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坛经与六祖禅画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頁137

提要


天真活潑,自由自在,本是人生在世的寫照。可惜人類
知見愈廣,心地愈差,往往迷失了本來的面目。所以,六祖
壇經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提醒大家知「覺」
,明心見性,直接了悟人生本來的面目。

六祖惠能大師一生弘法的記錄,由他的弟子所集成的《
壇經》,經文凡十章,不只是禪宗繼往開來的經典,亦是中
華文化精華的一環。它闡述道在平常、見性成佛;提倡入世
佛教;做到能積能消的功夫。

唐宋以來,禪者與文人雅士,闡揚《壇經》的思想,將
其中膾炙人口的公案,作為畫題,畫了不少畫,也就是一般
所謂六祖禪畫,目的在隨機化導,如響應聲。


一、前言

138頁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簡稱「壇經」,這是佛教在中
國唯一叫著「經」的典籍,是禪宗繼往開來的經典,亦是中
華文化精華的一環。
六祖惠能(六三八~七一三),降生於唐太宗貞觀十二
年,圓寂於唐玄宗開元元年,此間正逢大唐盛勢,歷史上所
謂貞觀開元之治的好時光。乃大唐富麗堂皇、光輝燦爛、中
華文化廣被四方的時代。禪宗就在這化時代裏大放異彩,這
朵中印文化交融的奇葩,亦是東方文化菁粹的結晶,閃耀人
性的光芒,肯定自我,充滿信心,天真活潑,自由自在,噴
湧生命的源泉,顯示日日是好日。六祖惠能扮演承先啟後的
角色,是這一化時代的巨匠,平凡中的偉人。
「壇經」是記載六祖惠能一生的行誼,從一出身貧窮的
莊稼漢,因事親至孝,誠懇待人,到因緣學佛,得道弘化,
說法度眾等事跡,由他的門人集記成一卷,約略又可分成十
章。「壇經」以白話文句寫成,人人可讀,雅俗共賞,其中
不少故事(公案)被引用甚廣,對後世無論是宗教、哲學、
藝術、文學等影響頗巨。
本文僅就唐宋以來禪人或文人雅士,以「壇經」中的公
案為題材,所繪的禪畫作為研討的對象。因而先介紹「壇經
」內涵大要,接著即介紹六祖禪畫的用意,最後提出結語,
茲分述如下﹕

二、壇經內涵提要

壇經,是六祖惠能大師一生弘化的記錄,由他的弟子法
海所集記(註1),後世雖然文字、章節,增減與編排不一,
但基本思想體系乃相同。千餘年以來歷經唐宋元明清,版本
良多,本文敘述是以普及的元朝至元本為主(註2)。
壇經是禪宗的菁華代表作,以完全中國化的句讀,用白
話體裁,詳細記載六祖惠能光輝燦爛的歷程,智慧高超

139 頁

,自由灑脫,能積能消,明心見性,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無念為宗的大乘佛法,是空部的傑作。
佛教經典,有經、律、論三者,向來「經」都是釋迦牟
尼佛的說法才能稱為經。而壇經,是唯一以「經」見稱的中
國佛教經典,當知其地位之崇高。
據大正藏集本,「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元代,宗寶編
,卷首有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西元一二九○年)比丘德異
撰「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宋代明教大師契嵩撰「六祖大
師法寶壇經贊」。經文有十章﹕一行由、二般若、三疑問、
四定慧、五坐禪、六懺悔、七機緣、八頓漸、九宣詔、十付
囑。
行由第一,記述六祖惠能的行蹟,學佛因緣,從五祖得
法的經過,到廣州法性寺開始出面說法。
般若第二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不
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從
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萬法本自人與。佛法在世間,不離世
間覺。變三毒為戒定慧。煩惱即菩提。這是六祖所言頓見真
如本性,見性成佛的禪道。
疑問第三
韋刺史問道有三﹕達摩說梁武帝誇稱造寺度僧布施設
齋實無功德何在﹖六祖說﹕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功德須自
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 僧俗念阿彌陀佛得往
生西方乎﹖六祖說﹕心淨即佛土淨,隨所住處恒安樂,念念
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
生難到,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故心清淨,即是自
性西方﹔ 在家如何修行﹖六祖說出無相頌,依偈修行,
可見性成佛,做人不外要平心、孝道、忍讓、改過。
定慧第四

140 頁

定慧一體不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猶如燈光,有燈
即光,無燈即闇,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一行三昧者,
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先立無念為宗,無相
為體。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
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坐禪第五
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
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
,內不亂為定。本性自淨自定,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
也。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懺悔第六
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一戒香、二定
香、三慧香、四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此香各自內薰,莫
向外覓懺,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
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何名悔,悔者,悔其後過,從
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
更不復作,是名為悔。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
,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要一燈能除千年闇,
一智能滅萬年愚,即當積極發四弘願,歸依自性三寶。
機緣第七
六祖隨緣說法,向問道者﹕無盡藏尼、曹叔良、僧法海
、僧法達、僧智通、僧智常、僧志道、行思禪師、懷讓禪師
、玄覺禪師、禪者智隉等解惑,斷知見。世人外迷著相,內
迷著空。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妙湛圓寂,體用如如,
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
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頓漸第八

141頁

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種,見有遲疾,何名頓漸
﹖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人皆稱南能北秀,故有南
北二宗頓漸之分。
北方神秀大師命徒弟志識到南方求法,六祖說﹕「汝師
戒定慧接大乘人……勸小根智人﹔吾戒定慧提最上乘人……
勸大根智人」。僧志徹,原任俠客被北方宗門人遣使南下對
六祖惠能行刺,因後悔改過出家,從六祖解得涅槃了義。神
會向六祖學法,後回到北方大弘曹溪頓教。
付囑第十
六祖叮嚀﹕「吾滅度後,……先須舉三科法門,動用三
十六對(註3),出沒即離兩邊,說一切法莫離自性」,又說
﹕「吾於大梵寺說法,以至於今抄錄流行,目曰法寶壇經,
汝等守護,遞向傳授,度諸群生但依此說,是名正法」。說
明過去七佛,自印度傳承至中國,前後已有三十二祖,惠能
是為第三十三祖,盼門人遞代流傳毋令乖誤。
三科法門者,陰界入也。陰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是也。
入是十二入,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
也。界是十八界,六塵六門六識是也。自性能含萬法,名含
藏,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
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
起十八正。若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後代迷人若識眾
生,即是佛性,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自性若迷是眾
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
卷尾有附錄﹕「六祖大師緣記外記」(門人法海等集)
,記六祖大師生平及弘法經過,歷朝崇奉事蹟(唐宋以來各
朝皇帝賜封與供養)。「賜謚大鑒禪師碑」(柳宗元撰)。
「大鑒禪師碑」、「佛衣銘」(劉禹錫撰)。尚有編者宗寶
的「跋」。

142 頁

三、六祖惠能禪畫

歷代的禪門弟子,教內外無論是畫家或文人雅士,根據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的思想,以及六祖惠能修道、悟道、
弘法的歷程故事,而節成禪門的模式----公案。每一個公案
背後都有禪理在,變成後世學禪人參究的話題。而將壇經內
的這些公案,用繪畫題材畫出來,亦就是所謂六祖惠能禪畫
了。
參究壇經的公案,看個人智慧的高低,擷取題材多少不
一。通常可以見到的諸如﹕
道在平常。
運水搬柴。
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風旛不動,仁者心動。
應無所住。
挾擔。
劈竹。
破經。
……等等,不勝枚舉。本文將尋找古畫傳世的名作,加
以敘述,無古畫可尋的,從中筆者忝自繪其一二補白以資充
當說明。茲分別介紹於下﹕

1.「六祖挾擔圖」

十三世紀後期(南宋),直翁所畫的「六祖挾擔圖」(
註4),紙本墨畫(91.8×29.2 cm )。繪壇經,行

143 頁

由第一,有關六祖惠能年青生活與入道的契機。(註5)由於
家庭貧困,每天上山砍柴,而挑到市場去賣。有一次把柴賣
了,正要離開時有人誦金剛經,聽到經文「應無所住而生其
心」,頓時大悟。
此圖畫就以這段故事為題材,畫出一衣衫襤褸的年青莊
稼漢,頭上用黑巾縛著頭髮,臉上表情誠懇,雙眼垂視,嘴
唇微笑,聳立,腳穿涼鞋,右手下垂,左肩上負一挑竿用左
手背捥著,挑竿後頭用繩子縛著一把斧頭,表示剛解了柴貨
準備要回家狀。筆法輕描淡寫,乾淨利落,簡單明瞭,柔而
帶剛,比例透視皆恰到好處。此畫光就藝術造詣,以是上乘
,何況背後還在表達禪宗公案呢﹗
圖上有南宋禪僧偃谿黃聞(一二六三年沒)題贊曰﹕「
擔子全肩荷負,目前歸路無差,心知應無所住,知柴落在誰
家」。

2.「六祖截竹圖」

南宋畫院,梁楷雖是一位專業畫家,由於個性詼諧,不
拘世俗,既使皺法仿五代石恪之破筆破墨,放筆縱逸,但並
不墨守成規,確多變化,很有突破,氣韻生動,自成面目。
梁楷所畫的「六祖截竹圖」,紙本,水墨畫軸,高七二
﹒七公分,寬三一﹒五公分,現為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註6)。皺法猶如斬釘截鐵,折蘆繁而不亂,削勁銳利,明快
有力,直接了當,給人感受,正與六祖頓悟法門

144 頁

相契合。
此圖繪六祖惠能蹲姿猶如猛虎出山,右手拿利刀,左手
執高風亮節的竹竿,作劈截狀。應機能寫出﹕單刀直入,
披荊斬棘,去蕪存菁,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表示修
道不分彼此,工作毫無貴賤,砍柴劈竹,道在平常。
梁楷畫六祖惠能,並不拘泥壇經公案,僅凌空體會六祖
惠能本意。他以劈竹為題,而不以砍柴為題,就是以另一層
面來表示,可看出一位有創作力畫家的本事。禪家以自性為
第一義諦,以現象界為第二義諦,梁楷能把握此一用意,故
他所遺留下來的「六祖截竹圖」,已成後世禪畫的代表傑作
了。

3.「六祖破經圖」

梁楷所繪「六祖破經圖」,筆法與圖2同,紙本墨畫。
禪宗傳言南宋時代,盛行的派系宗風多采多姿,後世對這一
位宗門巨匠免不了有些揣測或附會。在佛教史上總認為六祖
是一位革新者,他改革煩瑣經典佛教,能積能消,主張直指
人心,見性成佛。所以梁楷繪「六祖破經圖」,就是自我揣
摸知見之意。圖上畫出六祖的神情,已上年紀,凸頭脫髮,
滿腮鬍鬚,豪邁奔騰,馳騁裕如,俯仰自得,光焰灼目,新
銳思想,兩手把經卷撕破,並高舉右手,作當機說法狀,有
破而後立,破迷轉悟之意。

145 頁

事實「壇經」並沒有直接記載六祖破經的公案,而有勸
人持奉金剛經、涅槃經、法華經等(見壇經,行由第一、機
緣第七),可見反而是尊教尊經的。諸如﹕
機緣第七﹕
「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至於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呵佛罵祖是後期禪宗的事
(註7)。即使神會(荷澤宗)本楞伽經義(註8),亦發展不立
文字的風氣。因為傳統、偶像、經典,向來具有無上權威,
深具約束力。但為求精神絕對解脫,不得不破除外界的種種
束縛,俾便尋回自己的本來面目----自性。故後世各宗派禪
師,為促使學人破迷轉悟,教學方法活潑,無不用其極。
4.「六祖舂米圖」
壇經,行由第一記載「祖(五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
舂米,語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
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註9) 。
這是禪宗的一段公案,說當初惠能到黃梅禮拜五祖,專
心一意為了學佛而來,五祖故意把他發落去做苦工,碓坊工
作八個多月。一來磨練心志,二來避開同僚猜忌。有一天五
祖偷偷地跑到碓坊看到惠能腰間繫著大石頭,以增

146 頁

加舂米時腳的踏重力,當人家問他何苦來哉﹗他說學佛人將
置痛苦於度外。五祖看他時機已成熟了,以目前事試其行解
熟否﹖姑且一問﹕「米舂好了嗎﹖」,惠能答以自所履踐情
況說﹕「米老早舂好了,只是沒有篩子可以拿來把米糠篩篩
」。五祖用杖子打碓臼三下,暗示深夜三更時分到五祖方丈
室來,惠能體會五祖的意思,如時赴約,就在旁無他人的情
況下,五祖傳法給惠能,從此惠能承受衣缽為第六代祖。
衣缽僅是宗法傳承的信物而已,最重要在於以心傳心的
印證。當惠能在三更鼓時分入室傳法,五祖為說金剛經,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徹大悟,悟得一切萬法不離
自性,何期自性本身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
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若識自本
心見自本性,既名丈夫天人師佛,佛法皆令自悟自解。
這一故事已成禪宗的公案,後世為文作頌,或借題發揮
者比比皆是。筆者秉承此一公案涵義,亦繪一圖(見圖四)
作一補白。

5.「仁者心動圖」

147 頁

在壇經行由第一記載一個公案說﹕

「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旛動,
一僧曰風動,一僧曰旛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
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印宗延至上席,徵
詰奧義,見惠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註10)。

此乃六祖惠能當機說法的公案,深藏禪機。提醒學人,
要了悟自性,不要受外境所動。心生即種種法生,心滅即種
種法滅。若能禪定,念想喧動。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
定。定者,對境無心,八風(註11)吹不動。心、佛及眾生本
無差別,自心即佛。佛法無二,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
,如其心然。後來百丈懷海禪師說﹕「但歇一切攀緣貪瞋愛
取,垢淨情盡,對五欲八風不動,不被諸境所惑,自然具足
神通妙用,是解脫人」(五燈會元,卷三)。江東的牛頭禪
派下,安國玄挺禪師亦說﹕「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
所住者,不住色、不住聲、不住迷、不住悟、不住體、不住
用。而生其心者,即是一切處而顯一心。若住善生心即善現
,若住惡生心即惡現,本心即隱沒。若無所住,十方世界唯
是一心,信知風旛不動是心動」(宗鏡錄,卷九八)(註12)
。關於「風旛不動」,是惠能的出家因緣,此一公案也是神
會系

148 頁

所傳承的(註13)。
禪師教學方法當機立斷,機峰轉語,破迷頓悟,無不促
使學人親自體會。有關「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
,這一個故事已普傳千年了(註14)。雖然記載惠能到了廣州
法性寺,正逢印宗法師在講涅槃經,當時風吹旛動,聽眾借
此外緣討論心性之學,即體用問題。惠能逢上此契機,表示
他的看法。這與惠能聽「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而頓悟的公案,前後一致,說明萬法唯心造,一切即一,一
即一切,相即不二,明心見性,即心即佛。關於這一公案,
作為繪畫題材,所繪的禪畫,為介紹方便,筆者亦繪一圖
(見圖五),作一補白以資說明。

四、結語

禪宗綜合了儒道釋三家思想於一爐,以嶄新面目,成為
中國式佛學。禪宗是佛教之革新,經過漫長的歲月,多少高
僧大德智慧之結晶,而演成為中國人文思想不可或缺的思想

六祖壇經,是佛教在中國唯一稱謂「經」的經典,可見
其地位之重要。六祖惠能在禪宗史上是一位成先承後的人物
,他有化時代的意義,茲舉偶說明於下﹕ 1.能積極消的
轉化者﹕中國佛教之發展,相傳在東漢明帝時從西域間接傳
來,歷經魏晉南北朝,到了唐代初期惠能的時代,已有四百
年的光景,大體上為了吸收佛學舉國上下都在作翻譯佛經,
初期應當如此不可厚非。但後來佛經愈積愈厚,學佛只拘泥
於經典兜圈子,學佛不上身,好無受用,已失信解行證的本
意。六祖惠能以一莊稼漢的面目出現,去繁就簡,直接了當
,以頓悟入道,見性成佛,消化了佛經,獲得學佛真正的本
意。這給後世作中西文化交流者,一個很好的提示,如宋明
理學之產生就是一例子。
2.從印度出世無我的佛學,變成入世自我的佛學﹕不可
諱言的印度原先小乘佛教都以出世修道,索然獨居的自

149 頁

了漢,以頭陀行為重。六祖惠能之後,禪宗叢林共住,如第
二代百丈懷海禪師立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清規,乃
佛教叢林生活一大改革。學佛要自度再自度,度他再度他。
3.見性成佛提倡起﹕六祖壇經主旨在提倡見性成佛。六
祖聽「金剛經」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悟,他說﹕「何
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減﹔何期自性,本自
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以無相
為體、無住為本、無念為宗。對「佛性」、「般若」可說可
不說,說時思想體系分明,不說時單提一念一行三味。六祖
惠能提出明心見性的學佛方法,直接了當,為一大特徵。
4.日日是好日,大乘佛法普及者﹕六祖惠能是一位曠世
宗師,禪門巨匠,從他之後禪宗大為興盛,五宗二派彌滿天
下。為何有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美景,因六祖惠能他提得起放
得下,能破能立。他認為道在平常,處處可修行(註15),宋
代以後居士佛教普及盛行,就是接受這一觀念。他打破時空
的限制,給現代人喜用哲理分析者都能得利益。禪宗之能歷
久彌新,迎合時尚,因禪宗體用不異,理想與現實相即不二
,日日是好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使每一時代的人無懈
可擊,只有心嚮往之,這是禪宗之能盛行古今中外的原因所
在。
壇經是一部人人喜歡讀的經典,任何人讀了都可得到滿
足,誠如元代,釋宗寶編「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最後跋曰﹕
「六祖大師平昔所說之法,皆大乘圓頓之旨,故目之曰經,
其言近指遠,詞坦義明」(註16)。
有了壇經,才有後世所謂的六祖禪畫。換言之,六祖禪
畫,就是從壇經的公案作為繪畫的題材。所以繪六祖禪畫,
目的在提醒人領悟六祖壇經裏的禪道。


150 頁

注解

(註 1 )﹕壇經作者是誰,先由胡適之先生提出,半世紀以
來,中日學者爭論文章頗多,不外有兩派﹕
認為壇經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弟子法海所集
記,亦就是傳統的說法,諸如﹕
錢穆「神會與壇經」(東方雜誌,四十一卷,
十四期,民國三十四年,重慶版)﹔
宇井伯壽「第二禪宗史研究」(一九三五)﹔
錢穆等人於民國五十八年在中央日報發表的文章﹔
印順法師「壇經成立及其演變」(「中國禪宗
史」第六章,慧日講堂,民國六十年)。
依據版本﹕曹溪古本、敦煌本、古本、惠昕本
、至元本等。
認為壇經作者是神會所作,亦就是反傳統的說
法,提出自己所見,諸如﹕
胡適「荷澤大師神會傳」(民國十九年出版的
「神會和尚遺集」卷首﹔又胡适紀念館民國
五十七年再版)﹔
胡適「壇經考之一--跋曹溪大師別傳」(「曹
溪大師別傳」,「胡適文存」四集卷二)﹔
胡適「禪宗史的一個新看法」(胡適在蔡孑民
八十四歲誕辰紀念會演講)﹔
關口真大「禪宗思想史」(一九六四年)﹔
楊鴻飛等人於民國五十八年在中央日報所發表
的文章。
依據資料﹕敦煌本、興福寺大義禪師碑銘、神
會語錄等,從這些資料加以判斷說
是壇經是出自神會所作。
關於壇經作者論爭文章,中文部份之收集,可
參閱張曼濤主編的「六祖壇經研究論集」、「
中國佛教文史論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民國六十五、六十九年)。

(註 2 )﹕見大正藏,第四十八冊,頁三四五,編號二○○八。


(註 3 )﹕三十六對如下﹕(五對加十二對加十九對)
五對﹕天對地、日對月、明對暗、陰對陽、水對火。

151 頁

十二對﹕語對法、有對無、有色對無色、有相對
無相、有漏對無漏、色對空、動對靜、
清對濁、凡對聖、僧對俗、老對少、
大對小。
十九對﹕長對短、邪對正、癡對慧、愚對智、亂
對定、慈對毒、戒對非、直對曲、實對
虛、險對平、煩惱對菩提、常對無常、
悲對害、喜對瞋、捨對慳、進對退、生
對滅、法身對色身、化身對報身。

(註 4 )﹕參閱松久真一「禪(美術」,附圖七十七,京都,
思文閣,一九七六年。

(註 5 )﹕壇經,行由第一﹕「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
孤遺移來南海, 艱辛貧乏於市賣柴,時有一客買
柴。 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錢卻出門外
, 見一客誦經,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遂問
客誦何經, 客曰金剛經,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
,客云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

(註 6 )﹕水墨美術大系,第四卷,東京,講談社,一九七八年。

(註 7 )﹕六祖惠能傳下,開出五宗(臨濟、曹洞、雲門、
溈仰、法眼 )、二派(從臨濟再分出﹕黃龍、 楊
岐 ) 。為求自力修行,體悟自性,破迷啟悟,各
宗派發揮無定法之活法。 至於呵佛罵祖,各有不
同, 其中以臨濟、雲門為最,可從「五燈會元」
卷七見之。 其實不立文字乃至呵佛罵祖的風氣,
是受江東「牛頭禪」風的影響。
又青原 ---- 石頭希遷系下的丹霞天然,有焚木
佛像以禦寒的故事。 開創了雲門宗的雲門文偃亦
呵佛得很厲害, 譬如說﹕一棒把釋迦打殺給狗吃
,以圖天下太平﹔佛乃是乾屎橛﹗等等粗話。 這
些故事都可從「五燈會元」卷十五見到。

(註 8 )﹕大正藏,第十六冊,頁五○六下,楞伽經卷四﹕
「如來不說墮文字法, 文字有無不可得故,除不
墮文字。」

(註 9 )﹕壇經,行由第一﹕「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
, 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乃
問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猶
欠篩在』,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
, 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
經, 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
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
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又參閱阿部肇一著「中國禪宗史 ( 研究」,
附錄﹕曹溪惠能傳 ---- 比睿山延曆寺藏曹溪惠
能傳唐鈔「忍大師……遂令能入廚中 ,供

152 頁

養,經八個月,能不避難苦,忽同時戲調,嶷然不
以為意忘身,為道仍踏碓,自嫌身輕,乃繫大石著
腰,墮碓令重,遂損腰腳,忍大師,因行至碓米所
,問曰﹕『汝為供養,損腰腳,所痛如何﹖』能答
曰﹕『不見有身,誰言之痛。』。頁五○一,東京
,誠信書房,一九六三年。

(註 10 )﹕除了壇經行由第一這一段記載之外,又有日本的
唐鈔本資料﹕參閱阿部肇一著「中國禪宗史囗研
究」,頁五○三, 附錄﹕曹溪惠能傳 ---- 比睿
山延曆寺藏曹溪惠能傳唐鈔「……廣州制旨寺(
今廣州龍興寺也 ) ……印宗法師講涅槃經,……
每勸門人商量論義, 時囑正月十五日懸旛者,入
夜論旛義, 法師廊下隔壁而聽,初論旛,考旛是
無情, 因風而動,第二人難言,風旛俱是無情如
何合動, 第三人因緣和合故合動,第四人言旛不
動,風自動耳,眾人諍論喧喧不止。 能大師高聲
止諸人曰﹕『旛無, 如餘種,動所言,動者人者
心自動耳』……」

(註 11 )﹕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
名八風。 參閱無錫丁氏藏版「六祖壇經箋注」,
頁十九。

(註 12 )﹕見大正藏,第四十八冊,頁九四四中,宗鏡錄,
卷第九十八。

(註 13 )﹕參閱印順法師著「中國禪宗史」,頁三九三,台
北,慧日講堂,民國六十年初版。

(註 14 )﹕歷代以此公案為題材,寫詩、作畫將是比比皆是
。 禪師們更喜用此公案作偈,諸如﹕宋。黃龍震
禪師偈﹕「不是風旛不是心,曹溪深也未為深,哪
吒忿怒掀騰去,析遍微塵不可尋。」

(註 15 )﹕壇經,疑問第三﹕「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
在寺, 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
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

(註 16 )﹕見大正藏,第四十八冊,頁三六四下。

 
 
 
前五篇文章

《华严集联三百》序

佛祖为观音取名

观音菩萨的来历

禅 者 的 风 光

参究念佛论

 

后五篇文章

宗密傳法世系的再檢討

「宿命通的體驗與認知」

《妙法莲华经》生字注音

六道輪迴

《俱舍论·世间品》所记有关“缘起”一词的词义对论(2)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