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十三 |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十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九十三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摄事分中契经事缘起食谛界择摄第三之一 己三、缘起食谛界择摄2 庚一、结前生后 如是已说处择摄。缘起、食、谛、界择摄,我今当说。 庚二、标释一切2 辛一、总嗢柁南 总嗢柁南曰: 立等二谛等 以触为缘等 有灭等食等 最后如理等 辛二、别嗢柁南4 壬一、缘起摄2 癸一、释差别4 子一、立等2 丑一、颂标列 别嗢柁南曰: 立苦聚谛观 摄圣教微智 思量际观察 上慢后甚深 丑二、长行释10 寅一、立3 卯一、略标列 略由三相,应知建立缘起差别。 略由三相应知建立缘起差别等者:此说缘起三相差别,与本地分文义大同,如前已释,此应准知。少分异文,当更随释。 一、从前际中际得生;二、从中际后际得生;三、于中际生已随转及趣清净。 于中际生已随转者:谓不趣清净,随顺流转故。 卯二、广释相2 辰一、从前际中际生及生随转2 巳一、征 此中云何从其前际中际得生,及于中际生已随转? 巳二、释2 午一、辨生转相2 未一、辨2 申一、从前际生2 酉一、前际摄2 戌一、无明缘行 谓如有一,宿非聪慧,无明为缘,造作增长罪、福、不动身语意业。 戌二、行缘识 由此为缘,随业行识乃至命终随转不绝,能为后世续生识因。 酉二、中际摄2 戌一、生起位 如是展转有内外爱, 如是展转有内外爱者:随业行识前后次第相续变异,是名展转。由为爱取之所摄受,是故说言有内外爱。希得自体,是名内爱。希得境界,是名外爱。 识生果时,能为助伴现前而起。既命终已,由前际因,于现在世自体得生。 戌二、增长位 生已渐次于母腹中,因识为缘,续生果识随转不绝,任持所有羯罗蓝等。名色分位后后殊[1]胜,始从胎藏,乃至衰老。 申二、生已随转2 酉一、出二依止2 戌一、别辨2 亥一、名色缘识2 天一、标说 又即此识当续生时,能感生业与异熟果。异熟生识复依名色相续而转,谓依眼等六依转故。 异熟生识者:眼等六识异熟所生,名异熟生。谓即从彼业力所引异熟,后时转者。如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中说。(陵本五十四卷十七页4359) 由是说言:名色缘识。 天二、释相 俱生五根说名为色,无间灭等说名为名,随其所应,能与六识作所依止。识依彼故,乃至命终数数随转。 无间灭等者:意根有二,一、无间灭,二、即末那。前通三乘,后唯大乘。由是道理,故置等言。 亥二、识缘名色 又五色根,根依大种、根处大种所生诸色及诸余名,由彼执持,所有根等堕在相续,流转不绝。 戌二、总结 此二总名随转依止。 又五色根等者:本地分说: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曰色,所余曰名。由识执受诸根,堕相续法方得流转;故此二种依止于识相续不断。(陵本九卷十三页685)其文易了,此应准知。 由是故言: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酉二、喻如束芦 于现在世,犹如束芦相依而转,乃至寿住。 未二、结 如是名为从其前际,中际缘起诸行得生,于其中际生已随转。 午二、料简差别2 未一、约四生辨3 申一、指依胎生 当知此中,依胎生者说转次第。 申二、简卵湿生 卵生、湿生,除在母腹有余差别。 申三、别辨化生2 酉一、欲色界 有色有情,在欲、色界受化生者,于初生时诸根圆满,与余差别。 酉二、无色界 在无色界诸有情类,识依于名及色种子,名及色种依识而转。由彼识中有色种故,色虽间断,后当更生。如是名为此中差别。 未二、约三业辨 由福业故,生于欲界人天两趣;由罪业故,生恶趣中;由不动业,生色无色。 辰二、从中际后际得生及趣清净2 巳一、总征 云何名为从其中际,后际缘起诸行得生?云何不生,由不生故证得清净? 巳二、别释2 午一、从中际后际生2 未一、别辨2 申一、中际摄2 酉一、标列二果 谓彼如是于中际生补特伽罗,领受先业所得二果。一者、领受内异熟果,二者、领受境界所生受增上果。 酉二、别释其因2 戌一、引因2 亥一、辨相2 天一、能引2 地一、无明缘行 彼由听闻不正法故,或由先世串习力故,于二种果发起愚痴。彼由于内异熟果中有愚痴故,不能如实了知当来后有生苦。由此前际、后际无明增上力故,如前造作增长诸行。 地二、行缘识2 玄一、明缘起 由此新业熏变识故,于现法中随业而行。如是无明以为缘故,诸行得生;行为缘故,令识转变。 玄二、出体性 当知此识,于现法中但是因性,摄受当生诸识果故,约就一切相续为名,说六识身。 天二、所引 又即此识,当来后有名色种子之所随逐;名色种子,复为当来后有六处种子随逐;六处种子,复为当来后有诸触种子随逐;此触种子,复为当来后有诸受种子随逐。 亥二、结名 当知是名于其中际后有引因。由识为先,受为最后,遍能牵引诸自体故。 戌二、生因3 亥一、受缘爱 如是由先异熟果愚引后有已,复由第二境界所生增上果愚缘境界受,发生贪爱。 亥二、爱缘取 由此爱故,或求诸欲、或求诸有。又取欲取,或取见、戒禁、我语取。 亥三、取缘有 取诸取已,爱、取和合润先引因,转名为有,是当生起因所摄故。 申二、后际摄2 酉一、约自体辨2 戌一、如引因生 此有无间,既命终已,如其引因所引诸行,识为最初,受为最后,或渐次生、或复顿生。 戌二、依生因生 如是应知于现法中,初用无明触所生受为缘生爱;爱为缘故,次生于取;取为缘故,转成其有;有为缘故,当生得生;生为缘故,老病死等众苦差别次第现前。 酉二、约依处辨 当知此中,或有处所生处现前,或有处所种子随逐。 未二、总结 如是中际无明缘行、受缘爱等,能生后际缘起诸行。 午二、后际不生趣清净4 未一、得清净智见 若现法中从他闻法,或于先世已集资粮,由彼为因,能于二种果性诸行如理思惟。若于彼因、若于彼灭、若趣灭行如理作意,思惟彼故,发生正见,又于诸谛渐次获得有学、无学清净智见。 未二、证清净解脱2 申一、慧解脱 彼由如是智见力故,能无余断无明及爱;由彼断故,即彼所缘不如实知,诸无明触所生诸受亦复随断;由此断故,于现法中,由离无明,证慧解脱。 申二、心解脱 又无明触所生诸受相应心中,所有相应贪爱烦恼,彼于其心亦得离系;由离贪故,证心解脱。 未三、成不生法2 申一、无牵引因 又即由彼无明灭故,诸有无明犹未断时,依于后际应生行识乃至诸受,皆不得生,成不生法。是故说言:无明灭故,诸行随灭;次第乃至异熟所生诸触灭故,异熟所生诸受随灭。 申二、无生起因 又现法中,无明灭故,无明触灭;由无明触永得灭故,从无明触所生受灭;由无明触所生诸受永得灭故,爱亦随灭;由爱灭故,如前说名所有取等,乃至损恼以为后边诸行皆灭,成不生法。 未四、证得涅槃2 申一、有余依涅槃3 酉一、简流转 于现法中,如是诸行皆不流转。不流转故,于现法中住有余依般涅槃界,名为证得现法涅槃。 酉二、名清净 彼于尔时,识缘名色、名色缘识有余未灭,而得说名清净鲜白。 酉三、辨住舍 乃至有识身住未灭,彼恒领受离系诸受,无有系缚。彼有识身,乃至先业所引寿量,恒相续住。寿量若尽,能执持识舍所执身,命根亦舍。从此已后,所有命根无余永灭,都无所有。 申二、无余依涅槃2 酉一、显究竟2 戌一、释灭相 又彼诸识与一切受,于此位中任运而灭。先因灭故,余更不续,亦无余灭。 戌二、结得名 由此道理,名无余依般涅槃界,究竟寂静常住妙迹。 酉二、出为趣 为此义故,常随涅槃,常以涅槃为其究竟,于世尊所熟修梵行。 卯三、结建立 是名广说由三种相,建立缘起。谓从前际中际流转,从其中际后际流转,复于中际流转清净。 寅二、苦2 卯一、总标 复次,安立九相后有苦树,能生当有。 安立九相等者:依下自释,如小苦树能生当有,有其五相。现造新业,如小苦树,是第一相;于漏处所住三世爱,别为三相;业转增长,是第五相。又大苦树能生当有,有其四相。诸先所有造作增长顺后受业,如大苦树,是第一相;顺烦恼法令树郁茂,是第二相;彼爱烦恼令树润泽,是第三相;长时安立,是第四相。如是二种苦树,总合安立说有九相。 卯二、别辨2 辰一、约现业辨2 巳一、出黑品2 午一、安立五相3 未一、初一相 谓有世间非聪慧者,于现法中所造新业,如小苦树。 未二、次三相 若彼世间非聪慧者,于能随顺诸漏处所,依现在世随观爱味,依过去世深生顾恋,依未来世专心系着。 于能随顺诸漏处所者:烦恼自体,是名诸漏。由所依缘能顺生彼,名能随顺诸漏处所。 未三、后一相 如是住已, 如是住已者:经说:有四依取,以为所缘,令识安住。是此住义。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中说:若诸异生补特伽罗,未得厌离对治喜爱,由所润识能取能满当来内身;由此展转能取能满不能弃舍诸异生性;以于内身能取能满故,于流转中相续决定,是名为住。(陵本五十四卷二页4286)此应准释。 先所未断一切贪爱,由数习故,转更增长。 由数习故转更增长者:谓由数习贪爱,转令彼业更增长故。 午二、能生当有 此非聪慧补特伽罗,欲令如是后有小树复加滋茂,以贪爱水而恒溉灌,令如前说能感当来取所得果渐次圆满。 令如前说能感当来取所得果渐次圆满者:谓如前说:取为缘故,转成其有;有为缘故,当生得生;生为缘故,老病死等众苦差别次第现前。是名取所得果渐次圆满。 巳二、简白品2 午一、正观法性 若有多闻诸圣弟子,虽造有漏能感当来诸业小树,然于能顺烦恼诸行,无倒随观生灭法性;于断、无欲及以灭界,无倒随观是寂静性;损减彼业,不令增长,使其爱水亦皆消散。 午二、断爱取等 故聪慧者,不欲滋荣后有小树,便断其爱、爱缘取等。损坏如是后有小树,尚令一切皆无所有,何况使其后更增长。 辰二、约先业辨2 巳一、出黑品2 午一、安立四相4 未一、第一相 复更有一补特伽罗已生自体,诸先所有造作增长顺后受业,于现法中为其所系。即彼自体及先所造顺后受业,总摄为一,说名后有如大苦树。 未二、第二相 若于能顺诸烦恼法,如前乃至专心系着。 若于能顺诸烦恼法者:此即前说能顺诸漏处所应知。 如是住已,彼先所造顺后受业如直下根,令树郁茂。 未三、第三相 于现法中,彼爱烦恼如傍注道,令树润泽。 未四、第四相 以此为因,令随惑业行一切种子识,于当来世正续生时,住于名色。如是苦树长时安立。 午二、能生当有 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欲令苦树展转滋茂。 巳二、简白品 此中白品,如前应知。 此中白品如前应知者:谓如前说,无倒随观,损减彼业,不令增长,使其爱水亦皆消散。对治相一,故不更说。 寅三、聚2 卯一、出观诸谛2 辰一、标所为 复次,世尊在昔为菩萨时,弃前所得诸世俗道及世诸师,处菩提座,为欲悲愍利他有情以为上首,自于诸谛起正观察。 辰二、明逆观2 巳一、观苦集2 午一、明道理3 未一、总标 尔时为欲历观苦谛,由老死支苦谛所摄,故于缘起逆历观察。 逆历观察者:谓逆次第,一一向前观察故。 未二、别辨2 申一、举观老死2 酉一、标列 当知此中,由三种相,于其老死如理观察。一者、观察细因缘故;二者、观察粗因缘故;三者、观察非不定故。 酉二、随释2 戌一、初二相2 亥一、释细粗 感生因缘,亦名为生;即生自体,亦名为生。前生是细,后生为粗。 感生因缘亦名为生者:本地分说:识乃至受支是生种子故,义说为生。(陵本十卷十七页818)又如下说:生之因缘亦名为生。此应准知。 亥二、辨因缘 此中观前细生有故,而有老死;亦观由后粗生缘故,得有老死。当来老死,细生为因;现法老死,粗生为因。 戌二、后一相 云何名为非不决定?谓即除彼生处所摄二种生体,余定无能与老死果。 申二、例观生等 如观老死,生、有、取、爱各由三[2]种如理观察,当知亦尔。 未三、总结 如是名为始从老死,次第逆观苦、集二谛缘起道理。 午二、出譬喻 应知此中,顺集谛法,犹如灯炷;即此集谛,如膏油等;苦谛类灯;诸非聪慧补特伽罗,譬于灌油并集炷者;如是苦灯烧然长世。 顺集谛法者:烦恼及业,名集谛法。有漏诸行能随顺彼,是名顺集谛法。谓由事故、随眠故、相应故、所缘故、生起故,有漏诸法五相差别。如决择分别释应知。(陵本六十五卷十页5184) 巳二、观灭道 当知白品,与此相违。谓善方便观灭、道谛。 卯二、广苦差别3 辰一、总标 复有二种补特伽罗。 辰二、征起 何等为二? 辰三、列释2 巳一、唯自苦灯相续喻 一、唯行自非利益行。谓但于己[3]集炷灌油,令一苦灯相续久住。 巳二、自他大苦火聚喻 二、复有余补特伽罗,兼行自他无量大众非利益行。为然自他大苦火聚,摄受听闻邪法为先,闻思修慧所引邪行,譬如积集干薪、干草及干牛粪。由是因缘,令苦火聚长时炽然,无有断绝。 寅四、谛观2 卯一、出观四谛2 辰一、辨3 巳一、观苦集2 午一、辨观相2 未一、逆观2 申一、观缘起支2 酉一、始观老死乃至爱 复次,世尊在昔为菩萨时,处菩提座,依缘起门逆次而入。先缘后际,如理思惟老死苦谛,乃至其爱。 酉二、次观受触乃至识 如是观察后际苦谛,及后际苦所有集谛,未为喜足。遂复观察后际集谛因缘所摄现在众苦,谓遍逆观受、触、六处、名色与识。 申二、观苦集摄 当知此中,观未来苦是当苦谛,观彼集因是当集谛。观未来世苦之集谛由谁而有,知由从先集所生起识为边际现法苦有。 观彼集因是当集谛者:谓观苦谛集起之因,是即集谛。由生当苦,名当集谛。 未二、顺观2 申一、观转还 既知从先集所生起,不应复观此云何有。是故世尊昔菩萨时,为观当来所有苦、集,观现在苦乃至作意相应心识,而复转还。 观现在苦等者:谓观受、触、六处、名色与识,名现在苦,是现苦谛之所摄故。如是逆次观至识已,意便退还,不越度转,名复退还。 申二、观顺上 又为渐次观彼后际集谛依处,当知即是现在苦谛[4]。后际苦谛所依止处,当知即是后际集谛。故乃至识复还顺上。 又为渐次观彼后际集谛等者:此显顺观缘起苦、集。谓识为缘而有名色,名色为缘而有六处,六处为缘而有其触,触为缘受,受为缘爱,爱为缘取,取为缘有,有为缘生,生为缘故,便有老死愁叹忧苦扰恼生起,如是积集纯大苦聚。由是此说:故乃至识复还顺上。由前前支是后后支所依处故,文中应说:观彼后际集谛依处,当知即是现在苦谛。后际苦谛所依止处,当知即是后际集谛。义乃圆满。原文阙无当知即是现在苦谛,故应补入。翻前逆观道理,此可了知。 午二、结顺逆 如是顺逆如理观察缘起苦、集。 巳二、观灭谛3 午一、标 从此无间,为观灭谛,始从老死逆次第入,乃至无明。 午二、征 何以故? 午三、释 观察如是现在苦谛,云何一切皆悉尽灭,谓不造作无明为缘新业行故。 巳三、观道谛2 午一、标寻求 如是历观三圣谛已,次更寻求此灭圣谛,何道何行而能证得。 午二、显证得 由如前说宿住随念,忆昔为求诸漏永尽,世间正见如教授者令现在前。作是思惟:我今证得先旧正道,古昔诸仙同所游履。 由如前说宿住随念等者:如前已说:又彼复欲求上漏尽,方便发起宿住念智,忆念先世,从诸如来正等觉所,于漏尽道积习闻思,由是发起长时积集世间正见令现在前。然此正见如教授者,以此为依,能令菩萨安处一坐,乃至证得究竟漏尽。如是名为广大善修正见现前。(陵本九十一卷二十二页6916)此应准知。 辰二、结 如是但以世间作意历观四谛。 卯二、明二利行2 辰一、自利行 又以正见,于诸谛中得入现观,次第方便证得[5]无上正等菩提, 次第方便者:谓依无漏四念住等,乃至最后入圣支道,所有一切菩提分法应知。 现见方便获得无漏有学、无学善净智见。 现见方便等者:谓依诸谛现观方便,获得无漏有学清净智见,及与无学善净智见故。 为此义故,于三大劫阿僧企耶,修行一切难行之行,今于此义皆已证得。 辰二、利他行 为利他故,哀愍世间诸人天故,随有堪能入圣法者,开四圣谛,令生等觉。 寅五、摄圣教4 卯一、标 复次,佛世尊教三处所摄。 卯二、征 何等为三? 卯三、列 一、善建立诸缘生法无作用故;二、彼为依利他行故;三、彼为依自利行故。 卯四、释3 辰一、善建立诸缘生法无作用故2 巳一、明施设 此中善建立诸缘生法无作用故者,谓从后际苦,逆观现法前际苦、集,名色缘识,识缘名色,譬如束芦展转相依而得住立。于其中间,诸缘生法皆非自作,亦非他作,非自他作,非无因生。如是施设,名善建立诸缘生法无作用故。 谓从后际苦等者:此中义显,观察三世诸缘生法无实作用,依缘起支逆观向前,故作是说。 巳二、释善立 所以者何?无常诸行前际无故,后际无故,中际虽有,唯剎那故。作用动转,约第一义都无所有,但依世俗暂假施设。如是施设如实无倒,是故说此名善建立。 辰二、彼为依利他行故 即依如是善建立性,依诸缘起,为他宣说圣谛法教,名彼为依利他行故。 辰三、彼为依自利行故2 巳一、标能趣证 即此为依,自能趣入圣谛现观法随法行,又能证得现法涅槃,当知是名用彼为依自利行故。 巳二、出其异名 又先积集智慧资粮诸弟子众,成就猛利俱生慧故,名为聪慧;具教智故,名为明了;具证智故,名善调伏;不由他缘,自觉法故,名无所畏;缘于涅槃,如实觉故,名见甘露;尽、无生智为所依止,证有余依涅槃界故,名身证得妙甘露界具足安住。 寅六、微智2 卯一、简外道2 辰一、标未解脱 复次,有诸愚夫外道种类,虽能观见四大种身粗无常性,由观此身虽久住立,而有增减,死时、生时有舍取故,便于其身能厌、能离、能起胜解,以世间道离欲界欲、离色界欲,极至有顶,然彼于身当知仍名未得解脱。 辰二、释其所以 所以者何?由于彼彼所得定中,莹磨其识执取为我,杂染而住。复于后时寿尽、业尽,还退生下,以于缘起不善巧故。 卯二、明诸圣2 辰一、出观察2 巳一、初位摄2 午一、标观未观 诸圣弟子虽于缘起已得善巧,而但随观四大种身细无常性,未即观察识无常性。 四大种身细无常性者:剎那转异名细无常,以彼诸行速灭坏故。 午二、释其所以 所以者何?四大种身经久时住,常相可得,剎那相似相续随转,其无常性难可得故。识无常相粗显可得,剎那剎那所缘易脱,其相转变,无量品类有差别故。 巳二、后位摄3 午一、标识极细 虽即此识无常性相无量品类粗显易得,然复说名最极微细,当知其性难可识故、难可入故。 午二、释境差别2 未一、出自境 所以者何?唯是慧眼所见境故。 未二、胜余境 四大种身有增、有减、有舍、有取,其无常性尚为非理肉眼境界,况其余眼。 尚为非理肉眼境界等者:四大种身所积集色,是眼所行,名眼境界。然彼肉眼唯可现见,非比量知,故名非理。 午三、明能悟入 缘起善巧诸圣弟子,复欲悟入最极微细识无常性,即于缘起如理思惟。由能分别堕自相续触所生起诸受分位差别性故,便能悟入识无常性。 堕自相续触所生起诸受分位差别性故者:谓从眼触乃至意触所生诸受,与识相应,有其苦、乐、不苦不乐展转变异,是名分位差别。由彼诸受变异无常,故能悟入识无常性。 辰二、明解脱 彼既成就如是智见,渐次于受所依止身所因诸触,及余一切名所摄行,皆能厌离,生于胜解,亦得解脱。得解脱故,安住毕竟若有余依、若无余依二涅槃界。 寅七、思量际3 卯一、总标 复次,于缘起法善巧苾刍,由三种相,于其三际能正思量,正能尽苦。 卯二、别列2 辰一、三相 云何三相?一、苦依处,二、苦因缘,三、苦因缘依处,是名三相。 辰二、三际 云何三际?一者、中际,二、过去际,三、未来际,是名三际。 卯三、随释2 辰一、由三相3 巳一、苦依处2 午一、内身苦依 当知此中,内身苦依,是寒热等及病死等众苦差别现法生起之所依处。何以故?由有此故,于所依身彼得生故。 由有此故等者:谓有内身以为所依,彼诸众苦方得生故。 午二、摄受苦依 外父母等亲属朋党摄受苦依,是供侍等执持刀杖以为后边,忧愁叹等众苦差别之所依处。何以故?如前说故。 如前说故者:谓如前说:由有此故,于所依身彼得生故。此说摄受苦依,随应当释。 巳二、苦因缘 此二种依,用摄受爱以为其因。由似集爱此依生起,名苦因缘。 由似集爱此依生起者:爱摄受苦,是名集爱。爱是集因,依是集果,果似因生,名似集爱。 巳三、苦因缘依处 又即此爱,依止可乐妙色境界以为依处,方乃得生,说彼名苦因缘依处。 辰二、于三际2 巳一、能正思量2 午一、辨2 未一、举于现在 又诸所有现在境界,贪瞋痴火热恼为因,令生焦渴,由是遂饮譬如杂毒可乐妙色所缘境界甘美之饮,不能弃舍,转增渴爱;由渴爱故,有当来依;当来依故,便有众苦。如是当知由第一义,名为趣死。 未二、例于未来 即由如是现在道理,应当了知去来道理。 午二、结 当知是名能正思量中去来际。 巳二、思量所依2 午一、标 又即依止四种言说,应知一切所依三量。 午二、配 若见、若知二种言说,是依现量;若觉言说,是依比量;若闻言说,依至教量。 若见若知二种言说是依现量等者:谓依眼故,现见外色,由此因缘,为他宣说,是名依见言说。各别于内所受、所证、所触、所得,由此因缘,为他宣说,是名依知言说。即由是义,当知此二言说,是依现量。又若不见不闻,但自思惟、称量、观察,由此因缘,为他宣说,是名依觉言说。由是义说,是依比量。又若从他闻音,由此因缘,为他宣说,是名依闻言说。由是义说,依至教量。如是一切,依意地释应知。(陵本二卷十九页176) 寅八、观察2 卯一、出五相4 辰一、标 复次,由五种相,正勤方便观察缘起,能尽众苦,能作苦边。 辰二、征 何等为五? 辰三、列 一者、观察诸缘生法生起因缘;二者、观察彼灭因缘;三者、如实了知能趣彼灭正行;四者、修行法随法行;五者、于证离增上慢。 辰四、结 如是名为善起观察及果成满。 如是名为善起观察及果成满者:谓如前说,能尽众苦,能作苦边,名果成满应知。 卯二、别显义2 辰一、初四相2 巳一、观乃至识2 午一、标 始从未来依因缘苦,逆次乃至识缘名色,由四种相,观察通达,修习正行。 始从未来依因缘苦者:当来苦谛,名未来依。当来集谛,名彼因缘。于缘起支逆次观察,当来苦谛为其最初,故作是说。 午二、释 谓由二相,观察当来因有故果有,因无故果无。既观察已,通达因无由修正行。既通达已,随正修行法随法行。 巳二、观无明行2 午一、观察因缘 又正观察,于现法中无明为缘,福及非福、不动新业因法有故,随福、非福、不动业行果识等有。彼非有故,此亦非有。 午二、通达修行2 未一、标渐次 既观察已,如前通达及正修行。 未二、出行果3 申一、明证得 正修行时,不造无明为缘新业,故业触已速能变吐。于现法中,证得如前现见圣道、道果涅槃。 证得如前现见圣道等者:谓如前说,又于诸谛渐次获得有学、无学清净智见,是名现见圣道。乃至广说证慧解脱、证心解脱,是名道果涅槃。 申二、喻清凉2 酉一、喻离烦恼 彼于尔时,譬如陶师,举烦恼火随眠烝热,随有识身熟烝热瓮,置极清凉涅槃岸上,令离一切烦恼烝热。 酉二、喻得转依 又令如瓦有识身摄依得清凉。 申三、显究竟 应知如前领受所有身边际受,乃至广说。未舍命来,常处恒住,终不退失阿罗汉果,亦不能造无明缘行。 如前领受所有身边际受等者:谓如前说:乃至有识身住未灭,彼恒领受离系诸受,无有系缚。彼有识身,乃至先业所引寿量,恒相续住。其义应知。 辰二、后一相2 巳一、征 云何于证离增上慢? 巳二、释 谓彼尔时,成就能缘缘起妙善清净智见,作是思惟:依胜义谛,无流转者、无涅槃者。唯有彼彼法生故,令彼彼法生;彼彼法灭故,令彼彼法灭。 寅九、上慢3 卯一、标 复次,略有二种增上慢者。 卯二、列 一、于有学增上慢者,二、于无学增上慢者。 卯三、释2 辰一、辨增上慢者2 巳一、出慢相2 午一、别辨2 未一、有学 若于有学增上慢者,彼告他言:我已渡疑,永断三结。我于所证有学解脱,已离犹豫,已拔毒箭,已能永断萨迦耶见以为根本一切见趣。 未二、无学 若于无学增上慢者,彼告他言:我无有上,所应作事、所应决择我皆已作。 午二、明依 如是二种,或依缘起、或依涅槃。 如是二种等者:谓如前说二种增上慢者,彼于缘起、或于涅槃不如实知,故起我慢。 巳二、显彼失3 午一、不悟圣说 又依圣说而起说时,谓说甚深出离世间、空性相应缘性缘起顺逆等事,于其所说不能觉了、不随悟入。 午二、起惑犹豫3 未一、标 由此二种因及缘故,于如实觉发起狐疑;于自相续烦恼永断、涅槃作证,亦生犹豫。 由此二种因及缘故者:谓依缘起、或依涅槃起增上慢,是为其因。于说甚深缘起等事不得觉了、不随悟入,是为其缘。 未二、征 所以者何? 未三、释2 申一、别辨二慢2 酉一、有学增上慢2 戌一、出因缘 由于有学增上慢者,计我、我所常所随逐,随入作意微细我慢间无间转,不能了达;又奢摩他任持相续,防粗烦恼令不杂乱。 戌二、结慢相 由是因缘,彼于未得生已得想,于未防护生已护想,便告于他。 酉二、无学增上慢2 戌一、出因缘 又于无学增上慢者,彼自谓言:我已寂静,我已涅槃,我已离爱,我已离取。于此未断微细现行诸增上慢不能了达。 戌二、结慢相 于所未得生已得想,于未防护生已护想,便告于他。 申二、料简实义2 酉一、标非 又于无学增上慢者,当知决定先于有学起增上慢。无有实义诸有学者,于上无学起增上慢。 酉二、释因 所以者何?非彼相续烦恼现行如是缠心坚牢而住;由此因缘,于所未得生已得想,起增上慢,坚固执着,经多时住,或告于他。唯有失念狭小暂时烦恼现行,寻复通达,速能远离。 午三、获大衰损 又彼如是或由先时,于所未得起得增上慢故;或由今时,于其所得生疑惑犹豫坏其心故;便生忧戚,作是思惟:若我所证无所有者,他之所证亦应无有。如是便生谤圣邪见受恶趣因,获大衰损。 辰二、广圣说甚深3 巳一、征 云何如前圣说甚深? 巳二、释3 午一、出圣说 谓能开示甚深缘起究竟涅槃,三相相应有为、无为体性差别。 三相相应有为无为体性差别者:谓一切行无常性相,及有漏行皆苦性相,一切法空无我性相,是名三相相应有为、无为体性差别应知。 有为无常,无为常住;诸行皆苦,涅槃寂静。一切有为,总唯是苦及唯苦因;一切无为,总唯众苦及因永灭。 午二、显证得2 未一、有余依 若诸苾刍,于现法中得涅槃者,永断后有众苦因道,令当来世所有苦果究竟不转。 未二、无余依 入无余依般涅槃时,后苦不续,先因所引现在苦依任运而灭,至苦边际。 午三、明甚深 此中都无先流转者,亦无于今般涅槃者。 巳三、结 若能开示如是义言,当知名为如前所说圣说甚深。 寅十、甚深2 卯一、出缘起教3 辰一、标 复次,缘起本性最极甚深,而有一能开示令浅,当知此由二因缘故。 辰二、列 一、由大师善开示故;二、即由此补特伽罗,成就微细审悉聪敏博达智故。 辰三、指 若说、若听是诸句义,应知如前摄异门分。 若说若听是诸句义等者:如前摄异门分,说有宣说、施设、安立、分别、开示、显发、教、遍开示。(陵本八十三卷十二页6311)是名若说所有句义。由此显示大师善能开示。又说:微细者,能入真实甚深义故。言审悉者,具能证入一切义故。言聪明者,谓与引发慧相应故。言睿哲者,谓与俱生慧相应故。或复翻此。(陵本八十三卷六页6292)是名若听所有句义。由此显示补特伽罗,成就微细等智。 卯二、辨缘起相5 辰一、标 当知此中,诸缘起法,略由四相最极甚深。 辰二、征 何等为四? 辰三、列 一、由微细因果难了知故;二、由无我难了知故;三、由离系有情而有系缚难了知故;四、由有系有情而离系缚难了知故。 辰四、释4 巳一、微细因果难可了知3 午一、征 云何微细因果难可了知? 午二、释2 未一、总标 谓依观察圣谛道理,始从老死,乃至识缘名色,所有有支有缘体性。 未二、别辨2 申一、初老死支有缘体性2 酉一、征 云何名为有缘体性? 酉二、释2 戌一、举说生支3 亥一、标差别 谓于是中,有因缘生未永断故,而有生生;生既生已,唯当希待后时老死。 有因缘生未永断故等者:当知此中,义说有支,名因缘生。有所摄受识乃至受诸法种子,能生当果,故名因缘。 亥二、释为缘2 天一、明渐次 当知此中,生之因缘亦名为生,因缘所起亦名为生。有前生故,而有后生;有后生故,而有老死。 天二、简因缘 此中前生是后生因,亦老死缘;后生唯是老死之缘。 亥三、结总说 如是一切总[6]摄为一,略说名为生缘老死。当知是名初老死支有缘体性。 戌二、例有支等2 亥一、例二同 如说生支,如是有支、取支安立,当知亦尔。 亥二、广取别 取差别者,谓无差别欲贪名取,取之差别安立有四。 谓无差别欲贪名取等者:欲贪名取,谓是能取,故无差别。取之差别,谓是所取,故有四种。处择摄说:四种欲贪是能取,欲、见、戒禁、我语是所取故。(陵本八十九卷十一页6750) 申二、爱乃至识有缘体性2 酉一、辨4 戌一、受缘爱2 亥一、总标 如是爱支,或求欲门发起诸业,或求有门发起诸业。此二业门所有诸爱,当知归趣爱非爱受。 当知归趣爱非爱受者:谓依自体及与境界爱非爱别而起受故。 亥二、料简2 天一、是爱缘 又即此爱,由六处门所起无明触所生受为缘故转。 天二、非爱缘 复有余受,非此爱缘。谓明触所生,及非明非无明触所生。 戌二、触缘受2 亥一、标为缘 又即此受,当知一切皆用相似触为其缘。 亥二、广二种 此复云何?谓明、无明相应,是增语触。与此相违,是有对触。 明无明相应是增语触等者:触有三种,所谓明触、无明触、非明非无明触。今此配释,谓明、无明相应,是增语触。与此相违,非明非无明触,是有对触。决择分说:由分别境故,建立增语触。(陵本五十三卷十八页4270)是故此说明、无明相应。由所取境故,建立有对触。是故此说与明、无明相应相违。 戌三、六处缘触2 亥一、辨为缘2 天一、举差别 又此明触及无明触所随增语触,如其所应,当知彼用听闻正法或不正法,于所缘境若正、若邪闻思修智相应诸名以为其缘。非明非无明触所摄有对触,当知彼用若内、若外诸色为缘。如是总名名色缘触。 天二、说六处 又即六处略为二分,谓名及色,与触为缘。 亥二、释名色 当知此中,意处非色,与余非色诸法相应,如是一分,说名为名;诸余色处总为一分,说名为色。 戌四、识缘名色名色缘识2 亥一、别辨其相2 天一、识缘名色 又此名色于现法中,由续生识为缘牵引,及能执持令不散坏。 天二、名色缘识 又即此识续生已后,依名色住,或于同时、或无间生依彼而转,故于现法,此亦用彼名色为缘。 亥二、总显互缘 应知先业所引名色,与识展转相依、展转为缘。 酉二、结 如是当知,识缘名色以为后边所有有支,随老死相,如前所说,随其所应有缘体性。 午三、结 如是名为微细因果难可了知。难了知故,当知缘起名为甚深、最极甚深。 巳二、无我难可了知3 午一、征 云何无我难可了知? 午二、释2 未一、出假说2 申一、标 谓诸因果安立缘起,齐尔所事,遍于一切有情众中,起无差别有情增语。 申二、广3 酉一、施设种类 即此增语应知是路,依此处所有言辞转,施设各异有情众别。谓鸟、鱼、蛇、蝎、人、天等类。 酉二、施设名字 又立各异名字差别。谓鹦鹉、舍利、孔雀、鸿雁、多闻、持国、增长、丑目、舍利子、极贤善、给孤独、一切义成等名字差别。 酉三、施设言说 齐尔所事,于诸世俗言说士夫有言论转。 于诸世俗言说士夫有言论转者:行择摄说:由八种相,得入于彼诸行生起世俗言说士夫数中。谓如是名、如是种类、如是族姓、如是饮食、如是领受若苦若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所有寿量边际。(陵本八十五卷十七页6469)此应准知。 未二、释胜义 谓诸所有受,若明触所生、若无明触所生、若非明非无明触所生,如是一切与名色俱。若诸名色无余永灭,所有诸受无容得生。 午三、结 当知是名无我缘起难可了知。 巳三、离系有情而有系缚难了知性3 午一、征 云何离系有情而有系缚难了知性? 午二、释2 未一、明邪见2 申一、举外道2 酉一、出彼施设3 戌一、总标 谓如外道,触对无明触所生受,由三门故,于其无我缘生诸行,分别有我,起见施设。 戌二、征起 云何三门? 戌三、列释3 亥一、妄计三受为受者性 一、于欲界未得离欲。于欲界系三种受中,妄计一分为明我所,妄计一分为受者性,分别有我,起见施设。 妄计一分为明我所等者:谓于三种受中,所受一分明了可取,计有所得,即妄计此为明我所。计此受外,别有实我是能受者,是名妄计一分为受者性。 亥二、妄计乐受有能受者 二、于欲界已得离欲,第三静虑未得离欲。唯于乐受计有所得,即妄计此为明我所,计此受外别有实我是能受者,起见施设。谓即此我是有受法,即用彼受领纳其受。 亥三、妄计舍受分别有我 三、于第三静虑已上,不苦不乐微细诸受不能通达,分别有我,谓于诸受都非受者,起见施设。 谓于诸受都非受者等者:谓于彼受,非如前说妄计别有实我是能受者。然由不能通达触为其因,分别有我,谓我寂静,起见施设。 酉二、斥其非理3 戌一、标 如是一切,由三种门所起我见,皆不应理。 戌二、征 所以者何? 戌三、释2 亥一、别难邪计3 天一、难第一计 以三种受皆无常故,其所计我应亦无常,是故彼见三受为我,不应道理。 天二、难第二计 又于第四静虑已上都无乐受,其中亦无能受乐者。计我于彼由乐受故,名有受法,不应道理。 天三、难第三计 又于第四静虑已上无色定等,彼所计我应无觉受。彼由寂静定所生受,发起我慢,谓我寂静,此慢应无。然有此慢,是故此计亦不应理。 亥二、结显缘起 当知是中,若诸缘起非甚深者,彼应无有如是无智妄计失坏。 申二、简内法2 酉一、观法无我 内法多闻诸圣弟子,触对明触所生受故,了知一切所起我见皆不应理,是故观见诸法无我。 酉二、得谛善巧3 戌一、出解脱事 彼于世俗及胜义谛皆得善巧,于如前说如来灭后若有若无,乃至非有非无皆不执着,于如是事心得解脱。 于如前说如来灭后若有若无等者:闻所成慧地决择中说:谓有问言:如来灭后有耶无耶?此不应记,但言我说此不可说。乃至非有非无,皆甚深故,不可记别。(陵本六十四卷七页5100)由于胜义谛已得善巧,是故于如是事心得解脱。 戌二、释不记别 设有来问如是为有,如其所应而不记别;如是为无、俱及俱非,皆如所应而不记别。 戌三、结斥他非 如是彼由妙智为先,而不记别,或有谓言是无知者,当知此是极大无智、极大邪见。 未二、明有缚2 申一、妄见施设2 酉一、举于现法 又彼如是见行外道,于现法中,依如前说三种妄见,或施设我是其有色,或施设我是其无色,或施设我以为狭小,或施设我以为无量。 依如前说三种妄见者:谓如前说:触对无明触所生受,由三门故,于其无我缘生诸行,分别有我,起见施设应知。 酉二、例于当来 如现法中,妄分别我是真可得,起见施设;如是当来分别起见,为他施设,当知亦尔。 申二、未断随眠 虽有多种妄分别我,然唯一类萨迦耶见随眠所系。未断彼故,虽由下劣诸世俗道渐离系缚,乃至有顶,当知即彼犹名系缚。 午三、结 如是名为以诸缘起善巧妙智,能随悟入离系有情而有系缚难了知性。 巳四、有系有情而离系缚难了知性3 午一、征 云何名为有系有情而离系缚难了知性? 午二、释2 未一、举诸圣2 申一、离妄施设2 酉一、于现法 谓有多闻诸圣弟子触对明触所生受故,于现法中不得实我,亦不施设。 酉二、于当来 身坏已后,亦不于彼七识住中,施设一切有情众已,复于其下续生识处,又复于彼生起识处。 复于其下续生识处等者:于恶趣生,名于其下续生识处。于无想天及非想非非想处,此名于彼生起识处。由此一切生识处所,皆为有情生所依处,然非识住,故更别说。闻所成地说:又有七种诸有情类受生处所,于彼处所受生有情,诸识现前相续而住。于三界中,唯除恶趣、无想有情,及非想非非想处。由恶趣中,极可厌故,不立识住;无想有情,一向转识不现行故,不立识住;非想非非想处,行与不行不决定故,不立识住。(陵本十四卷二十三页1266)今显于一切处不更施设诸有情类,故作是说。 申二、证诸解脱 彼于识住及于二处,以诸缘起圣谛道理如实观时,成阿罗汉,或慧解脱、或俱解脱,具八解脱、静虑、等至。 未二、释离系3 申一、于生老死 彼于现法,虽可现见有生老死,然名从彼而得离系。 申二、于领纳受 虽复现见领纳诸受,然名于受而得离系。 申三、于识名色 虽复现见有识、名色,然名于彼而得离系。 午三、结 如是名为以诸缘起善巧妙智,如实了知有系有情而离系缚难了知性。 辰五、结 由此四相,应知缘起名为甚深、最极甚深。 子二、二谛等2 丑一、颂标列 复次,嗢柁南曰: 异世俗胜义 法尔此作等 大空与分别 自作为其后 丑二、长行释7 寅一、异2 卯一、标差别 于此正法毗奈耶中,虽复愚智俱从前际至于中际,并由二种根本烦恼集成如是有识之身,此身为缘,于外所有情非情数名色所摄所缘境界,领纳三受。然其智者于彼一切前中后际,与彼愚者大有差别。 卯二、随别释2 辰一、中际后际差别2 巳一、明二离系2 午一、现惑离系 当知此中,于其中际有差别者,谓由二种根本烦恼集成如是有识之身,于现法中此二皆断。 午二、当苦离系 断此二故,于当来世无复有彼识所随身,是即名为后际差别。 巳二、释智愚性2 午一、智 问:何缘智者成智者性?答:于现法中所有集谛,及于后际所有苦谛,皆离系故。 午二、愚 问:何缘愚者成愚者性?答:于断彼二无力能故。 辰二、前际差别2 巳一、约圣教辨 曾习圣教,名为智者,先已寻求智资粮摄诸梵行故。于其圣教曾未修习,名为愚者,彼相违故。 巳二、结名差别 当知是名智者、愚者前际差别。 寅二、世俗胜义3 卯一、标善巧 复次,于诸缘起善巧多闻诸圣弟子,如实了知世俗、胜义二谛道理。如实知故,于现法中有识身等所有诸法了知无我,终不执彼为我、我所。 卯二、别释相2 辰一、于胜义 由于胜义得善巧故,无是邪执。于堕诸行相续自业所作有情,如实了知无有展转所能作者,亦无不作有吉祥义。 亦无不作有吉祥义者:谓如实知:不作应作,定无有能趣吉祥义。此中吉祥,谓证寂灭。集论中说:何故此灭名趣吉祥?为证得彼易修方便所依处故。(集论五卷十四页31,682b) 了知是已,遂正勤修烦恼离系。 辰二、于世俗 由于世俗得善巧故,远离所有增益不实、损减实事。 卯三、明修习2 辰一、所观事3 巳一、于苦谛 彼现法中,于有识身先所造作,思所祈愿、思所建立,由誓愿故,即以闻思所成妙慧缘起善巧为所依止,用奢摩他、毗钵舍那修所成行能随悟入。又于识、触、受、想、思身,历观为苦。 巳二、于集谛 又于爱身差别观时,当知即是观察集谛。 巳三、于灭谛 彼于二谛有生灭智,如实了知由因集故,如其所集;由因灭故,如其所灭。 由因集故如其所集等者:集谛为因,是名因集。苦谛为果,名如所集。与是相违,名为因灭及如所灭。 谓由定地世间作意,修习如是作意因缘,入谛现观。 辰二、能观智2 巳一、辨异名3 午一、初业地摄 彼于先时,于世间集及世间灭,由闻思慧,说名善见,亦名善知;由修慧故,名善思惟。 午二、有学地摄2 未一、约加行辨3 申一、名善了善达 今于圣谛入现观时,名为善了,亦名善达。由尽所有、如所有故,随其次第。 申二、名趣正法近正法证正法 彼于尔时,由闻思慧,名趣正法;由修慧故,名近正法;由谛通达,名证正法。 申三、名到源底遍到源底 又由趣、由近正法故,名到源底;由证正法故,名遍到源底。 未二、约自性辨4 申一、名入世间出没妙慧 又有学慧,名入世间出没妙慧。 名入世间出没妙慧者:此说无漏后得智应知。修习如先所得无漏圣智,能达世间,故得是名。 申二、名为圣慧 此无漏故,圣相续中而可得故,名为圣慧。 申三、名出离慧 能尽、能出一切烦恼及诸苦故,名出离慧。 申四、名决择慧 最极究竟能通达故,名决择慧。 午三、无学地摄 彼既成就如是妙慧,复作是思:我当进断后诸所有一切烦恼。即于此事多修习故,于修道中出余烦恼,尽一切苦。 巳二、结道谛 如是显示,从初业地乃至获得阿罗汉果所有正道。 寅三、法尔4 卯一、出差别3 辰一、标 复次,由二因缘,于诸缘起及缘生法,建立二分差别道理。 辰二、列 谓如所流转故,及诸所流转故。 如所流转等者:此中如所流转,谓彼如所有性。诸所流转,谓尽所有性。如下自释应知。 辰三、释 当知此中,有十二支差别流转,彼复如其所应,称理因果次第流转。 卯二、释异名5 辰一、法性 又此称理因果次第,无始时来展转安立,名为法性。 辰二、法住法定法如性2 巳一、标三世别 由现在世,名为法住;由过去世,名为法定;由未来世,名法如性。 巳二、随释后一 非无因性,故名如性,非不如性。 辰三、实性谛性 如实因性,故名实性;如实果性,故名谛性。 辰四、真性无倒性 所知实性,故名真性;由如实智依处性故,名无倒性,非颠倒性。 辰五、缘起顺次第性 由彼一切缘起相应文字建立依处性故,名此缘起顺次第性。 卯三、明善巧 又此二种善巧多闻诸圣弟子,于三世中如实了知,远离一切非理作意,于诸圣谛能入现观,于诸外道诸见趣中能得离系。如前趣等,广说应知。 如前趣等广说应知者:谓诸外道,萨迦耶见以为根本,有六十二诸恶见趣,及十六种异论差别。前已广说应知。 卯四、显方便2 辰一、标 又彼缘起,无始时来,因果展转流转相续。如来于此流转实性现等觉已,以微妙智起正言词,方便开示非生、非作。 方便开示非生非作者:无实生者,是名非生。无实作者,是名非作。 辰二、释 当知此中,无始时来因果展转法住法性,由彼相应名句文身,为令解了,随顺建立法住法界种姓依处。 随顺建立法住法界种姓依处者:谓如法性,以无颠倒文句安立诸法,是名随顺建立法住法界,此为安住种姓之所依处。由此为依,熏修相续,能证毕竟种姓清净故。 寅四、此作等2 卯一、不应记别3 辰一、标 复次,由二因缘,此作此受、余作余受不应记别。 辰二、征 云何为二? 辰三、列 一者、因果相属一故,诸行相续前后异故。二者、所余作者、受者不可得故。 卯二、许正记别 若于此论不受不执,以中道行,如唯因果而正记别,亦无过失。 若于此论不受不执等者:思所成地胜义伽他中说:于此流无断,相似不相似,由随顺我见,世俗用非无。若坏于色身,名身亦随灭,而言今后世,自作自受果。(陵本十六卷八页1391)此中道理准彼应知,故无过失。 寅五、大空3 卯一、出无我3 辰一、总标一切 复次,一切无我无有差别,总名为空。谓补特伽罗无我及法无我。 辰二、随释差别2 巳一、补特伽罗无我 补特伽罗无我者,谓离一切缘生行外,别有实我不可得故。 巳二、法无我 法无我者,谓即一切缘生诸行,性非实我,是无常故。 辰三、结名大空 如是二种略摄为一,彼处说此名为大空。 卯二、斥妄见2 辰一、初空所对治见2 巳一、毁彼论 谓若有离世俗言说,妄见为依,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谓有别物异缘生法,或缘生法异彼、属彼。此依妄见,非住梵行。 巳二、释所以 何以故?由如是见依止初空所治见转,非此见者应解脱故。 辰二、第二空所治见2 巳一、毁彼论 或复即于名色所摄缘生法中,依如前说三种妄见,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命即是身,乃至广说。 依如前说三种妄见等者:谓如前说:由依初见,于现法中计我有色。后或有色有想,或无有想,或非有想非无想。依第二见,于现法中计我无色。于后所计,如前应知。依第三见,我论有二。一者、说我有色、无色,二者、说我非有色非无色。余如前说。又即计我是有色者,或言狭小、或言无量;计我无色,当知亦尔。此二我论,依第三见立为二论。一者、计我狭小,二者、计我无量。(陵本八十七卷五页6564)是名三种妄见。由依此见,立如是论:谓命即身;或命异身;或复此总是我,遍满、无二、无异、无阙。是名广说应知。 如是亦非安住梵行。 巳二、释所以 何以故?由如是见依第二空所治见转,非此见者应解脱故。 卯三、显中道2 辰一、总标简 远离如是二邪见边,唯见因果,名中道行。 辰二、别释相2 巳一、于真实法 所知真如,名如实性;能知真如,名无倒性。 巳二、于假有法 于有诸行,假施设有,谓是诸行,诸行属彼。若依胜义有如是者,彼一切行若灭若断,云何可说此是诸行,或行属彼。由于尔时,如是二种不可得故。 寅六、分别3 卯一、标列因缘 复次,由二因缘,当知施设所有缘起一切种相。谓总标举,或别分别。云何为二?一、如所有性故;二、尽所有性故。 卯二、随释差别2 辰一、如所有性3 巳一、征 云何如所有性? 巳二、释 谓无明等诸缘生法,渐次相称因果体性,及有此因未断故,有彼果未断;此未断因生故,彼未断果生。 巳三、结 如是名为如所有性。 辰二、尽所有性5 巳一、征 云何尽所有性? 巳二、标 谓无明等诸缘生行一切种相。 巳三、释 如彼无明是前际无智,乃至广说差别体相。 巳四、指 广分别名,应知如前摄异门分。 广分别名等者:谓彼无明种种异名,如前摄异门分已广分别应知。(陵本八十四卷十八页6409) 建立分别如前应知。 巳五、结 如是名为尽所有性。 建立分别如前应知者:谓缘起支建立差别,如本地分已广分别应知。(陵本九卷十六页702) 卯三、总结得名 即依如是如所有性、尽所有性,若总标举,若别分别。先总标举,说名为初;后即于此复广开示,说名分别。 寅七、自作2 卯一、出不可记4 辰一、标2 巳一、举自作 复次,由二因缘,自作苦乐不可施设、不可记别。 巳二、例他作等 如是他作、俱作、俱非所作无因而生,当知亦尔。 辰二、征 云何为二? 辰三、列 一者、诸行,如前所说无作用故。 如前所说无作用故者:前说:善建立诸缘生法无作用故者,谓从后际苦,逆观现法前际苦、集,名色缘识,识缘名色,譬如束芦展转相依而得住立。于其中间,诸缘生法皆非自作,亦非他作,非自他作,非无因生。如是施设,名善建立诸缘生法无作用故。其义应知。 二者、有余作者有情不可得故。 辰四、释4 巳一、非自作 此中诸行无作用故,此受此领自作苦乐,不应道理。 巳二、非他作 又彼有余作者有情不可得故,余受余领,不应道理。 巳三、非俱作 受所渴爱,摄受他受亦不应理。 受所渴爱等者:此中义显非俱所作。由自体受、或境界受,唯为自所渴爱,不应摄受他作为因以为受用,是故俱作亦不应理。 巳四、非无因生 有诸缘故,诸受得生,故无因生亦不应理。 卯二、结依中道 是故远离前之三种恶因论边、后之一种无因论边,觉了如前中道行教,勤修正行,能尽众苦。 觉了如前中道行教等者:前说:远离如是二邪见边,唯见因果,名中道行。即彼一切无我言教,当知是名中道行教。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九十三 -------------------------------------------------------------------------------- [1] 「殊」,大正作「殘」。 [2] 「三」,大正、陵本作「二」。 [3] 「己」,陵本作「已」。 [4] 大正、陵本無「當知即是現在苦諦」一句。 [5] 「得」,大正、陵本作「覺」。 [6] 「總」,大正作「聰」。
---------------------------------------------------------------------------------------------------------------- 更多韩清净居士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