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界法师:缘觉乘之十二因缘——爱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缘觉乘之十二因缘——爱
 
                          净界法师
 
    好,什么时候开始有造业能力呢,他养成了思想了。
 
  我们看,爱,这个人的性格开始生起了,他已经有造业的功能了,我们看下一个爱:
 
  爱以染着为义,由受而来。即于相续之三有自体,所取之三有境界,于乐爱合,于苦爱离,名爱。
 
  当爱,这个爱其实也包括恨,他跟喜欢的境界叫爱,跟不喜欢的境界,喜欢别离就是恨,其实就是一种想蕴,其实从感受,它提升到一种想法。想法当然他就会染着,染着什么呢,当然是感受给他的讯息,我们的感受有六个门,我们跟外界有六根门头,你可能从眼睛这个门进来,你看到一个影像,这个影像它住到你的心中,给你去打妄想;你听到一个音声,从耳根这个门进来的,有一个影像它也住到你的心中,形成你的妄想。
 
  所以你有六个门都打开的,它不断的接触很多的讯息,但是有些讯息你是不在乎的,过了就算了。但是有些讯息你是很在乎的,因为跟你是似曾相识,你很熟悉的这个就要注意了,这是你过去生,你特别喜欢这种影像的,不管是来自于眼根给你的影像,或是耳根给你的影像等等。
 
  这个影像它经过思想的时候,它会有两个过程,第一个取相,第二个分别。感受是没有相状的,诸位,没有相状,感受就是得到一个刺激,他可能会快乐,可能会痛苦,但是心中没有影像。你会打妄想,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一定有一个影像,你把它抓出来,一定有一个相状在里面,你才可能打妄想,没有相状,你打不了妄想,一定有个相状。
 
  这个相状可能是眼根给你的,你看到一个东西,这个相状也可能是耳根给你的,当然也可能你自己想像出来,你回忆过去,捏造一个影像出来也可能,你回忆过去或者你规划未来,你打未来的妄想也可能,总之你会打妄想,你心中一定有一个相状,你一定取相。
 
  第二个你开始对这个相状,安立名言,你开始说话了。如果你喜欢它,你会安立好的名言,哦,这个东西不错喔,这个豆浆很甜美喔,你开始安立好的名言,豆浆就豆浆,你自己给它画上彩色的,你自己把它安立名言的,所以豆浆在你生命当中,就扮演一个你喜欢的角色。你讨厌一个人,你安立一个名言,这个人以后就扮演一个你讨厌的角色。其实角色都是你自己说出来的,我们承受的业力,只是一个东西现出来,但是真正的好坏是你自己,这个世界,是你自己把它画出来,你的名言思考。
 
  你如果说这个人是障你的道,这个人是你的冤家,你这样想,他果然变成冤家,你信不信?你认为这个人是你的增上缘,是你的善知识,他果然变善知识。
 
  我们这一块呢,我们下一堂课的唯识学,会详细的说明,其实这个世界,是一个名言安立的世界,是一个妄想的世界,其实外在的世界,对我们影响是短暂的,不要再认为你业力业障太重,其实是妄想太重。
 
  其实外境给你的刺激是短暂的,你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你自己在打妄想,大部分的时间,外境只给你第一个讯息而已,接下来就是你自己怎么想,你怎么想的,这个世界就开始变化了。
 
  所以感受叫做唯识所现,从唯识的角度它只是很诚实的把业力现出来。你过去有善业,它表现你如意的境界,你过去有罪业,它显现出痛苦的境界,如此而已。到了爱,叫做唯识所变,从唯识所现就开始变了,风云变色了,你开始把它加上彩色了,这个东西我喜欢,这个东西我不喜欢,加强一种对立的世界更明显。
 
  到了取更厉害,唯识所住,住在上面了,人生无解了,从此以后无解了,而且你的生命跑不掉了,你来生定局了。只要这个取你不改造,你大概你来生要去哪里,今生已经定局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想法跟执着,你大概跑不掉了,修福报是不能大方向改变生命的。
 
  诸位我们知道,如果你要做人,你不一定改变你的思想,你就照你今生的标准。你不要说往生净土,你要到天上去都不简单,都要改造思想,天是要有德行的,要有慈悲喜舍广大的胸量,才可以做天人。
 
  那净土更是,那你要跟弥陀心与佛合,心与道合,你要顺从本愿,你要发菩提心。所以到了佛教里面,只要比较高的水平,那就讲到心理素质了,不是讲业力的问题而已了。所以我们从前面的业力的显现,唯识所现到唯识所变,到唯识所住,这个三个是关键,人生的转换在这三个,前面的果报是过去了,我们都不谈过去了。
 
  你的身体,你比较福报,那是你的过去。我们佛教是争未来,当然我也随喜赞叹你的过去,你有一个美好的过去,但是你不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不一定,过去不等于未来。
 
  所以当是一个感受的时候,你感受的快乐痛苦,这个不能怪你,要怪也就怪过去的你,前生的你。你对哪一个人,你对某一件事情特别感受,你一定有业力。你觉得这句话你听了很刺耳,你前生一定有诽谤别人的业力,一定有的。每一件事情的出生都有道理的,如果你深通佛教的缘起,没有一件事情是莫名其妙出生的,绝不可能。
 
  如果你没有业力,这个东西他听到以后,你会等于没有听到一样,你都没有感觉,因为他没有业力,没有夹杂业力。这句话对你来说,不管他骂你也好,赞叹你也好,你会一点感觉都没有,一点都没有感觉。只要会刺激你的感受的,一定有业力,事出必有因。但是这一块我建议你放下,不要跟过去的业力抗拒。
 
  我一再强调,站在认命的角度,来改造命运,你跟过去抗拒,你叫做浪费时间,好好的注意你的未来。所以我们在受的阶段这叫认命,但是到了爱的时候你要注意了,你的想像是很重要。
 
  所有经典的学习,就是改造你的思考模式。我们尽量养成一种布施的思考模式,我们有东西尽量试着跟人家分享,养成一种持戒的思考模式,这个思考模式到了六波罗蜜,我们会详细说明,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改造你的想像力。其实布施的本身,重点不在帮助别人,叫做历事炼心,你必须透过布施的这个行为,你才会产生一种广大的胸量,这是佛陀的大智慧安排出来的善巧。
 
  所以改造你的思想是很重要,因为这个开始是关键了。当然净土宗的思想就是两大思想,第一个,厌离娑婆,第二个,欣求极乐,这是你要建立的思想,你要想办法对娑婆世界产生厌离,不管你用什么方法。
 
  第二个,你要想办法了解极乐世界,很多人对极乐世界是陌生的,这对你非常不利。我们不可能对一个陌生的东西,产生好乐,不可能。你没有去过澳洲,你很喜欢澳洲,不合理呀。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去想,你没办法建立一个坚定的思考。你一定要透过学习,你要说服你自己,一定要闻思。
 
  所以这个想像力,已经开始在引导你的未来了,注意到这个想要注意了,它已经牵动未来了,牵动未来,它不是在受果报而已,它这个想,当然它受到业力的刺激,我们不能否定,外在环境受我们的影响。
 
  所以你看菩萨戒里面警告菩萨,因为特别是属于那种生生世世在行菩萨道的,不到净土去的,警告菩萨他说你最好不要堕落到非常贫穷的地方去,尽量不要。你要修布施,因为什么,因为你生长的过程太过贫穷,你很难关心别人,这个是有关系。你今生的痛苦太多,委屈太重,要你发慈悲心帮助别人,真的有困难,因为你的心中充满了埋怨。
 
  所以菩萨不能堕入到贫穷的地方,你看《八大人觉经》,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菩萨要广施布施,因为你这个环境,适当的痛苦会引生你的出离心,但是过度的痛苦,会养成一种偏激的性格。所以我们也不能否定,感受会影响思想这个也是有,但是大部分就是透过教育。
 
  我们的思想有三种情况,第一个,继承过去,你过去喜欢布施,你今生还喜欢布施,第二个,环境的熏习,你从小成长的过程,也会影响你的思想,第三个,你所接受的教育。你佛法的教育,你接受小乘的思想,你就是喜欢出离心,不喜欢跟人家往来;你接受大乘的思想,你会站在大悲心、菩提心的角度,你会更广结善缘,跟你所接受的教育有关系。
 
  那么总而言之这个思想,已经在影响我们的来生了。
 
佛法修学概要——210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前五篇文章

不要以佛法助长烦恼和贪心:达真堪布

开许研讨文(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著)

如何面对痛苦与幸福:慈诚罗珠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法王如意宝著作译传缘起(一)

益西彭措堪布:法王如意宝著作译传缘起(二)

 

后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十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九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八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七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六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