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以不与取为例试谈因果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以不与取为例试谈因果
  善惠
  某报曾以《众人围堵抢包歹徒 贼无路可走钻到汽车下》为题,登载了一条新闻,照录如下:“晨报讯 我做梦也没想到过路群众这么勇敢,竟有十几个人一起追我。”名叫赵xx的抢包贼“刚出手”就体会到了群众的力量。最后,他竟一头钻进了路边的一辆汽车底下,想赖着不出来。那天下午,某公司职员王小姐怀抱提包和资料袋在和平里东街路西等公共汽车。在车站附近兜售清洁剂的昌平农民赵xx见此情景,顿生歹意。他迅速接近王小姐,乘其不备猛地一把抢走两个包,撒腿就跑。王小姐没想到光天化日下有人敢明抢东西,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瑞玉春、王福合两人大喝一声“抓坏人”,拔腿就追。一对等车的夫妻也追了上去,女士还拨打了“110”。行人的追赶引起了路上驾车司机的注意,两辆车向赵xx夹击而去。仓皇而逃的赵xx哪见过这样的阵势,左冲右闯逃不出包围圈,情急之下,一头钻到路边的一辆汽车底下。东城巡察支队东701车组接到报警后,两分钟后赶到了现场,民警把他拖了出来。直到这时,他还抱着抢来的提包。”
  抢劫,在佛教的五戒之中,归入第二戒,盗戒。如来世尊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中宣说:“诸有于彼五怖罪怨不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诃厌。名为犯戒自损伤者。有罪有贬。生多非福。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为五。谓杀生者。杀生缘故。生怖罪怨。不离杀生。是名第一。不与取者。劫盗缘故。生怖罪怨。不离劫盗。是名第二。(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一)”由此可知,佛弟子当远离不与取等诸业。
  在同一部论典中目健连尊者的讲解(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一)中,更明确的剖析了抢劫偷盗这种恶业的生起,运转、变化和实现的全过程,该讲解围绕世尊对不与取的定义展开:“有不与取者。或城邑中。成阿练若。不与物数。劫盗心取。不离劫盗。如是名为不与取者。”,大致有如下阶段,首先,“谓于不与取。不深厌患。不远不离。安住成就。如是名为有不与取者。”确定了实施抢劫的这个人平素的基本心态,是这样的;那么在这种心态之下,在“谓有城墙周匝围绕。何等名为或阿练若。谓无城墙周匝围绕。何名不与。谓他摄受。不舍不弃不惠不施。”这样的环境中,遇到了自己所贪着爱恋的东西“谓他摄受(别人的)。有情无情。诸资生具。”,于是生起偷盗抢劫的不与取心。在我们前面所引述的新闻中,那位赵xx“见此情景,顿生歹意。”,若要细分析起来,便属于前面一个意识流转过程;于是紧接着,“他迅速接近王小姐”,步入下一个阶段,“采取行动”;直至“乘其不备猛地一把抢走两个包,撒腿就跑。”便完成了偷盗这个不与取的恶业。
  于是我们知道就作业而言,大致有四个分支,如华智仁波且在《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中所指出的:“就猎人猎杀野兽而言,首先他亲眼见到了一个獐子或鹿子等野兽时,他认准了这是某某野兽,称为了知对境为众生(第一分支)。然后对此野兽生起想杀的动机称为生起欲杀之意乐(第二分支);之后,猎人用火箭、枪等击中其要害称为加行采取行动(第三分支);紧接着断绝了那个野兽的命根,使它身心的聚合瓦解,称为究竟绝断命根(第四分支)。又就宰杀主人拥有的一只羊而言,首先主人告诉仆人或屠夫要宰杀一只羊时,了知所杀的众生是羊(已具第一支)。他们想到要杀某某绵羊之时,称为生起欲杀之意乐(已具第二支)。那个屠宰者拿着一根绳索前去,捉住将要杀的那只羊,将其掀翻在地,用皮绳捆绑它的前后蹄,并用细绳勒住它的嘴唇等(用绳子将牲畜的口周围紧紧缠绕使它闭气),称为采取杀生行动(已具第三支)。这时,那个众生感受气息分解的强烈痛苦,呼吸中断,瞠目直视,眼泪汪汪,尸体被拽到室内时,称为究竟断绝命根(已具第四支)。。。。。。不与取也同样具有如前(杀生)一样的罪业四种分支。《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共同外前行·四、因果不虚》”
  这些作业的每一步、每一个分支的完成,就好象人进入烂泥塘一样,越陷越深,直至末顶,业果现前;众生皆如是漂沦于贪、嗔、痴的业海中,如《地藏菩萨本愿经卷·利益存亡品第七》云:“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杀业如是、盗业如是、淫、妄、酒等诸皆是如此,当然,我们所行的趣向于解脱的善业,其生起与圆满的次地,或许也可以从解脱的反面而得当相应的借鉴吧!
  业果与业,如影随行,开头新闻中那位赵xx,抢包以后被大众追赶,乃至于躲到了汽车下,复被警察扭获,他抢劫所获果报从是开始,可以说是一个当下受报的例证。每一种不善业各有四种果报: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依华智仁波且《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所言:“异熟果:无论是十不善业中的哪一种,如果是因嗔心而造则堕入地狱,如果是因贪心而造则转生饿鬼,如果是因痴心而造则转为傍生。如果生于那些恶趣中,需要感受各自的痛苦。或者按烦恼的程度、动机分为上中下三品。所谓上品者是指贪嗔痴极其粗重,并且长期积累恶业,最终堕入地狱;中品者转生饿鬼;下品者转为傍生。。。。。。。
  等流果:由于异熟果感召,从恶趣中解脱后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痛苦名为等流果。但是,在恶趣中也有许多与各自的业因相同的各种痛苦。等流果分为同性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同性等流果:与前世所造业相同,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各自前世造业不同,所以(今世)有些人喜欢杀生,有些人喜欢偷盗,有些人不喜欢这些恶业而喜欢善业,这都是前世所造善恶业的串习或者是等流果所致。。。。。。。。。。。。感受等流果者:十不善中每一种不善业各有两种,即是前世杀生果报为今生短命多病。有些婴儿刚出生便立即死亡,这是以前杀生的等流果
  增上果:(此果报)成熟在外境上。造杀生恶业者,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者深谷险地等危胁生命的地方。造不与取恶业者,转生于庄稼遭受干旱冰雹、树木不结果实、(经常)发生饥荒的地方。。。。。。。。
  士用果:造任何恶业都将与日俱增,世世代代延续无边的痛苦,恶业越来越向上增长,将漂泊在无边的轮回之中。。。。。。。华智仁波且《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
  事实上看到这里,会有许多朋友,乃至内道弟子,对这种因果的相续未必显示全然的信服,比如,以不与取为例,受到王法制裁,“有罪有贬。生多非福”,大家都是看得到的,而世尊所开示的“生多非福。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则又是怎么说呢?让我们认真的面对这个话题,因为他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或许会有关系。
  侥幸的心理总是如此轻易的导致我们生生世世的糊涂和懈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在某医学网站读到过以下内容:“被追赶的梦大概是最常见的梦了,几乎每一个人都做过这种梦。 如被一只狗、或一群狗追赶,被一伙土匪、或强盗、追赶,被一伙敌人追赶等等《中国导医网》”。。。“你有没有做过这种梦:在被追赶的时候,你想藏起来,但是不论藏到何处都会被发现,不论你把门关得多紧都没有用。你跑到哪里,追赶者都在你身后几步处。《梦中追赶与本能》”。几乎每一个人都做过这种梦,然后试图逃避,找个地方躲起来,那么有多少朋友能想到,这或许亦是我们过去生,现世所作或酝酿、随喜他作的如不与取、如杀、妄、淫等恶业的果报呢?
  说到这里,我们再借助梦的桥梁,看一看中有的状态中,堕落三恶道前的显现,和恶梦是如此的相似,“汝若业感畜生道之生处者:将见有山石穴窟,或地中深洞;此决不可往!汝若业感饿鬼道之生处者:将见一无水草之平漠,或地中浅洞、朽草枯根等,是为饿鬼道之境界;倘生入其中,饥渴无极,苦痛无穷,然当善具坚不往彼求生之心愿,万不可往!汝若业感竟为地狱之生处者:汝此时忽闻歌声,极其悲哀凄切,人之入彼者,每为身不由己,且无法抵抗而被驱入其中;若被驱至,如彼之地,其地黑暗,屋宇或黑色或白色,地中黑洞、道路昏暗者,即是。往入地狱,其中或烈火焚烧或寒冰酷冷,乃至无量诸般无比之苦。受苦其中者,且穷年累劫、求出无期,此则更属万不可往之途!!然汝必极自努力,所谓‘须极端努力’者,即此其时矣!《西藏度亡经,莲花生大师著,张莲菩提译》” 很明显,睡梦中所经常发生此种躲藏,如果发生在生死的中阴中,结果会是很悲惨的,而且谁做过如此的联想,都应当警恻!
  生存之中,出了事情,可以逃,可以躲起来;睡梦之中,想要逃避,也想要躲起来:生死的中阴现起,想想要准备怎样?忏悔或许是一种选择。如果我们因此能稍微得在活着的时候谨慎对待因果问题,不欺骗自己,或许比热衷于发神通或者追求“一分钟到7天之内开悟”更为对自己负责。《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云:“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当我们能审慎的认识到这一切的苦难,作者、受者可能均是自己,乃至于大致是自己在如此荒谬加害自己,那么秉承佛菩萨的威神加持,我们或许可以在眼下的憨睡痴眠中想起来念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乃至想起帮助一下无量劫以来我们所加害过的众生,或许心中能够实实在在的忏悔一下。
  南无观世音菩萨!

 
 
 
前五篇文章

净土宗判教史略要(1)

圣凯法师:反思自己与无悔人生

欧美学界中观哲学诠释史略

弥陀净土信仰对汉儒内心世界的影响

唯识学的真实观

 

后五篇文章

善导大师所说的杂毒之善与机之深信

善导大师要弘二门判

显净土真实教行证文类

常守五戒 行菩萨道

圣凯法师: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