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C 三、释提桓因问经 |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C 三、释提桓因问经
三、释提桓因问经 说法地点:摩揭陀国的庵婆罗村北,毗陀山因陀婆罗窟中 参加人员:天帝释、般遮翼、诸忉利天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在毘陀山。入于火焰三昧,为帝释讲解之事,是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记录下来的。经中主要内容是:一切众生的怨结均依贪嫉而起,贪嫉是依爱憎而生,爱憎即由欲念而起。欲由想而起,想由调戏心而起。若除调戏心,即没有想,乃至没有怨结。这样,即没有互相伤害等事。又说沙门如没有调戏心,即没有灭。又说具足戒、究竟梵行、究竟安隐、究竟无余等的解脱道。帝释即成为佛的弟子,而得须陀洹果。帝释并追忆自己的往昔而说:过去曾和阿修罗争战而胜,虽有喜乐、念乐然而有刀杖喜乐、斗争喜乐的感觉,而今遇佛而奉佛,而得没有刀杖喜乐的真正喜乐。此时在佛前奏琴的般遮翼子,曾受佛的赞誉,帝释即赐与干沓和王之女给他为妻。 刚才我在上面的“经中大意”已经初步地说了,这部经是以释提桓因与佛陀的一问一答方式而展开的。天帝释在佛经中时常出现,他是佛陀的得力护法,很多重大的佛事活动都与他有关系。比如说释迦佛初成道时,对于是否开演佛法问题曾经犹豫过,但是最终是天帝释下来请求佛陀慈悲众生,为众生说法;在佛陀十难之一中,那个外道女暴志曾经谤佛,后来是天帝释化作一只小老鼠从而为佛陀解围……反正类似的例子很多。不仅如此,我们在前面的一些经中,也曾提到天帝释曾在天上为天众宣说佛法的事情,可见他不仅对佛法怀有很深的崇敬之心情,同时对佛法也很有研究,所知义理甚多。但是从此经里面来看,天帝释听 请教了佛陀的一些问题,当得到满意的解答后,心开意解,证得须陀洹果,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此时天帝释对佛法已经产生了好感,但是他对佛法了解得并不是很多,这是可以肯定的。根据这种解释,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佛陀说这部门的时候,很可能是在成道后的前十五年以内,甚至还会更早。 从在这部经中,我们便知道,佛陀此时在做什么呢?原来他在“入火焰三昧”。那么什么叫“火焰三昧”呢?根据《佛学大辞典》上的解释,它又称作火光三味、火生三昧,也有称火界三昧的,系表示以净菩提心之智火烧尽三毒五欲的烦恼。想当初佛成道后,曾经度化三迦叶时,曾以此三昧而降伏毒龙。而一些阿罗汉将要入灭的时候,也多入此三味,然后出火灰烬其身。在后面的《中阿含经·频婆娑罗王迎佛经》有这样一段记载:“尊者郁毗罗迦叶入火定已,身中便出种种火焰,青、黄、赤、白中水精色,下身出火,上身出水;上身出火,下身出水。”那么佛陀入这种火焰三昧时,“彼毗陀山同一火色”,说明是火光冲天,景象十分壮观,因此摩揭陀国的人民见到了火光,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此毗陀山同一火色,将是如来诸天之力”,看到摩揭陀国的人民很有善根,对佛陀很是了解。 还有一个乐神我们需要提一下,那就是这个般遮翼。佛经中在谈到这个人物时,说他手持琉璃琴。这个琉璃琴究竟是何模样,着实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既然他是乐神,弹得肯定很好,很动听,在天界很有名气。于是释帝桓因就对他说:你琴弹得那么好,你可不能保守,现在有个好机缘,佛陀正在入定,你去献弹一段,也是一个大供养。这个般遮翼一想也对啊,佛陀平时想看上他一眼都是很难得的,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在世尊面前露一手。于是他就在距佛不远的地方,一边弹着琉璃琴,一边还唱着歌词。他在唱些什么呢?其实我们从他所歌的那些“偈”中,可以看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那就是这个般遮翼对于跋陀的爱慕之情。当然,歌词中还是把对佛陀威德的赞叹放在了突出的地位。 那么,这个跋陀是什么人呢?她是执乐天王的女孩,据说长得出奇地美貌,人称为太阳之光(一看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希腊女神维纳斯了)。我不妨把般遮翼所唱的歌词用现代语的方式描述一下: 亲爱的跋陀啊! 礼拜你的家父吧! 你的家父是多么得端严! 你的父亲在生你之时,真是充满吉祥; 而我的心,也是爱乐非常。 本来是小小的因缘,而我对你的情感却由此而生。 我对你的情感与日俱增, 有如供养圣者那般的激动心情; 我的心快乐无比, 犹如圣者专意于四禅; 对你的思念,我将矢志不渝! 亲爱的跋陀啊,我一定要得到你, 我的心已如狂象野马,欲罢不能 有如大象被钩制,炎热的夏天遇着凉风, 口渴时获得冷泉,沉疴得遇良医, 也如饥饿得遇美食。 我的心,有如大象之被深钩, 却仍然不肯降伏, 四处奔突而难以禁制! 犹如在清凉的水池内,有众花覆在水上, 疲劳而热恼的大象在里面沐浴,遍体清凉。 我对天发誓: 如果你死了,我将伴随你而去; 如你不在世间,我的生命将变得毫无意义! 为了你,我宁可舍弃一切,哪怕是我的全部。 忉利天之主啊!帝释天啊! 您现在应纳受我的誓言, 我称赞您的礼节已经具备, 愿您善于思察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