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智慧对话: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相信,才能深入信仰内涵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智慧对话: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相信,才能深入信仰内涵

 

  相信,才能深入信仰内涵

  龙:法师,在您的人生之中,是否曾有一个比较大的矛盾是要解决的?

  师:我是个宗教师,我的信仰不会有矛盾,但是如果从逻辑、考证与分析的角度来看,信仰这件事的确是有矛盾。

  信仰是属于个人的体验。一旦有信仰,觉得对自己有用,对他人也很好,那就相信吧!任何一种宗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在某一个层次都是这样的。如果一定要从逻辑、理论、哲学的角度来探索宗教,那就不谈信仰,纯粹作学术研究,也未尝不可。只是研究宗教与信仰不同,前者无法深入信仰的内涵,也没有办法得到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功德。

  龙:您的意思是说,信仰不是一种探索的结果,而是一种态度;一开始就是一种态度?

  师:信仰的一部分是因为需要。达赖喇嘛曾举例,佛教讲因果,可是因果无法以现实去证明、去「兑现」。即便如此,因果还是存在,只要你相信有过去世、有未来世,因果便成立了。如果执意不信有过去世、未来世,那因果就讲不通了,因为那是看不到的。

  许多人很矛盾,一方面想获得佛法利益,却又不相信佛教讲的因果。在我看来,这些人是被理性、逻辑给障碍了,所以信仰进不来。

  为了获得佛法利益,而相信可能无法「兑现」的三世因果,这样的信仰是否等于迷信?这就要看信仰的内涵与作用。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不明白的事、无法解释的现象,充满怀疑而烦恼不已,但接受信仰以后,烦恼、问题就减少一些,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要否定信仰呢?

  信仰之中,确实有一部分无法以常理解释,也没有人可以提供解答,但是信仰的力量确实存在。譬如有一尊观音像,受到佛教徒的礼敬崇拜,而观音只是静默不回应。不回应就代表没有感应吗?这就因人而异了。不相信的人很难有感应;相信的人,通常会有感应。

  龙:您的意思是说,所有宗教的本质都是先有信仰,才有下一步,是这样吗?

  师:以你父亲三年前往生这件事来说,你相信自己的父亲从此消失不见吗?还是相信他的生命仍然存在?

  龙:我就是不知道自己应该相信什么。

  师:通常的人在情感上,总希望他是存在的。

  龙:对,但是我们受理性教育的人,又会打一个问号。

  师:当你打了问号,信仰就不存在了。有的人不在乎人死之后的精神存有问题,以为既然已经往生,也就什么都不留,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只有物质消灭,没有精神延续。

  可是在中国人的传统社会,生死不是那么决断的事。暂且不论佛教观点,传统的中国文化也相信生命是延续的。譬如孔夫子讲:「未知生,焉知死。」对讨论死亡这件事虽然存疑,但也不否认;又说:「祭神如神在。」肯定祭祖追思有其需要。这是儒家思想对社会的一种正面安定力量,对社会伦理价值的维系,有很大的作用。

  儒家也相信「天」的存在。天,其实是一个虚无的思想,并非有一个具体的天存在。中国人崇拜天、信仰天,相信活着的时候,人上有天;人死之后,则堕入阴间、黄泉。这还是相信人死之后有一个去处,生命还是存在的。

  从佛教的观点,生命是生生世世存在的相续,不因一期生命的结束而中止。佛教如此看待生死,对信仰者也是一种安慰。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智慧对话: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信

智慧对话: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人

智慧对话: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信

智慧对话:用四安重建希望家园—圣严法师与萧万长、张淑芬

智慧对话:用四安重建希望家园—圣严法师与萧万长、张淑芬

 

后五篇文章

智慧对话: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永

智慧对话: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宗

智慧对话: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面

智慧对话: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生

智慧对话: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