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止观随笔(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止观随笔(七)
  /白伟玮
  朋友之间的谈话中,常常听到他们对社会现象的看法:“现在美国社会都是自家各过日子,何必管人家或计较别人的事?”“做事主要是看工资高不高,有时候受点气也没什么,因为我属下的人一样会受我的气。”“人生就是这么回事,生儿育女,照顾好家庭,发展好事业,其他不用多想。”“这个社会,如果没有能力,就要去求别人;如果有能力,别人自然会把你想做的事一一达成。”“有时候人类的野心也是促使时代进步的原动力呢!”“我不是变得油腔滑调,只是学得美国人的积极进取。”
  这些朋友年纪都在三十上下,在社会上也都占了一席之地,经济生活不成问题。上面那些话代表他/她们奋斗几年以后的心得。他们接受适者生存的观念,以为人要有能力,要激进,要有野心;他们认定生命的目标在于建立好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他们接受情绪的发泄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什么不好或不对;他们也接受了每个人把自己管好,不要多管他人的事、他人的问题,“自然”他自己会解决,别人帮不上忙。他们大都肯定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有正面的影响,只要人人都如此,“自然”相安无事。然而社会现象告诉我们,今天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正是因为有太多人抱持以上的想法。
  人要进取,要有能力,才可能有成就,可是成就的内容和界限是什么?是不是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地位,而不用顾到整个社会或其他人有否足够生存的条件?一个人即使很少受到他人的支持,艰苦而有所成,其中也仍有幸运的因素,迳以为世界上所有的人也最好不要有人帮忙,才可能有真正的成就,这未必是正确的看法。帮助一个人成长、独立自主,和使一个人依赖心重而无法自立,是很不一样的。父母一心一意给自己的孩子良好的生长环境,乃是体会到关爱指导的重要性。可是每个人进入社会,父母也许不再有能力做同样的呵护,但是人的能力和心智仍然渴望成长,除了自己去闯、去摸索外,这时候,老师、朋友或同事若能适当的指引和关怀,对其发展和帮助会更大。
  有些人,自己事业很顺利,子女也很有成就,却仍然感觉到空虚和无聊随时趁机而入,常想找些事情来做,以填满内心空荡的感觉。生命的目标除了家庭和事业,四周的朋友和你的生命之间,是不是也应该有个发展,有个成就呢?有些人没有子女,可能也没有结婚,事业上也无辉煌的成就,但他们展现的生命不见得就十分萎缩,若是他们仍充满理想和活力,必是他们心中肯定了某些价值和目标。没有世俗所说的家和名利,他们一样充分发挥了潜力而生活著。
  自己发脾气或被人当成出气的对象,真的是发过就算了吗?没有在心中存留一点后悔、一点怨恨和一点点的怅然吗?自己真的是那么坦然的面对自己和别人不痛快时的发泄吗?事实是不必发脾气,不必心里不痛快,一样可以把事情处理得很好,而且会处理得更好。想想有时候你也可以很镇静的面对困难挫折,得到很好的效果,不用发脾气,不用疾言厉色;然而在一些情境下,你却急了起来,失去控制地大叫大吼,然后得到很多不良的反应。如果事情曾因你发脾气而有所改善时,你可曾仔细观察别人只是表面上改善了,实际上,你们之间沟通的困难却大幅地增加。这样子的改善,是你希望的吗?
  社会的问题错综复杂,面对起来,难以入手,老觉得个人力量薄弱。即使只是自己家庭或亲近朋友的问题,有时都是束手无策,难以帮上忙,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是这样,是不是要学习如何观察、分析和改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说“我对心理问题不够专门,找心理医师或婚姻顾问就好了。”也不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知如何做,就不要做,也不必用心去学著做。”更不会说“这都是前世累积的业障,需要让他自己去消。”劝人,人不听,很平常;但人毕竟还是受人的影响最大。我们要培养的是帮助人的“能力”,而不是遇到能力不够,就放弃了助人的“心”。
  佛法十分肯定:人的情绪必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可能保持和谐;人的智慧(因果洞察)必须锻炼,人才不会一错再错。人生的意义必是自觉觉他、自助助人,人活著才可能有生命力。佛法的修行,如“四念处”的观照,可以把人的情绪减低,配合对(1987.8.《新雨月刊》第7期)

 
 
 
前五篇文章

道绰、善导和唐代净土宗

印度中观学的四句逻辑

南禅“顿悟”说的理论基础 --以“众生本来是佛”为中心

发菩提心的所缘与实践

准提菩萨念诵灵验记

 

后五篇文章

略谈禅宗

观音菩萨的形像研究

禅宗戒律思想初探

戒律之原理--以不杀生戒为例

永恒之依怙:准提佛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