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七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七讲

 

  这次讲《往生之路》,就是想让大多数的人,在临终时能够顺利往生极乐世界。前几堂课已经从各个方面,讲了积聚往生顺缘,远离往生违缘的方法。今天再从总体上讲讲,怎样从最基础的地方,把自己的身心安置在净业当中。也就是怎样把握好往生的最低条件。

  往生的最低条件是具有真信切愿。如果没这个条件,想在这一生顺利往生极乐世界就很困难。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不是谈很高的修证,就是着重在讲能够往生的最低条件。但这对很多人来说,仍然还没达到。我们现在就把跟这个最低条件不符合的情况找出来,然后纠正过来,以免临终时出错。

  爱著世间,无出离心

  首先,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前几堂课一再强调的出离心。

  很多人内心当中非常贪著轮回里的人、事、物等等,根本生不起出离心。也就是说,心已经深深地扎在现世法的淤泥里面,生不起一念想要从中脱离出去的心。心甘情愿地沉溺在这样的欲海当中,根本不愿意出离。对轮回世间是那么的死心塌地。这完全能够证明自己跟三界的因缘非常深,尤其是转生欲界的因缘相当深重。

  即使依靠一些因缘偶尔生起一点出离心,比如三宝的加持,生活中遇到一些违缘、不如意的事等等。偶尔对娑婆世界产生一点厌离,想要出离轮回。但这种“出离心”根本不合格。凡夫的心很不稳定,遇到外缘很容易变化。遇到一些家庭、工作,或者自身出现的逆缘时,心里对于一些人、事等等很失望,可能会一时冲动,在一种情绪的状态下,想要解脱轮回,往生极乐世界。但是没过几天,事情有所好转,或者那股失望劲过去了,也就慢慢淡忘了出离轮回这件事。又会满腔热情地一头扎进世间法当中。因为根本没有通过闻思对轮回、解脱产生过正确的了解,心里的乐颠倒执仍然存在,这根本不是真实的出离心。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虽然通过闻思,对于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的功德和过失,心里有所了解。但是串习的力量不够,不能持续地发生作用。比如在一天当中,做任何事情都以出离心来摄持,这一点根本做不到。甚至在一个小时当中将出离心贯彻起来,也做不到。这样程度又轻,时间又这么短暂,这种情况下,往生也很困难。

  这样看来,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前几堂课我也再三强调过,信愿的内涵就是出离心。如果没有生起真实到量的出离心,根本不可能有真实的信愿。对于这个问题,宋朝的知礼大师曾经非常明确地讲到:“诸佛愍此众生,以愿行功,取清净土,令起欣慕,作受生因。以苦切言,说垢秽相,令其厌恶,成出离心。若非此心,不成始行。”意思就是,诸佛哀愍一切众生的缘故,以大愿大行的功德建立清净佛土,使众生生起欣慕向往。而且苦口婆心对众生宣说轮回染污、痛苦的相,就是为了让众生厌恶轮回,发起真实的出离心。因为如果没有出离心,就没办法真正行持往生净土的清净法行。大师又说:“故非厌离,舍此经由,不起欣求,生彼无分。”这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厌离生死轮回的出离心,舍弃这种心,根本不可能对清净佛土生起欣求之心,也就不可能往生了。所以说,如果你心里还存在前面讲的那些情况,就要赶紧对治,尽快解决。否则就很难有希望在临终时往生极乐世界。而且这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生出离心的唯一方便就是看清轮回的染污相,对于轮回痛苦、染污等的真相心里完全断定,才会生起真实求生极乐世界的切愿。

  所以,如果我们真想往生,现在要面对的第一关就是出离心。也就是目前要努力地发起、增长出离心。配合在往生极乐世界方面,就是一定要对于这个娑婆世界生起深深的厌离,对极乐世界生起深心的向往。有这样真实到量的出离心,到临终的时候,才能直接往生极乐世界。

  心思散漫,修量太少

  还有一种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修行的时间太短,修行的量太少。

  现在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修行很好,稍微做一点善法就觉得自己很精进。但实际上这只是盲目乐观而已。仔细观察,大多数时间都用于忙碌世间琐事,心完全散在欲尘当中。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很糟糕的。不说其他方面,像今天新一代的人,每天能坚持一堂功课都很困难。大家普遍比较喜欢听法。因为听法主要依靠他力来获得了解,自己只要带着耳朵就可以了。即使不是特别用心、专注,一堂课下来也会感觉懂得不少法义,感觉很不错。但是,让心真正安住下来,长时间地保持清净,处在修法的状态当中,就很困难了。甚至在一天当中,心很专注地念几句佛号都做不到。这就是很多人身上有的严重的散乱病,心完全处在散漫当中。

  这样来看,按照临终时的业力轻重作衡量,当然是很难往生。因为平生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用在造轮回业上面。之前也说过,虽然可以带业往生,但是必须在知道西方净土,懂得念佛法门之后有悔悟之心。起码心的方向已经转变了,真心想改好,知道以念佛、往生为重。这样才有希望带业往生。否则明明知道要念佛,内心就是丝毫不肯回转。在一生几万天当中,分分秒秒、刹那不断地造很多转生轮回的业。这样还想凭空往生,就很困难。所以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对此,大家必须引起警惕。

  我们可以看看,过去真心修行的人,是怎样断除琐事,昼夜精进的。比如唐朝的怀玉法师,一生之中常坐不卧,诵《阿弥陀经》30万遍,每天念佛号5万声。宝相法师每天诵《阿弥陀经》7遍,念佛号6万声。道绰大师每天念佛号7万声。宋朝的思照法师,每天四更时起床(凌晨1~3点)开始念佛,30年如一日。清朝的省庵大师(莲宗十一祖),自从他24岁受具足戒后,一生当中日中一食,夜不倒单。他把每天的日课分为20分,其中10分念佛,9分作观,1分礼忏。到晚年的时候,每天念佛号10万声。

  不仅过去的出家人是如此的精进, 包括居士也非常精进地念佛。比如宋朝的王古居士,平生精勤念佛。手里的念珠从来没离开过。行住坐卧当中都是修净土观行,从未间断。明朝的朱纲居士,每天念佛号3万声,15年不间断(之后就往生了)。宋朝的善女人陆氏,每天修完一会礼忏,就念佛号1万声。这样修行了30年。善女人陈氏,经常受持斋戒,并且以念诵、坐禅为乐。一生当中念诵《法华经》《金刚经》《阿弥陀经》各5000部,同时不间断念佛。像这些古时的居士们,即使处在世俗生活里面,但是他们心里确实把念佛、往生看得非常重,完全做到了抓紧时间修净业,一有机会就念佛。所以他们一生当中修行的时间也很多,净业就很重。到临终时都往生了[1]。

  精力分散,用心不专

  今天信息时代,很多人喜欢多去了解新鲜的知识。比如研究一些世间的学问,学一学英文、藏文;再搞一点什么茶道、音乐、医术、心理学、各种运动等等;再学一点道教、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对这些世间杂事美其名曰“广闻博学、与时俱进”。实际上心已经被各种事情分散掉了,没办法一心修持净业。也就是会导致用功不纯一。

  要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一点不用别人去说,你自己观察一下就能体会到。如果你用心非常专一,就会很有力量,这样持续下去就能达到坚固。可是,如果你的心分散在很多方面,用心很杂,很可能一事无成。

  像过去古人在《阴符经》上所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意思就是,当我们六根分散出去的时候,就不会非常敏锐。但是,眼睛瞎的人,听觉非常灵敏。因为他心力专注在一个耳根上面。耳朵聋的人,因为在耳根上不分散,所以他的眼睛专注力就很强,所以他能看得很清楚。如果把心力全部集中在一个上面,那么效力可以提高十倍。如果你能持续三天三夜不断地进行,你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万倍。这就表明,如果我们的心一直专注在一个点上,就能击出火花。如果你的心涣散了,就很难成功。

  古代的贤人说过这样一个比喻: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但是它可以向上以尘埃沃土为食物,向下饮用黄泉之水。它能够这样就是因为用心专一。而螃蟹有六条腿和两支锋利的螯钳,走起路来也是横行霸道的。但是如果没有蛇和鳝鱼的洞穴,它连晚上睡觉的地方都没有。这就是因为它用心浮躁[2]。所以,从这些古人的话里面,也能够明白,心专一才能成办事情,否则心飘散在很多事物上面,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佛遗教经》中讲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就更清楚了,如果让心住在一个所缘上,没有其他的杂念,就能入于三昧,那么修任何佛法都能获得成就。

  以这个道理来看,现在的大多数人用功都不纯一,所以很难成办净业资粮。让心思分散的原因,就像前面讲的那样,想法太多,什么知识都要学一点,什么事情都想了解一些。导致这种状况有两种原因:一个就是根本没有把心的专注点确定好,没有把求往生的正确目标确定下来。另一个就是心没有自我掌控的力量,对轮回非常贪恋,一出现新鲜的事物,心就飘过去了,很想去了解。下面把这两点展开来具体讲讲:

  断定欣求往生之心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凡夫,现在唯一能用的就是现前这一念分别心。而一个分别心不可能走两条路。如果同时想完成多个目标,用心不专的缘故,必定做不好。而且往生极乐和住留娑婆是直接相违的事,心只要倾向于轮回里的事,就不可能真心想要往生。所以在心上一定要看准,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要定好目标。之后才能一心一意地修净业。因为只有心的方向转变了,临终时的去向才会随之发生改变。

  相反,如果你连目标都确定不下来,没有决定求往生的心,仍然是三心二意的,对于轮回恋恋不舍。那么这一生成功往生极乐世界就基本不可能了。你口头上再怎么讲,也跟你实际往生没有太大关系。因为你连一个断定要去的心都没有,那么往生的因缘还是很远的。最快也要等到来世,看看有没有好的因缘,能够促使你发起真正求往生的心。

  其实,无论修什么法,都必须有真实意乐,否则根本不会修成。这一点非常关键。举例来说,如果你要修禅宗,就必须有即生顿悟的意乐,而且必须相信自心是佛,在任何时处都不怀疑,没有这种真实意乐你也没办法开悟。同样,如果你要修净土法门,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一定要有求往生的真实意乐。也就是你的心必须断定下来,求生极乐净土,这就叫做愿。

  宋译的《无量寿经》里讲到:“如是一心求净方,决定往生极乐国。”这就是要我们知道,一心求生西方净土,心里对于这一点完全断定下来,一心一意地来修,那么就决定能够往生极乐国土。善导大师造的《般舟赞》里,每一句后面都是“无量乐”“愿往生”。这就很明显,意思是说,对于我们普通大众而言,往生极乐世界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这种心。也就是一想到极乐世界,就想到那里有“无量乐”。自己心里就很想过去,也就是“愿往生”。但是,如果连这种心都没有,没有真正发起求往生的心。所谓的发愿往生只是口头上的空话,不是心里的真实想法。那么,既然想去的心都不是真的,又怎么可能真正往生呢?中峰大师在《怀净土》当中也说:“要将秽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仔细思量无别术,只消一个念头坚。”意思是说,只要一心坚定地求生极乐世界,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必定都能往生。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所以,这个道理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最终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就看你心里是不是真的想去。就好比说,问你到底想不想去美国?如果你是真心想去,心里对此会非常确定,绝对没有犹豫。但是如果你只是口头说要去,而心里不想去,没有下定决心。这样又怎么可能到美国呢?再好比说,你想不想买那座房子?你要是真想买,就一定会准备钱去买它,最后就能住进去。如果你心里根本不想买,也就不可能筹钱买它,更不可能搬进去住了。

  那么,导致没办法下定决心,一心希求往生的障碍是什么呢?

  根除贪恋轮回之心

  如果不具备出离心,不认为有漏法都是纯一的苦性,就会仍然非常贪恋轮回,爱重娑婆世界。这样一来,只要遇到世间的悦意事物,你的魂就会被它勾走,心立即就会陷入其中。但是,这个世界上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生活之中处处都有引诱你的境界出现。而你对于轮回的苦了解得又不够深刻,没有断除对世间的贪爱,那么你的心自然不会有对治贪著世间的力量。这样的结果就是,一出现什么新鲜的景象,你的心马上会被牵进去。然后随之就会产生很多新的计划,新的追求。认为我要拥有这样的东西,以那种方式来生活等等。

  其实,追求那些新鲜事物,无非是消磨光阴和精力而已。它只能骗到一些愚蠢的人,根本骗不了有智慧的人。虽然这个时代变化得非常快,各种事物都在不断地翻新。但是,实际上就那么一点东西,本质都是一样的,根本不值得去追求。打比方说,有的年轻人喜欢买衣服。只要出现新的流行款式,再贵也要买到。虽然未必特别适合自己,但是心里就是喜欢。这就是典型的贪心。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稍微有点智慧,就能一眼看穿:再怎么款式新颖,穿上后显得气质优雅的衣服,不过就是几块布裁出来的;再往下看就是一堆线:继续观察一下,只有一些线的微尘;再往下看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一点你看穿了,所有的衣服,对你就没有诱惑力了。管它有千般花样、万种款式,再怎么推陈出新,变换花样,你心里也很清楚,就那么一回事。

  像这样,其它什么饮食、电器、手机、电脑、歌曲、影视、房子、车子等等都是一样的,本质极其简单。只是现在的人太愚痴、太迷惑,不断地被这些新鲜的境缘所诱骗,每一次出现都想得到它。因此,人们就在这毫无实义当中,消耗了时间和精力,浪费了暇满人身。到头来还要继续轮回,没办法往生。所以说,具有看破的智慧非常紧要。因为只有对轮回毫不贪恋的出离心,才能使你成为一个纯粹的解脱道行者,才能不把精力分散到各种无意义的世间杂事里面,也才有希望成办往生的清净资粮。

  我们的精力、时间都很有限,世间上的事情又有那么多,这样就必须把握好最重要的事。很多人只知道小事、轮回里的事很重要,不知道什么是大义。这就是见识太短浅的表现。如果你心里能够确定往生、解脱是大义,然后把主要精力用在成办净业资粮上面,最终一定会凝结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牵引你成功往生。而且,当你真正上路了,做这件事比做世间的事要容易。因为你只要有心发起信愿,有口能够念佛,不必要外在各种复杂的东西,就可以修行。而且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可以修。

  所以说,这事不在于修法有多难,而是在于你的心能不能断定下来?如果你的心磨磨蹭蹭、狐疑不信,那确实是非常难的。如果你真正能够铁下这份心来,一切就不难了。因为人一旦心死了,就会有很大的力量。也就是轮回的心死了,往生的心就能真正决定、痛切了,这样修净业的力量就会很大。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里讲到:“须知入净土之缘起,出娑婆之本末。”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往生极乐净土,出离娑婆秽土的根本因缘是什么。大师又说:“凡夫生死不可贪而不厌,弥陀净土不可轻而不欣。厌则娑婆永隔,欣则净土常居。”意思就是,我们对于生死轮回不能有贪恋之心,否则就生不起厌离心,没办法从中解脱。而且心里不可以不重视极乐净土,否则就生不起欣求的意乐。如果能够对娑婆世界生起厌离心,断除贪恋轮回的心;并且对极乐国土生起欣求心,断定求往生的心,那么就可以永远超出生死轮回,住于清净佛土当中。

  一心一意专修净业

  只要你真心愿意往生,祈祷阿弥陀佛,就能跟阿弥陀佛的愿海相应。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里面,你的莲花当下就会出现。再通过精勤地用功念佛,念念不断地去滋润它,它就会不断地增长繁茂。到莲花成熟的时候,你往生的事就彻底有保证了。所以,每个人只要真正在这上面用功,用不了几年,往生净土这件事就可以完全定下来。

  《净土圣贤录》里记载,唐朝的法照大师,面见文殊菩萨的时候,文殊菩萨告诉他:“种种修行法门,无过于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这两门最为善要。”这以后,法照大师就一心念佛。结果见到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对他说,在西方极乐世界,你的莲花台已经有了,三年后花开。到三年后大师就往生了。这就很明显,一念至诚念佛,极乐世界就会生出一朵莲花,三年念下来,莲花就成熟了,念佛人也就往生了。另外,唐朝的怀感大师,最开始不相信念佛能往生。后来善导大师说只要至心念佛必定有证验。结果他入道场念佛21天,也没什么感应。想到因为自己罪障太深,才没有验相,于是打算绝食。善导大师劝阻他,并且让他虔诚、精进地念佛三年。结果三年后怀感大师便证得了念佛三昧,临终时就顺利往生了。

  而且我们看很多往生的传记里面,过去一些根本没文化的人,专心地修三年就成功了。宋朝嘉泰年间有一位制造铁器的工人,将近70岁了,双目失明。三年念佛后忽然复明,告诉身边的人自己已经见到西方的佛菩萨了,然后面向西方坐着往生了。明朝的善女人费氏,每天念佛号一千声,以日常的功课做回向,并且焚香祈愿,愿所焚之香能够直达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面前。这样做了三年。有一天,空中忽然香气萦绕,墙上现出佛像。四年后就往生了。

  这样的往生者还有很多,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肯老老实实地做这件事,结果都成功往生了。其实每个人只要能下狠心,把世间杂事全部杜绝掉,然后一心一意地修持,你也能做到像他们那样。生死大事三年就搞定了。想一想,学世间知识也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都没真正的意义。比如有些人想用三年的时间学英文,或者学电脑,还有些人好几年搞一个房子,做这些都要下很大的功夫。但是这些实际上都是很小、很没意义的事。如果你真正有智慧,决定好成办最重要的往生大事,只要这几年痛下苦功,精进修行,就可以把往生的资粮筹备好,从这里就能得到永恒的解脱、成佛的利益。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讲的就是普通大众真正踏上净业修行之路的最低条件。那就是对于世间法要逐步摆脱,对于往生之道要节节推进。这样才能有一个切实的修行。否则,天天做口头文章,纸上谈兵,落到实处的时候,一点修行也没有,一点净业的内涵都没有,这样怎么可能往生?净业的内涵就是在信愿的基础上一心念佛,这才是往生的正因。跟它相违的贪恋轮回的心,散乱放逸的心,精力分散、不够专心等等,都要彻底断除。所以,每个人在这些方面都要警醒,头脑要冷静。现在就要开始改掉自己心上的毛病,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说一千道一万,都是希望你能够把自己的心改好,能够稍微有一些转入到修行当中,这样往生、解脱才有希望。否则说得再好,自己做不到也没有大的意义。所以最迟也要从现在开始,以智慧看破世间的享乐,确定好目标——往生极乐世界,之后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修集净业资粮。只要肯在这方面下大的功夫,即生往生就很有希望了。

  --------------------------------------------------------------------------------

  [1] 以上公案全部出自《净土圣贤录》

  [2]《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脆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八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九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十讲

净界法师:缘觉乘之十二因缘——爱

不要以佛法助长烦恼和贪心:达真堪布

 

后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六讲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四讲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三讲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二讲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一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