长地指出:“旧行之佛教,厌离现实人生之心切,每重求后世之胜进或无生之寂灭,……每与现实脱节,不能圆显佛法之功效。今倡人生佛教,旨在从现实人生为基础,改善之,净化之,以实践人乘行果,而圆解佛法真理,引发大菩提心,学修菩萨胜行,而隐摄天乘、二乘在菩萨中,直达法界圆明之极果。即人即菩萨而进至于成佛,是人生佛教之不共行果也。”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说:“然今之所讲人生佛教,为对治向来偏重于如上二者(即后世胜进与生死解脱),故特重于人生改善而直接法界圆明。换言之,今之人生佛教,侧重于人生之改善,特出者即能依之发菩提心而趣于大乘之佛果。即于此上,消极的则对治佛法向来之流弊;积极的则依人生之改善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此中自亦含摄后世胜进与生死解脱,第二第三亦融摄其中。故人生佛教云者,即为综合全部佛法而适应时机之佛教也。”(见《人生佛教开题》)

  太虚大师在这里所讲的人生佛教,同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主张修学佛法者应该发扬佛教切合人生现实的积极进取精神,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积极投身改善世间、净化人生的善业,使佛教与世间打成一片。太虚大师说:“佛教的本质,是平实切近而适合现实人生的,不可以中国流传的习俗习惯来误解佛教是玄虚而渺茫的;于人类现实生活中了解实践,合理化,道德化,就是佛教。”这里所说“合理化”与“道德化”,据他本人的解释是指合理的思想,道德的行为。他说:“若以合理的思想,道德的行为,推动整个人生向上进步、向上发达,就是菩萨,亦即一般所谓贤人君子;再向上进步到最高一层,就是佛,亦即一般所谓大圣人。”

  人间佛教或人生佛教,其目的是要使人类的思想合于真理,行为合于道德。所以太虚大师进一步强调:“在人类生活中,做到一切思想行为渐渐合于真理,这就是了解佛教,也就是实行了佛教。因为佛陀教人持戒修善,息灭烦恼,就在使人类的生活合理化。……学佛,并不一定要住寺庙、做和尚、敲木鱼,果能在社会中时时以佛法为轨范,日进于道德化的生活,就是学佛。”特别是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条件下,大力提倡人间佛教,其意义尤为重要。一方面,佛教作为一种传统的信仰模式、传统的文化因素,不庸讳言,它的某些方面同现代人的根机、现代人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时制宜地作某种调节是完全必要的。另一方面,生活在现代的佛教徒应该在契理契机的原则下致力于弘法利生事业,使现代人信解佛法,实践佛法。这是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面前,一些负有振衰起敝历史使命的佛门领袖,过去的如太虚大师等,现在的如赵朴初居士等,都以他们高度的智慧,从一大藏教、万千法门中抉择出人间佛教的积极进取思想,以适应现代人类的根机,给现代追求佛法、弘扬佛法的人点燃了一盏智慧的明灯。随着时轮的飞奔和文化观念的不断更新,人间佛教思想的内容将会越来越充实,它的生命力也将越来越强盛。
 

 
 
 
前五篇文章

人间佛教的人间净土(圣严法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石头和尚的人生禅(安小悦)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简述胜鬘夫人(真诚)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简述胜鬘夫人(真诚)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浅论佛教普世价值(宽寂)

 

后五篇文章

人间佛教与生活儒学(龚鹏程)

建设佛国净土的人间佛教

略论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贝叶堂)

从“六祖革命”到“人间佛教”:中国佛教人文精神的建立(

人间佛教之禅观所缘──依菩萨净行入甚深法界(释性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