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不要畏惧死(果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不要畏惧死(果成)

   不要畏惧死

  果成

  一提到死,很多人(其中也包括不少佛教徒)都很忌讳,对死充满了恐惧,而我却要说,要正视死亡,不要畏惧死。

  人们之所以怕死,主要是对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明了,没能形成真知。理上不明,遇事就迷。一旦对死有了了解,就会欢喜接受,也就无所畏惧了。星云大师的弟子慧开法师对死很有研究,他说过如果把“死亡”定义为“断灭”,那么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广义地说,有情众生是死不了的,亦即生命过去不会来,亦不会断灭,只是不停地转换。换言之,我们不是活在这个时空,就是活在另一个时空,生命是不断地在不同的时空中转换的,所谓“死亡”只不过是其中的过渡阶段。然后因为我们对于人生有着很深的执著,所以相对地死亡也就带给我们(包括生者与亡者)很深的痛苦。很显然,死亡是我们生活的另一种方式。既然是生活又有什么可畏惧的呢?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充满着希望与向往,那么,同样也可以满怀热情与期待地生活在另一个世间。如果对死亡已有了认识,你会畏惧死吗?

  对于我们生活的另一世间就有不同了。地狱是造恶众生生活的世间,极乐世界是积善修行的人生活的世间。一个是无量的苦,一个是解脱的乐,你想生活在哪个世间呢?“谁不愿生活在乐的世间?”人们都会不加思索地回答。但你想过没有,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想要得到什么必须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天上也不会掉馅饼,想生活在乐的世间就要为此做准备。佛教讲因果,你造恶就会招感恶的果报堕三途,你行善就会招感善的果报升三善道。最善最乐的世间就是佛、菩萨生活的世间,因为这是永得解脱自在的国土,想生活在此基本条件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一切为众生得离苦,为此做诸善事积集资粮。即使不能做得圆满,也不要不发心。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做不好就根本不去做,都没有尝试过就说自己没这个能力,这是无自信的表现。只要你是真发心去做,无论结果如何都在你的八识田中埋下了种子,以后遇到适宜条件它们就会显露出来,乃至开花结果。所以,不可小视发心。心存正念的同时也要身体历行,你所修所行都是善的,就一定能生活在乐的世间,此时是满心欢喜地期待,你还会畏惧死吗?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死是生的开始,这是从我们身体的成、住、坏、空而言。有人会问:难道生死还有其它种吗?是的,这种生死只是触摸得到的生死,还有另一种生死是我们难以理解的念即生死。 《大乘流转诸法经》云: “前识灭时名之为死,后识续起名之为生。”生死由心,只在念起念灭之间。依《十住毗婆沙论》所说“死名随所受身末后,心灭为死,若心灭为死者,心念念灭故应是死;若畏死者,心念念灭皆应有畏!”为什么要怕死呢?龙树菩萨认为心识刹那生灭变化,人其实每一时刻都在面对生死,因此他说: “菩萨如是思惟无常,即除死畏。复次菩萨常修习空法故,不应畏死。”生是由死串成的假相,因此生其实就是死。我们不怕生,为什么要怕死呢?念生念灭,生来死往,一切都是流动的,生命流动,心也流动。不要执著生,也不要害怕死。对于生死已有深刻的认识,此时的你岂会畏惧死?

  正确看待死亡,你不但不感到畏惧,反而发现死亡对人生是有其积极而且正面意义的。我们的色身有如一部机器或者说是一辆汽车,经年累月地驱驰奔波,终有达到其使用年限的时候。人怕老年,车怕老车,届时“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耳目不灵,饮食无味,行动不便,与儿孙辈又有代沟,即使没有病痛,肉体也已经成了心灵的桎梏,试问这样的人生有什么值得留恋?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老年人希望早点离开世间的原因。海伦·聂尔玲曾说“没有死亡的人生是不能忍受的,死亡让我们轻松,它是一天的结束,是肉体生命的一个休假,是新的转折点。当一天的工作结束,夜晚就送来睡眠的祝福。死亡很可能是更大的一天的开始。”她的话肯定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泰戈尔曾经说: “生时丽似夏花,死时美若秋叶。”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我们并不觉得难过,甚至觉得很美,我们也要像泰戈尔那样把死亡看得很美,此时的你难道还会畏惧死吗?

  (作者系闽南佛学院女众部学僧)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前五篇文章

宗舜法师:好茶是一种缘分(《嘉人》杂志访谈)

宗舜法师:灾难中的平常心(《时尚健康(男士)》专访)

宗舜法师:问道——清明的追忆和启示

宗舜法师:问道——嫽嫽的生命是否美丽

圣凯法师:忏悔业障与转变业缘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会通诸宗圆融内外——概论圆瑛大师的佛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释来果禅师与高旻寺(邓来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憨山大师《赵州颂》评析(远尘)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少欲知足 美满人生(李豫川)

万行法师:有奉献精神的人才配出家为僧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